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发动力(600893) 经营分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航发动力有什么产品 航发动力(600893) 经营分析

航发动力(600893) 经营分析

2024-07-13 10: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23-12-31 2023-06-30 2022-12-31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航空发动机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回信精神,全体干部职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攻坚克难,推动公司改革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公司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显现。  持续完善并推广科研项目管理范式,推进生产计划体系变革落地。统筹任务与内外部产线能力,实现任务和产能的动态匹配。均衡生产不断优化,交付稳健提速。  重构科技创新体系及技术创新主流程。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公司“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在全国评价中获“优秀”。持续推进技术攻关活动,创新活力、保障...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航空发动机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回信精神,全体干部职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攻坚克难,推动公司改革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公司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显现。  持续完善并推广科研项目管理范式,推进生产计划体系变革落地。统筹任务与内外部产线能力,实现任务和产能的动态匹配。均衡生产不断优化,交付稳健提速。  重构科技创新体系及技术创新主流程。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公司“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在全国评价中获“优秀”。持续推进技术攻关活动,创新活力、保障能力、价值创造能力不断增强。以质量制胜战略为引领,以客户满意、绩效提升为目标,开展新时代质量管理体系试点建设,质量保障能力持续改善。  聚焦“优结构、提素质、增加值”目标,着力建强四支队伍。将领军人才培养作为重中之重,加强青年人才培养,健全校企联合育人机制。通过人才的精准引进、梯次培养,实现员工队伍结构持续优化,人员素质显著提升,人才队伍愈加强健。  贯彻落实“建用结合、推拉共举、统分有序、纵横并重”工作思路,AEOS体系建设加速迈进。体系与业务深化融合,体系成效不断显现。  党的全面领导有力有效,研究制定党建重点工作落实举措,形成“月监督+季检查+年回顾+闭环评估”机制,确保重要部署落到底、见实效。党建工作科学务实,构建大党建工作体系,强化党建工作“三个清单”(需求清单、问题清单、特色亮点清单)管理闭环,狠抓责任落实。深化推进党建融入中心工作,强化“四个中心”(围绕中心、服务中心、服从中心、促进中心)导向。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航空发动机技术含量高、研制难度高、产业回报高,是国家工业基础和科技水平的集中体现,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具有极高的军事价值、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世界航空工业强国始终将航空动力作为优先发展的高科技尖端技术,给予政策、资金上的扶持和保护。航空发动机产业链长、覆盖面广,可以带动和辐射设备制造、机械加工、材料制备、电子元器件、交通物流、信息化产业等一大批行业,为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我国面临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利用外部优势资源解决科研生产中的瓶颈问题。国内院所、院校、军工企业、民营企业参与航空发动机产业意愿强烈,对人才引进、协同创新等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国家鼓励社会优势力量进入军工领域,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和韧性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军事革命交织联动、高速发展。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5G、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应用突破,由物联网、智能制造、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以及先进材料和加工技术引发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将对制造业产生深远影响,现行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模式面临冲击和变革。世界航空强国加紧布局和推进航空动力前沿技术研究,并已形成先发优势,尽快迎头赶上的任务和挑战还很艰巨。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主要业务分为三类: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外贸出口转包业务、非航空产品及其他业务。主要产品和服务有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整机、部件,维修保障服务以及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出口转包等。公司产品用于为航空器、舰船提供动力。  公司经营模式为多元化经营,坚持聚焦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主业,面向军用、民用两大市场。从产业链所处位置看,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覆盖全产业链,包括研制、生产、试验、销售、维修保障五大环节;外贸出口转包业务处于产业链中游,以生产制造为主,参与国际部分新型民用航空发动机零部件试制工作。为应对国际航空业衰退风险,公司及下属子公司逐步拓展国内民用飞机动力市场。从实现价值的方式看,公司为差异化模式,以全谱系航空发动机产品和全生命周期研发制造及维修保障服务为特色。  公司是国内唯一能够研制涡喷、涡扇、涡轴、涡桨、活塞等全谱系军用航空发动机的企业,也是为国产商用大飞机动力提供配套、民用直升机提供动力的重要企业。  在国际上,公司是能够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产品的少数企业之一。  公司坚持聚焦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主业,围绕科研生产任务,不断完善生产、技术体系建设,具备涵盖产品全寿命周期的设计、制造、总装、试车整套技术和发动机综合服务保障能力,综合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公司主要业绩驱动因素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市场需求增加,符合行业发展状况。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建立了从毛坯生产到零件加工、总装试车的涵盖航空发动机全制造过程的国内先进的航空发动机生产线,形成了完整的航空发动机总装、试车和核心机及关键零部件制造能力,具备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的总装试车能力。