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舟山丨传承宋韵,为舟山海洋文化建设再添一把“火”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舟山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对话舟山丨传承宋韵,为舟山海洋文化建设再添一把“火”

对话舟山丨传承宋韵,为舟山海洋文化建设再添一把“火”

2024-07-09 17: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对话舟山丨传承宋韵,为舟山海洋文化建设再添一把“火” 来源:舟山日报  2023-01-02 10:53   

   传承宋韵,为舟山海洋文化建设再添一把“火”

   ——对话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夏志刚

  文史研究者现场勘查宋代遗迹摄影记者黄燕玲

  不久前,舟山隆教禅寺发现的疑似宋代柱础在舟山文史学界引起了不少轰动。如何深入挖掘深植于海洋文化中的宋韵?如何通过宋韵助推海洋文化发展?如何将舟山打造成名副其实的海洋历史文化名城?近日,记者专访舟山海洋文化专家夏志刚。

  人物名片

  夏志刚,浙江定海人,硕士研究生。现为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2013年起在工作之余,以研究舟山海洋文化为兴趣爱好,2015年被选为舟山市地名学研究会副会长,先后被聘为舟山日报社文史方向特约撰稿人、舟山市图书馆地方文献特邀专家、舟山历史学会顾问、舟山市决策咨询委员等。在舟山各种刊物发表海洋和地名领域学术论文30余篇,参与《舟山群岛史话》《群岛老街巷记忆》《海上丝绸之路浙江段地名考释》等专著撰写,应邀为舟山日报、舟山晚报等提供文史方面的文章50余篇。对舟山宋韵文化、明清军事布防、抗倭和海上航路等方面有相对较深入的学习研究。

  舟山的宋韵充满浓浓的“海味”

  对话舟山:舟山的宋韵文化透着浓浓的“海味”,成为独树一帜的“海风宋韵”一脉,主要涉及哪些“海味”呢?

  夏志刚:2021年8月31日,浙江省委文化工作会议指出,宋韵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所以,我们要做足特色、放大优势,传承好浙江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特别是要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形成宋韵文化挖掘、保护、提升、研究、传承的工作体系,高水平推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从这个出发点来说,舟山的宋韵文化或者说宋韵文化在舟山,涉及方方面面,但重点还是在宋韵的整理、挖掘、保护、传承,尤其是在海洋海岛开发、海洋经济、海防、海洋人文等方面,这是舟山的地理位置和特点使然。

  对话舟山:您提到海防,在宋代,舟山设立了较为完备的海防体系,能请您介绍一下吗?

  夏志刚:可以说,在宋代,舟山有全球独一无二的海上烽火台系统。宋代之前,中国并无成体系的海防活动,后为防范从海上而来的威胁,南宋朝廷在宁波设置“沿海制置使司”,在嵊泗大洋山、金塘沥港、定海岑港设立巡检寨,并将浙东沿海的渔民编入“定海水军”负责杭州湾及周边的海防。南宋宝祐六年(1258),蒙元计划三路会师后直捣临安消灭南宋。宁波的南宋主帅吴潜不仅将浙东沿海近2万艘民船屯泊于岱山、岑港、大洋山、沥港,还新置了“烽燧水递”互相应援。招宝山、烈港山、五屿山、宜山、三姑山、下干山、徐公山、鸡鸣山、北砂山、络华山、石衕山、壁下山等“海上烽燧十二铺”有11个在舟山境内,两岛间相隔20多里,白天可以目视,夜则举火。至此,舟山海域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海防体系。

  我曾借助文献资料或实地考察,基本确定“海上十二铺”的具体位置,初步判断烽堠均在相关岛屿山顶。其中金塘岛的炮台山还在明代《郑和航海图》中贡献了一个重要航标“西堠(垢)门”并一直沿用至今。“海上烽燧十二铺”的设置路线,大部分与目前谋划的“沪舟甬大通道”相一致,充分利用了舟山的海岛地理优势和内洋航海习惯。明代冯梦龙在《智囊》一书中评价:“海上如此联络布置,使鲸波蛟穴之地如在几席,呼吸相通,何寇之敢乘? ”这一海上防御体系的设置,可谓是真正的“海上长城”,不仅成为世界军事史上的重要一页,而且为舟山留下了丰富的千年海防文化遗产和广阔想象空间。

  凝练“有辨识度的宋韵”,助推舟山海洋文化

  对话舟山:宋代的舟山海洋文化是宋韵的重要一支,那如何使其成为舟山海洋文化建设的“助推器”呢?

