你知道中国工匠精神的起源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航天词语的由来 你知道中国工匠精神的起源吗?

你知道中国工匠精神的起源吗?

2023-12-05 05: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华文明辉煌璀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世界各国持续着对中华文明的尊崇,掀起了经久不衰的“东方热”。除了中华文化本身博大精深之外,最直观的莫过于那些令人惊叹、精美冠绝的中国器物,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器等产品曾是世界各国王宫贵族和富裕阶层最受追捧的宠儿。天工开物,随物赋形。我国古代工匠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一门职业,执着于一件技艺,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这种精神附着于精美绝伦的作品,世代相传,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物质财富,也给中华文明打下了不可磨灭的文化烙印。

工匠寻踪

工匠精神在中国自古有之。我国工匠群体从历史时间轴的起点伊始,不断积聚着力量和惯性,凝集着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一步一步跨过时间的长河,留下了令世界惊叹的造物技艺。

今天我们从各类史料记载之中可以窥见古代工匠们一道道坚韧的剪影。早在4300年之前,便出现了有史可载的工匠精神的萌芽。相传舜“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记录了舜早年在河滨制陶时,追求精工细作,并以此带动周围人们制作陶器也杜绝粗制滥造的事迹。自舜帝时期开始,再到夏朝的“奚仲”,商朝的“傅说”,春秋战国的“庆”,工匠开始大量出现在史书之中,其演变历史也随着我国古代政治、文化、商业、科技等领域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由此形成了我国独特悠久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精神。

工匠一词最早指的就是手工业者,他们在古代被称为“百工”,是社会成员之一。成书于春秋末期战国初期的《周礼·考工记》是我国已知年代最久远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这本书在中国工艺美术史、科技史、文化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全书共7100余字,记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中的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六大类30个工种的内容,反映了当时我国所达到的科技及工艺水平。

《考工记》把当时的社会成员划分为“王公、大夫、百工、农夫、妇功、商旅”六大类,对百工的职责做了明确界定:“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也就是说工匠的职责是需要充分了解自然物材的形状和性能,对原材料进行辨别挑选,加工成各种器具供人所用,这种职业特性从本质上把工匠和那些“坐而论道”的王公区别开来,工匠成为当时除巫职之外的一个重要的专业阶层。同时,《考工记》记载:“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这里将“创物”的“百工”称之为“圣人”,充分体现了早期的器具设计需要非凡的智慧。此外,历代中央政府机构不一定设有农部,但一定会设有工部,这些都反映我国古代对工匠的专业性、重要性和创造性的认知和重视。

技艺精湛是生存之本

工匠的首要职责就是造物,技艺是造物的前提,也是工匠存在的第一要素。如何使技艺达到熟练精巧,古代工匠们有着超乎寻常的,甚至可以说是近乎偏执的追求,他们对自己的每一件作品都力求尽善尽美,并为自己的优秀作品而深感骄傲和自豪,如果工匠任凭质量不好的作品流传到市面上,往往会被认为是他职业生涯最大的耻辱。

心无旁骛才能臻于化境

古代工匠除了对自己的技艺要求严苛外,还对之怀有一种绝对的专注和执着,达到忘我的境界,这也一直是我国古代工匠穷其一生努力追求的最高境界。

物勒工名是管理之智

今天,我们开始在制造业中推进建立重要产品的追溯体系,其实我们的先辈早就采取了类似的管理制度。物勒工名,意思是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制作的器物上,是我国最早的对于工匠质量管理的规定,也可以视作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产品追溯办法。这种制度始于春秋时期,到秦朝时已经趋于完善,《礼记》中《月令篇》曾记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到《吕氏春秋》之时,对这种产品追溯办法又有

了更具体和明确的记载。

此外,物勒工名考核的规范性,这个“功”也指功劳的功,功和过、奖和罚,既是考核制度规范,同时也体现了一种荣誉。物勒工名既是一种质量负责制的产品质量检测管理制度,更是对于工匠担当和荣誉的体现。

当代社会,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由此引发的城镇化进程,不仅创造出企业和城市这样大规模的社会组织形式,也创新了社会合作的方式,形成了分工协作、各负其责的生产体系和责任体系。在这个体系之中,我们提出物勒工名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问责,而是希望借鉴古人的智慧进行科学管理,同时也是在提倡一种担当精神,我们每个人的工作效果和行为方式既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所在的生产组织和社会组织负责,如果没有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根本无法保障组织的整体运转和生产的效率提升。