公司具备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装配、试车、修理能力,在精密铸造、精密锻造、机匣加工、钣金成型、整体叶盘、粉末盘制造、热喷涂涂层制备等领域处于领先水平;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已初步实现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并加快推进仿真、机器视觉等技术在产品研制过程中建设与应用。  公司是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报告期内,公司本部在国家评价中获得“优秀”,获得国防“航空发动机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中心”批复;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单位;拥有理化、计量、无损国家认可实验室;建立精密塑性成形、智能装配技术、特种材料焊接等多个省级工程技术创新中心;联合高校、院所、企业共同组建产学研中心/联合实验室。公司着力开展研发体系建设和技术创新活动,努力提升产品正向研制能力;以技术发展规划为牵引,统筹推进技术研究,不断提升产品制造技术能力和水平。积极引入外部优势资源,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技术储备。通过国家部委、省市等渠道,联合申报外部预先研究课题,申请获得外部资金支持,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同时,公司通过自筹资金,开展技术攻关课题研究,跟踪前沿技术、突破关键技术。  公司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和风险管控,从知识产权挖掘、布局、申请、运用等各方面不断完善管理制度,通过建立知识产权评价机制,推进专利成果转化和共享;通过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及专利体系布局规划工作,逐步建立专利技术谱系,形成航空发动机重点产品及核心技术专利池,有力地支撑了自主技术创新、关键技术突破和核心技术应用,部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推动公司技术创新工作高质量发展,激励全体员工进行自主创新,使核心技术得到不断发展和延伸。公司本部和南方公司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复评;黎阳动力获得“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称号。报告期内,发布了公司《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为提高科技奖获奖率,开展了科技成果培育工作,从取得重大技术创新的科技成果中提炼创新技术点,开展专利申报布局,提升了科技奖创新技术的支撑度;引入外部专家协助提升申报质量,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地方、军队等单位联合申报科技成果,提升申报质量,拓宽申报渠道。2023年公司共获得6项省部级科技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申请专利709项,其中发明专利709项;授权专利329项,其中发明专利329项。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73,388.19万元,同比增长17.89%,其中主营业务收入4,310,314.16万元,同比增长17.86%,其他业务收入63,074.03万元,同比增长19.72%。公司主营业务三大板块中,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业务实现收入4,089,285.60万元,同比增长18.17%;外贸出口转包业务实现收入194,804.65万元,同比增长18.04%;非航空产品及其他业务实现收入26,223.91万元,同比减少16.90%。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2,142.16万元,同比增长12.17%。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行业格局  当前,航空发动机产业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军事革命交织联动、高速发展的阶段,航空发动机既在大国博弈的“漩涡”之中,又在军事科技革命的“浪尖”之上。世界航空强国加紧布局和推进航空动力前沿技术研究,并已形成先发优势。环伺世界航空强国,美国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已完成验证机研制、英国发布了航空零排放战略,无人化、数字化、电气化、氢能、增材制造、复合材料等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都在快速积累量变。  国内航空发动机产业加速发展的趋势依然持续,丰富的技术积累和较高的产业辐射效应是新时期经济复苏的强劲动能。公司在先进航空发动机研制技术、能力、数据、管理、经验等方面具有深厚的积淀,促进了航空动力竞争力、影响力、吸引力的不断提升。  军用航空发动机方面,向自适应循环、涡轮基组合高超声速动力、全电推进系统等方向发展。国际军用航空发动机高速发展,我国主力产品换代加速。  民用航空发动机方面,欧美垄断短期内难以打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垄断了世界航空发动机市场。根据中国商飞市场预测年报(2022-2041年),全球航空市场将有42,428架新机交付,到2041年,全球客机机队规模将达到47,531架,其中中国航空运输市场将接收喷气客机9,284架,机队规模将达到10,007架,占全球客机机队21%,中国航空市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航空市场,按占市场价值25%计算,国内航空发动机市场价值将达到3,502亿美元。公司是我国商用飞机动力核心供应商,国产大型客机、支线客机将加速适航取证,实现商业成功,将推动国产民用航空发动机成为公司支柱产业。  燃气轮机方面,国际环境及周边态势变化,同时国家提出“双碳”战略目标,能源结构清洁化进程加速,管道运输、发电型工业燃机需求有望持续增长,燃气轮机需求也随之加大。  国际合作方面,全球客运量的恢复带动民用航空发动机飞行时间和大修次数增长。发动机制造商销售收入稳中有升,公司国际民机业务回暖。但叠加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短期市场的恢复前景和周期具有不确定性。  2、发展趋势  公司聚焦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主业,加速追赶超越,不断提升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研发制造水平,助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目标实现,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战略安全和发展需要。在民用航空发动机方面,不断提升国产商用航空发动机专业化制造水平。在国际合作方面,统筹拓展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兼顾国内与国际市场,完善产品结构,积极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在优势产品上形成绝对竞争力。非航空产业方面,重点发展与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技术同源、工艺相近的高附加值产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把“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作为8个重点之一,纳入“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专栏。航空动力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分析,我国航空动力发展机遇大于挑战,航空发动机事业进入新的历史机遇期。  (二)公司发展战略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航空发动机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回信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积极把握“十四五”重要战略机遇期,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以产品(产业)为内核,构建技术、人才、管理紧密联接、高效协同发展格局,构建“军机民机、国内国际、航机燃机”协同发展布局。以提升发展质量效益效率为主线,以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为抓手,聚焦一流的价值创造、一流的运营管理、一流的人才队伍,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干到底,加快实现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自主研发和制造生产。  (三)经营计划  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7.34亿元,完成年度预算422.65亿元的103.48%,公司主营业务三大板块中航空发动机及衍生品收入408.93亿元,完成预算值399.73亿元的102.30%;外贸出口转包收入19.48亿元,完成预算值16.96亿元的114.86%;非航空产品及其他业务收入2.62亿元,完成预算值1.60亿元的163.7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4.21亿元,完成预算值13.58亿元的104.64%。  1、2024年度经营目标  2024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497.62亿元,公司主营业务三大板块中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收入464.82亿元,外贸出口转包收入20.79亿元,非航空产品及其他业务收入6.33亿元。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5.12亿元。该目标为预计值,并非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  2、2024年度投资安排  2024年公司固定资产投资计划35.17亿元,具体内容如下:  (1).公司本部  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6.99亿元,其中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计划投资4.50亿元,自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计划投资0.25亿元,零星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投资2.24亿元。  (2).黎明公司  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15.37亿元,其中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计划投资8.65亿元,自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计划投资3.17亿元,零星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投资3.55亿元。  (3).南方公司  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3.66亿元,其中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计划投资2.08亿元,自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计划投资0.08亿元,零星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投资1.50亿元。  (4).黎阳动力  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9.15亿元,其中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计划投资8.07亿元,自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计划投资0.08亿元,零星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投资1.00亿元。  3、2024年度技术研发计划  2024年,在“十四五”技术发展规划引领下,以“求实效保交付、强创新谋发展、优管理夯基础”为指导思想,加强与设计单位技术交流,明确前沿技术发展方向,同步健全技术创新平台管理机制,优化对外合作渠道。重点围绕焊接技术、复合材料加工、激光打孔、装配试车等方面持续开展研究工作,快速提升技术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技术管理能力。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业务方面,发展布局还需进一步均衡。民机、燃机发展不均衡,市场开拓能力仍需加强。外贸出口转包业务方面,在新旧产品交替的过程中,还需进一步获取新订单,提升高附加值和高技术的新产品占比。社会化产业链仍需进一步完善,逐步降低制造成本,增强产品竞争能力。  在技术能力方面,公司价值创造及运营质量提升,需进一步实施技术创新改进,进一步加强前沿技术方面的技术探索及技术储备,需持续提升核心关键技术工艺成熟度。  外贸出口转包业务方面,在新旧产品交替的过程中,提升高附加值和高技术的新零件占比仍然面临重重阻力。  以上各方面风险的应对措施:  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业务方面,聚焦“十四五”和年度科研生产经营管理重点任务,优化产品结构,完善产业布局。充分发挥航空发动机产业技术优势,打造技术共享平台,开拓市场,实现产品的快速、协调、可持续和系列化发展。加快通航动力产品研制及市场培育深化客户合作,扩大产品应用成果。抓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契机,构建与市场化运营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加大社会资源利用,建强供应链能力,夯实低成本制造能力。搭建开放式创新平台,构建成果转化机制,提高研发成果的转换效率和商业价值。  外贸出口转包业务方面,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化产品结构。重点发展具有核心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向技术含量高、利润高、集成度高的产品转移。提升国际合作层次,加快补足短板、增强能力,深化国际合作。同时,关注国际宏观形势发展,加强与客户、供应商沟通,强化风险防控。  在技术能力方面,加强与设计单位技术交流,明确前沿技术发展方向,同步健全技术创新平台管理机制,优化对外合作渠道,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及前沿技术储备。推进工艺成熟度提升工作,识别工艺成熟度偏低的薄弱技术点,通过技术攻关、技术改进等方式分级分类加快工艺提升。实施分层分级的“揭榜挂帅”项目及技术课题研究,不断营造奋力攻克科研批产难题、不断攀登制造技术高峰的全员创新氛围。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公司主营业务分为三类: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业务、外贸出口转包业务、非航空产品及其他业务。主要产品和服务有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整机、部件,维修保障服务以及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出口转包等。公司产品用于为航空器、舰船提供动力。  (二)报告期内行业情况  从国际格局来看,随着国际航空业复苏以及区域热点问题影响,日韩、印度等国加速扩大与欧美航空产业合作广度与深度,寻求深度融入欧美航空发动机产业链,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传统强国也逐步加速无人化、新结构、新材料、新能源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实验积累与技术验证,以保持与竞争对手...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公司主营业务分为三类: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业务、外贸出口转包业务、非航空产品及其他业务。主要产品和服务有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整机、部件,维修保障服务以及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出口转包等。公司产品用于为航空器、舰船提供动力。  (二)报告期内行业情况  从国际格局来看,随着国际航空业复苏以及区域热点问题影响,日韩、印度等国加速扩大与欧美航空产业合作广度与深度,寻求深度融入欧美航空发动机产业链,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传统强国也逐步加速无人化、新结构、新材料、新能源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实验积累与技术验证,以保持与竞争对手的领先优势。  从国内来看,受经济复苏及国防建设需求影响,航空产业链持续恢复;国家航空产业发展政策不断出台,扶持产业发展力度明显加大;随着民营企业的深入参与,良性的竞争环境进一步巩固,为国内航空发动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历史发展机遇。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公司业务规模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77,479.47万元,同比增长20.05%,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751,506.14万元,同比增长20.33%,主营业务三大板块中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实现收入1,649,739.45万元,同比增长20.46%;外贸出口转包业务实现收入90,396.86万元,同比增长24.87%;非航空产品及其他业务实现收入11,369.83万元,同比减少16.82%。  (二)公司竞争对手情况  国际上以GE、RR、P&W、SAFRAN等为代表的欧美航空发动机先进企业,对其他国家企业形成明显的代际领先优势。发达国家的航空发动机技术和产品在不断发展,一方面积极推进自适应、新概念发动机等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适航、排放等不断提高行业壁垒。  在军用航空发动机领域,美国的F135、欧洲的EJ200等国际先进的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推重比已经达到10一级,MTBF已达到500飞行小时以上,热端零件寿命已超过2,000小时。俄罗斯的Ал-41ф也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但由于经济等原因,近些年迭代较慢,被欧美拉开一定差距。  在民用航空发动机领域,欧美航空发动机先进企业垄断了世界民用各类航空发动机市场,具有巨大的技术优势。先进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采用了全三维气动设计、宽弦空心叶片、低污染燃烧室等技术,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使用寿命、噪声和污染等指标均取得很大进步,Trent1000、GE90等发动机涵道比已达到10一级,GE90发动机最大推力达到57吨。  (三)公司的优劣势分析  优势:公司是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的中流砥柱,是国内唯一掌握全谱系航空发动机从零部件到整机加工制造技术的企业,具备引领、拉动行业的综合能力。  劣势:一是技术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还不够成熟;二是发展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较国际一流航空发动机企业的发展效益仍有差距。  (四)公司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1、聚焦主业,全面加速科研生产  一是坚持强军首责,全面满足客户需求;二是重点型号研制取得突破;三是变革生产计划体系并深化应用,准时、高效、低成本的交付能力得到提升。  2、坚持创新驱动,增强核心能力  一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二是坚持开放融合,盘活技术资源;三是持续完善技术研发平台,推进基础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及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建设。  3、坚持质量制胜,降低质量成本  一是加速推进质量管理体系融入AEOS,实现体系“变革升级”,提升质量体系保障能力;二是加大质量问题整治力度,产品质量水平持续提升;三是加强过程管控能力,提升制造合格率。  4、落实人才强企,提供坚强发展保障  一是持续优化引才机制,搭建灵活多样的高层次人才引才渠道,提高引才质量。二是构建岗位能力素质模型,结合产品树-技术树-人才树,完善各层级学习地图,加快技术人才培养。三是系统梳理公司岗位体系,优化完善各岗位职责,不断夯实人力资源管理基础。  5、党建质量全面提升  一是突出政治引领作用,坚持互融共促,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质效;二是聚焦重点型号任务,持续深入实施党建“铸心”工程;三是凝聚企业发展合力,基层党建基础持续巩固提升;四是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三、风险因素  1、面临的风险  (1).主营业务方面:用户对产品的要求更高,从满足功能性要求向全要素品质延伸,给公司的生产组织、运营管理等带来新的挑战。外贸产品受国际环境影响,面临新产品订单承揽受限,订单向印度、东南亚等人工成本较低地区转移的风险。  (2).人才储备方面:在国内航空发动机产业开放融合背景下,相关企业对航空发动机高端人才的抢夺愈加激烈,公司引进重点高校和高层次人才愈发困难,存在人才储备不足的风险。  2、风险的应对措施  (1).主营业务方面:跟踪市场需求,加强统筹策划,落实均衡生产,全面完成生产任务;以计划为牵引、围绕物料保障配套任务,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培养战略合作供应商,以合作共赢方式推动其主动开展供应商能力建设工作。密切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多方面、多渠道把握市场形势,灵活调整,积极应对;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加大技术攻关,提升共性技术成熟度。  (2).人才储备方面: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统筹推进“十四五”人力资源专项规划落实落地,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发挥薪酬分配激励作用、绩效管理导向作用,优化培训体系,有效发挥人力资源效能,为实现任务交付、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产品技术研发能力  公司建立了集技术研发、新产品试制、批生产于一体的专业化生产线集群,强化了航空发动机研制核心能力。公司是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单位;拥有理化、计量、无损等检测专业的国家认可实验室;与高校组建产学研中心/联合实验室、中国航发级UTC(基础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与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联合申请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协作开展技术创新研究工作。  