  夏志刚:“舟山人”从新石器时代起就勇敢地走向海洋,创造了辉煌的海洋文化成果。舟山的海洋文化,其实不仅仅是宋韵文化,还要看到整个舟山的历史发展轨迹。

  自“海上河姆渡”古文化遗存始,稻作东传、徐福东渡、鉴真东渡、唐至清的历代海上丝路、元明清三代的海禁、南宋以降的海防体系遗存、元代征日、遣唐使和遣明使、“舟山鸟船”和“绿眉毛”为代表的舟船文化、浙东沿海灯塔群、自东晋孙恩以降的农民起义与海盗、抗倭与双屿自贸遗存、宋末和南明的抗争、鸦片战争与口岸开放、民族工商业和外贸发展等不一而足。普陀山为代表的宗教文化,沈家门渔港和舟山渔场为代表的渔业文化,蚂蚁岛精神为代表的新中国创业史,驻舟部队的红色海防文化,充盈在舟山的每一片山海。如何把这些优秀的海洋文化种类真正展现出来,为我所用并有效传承,是我们要着重思考的。

  目前,建议在《舟山历史文化名城规划》的统领下,将舟山的海洋历史文化保护利用视野放到全历史时段,而不受限于既有的文物保护目录或范围。对定海城区和相关区域微改造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如恢复奎光阁、文笔峰、砚池、学宫、它山庙、钞关等鳌山区域风貌,复建翁洲书院、虹桥书院等。谋划好城南东岳宫、道隆观、舟山关、福建会馆、受降亭等道头区块的宋元明重要遗址重建与利用,明确白泉、马岙为代表的“海上河姆渡”保护方向。以有条件地恢复重建能体现海岛历史建筑特色和深刻记忆的标志性建筑等方式,启动“翁山故县”城址的考古,并对各个历史节点作出实地的回答,充分挖掘好这些宝贵财富,锻造“舟山古城”崭新的新形象。

  对话舟山:如何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的海岛城市“流动”起来,传承下去,将宋韵文化打造成新时代舟山海洋文化新高地?

  夏志刚:这些工作都非一时一人能做的,而是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承续的责任和使命。首先还是要系统挖掘、系统规划,再系统地集中力量进行研究挖掘、系统利用开发,继而系统地提升“流动”“传承”,这才有可能。

  比如我和孙峰研究员一起提出,宋韵研究首先要协同共同开展《昌国宋韵文化整理》编研工作。我们计划把舟山的宋代相关资料先整理好,即《昌国宋韵》,主要工作内容分5大部分:1.宋元方志中昌国部分的整理校编;2.历史文献中舟山相关的文献资料汇编;3.宋代舟山相关文艺资料汇编;4.舟山宋代历史资源调查;5.研究舟山宋代的资料汇编。这个研究旨在以舟山群岛宋代文化整理挖掘为题,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舟山“流动”起来、传承下去,最终要让宋韵精神成为今日我们“实干争先、跨越发展”的精神动力之一。同时,以此为始,为舟山后续开展历代文化整理试路子、建班底、育人才,为推进新时代文化舟山建设贡献理论支撑力量。

  但是,这样的事是需要“坐冷板凳”的,也要有一定数量的研究人才,更需要有相关的研究经费支撑。“板凳需坐十年冷”,舟山的宋韵研究和其他时段的文化研究一样,都急需补课,因为掌握情况的人很少,能深入地进行某一方面研究的人更少。舟山只是有成为海洋文化新高地的先天条件和可能,但并不是唾手可得,更不可能急功近利地想要就能实现,毕竟穿越千年的历史文化还是需要一批有情怀的本地研究者投入其中的。

  将舟山打造成名副其实的海洋历史文化名城

  对话舟山:定海正在打造千年文化古城,其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宋韵文化?宋韵文化的传世工程要从哪些方面来打造?

