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航天三步走计划 航天知识

航天知识

2024-07-03 09: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自然资源的储量和利用程度决定了人类文明能够延续的极限,而太阳系中则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具有巨大的开采价值。太阳系中已观测到约130万颗小行星,绝大多数小行星都集中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称为主带小行星,约有3万多颗接近地球轨道的近地小行星。由于探测信息缺乏,Asterank数据库进行的初步统计仅对997颗小行星进行了价值估算,其中701颗价值超过100万亿美元。综合考虑资源开采价值与技术可行性,目前较适合开采的近地小行星约为122颗,其总价值超过750万亿美元。太空资源开发是实现可持续太空探索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将催生“太空新经济”,为解决资源匮乏、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地球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未来,开发太空资源,必将成为国家间经济实力竞争的一项重要科技能力,同时也会成为航天大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初步形成太空资源开发“发展路线图”

太空资源开发将实现商业化、规模化,形成新产业体系,改变全球原材料供应和全球经济格局,并在科技、经济、社会、安全和政治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正如大航海时代创造的奇迹一样,以太空资源开发为代表的‘大航天时代’将会拓展人类生存发展新空间,创造人类发展史的下一个奇迹,带来人类文明新的繁荣。”中国科学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团研究发展部部长王巍表示。随着航天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已具备全太阳系探测能力,太空探索活动将逐步由探测阶段进入资源开发阶段,地月空间已进入经济开发阶段,太空资源开发活动将逐步从地月空间向更远的深空扩展。太空资源开发利用已成为国际航天强国重点发展方向并吸引了大批商业公司纷纷投入开发热潮,“航天科技集团作为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主导力量,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责无旁贷,理应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发挥主力军的作用,为开发太空资源、促进太空经济繁荣作出应有贡献。”王巍说道。

王巍领导的研究论证团队经过近三年的战略论证和关键技术探索,在航天科技集团对太空经济论证研究,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包为民等提出的地月经济区概念的基础上,组织完成了《太空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的发展战略论证,开展了一系列单项技术的探索和攻关,提出了太空资源开发的顶层发展规划设想,初步形成了太空资源开发技术攻关方向、发展路线图以及任务布局。

发起“天工开物”计划倡议

为进一步推动太空资源开发科技专项的论证与研究,8月19日,中国宇航学会第一届空间科学与试验学术交流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以“探索浩瀚宇宙、开发太空资源”为主题,对太空资源开发利用进行深入探讨。

王巍院士作为空间科学与试验专委会主任和此次会议主席,在会上作《太空资源开发体系发展设想》特邀报告,系统阐述了太空资源开发的概念内涵。他结合太空资源开发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和主要进展,借鉴我国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天工开物》科技著作和“物自天生·工开于人”的中华人文理念,发起“天工开物”计划倡议,推动我国太空资源开发科技专项的论证研究。报告提出了以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为目标,以地外水冰资源利用为基础,以两大天体间拉格朗日点L1/L2为节点,由近至远、分步建设太空资源开发体系的设想。

——逐步建设月球、近地小行星、火星、主带小行星、木卫星等水冰资源开发设施,逐级形成地月L1、日地L1/L2、日火L1/L2、谷神星、日木L1太空资源补给站体系,逐渐形成全太阳系资源的探索开发能力。

——拟建设太空资源补给站、太空资源运输通道、地外天体采矿站、太空资源加工站、太空资源低成本返回通道等太空资源开发基础设施,逐步形成月球资源开发、近地小天体开发、火星资源开发、主带小行星采矿、外行星探索开发以及内行星探索开发等太空资源开发体系,具备规模化、商业化的太空资源开发利用能力。

——重点布局空间进出、太空运输、太空补给、太空采矿、太空资源加工技术,重点突破低成本资源返回、航班化空间资源运输、太空资源补给站、地外天体采矿站、太空资源加工站等共性关键技术。

——提出了“勘、采、用”阶段目标,初步给出了2035年、2050年、2075年及2100年前全太阳系资源开发4阶段的发展路线图,推动我国太空资源开发利用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字体:【大】【中】【小】 【关闭】 【打印】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