公司着力开展研发体系建设和技术创新活动,努力提升型号正向研制能力;以技术发展规划为牵引,统筹推进技术研究,不断提升产品制造技术能力和水平。积极引入外部优势资源,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实现技术储备。通过国家、省市等渠道,联合申报外部预先研究课题,申请获得外部资金支持,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同时,公司通过自筹资金,开展技术攻关课题研究,跟踪前沿技术、突破关键技术。  在专利及非专利技术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和风险管控,推进专利成果转化和共享;通过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及专利体系布局规划工作,形成航空发动机重点产品及核心技术专利池,有力地支撑了自主技术创新、关键技术突破和核心技术应用。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申请专利124件,均为发明专利;授权专利144件,其中发明专利141件。  (二)AEOS建设  公司按照“建用结合、推拉并举、统分有序、纵横并重”的思路,强力推进AEOS产品研发体系、生产制造体系、供应链管理体系、服务保障体系四个子体系建设及深化应用,探索开展“战略类、管理支持类”业务流程体系建设,重构产品研发全生命周期、全业务域、全层级流程,初步实现了产品正向研发;建成驱动订单到交付的整体流动,实现了产供销平衡的生产计划体系;以产品为主线,运用场景化思维,规范了供应商全生命周期管理;搭建面向产品交付前中后的服务保障主流程,有力提升了服务保障能力。  (三)供应链能力  公司供应链建设以满足科研生产均衡交付为目的,构建起包含原材料、二级配套到一级配套产品管理的航空发动机产业链,实现对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成管理,保障全链条产品状态清晰、质量追溯便捷、信息传递通畅。以长期合作模式,培育发展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优秀、可靠战略合作群体,为科研生产提供有力保障,力促公司发挥现代产业链链长作用。  (四)人力资源  公司按照“做优增量,精准引进”的思路,构建匹配公司战略发展需求的人才甄选体系,实施六点改进,建立“互联网+招聘”模式,实现“云宣传”“云宣讲”“云面试”“云签约”全流程化引才“云平台”。控制变量,加速开展人员内部盘活。规范岗位变动管理,不断充实总装、试车、生产管理等方面人力资源配置。公司人力资源结构得到不断优化,进一步满足公司高质量发展需要。  (五)国企改革  公司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方针,在巩固改革三年行动成果的基础上,围绕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体制、健全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强化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激发科技创新动能、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五方面制定了重点改革举措,持续推动深化改革工作。  (六)企业文化  公司深入推进“铸心文化”建设,大力弘扬新时代航空发动机精神,推进职能文化融入制度、融入规范、融入标准、融入流程,进一步完善“铸心文化”实践体系,把“铸心文化”建设贯穿于生产经营、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鼓励引导基层特色实践,用文化明方向、促行动、聚精神、鼓士气,为跑出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加速度”提供有力文化支撑。 收起▲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2年,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航空发动机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科研生产、改革创新与稳定大局、全面从严治党和创新担当有为”,系统谋划、科学管理、大胆决策、克难解危,各项工作稳中有进、进中提质,公司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显现。  (一)坚定发展方向,战略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坚定不移按照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保持战略定力,围绕“体系建设、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健全战略管理体系。  (二)统筹产业布局,全面加速科研生产  一是重点型号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二是科研任务顺利完成。三是圆满完成批产交付及保障任务...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2年,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航空发动机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科研生产、改革创新与稳定大局、全面从严治党和创新担当有为”,系统谋划、科学管理、大胆决策、克难解危,各项工作稳中有进、进中提质,公司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显现。  (一)坚定发展方向,战略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坚定不移按照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保持战略定力,围绕“体系建设、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健全战略管理体系。  (二)统筹产业布局,全面加速科研生产  一是重点型号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二是科研任务顺利完成。三是圆满完成批产交付及保障任务。四是主动作为开拓市场。  (三)推进管理变革,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一是AEOS初步建成,建立体系流程架构。二是S&OP计划全面运行,变革驱动生产管理能力提升。三是持续迭代体系架构,创新科研管理机制。  (四)优化资源配置,改革攻坚取得突破  一是聚焦战略强主业,坚持深度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实现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收官。二是发挥航空产业链“链长”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产业配套集群,保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五)加快自主创新,核心能力稳步提升  一是坚持自立自强,产业链更加安全可靠。二是突出价值创造,技术创新和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三是聚焦战略定位,核心能力进一步强化。四是深化业务赋能,数字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六)突出质量制胜,质量保证能力持续提升  以质量制胜战略为引领,以客户满意、绩效提升为目标,着力推进新时代装备质量体系建设。  (七)坚持计划牵引,全面提升专业能力  一是精准实施主动保障,在快节奏生产中锤炼设备保障能力。二是业财融合向业务细末节推进,预算管控能力进一步增强。三是深入推进成本工程,财务指标管控能力进一步提升。