技之骨与匠之心

在先秦诸子中,庄子赋予“技”更深层次的意义,把人性的意识渗透进其技术思想中,认为天道美的展现是技术的本质,人之技的最高境界是以技入道。在《庄子》中,树立起许多工匠的形象,“庖丁解牛”“运斤成风”妇孺皆知,在强调技艺精湛的同时,又从不同侧面把处世之道和人生哲学传达给读者,当工匠的技艺达到炉火纯青之时,是可以进入随心自由的境界的。

古代工匠最典型的气质就是对自己的技艺要求严苛,并为此不厌其烦、不惜代价地做到极致,精益求精,锱铢必较,同时也对自己的手艺和作品怀有一种绝对的自尊和自信。

工匠文化和工匠精神不仅是我国古代社会走向繁荣的重要支撑,也是一份厚重的历史沉淀。工匠的本质是精业与敬业,这种精神融入工匠们的血液之中,技艺为骨,匠心为魂,共同铸就了我国丰富的物质文化现象,推动了我国古代技术的创新发展,怎么能不令人心生钦佩与敬畏。

以上内容选自《工匠精神——中国制造品质革命之魂》

弘扬工匠精神 勇攀质量高峰

管理者要有工匠精神 一线工人也要有工匠精神

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增品种 提品质 创品牌

本书对古今中外的工匠精神进行系统阐述,使之更具时代感,并结合中国制造现状和时代特点,呼吁工匠精神的回归。作为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通俗读本,全书在文字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各章节既独立成章又相互关联,内容上既普及理论知识又辅以鲜活生动的案例,增强了全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我国工匠精神起源

第一节 工匠文化之源

第二节 工匠文化之行

第三节 工匠文化烙印

第二章 世界工业强国“工匠精神”

第一节 日 本:“职业皆佛行”

第二节 德 国:对质量近乎宗教般狂热

第三节 美 国:发扬光大的“职业精神”

第四节 意大利:高度尊重人和物

第三章 中国制造之“工匠精神”

第一节 中国制造“工匠”代表

第二节 当代工匠精神企业典范

第三节 培育工匠精神面临的挑战

第四章 建设制造强国需要工匠精神

第一节 制造大国转型迫在眉睫

第二节 培育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人

第三节 工匠精神的时代新价值

第五章 品质革命塑造中国制造新形象

第一节 “中国制造”的形象危机

第二节 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三节 以精益求精的匠心重塑中国制造新形象

第六章 “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

第一节 创新发展是国运所系

第二节 创新是工匠精神不懈的追求

第三节 “互联网+”与工匠精神

第七章 “工匠精神”回归

第一节 “工匠精神”的个人回归

第二节 “工匠精神”的企业回归

第三节 “工匠精神”的文化回归

附 录

重要讲话精神摘录

弘扬工匠精神 勇攀质量高峰

管理者要有工匠精神 一线工人也要有工匠精神

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增品种 提品质 创品牌

本书对古今中外的工匠精神进行系统阐述,使之更具时代感,并结合中国制造现状和时代特点,呼吁工匠精神的回归。作为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通俗读本,全书在文字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各章节既独立成章又相互关联,内容上既普及理论知识又辅以鲜活生动的案例,增强了全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我国工匠精神起源

第一节 工匠文化之源

第二节 工匠文化之行

第三节 工匠文化烙印

第二章 世界工业强国“工匠精神”

第一节 日 本:“职业皆佛行”

第二节 德 国:对质量近乎宗教般狂热

第三节 美 国:发扬光大的“职业精神”

第四节 意大利:高度尊重人和物

第三章 中国制造之“工匠精神”

第一节 中国制造“工匠”代表

第二节 当代工匠精神企业典范

第三节 培育工匠精神面临的挑战

第四章 建设制造强国需要工匠精神

第一节 制造大国转型迫在眉睫

第二节 培育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人

第三节 工匠精神的时代新价值

第五章 品质革命塑造中国制造新形象

第一节 “中国制造”的形象危机

第二节 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三节 以精益求精的匠心重塑中国制造新形象

第六章 “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

第一节 创新发展是国运所系

第二节 创新是工匠精神不懈的追求

第三节 “互联网+”与工匠精神

第七章 “工匠精神”回归

第一节 “工匠精神”的个人回归

第二节 “工匠精神”的企业回归

第三节 “工匠精神”的文化回归

附 录

重要讲话精神摘录

为了给大家送更多的福利

为大家解答更多的问题

微信小编注册了客服微信号

deng~deng~deng~deng~

请添加

rmcbs1921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添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