  夏志刚:定海在“舟山古城”省级文化名城的建设保护上,一直承担着“地主”的责任,是主力军,很不容易。但我看了近年的保护开发思路,主要还是集中在近代,对明代、元代涉及极少,而宋代的建城史、迁徙史等基本没有涉及,这是很让人感觉可惜的事。当然,这与前期积累较少有关,可能认为没有什么好做的东西,或者是吃不准。比如说纪念柳永只是着眼在他个人,而没有去做宋代十大盐场的“富都监”及其背后的海洋经济文章。再比如重修虹桥书院,虽然有动作,但目前也没有关于昌国宋代教育的文章跟进。舟山最早的“惠泉井”我早在10多年前就定过位,但也仅限于此了。其实能做的还很多,但古城文化方面的专家研究跟进与文化开发规划跟进还有待拓展视野与格局,也需要定个标杆。我这说的也仅是“活化”的一方面,而还不太涉及“传世”。

  对话舟山:从长远来看,我们要如何借助宋韵文化塑造舟山城市特质,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城市价值?

  夏志刚:城市贵在特色,一个城市如果缺少个性与特色,就会缺乏生命力,更缺少吸引力,必然在城市竞争中败北。舟山不仅仅有宋韵,还汇聚着我国大多数海洋文化类型,是我国海洋文化最丰富的城市,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海洋文化历史名城。当前舟山正在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打造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这正是通过海洋文化来塑造舟山城市特质,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城市价值。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城市文化名片来说,仅次于“世界遗产”,意义尤为重要。创建和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对延续和保护名城的历史风貌、继承和弘扬城市的传统文化,彰显城市文化底蕴、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已成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和软实力的一大趋势。

  目前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共有141个,浙江省仅舟山阙如。对照申报条件,我们具备一定的基础,因此要采取强有力措施,扎实推进申创工作,本着边申报、边恢复、边保护、边创建的原则,在创建中提高“新时代海洋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水平。

  对话舟山: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打造,除了目前正在推进中的定海古城,还有哪些需要继续跟进?

  夏志刚: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舟山古城”而非“定海古城”,虽然定海城区是主要核心。如果要申报,舟山主要缺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其中普陀山历史街区面积远超1公顷,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高、数量多,亟待引起高度重视。以沈家门、岱山东沙、嵊山等为代表的渔业文化历史街区也应纳入历史街区保护视野。普陀区正在研究提升青龙山片区的文旅融合,为“星辰大海”计划十里渔港段提供支撑,如能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为切入口,参照上海豫园、南京夫子庙、杭州清河坊等开发模式,发展沈家门渔港文化街区RBD“千年渔港”风情,必可成为舟山最突出的海洋历史生产生活特征。

  除了历史文化街区,舟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非常核心而又无处不在的宝贝,是海洋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人文支撑。目前的传承保护工作虽然成绩显著,但能上溯至宋、元、明的乏善可陈。各地探索根据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开发建设的“沈院”“徐福东渡展览馆”“柳永文化广场”等,都没有真正的非遗能加以活化。因“海禁”而断代的非遗,如果加以系统发掘、研究和投入,是具备实际价值的。如新城的战国“徐偃王”城址可以演绎“偃王避战”“徐氏始祖”等文化,黄杨尖山下可以演绎“塌东京涨崇明”的“葛仙翁”传说,“遣唐使”“遣明使”活动所伴随的“画船迎送”等可以在长峙等海域举行,建一“海上中国古代船型博物馆”则可将唐代鸟船、宋代封舟、明代福船、清代绿眉毛等一网无遗……

转发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