四是深入推进人才强企,初步建成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五是筑牢风控防线,提高合规运营水平。六是严守安全绿色底线,维护高质量发展稳定环境。  (八)深度融入中心,党的全面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一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二是党建融入中心更加有力。三是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四是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关注职工职业发展、权益和个人价值实现。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当前,航空发动机产业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军事革命交织联动、高速发展的阶段,航空发动机既在大国博弈的“漩涡”之中,又在军事科技革命的“浪尖”之上。世界航空强国加紧布局和推进航空动力前沿技术研究,并已形成先发优势。环伺世界航空强国,美国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已完成验证机研制、英国发布了航空零排放战略,新一代战机方案愈发清晰,无人化、数字化、电气化、氢能、增材制造、复合材料等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都在快速积累量变。在同强者竞技、向一流迈进的征程中,我们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加快突破、紧追快赶,跑出比强敌更快的速度,才能实现同代发展、超越发展,才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变道超车。  国内航空发动机产业加速发展的趋势依然没有减弱,丰富的技术积累和较高的产业辐射效应是新时期经济复苏的强劲动能。公司作为国内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领头羊”,拥有完备的航空发动机产品谱系,在先进航空发动机研制技术、能力、数据、管理、经验等方面具有深厚的积淀。  军用航空市场方面:公司拥有国内顶尖的研制和生产加工技术,在军用发动机产品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国内军用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制造准入门槛降低以及现代化产业链建设的趋势,具有一定技术能力和竞争力的企业不断入局,增加了市场竞争,有利于促进行业整体发展。  民用航空市场方面:国际民用航空市场窄体客机用大型涡扇发动机已发展了四代,宽体客机用大型涡扇发动机发展了三代,民用大功率涡桨发动机、民用涡轴发动机已经发展了四代,耗油率不断降低、首翻期不断延长,产品经济性不断提高;用于中小型多用途的小功率民用涡桨发动机在经济性、安全性等方面不断提高;用于教练机/特种作业飞机(直升机)的民用航空活塞发动机产品成熟且已大众化。当前,民用航空市场正在加速复苏,国内民用航空市场空间巨大,C919已交付用户,即将投入商业载客运营,国产商用发动机前景广阔、需求急迫。公司将重点开拓整机及单元体制造、新产品研发、维修服务等技术附加值和经济附加值较高的业务领域。  近年来国家重视国产商用民用航空发动机研制工作,公司积极参与民用航空发动机研制,在国产民用航空发动机市场中抢占先机。  虽然未来公司在军、民用市场上面临一些局部竞争,但有利于公司利用社会资源转型升级,在加强核心能力的同时逐步促进非核心业务社会化,有助于公司升级供应链管控模式、优化产业结构。总体来看,公司仍将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是国内唯一能够研制涡喷、涡扇、涡轴、涡桨、活塞等全谱系军用航空发动机的企业。在国际上,公司是能够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产品的少数企业之一。  公司主要业务分为三类: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业务、外贸出口转包业务、非航空产品及其他业务。主要产品和服务有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整机、部件,维修保障服务以及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出口转包等。公司产品用于为航空器、舰船提供动力。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57,028.88万元,同比增长8.63%,其中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业务实现收入3,460,439.27万元,同比增长8.53%;外贸出口转包业务实现收入165,033.91万元,同比增长27.76%;非航空产品及其他业务实现收入31,555.71万元,同比减少35.45%。  公司经营模式为多元化经营,坚持聚焦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主业,面向军用、民用两大市场。从产业链所处位置看,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覆盖全产业链,包括研制、生产、试验、销售、维修保障五大环节;外贸出口转包业务处于产业链中游,以生产制造为主,参与国际部分新型民用航空发动机零部件试制工作。为应对国际航空业衰退风险,公司及下属子公司逐步拓展国内民用飞机动力市场。从实现价值的方式看,公司为差异化模式,以全谱系航空发动机产品和全生命周期研发制造及维修保障服务为特色。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坚持聚焦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主业,多年来,围绕科研生产任务,不断完善生产、技术体系建设,具备涵盖产品全寿命周期的设计、制造、总装、试车整套技术和发动机综合服务保障能力,综合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建立了从毛坯生产到零件加工、总装试车的涵盖航空发动机全制造过程的国内先进的航空发动机生产线,形成了完整的航空发动机总装、试车和核心机及关键零部件制造能力,具备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的总装试车能力;在精密铸造、精密锻造、机匣加工、钣金成型、整体叶盘、粉末盘制造、热喷涂涂层制备等领域处于领先水平;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计量检测中心、专业生产线的优良制造中心技术团队等,为公司未来发展储备了坚实技术力量。  近年来,公司持续深入推进AEOS建设,体系架构基本搭建、体系要素基本健全,建立起成熟度等级评价体系,实现初步建成目标,全面转入推广应用阶段。通过建立流程管理、数据管理组织模式,完善创新管理、流程管理、信息化管理等AEOS治理机制。搭建技术中台、数据中台,分批开展指挥中心、物流条码、多厂所协同平台等项目,促进业务流程落地。同时,公司大力推进AEOS建设及数字化转型工作,建立了叶片、机匣、装配等数字化车间;实现典型产品脉动式装配、典型零件精益单元生产、方法工具全面推广应用,实现生产过程精益转型。  在专利及非专利技术方面,公司全面建设创新型企业,着力开展研发体系建设和技术创新活动,努力提升型号正向研制能力;通过推进研发体系建设,使流程制度、制造技术文件体系、设计制造协同、制造技术研发平台等建设工作取得预期效果,公司研发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以技术发展规划为牵引,统筹推进技术研究,不断提升产品制造技术能力和水平;积极引入外部优势资源,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与国内知名高校共建研究机构,加速协同创新发展;与高校、研究院所、企业等签订了技术合作框架协议,大力开展先进加工工艺、精密制造、智能制造技术等研究;报告期内公司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和风险管控,从知识产权挖掘、布局、申请、运用等各方面不断完善管理制度,通过建立知识产权评价机制,推进专利成果转化和共享;通过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及专利体系布局规划工作,逐步建立专利技术谱系,形成航空发动机重点产品及核心技术专利池,有力地支撑了自主技术创新、关键技术突破和核心技术应用,部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接近世界先进水平;通过主动跟进国家、省市、协会专利奖获奖政策、组织开展专利奖申报、指导奖项申报材料撰写,多个专利项目获国家、陕西省专利奖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金奖,推动了公司技术创新工作高质量发展,激励全体员工进行自主创新,使核心技术得到不断发展和延伸。  报告期内,公司及下属子公司申请专利683项,其中发明专利682项;授权专利384项,其中发明专利384项。  在人力资源方面,公司围绕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正向开展顶层设计,系统推进符合公司发展的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持续打造“业务架构清晰、组织保障强劲、人才梯队合理、素质能力优良”的组织流程和人才队伍。持续推进“人才强企”战略落地,在严格控制用工总量的同时,加大重点院校优秀毕业生及专业高层次博士人才引进力度,加速青年骨干成长成才,持续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优化基于素质能力模型的干部管理体系,做强人与组织和岗位精准匹配的人才队伍体系,推进人力资本持续增值的人才培训体系和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全面薪酬激励体系,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力稳步提升,人才队伍活力持续激发。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09,714.89万元,同比增长8.78%,其中主营业务收入3,657,028.88万元,同比增长8.63%,其他业务收入52,686.01万元,同比增长20.57%。公司主营业务三大板块中,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业务实现收入3,460,439.27万元,同比增长8.53%;外贸出口转包业务实现收入165,033.91万元,同比增长27.76%;非航空产品及其他业务实现收入31,555.71万元,同比减少35.45%。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126,778.18万元,同比增长6.75%。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行业格局  航空发动机产业由于其高技术、高投入等特点,其发展周期往往以数十年计。就国内航空发动机产业而言,仍然面临着落后于美英俄等世界强国的现实与加速追赶并存局面;是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点领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支撑。  从外部来看: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制能力较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航空发动机发展水平滞后于航空装备发展需求,不能完全满足军民用市场需求,航空发动机产业的国际格局仍未发生根本变化。在军用领域方面,美国、欧洲均在实施新一代航空发动机科技发展计划,以保持技术领先优势,武器装备远程精确化、智能化、隐身化、无人化趋势更加明显。在民用航空领域,通用、普惠、罗罗、赛峰等企业继续维持行业寡头垄断的发展格局,更大的涵道比、更大的增压比,更加智能的发动机控制系统和混电/全电推进系统正在成为未来发展方向。总体来看,智能化、增材制造等将成为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市场需求不断向高性能、高稳定性产品转移。  国内来看,航空动力装备将形成一、二代机加速淘汰,三代机批量稳定交付的局面,为公司军用航空发动机产品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党的二十大明确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央经济工作会把“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作为2023年工作主基调,公司要坚持研制步伐更快、改革力度更大、质量水平更高、经营效益更好的目标,加快实现航空发动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劲动力支撑。  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业务方面,未来我国航空军事装备采购逐渐实现市场化,剑指中大型发动机整机、部件零件市场的民营企业逐步增多,公司的市场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同时,航空发动机作为世界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对技术、人才、资金和资质要求极高,民营企业虽然在体制机制方面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及优势,但在技术研发、质量体系、人才储备、能力建设等方面,特别是自主创新方面还有一定差距。  外贸出口转包业务方面,公司已积极调整对外合作战略。充分发掘内部潜力,提升产品质量及技术能力,进一步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加大国内市场开发,巩固国产商用发动机核心供应商地位,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产业格局。  非航空产品及其他业务方面,传统非航空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面临着较大市场压力,在研产品距离市场化目标尚有一定差距,短期内难以有效支撑公司非航空产业发展。  2.发展趋势  公司主营业务市场主要为军用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民用航空发动机转包生产以及非航空产品。军用航空发动机方面,公司坚持聚焦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主业,不断提升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自主研制能力、产品质量及高效服务保障;民用航空发动机方面,公司不断提升国产商用航空动力的研发制造水平,积极参与国产商用(民用)发动机研制,开展专区建设;外贸出口转包业务方面,公司不断拓展国际新一代航空发动机市场,不断提升合作层级,转包生产由零件为主向技术含量高、利润高、集成度高的零组件及单元体方向发展;非航空产品方面,对非航空产品的子公司及低附加值产品采取收缩战略。  从行业和市场的角度来看,公司优势在于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和较高的品牌认可度。虽然新发展格局正在形成、社会资本加快涌入,但是受产品研制周期长、技术难度大、投入成本高等因素的影响,公司规模增长需要一定周期。长期来看,公司仍将保持长期持续和稳定的增长态势。在高质量发展目标牵引下,公司产品结构不断升级,体制机制驱动力不断增强,人员结构持续改善,将促进公司经济运行质量持续向好。  (二)公司发展战略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各项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自立自强,强化改革创新,突出党建引领,面向军用民用两大市场,推进航空发动机自主创新战略转型,推动研制步伐更快、改革力度更大、质量水平更高、经营效益更好,全力加快航空发动机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经营计划  2022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09,715万元,完成年度预算3,842,887万元的96.53%,公司主营业务三大板块中航空发动机及衍生品收入3,460,439万元,占营业收入的93.28%,完成预算值3,626,961万元的95.41%;外贸出口转包收入165,034万元,占营业收入的4.45%,完成预算值147,092万元的112.20%;非航空产品及其他业务收入31,556万元,占营业收入的0.85%,完成预算值29,162万元的108.2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26,778万元,完成预算值125,904万元的100.69%。  1.2023年度经营目标  2023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4,226,458万元,公司主营业务三大板块中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收入3,997,320万元,外贸出口转包收入169,556万元,非航空产品及其他业务收入15,996万元。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35,828万元。该目标为预计值,并非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  2.2023年度投资安排  2023年公司总投资计划83,163万元,均为自有资金计划投资。  (1)公司本部  ①2023年零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计划投资14,000万元;  ②信息技术保障专项费用计划投资2,000万元。  (2)黎明公司  ①零星固定资产计划投资35,662万元;  ②某型号发动机加工能力建设计划投资1,636万元;  ③某型号发动机试车功能改造计划投资1,223万元。  (3)南方公司  ①2023年零星固定资产计划投资15,559万元;  ②厂房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311万元;  ③信息化专项计划投资1,610万元。  (4)黎阳动力  ①贵阳航空发动机产业基地项目计划投资1,100万元;  ②零星固定资产计划投资9,062万元。  3.2023年度技术研发计划  2023年在“十四五”技术发展规划引领下,以“求实效保交付、强创新谋发展、优管理夯基础”为指导思想,聚焦产品任务,围绕涂层质量提升及工程化应用、叶片快速定位、切削参数优化、工艺成熟度持续提升等方面持续开展研究工作,快速提升技术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技术管理能力。  4.为达到年度目标公司拟采取的措施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精神,以提质创效为主题,以价值创造为目标,以体系建设为核心,以组织流程优化为抓手,以全员素质提升为保障,坚定信心、增强主动、振奋精神、担当有为,“讲政治、提能力、抓改革、强专业”,重点提升均衡生产能力、科学管理能力、人员素质能力,深入推进改革攻坚、持续加强技术创新、持续加强质量效能、持续加强专业保障、持续加强党建“铸心”。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努力跑出新时代航空发动机科研生产加速度。  (一)蹄疾步稳抓主业,加快推进科研生产任务  一是全力推进研制生产与服务保障。二是着力推进民机研制。三是大力推进燃机研制。  (二)持之以恒抓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一是深化AEOS建设应用。二是推动研制流程变革。三是强化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布局。四是建强用好创新平台。五是抓好技术基础管理。  (三)聚焦效能抓重点,加快建强关键核心能力  一是大力推进条件建设。二是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三是深入开展统标统型。  (四)全力以赴抓质量,加快提升质量保证能力  一是健全完善质量体系。二是提升过程管控能力。三是坚决抓好问题整顿。四是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五)以更大格局开放融合,广泛汇聚发展合力  一是建设强健产业链供应链。二是推动开放融合深度发展。三是持续推进国际合作。  (六)以更大力度提质增效,持续增强发展动能  一是稳步推进改革专项任务。二是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三是深入实施成本工程。四是规范高效运营资产。  (七)以更实举措培育人才,不断厚植发展优势  一是打造一流干部队伍。二是培育一流科技人才。三是争创一流管理效能。  (八)以更严标准规范管理,切实筑牢发展底板  一是扎实做好风险防控。二是坚决抓好安全环保。三是切实守好安全保密防线。  (九)以更高自觉加强党建,持续强化发展引领  一是全面推进党建工作取得实效。二是全力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业务方面,发展布局还需进一步均衡。针对成熟批产型号的开发利用以及未来新型动力的发展趋势,市场调研、用户对接、需求识别的力度和精准度需要不断提升。同时,随着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军工产品市场竞争,加大了公司在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市场的竞争压力。  外贸出口转包业务方面,在新旧产品交替的过程中,提升高附加值和高技术的新零件占比仍然面临重重阻力。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公司人才培养机制逐步完善,人才引进方式日益多元化,已基本建立一支满足科研生产任务需要的人才队伍。但是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国外对航空发动机技术、人才等方面的遏制和封锁越发严密;同时国内开放融合深度发展之下,民企对航空发动机高端人才的抢夺愈加激烈。在此背景下,公司引进掌握航空发动机研制技术的高层次、高素质人才愈发困难。  在技术能力方面,应对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探索及预研能力有待提升,技术创新力度有待提升,尖端的工艺技术方面储备不足,工程化应用脚步慢,存在潜在的技术风险。  以上各方面风险的应对措施:  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业务方面,聚焦“十四五”和年度科研生产经营管理重点任务,转变研制理念,变革新产品流程,加快研发体系建设衔接和应用。强化创新支撑,加快夯实根基,加快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加大技术储备,快速补充核心能力。做强技术创新,积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进一步扩大关键/核心技术领先优势。优化管理模式,完善综合保障机制。深入分析研究近年来公司对外技术合作情况,盘活技术合作产生的成果。  外贸出口转包业务方面,优化产品结构,逐渐退出技术含量低的产品,不断提升核心制造能力,以多种合作形式开展部件、单元体等业务的合作,巩固公司民用航空发动机业务的行业地位,提升国际合作层次,加快补足短板、增强能力,深化国际合作。同时,关注国际宏观形势发展,加强与客户、供应商沟通,强化风险防控,严控进出口业务风险。  在技术能力方面,公司利用好外部技术创新资源,积极争取国家更多的科研支持。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等合作,与有实力的企业创建专项技术联合研发中心。持续加大对技术研究创新工作的投入,积极申报、参与国家各部委及省、市等各层级研究项目,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做好“揭榜挂帅”项目的工程化应用情况落实,适时策划启动后续“揭榜挂帅”项目研究。进一步完善科研课题后评价流程,扩大科研课题后评价的范围。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聚焦公司生产制造核心能力建设,持续优化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能力的动态平衡与配置,实现人员总量结构调整与研制能力提升相匹配,人员调配补充与任务变化相匹配,人员的能力提升与产品技术进步相匹配,人才队伍的成长与航空发动机主业发展相匹配。 收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