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维吾尔族舞蹈中体态动律特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舞蹈的美学特征是什么 浅谈维吾尔族舞蹈中体态动律特征

浅谈维吾尔族舞蹈中体态动律特征

2024-06-01 22: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咸阳师范学院2017届本科毕业毕业论文(舞蹈)

(一)维族舞蹈的起源

维吾尔族舞蹈始于秦汉时期,它不仅与中原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文化交流,还和印度的佛教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维吾尔族是一个文化源流丰富的少数民族,其中主要的文化来源是内蒙古草原的回纥,和生活在南疆地区的土著人民[4]。他们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通过时间渐渐地完全融合在了一起,维吾尔族人民用他们那双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创造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独特的优秀文化,产生出独特的民族风情。

岂止至今,流传在中华大地的各个民族民间舞蹈都是经过了非常悠久的历史沉淀下来,他们各具本民族文化的特色给我们呈现了五彩缤纷的民族民间舞蹈[5]。从古代到现代,从古到今不断的认识、实践、发展、再实践。以至于形成现在优秀的舞蹈艺术。维吾尔族舞蹈能够这么独特跟他们的人文风情、劳作和农业生产以及爱情、婚恋、劳动生活是紧密联系的。维吾尔族舞蹈就是经过古代时期本民族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文化特色,在一个长时间的发展历程中通过人们的心理状态和身体上的影响以及表现神韵和体态等各种因素。通过舞蹈活动和表演发展传递下来的[6]。

维吾尔族人民喜欢大家聚集在一起,只要一有客人到访,他们便会请周边的街坊邻居一起陪同,弹奏他们当地有名的“都塔尔”音乐,一起饮酒作乐,唱歌跳舞,平时家里没有事情的时候他们也会一起用乐器弹唱歌曲配上优美的舞姿,麦西热甫一词就是这样由来的。因此只要一说到新疆舞蹈众所周知的就是他那非常有特点的音乐。维吾尔族是一个载歌载舞的种族,不仅仅是音乐在内容上丰富,舞姿也非常柔美,给人一种热情豪放的舞蹈柔美感觉。在维吾尔族不管是小孩还是上了年龄的老人都能跟随着她们本民族独特的音乐欢快的跳起舞来。

维吾尔族从古代的时候就比较喜欢跳舞擅长于跳舞,古书(旧唐书。回纥)里面就记载了,维吾尔族还是在回纥时期的时候,大臣们或者外国来的使者来见可汗,就需要在帐篷前面用舞蹈的形式来行礼[7]。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回纥的时候就非常喜欢舞蹈,后来因为受时代的变迁回纥迁到了西面,受西域的地域文化影响使他们的舞蹈变的更加丰富多彩了。西域舞蹈在唐代和宋代的时候胡旋舞和胡腾舞变得更加出名,也正是从那时候起维吾尔族民族民间舞蹈开始真正扎根中原并流传至今。

(二)维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在古代西域诸国的文化交融下,维吾尔族舞蹈灵动洒脱而又粗犷奔放,表达着这个民族热爱生活、积极乐观、勤劳热情的性格,具有十分深刻的美学意义。维吾尔族舞蹈有着鲜明的地域风格特征,这种风格的形成,和维吾尔族同胞居住的环境紧密相关。维吾尔族同胞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古代贯穿中西域的丝绸之路一南一北穿境而过,这里就成了内地对外进行商业、文化交流的咽喉要道,也是中原文明、西域文明和阿拉伯文明融合之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往来和客商、旅人在这里留下了本民族的文化,于是就形成了融合了各民族特色的文化样式[8]。

不同的舞蹈有着不同的用途,总体上根据用途可把维族舞蹈分为:自娱性、风俗性、表演性这三大类[9]。

自娱性舞蹈在新疆各地随处可见。只要是喜庆节日,所有人都可以自由进场,即兴发挥,或者邀请朋友一起进场跳舞。自娱性舞蹈有着极强的好客特征,对于外地来的朋友来说,有着极为亲切和新奇的体验[9]。人们在伴奏和歌声中欢快地起舞,直到每一个人都尽兴而归。从地域风格来看,南疆有着肥沃的土地,居民的生活相当稳定富足,所以这里的自娱性舞蹈风格明快、轻快、优美、深情。北疆自然环境相对恶劣,所以自娱性舞蹈就显得风格潇洒、豪放、轻快。而在接近中原地区的东疆,则受中原文化影响比较深,则显得风格平稳、静美、豁达、安详。

风俗性舞蹈以“萨玛舞”为代表,主要是在广场上表演,演员为男性,有着浓郁的宗教文化韵味。伊斯兰教是维吾尔族同胞普遍信奉的传统宗教,而最早的萨玛舞多用于宗教祭祀,后来随着这种文化的推广与普及,逐渐由宗教祭祀舞蹈变成普通百姓用于娱乐的一种集体舞蹈。每到传统节日,民从就会聚集在广场上,边歌边舞,场面宏大,表达着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感恩之心[10]。由于有着伊斯兰教的文化基因,萨玛舞更沉稳,动作也更为舒展柔美。又因数表演者多是精壮的男子,体格健壮有力,动作粗犷而奔放,充满着生命的激情。

表演性的舞蹈主要有“夏地亚纳”,这种音乐起初是一种礼乐,专门用于宫廷的重大仪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夏地亚纳逐渐成了一种心情愉悦时的乐舞,多是在集会开始前表演,因为场面比较宏大、壮观,所以一般是用于其他舞蹈结束时才登台表演[11]。作为一个有着普通群众大联欢性质的舞蹈,夏地亚纳虽然并不设定人数、队型、舞蹈动作等方面的要求,但有着特别鲜明的欢庆的色彩。不同的地区,夏地亚纳舞呈现不同的风格。北疆的节奏和舞姿都比较活泼,富于生活气息;南疆则显得华丽而优美,编曲和舞蹈设备都非常规整,更倾向于正式的表演。

虽然有着好多种类别,但是维族舞总体上的艺术价值非常高深,它区别于藏族舞蹈,没有那种深沉、悠远的格调,而是有着轻快、活泼、幽默而丰富的特色,比较喜欢使用头部、手臂和手腕等部位,凭借活多变的动作,随着欢快的音乐,大量使用移颈、摇头等动作,再配合使用复杂多变的手腕动作和仰头、挺胸、直腰等姿态,增强了舞蹈的立体感[12]。同时,盼顾生情的大眼睛,带来万种风情,显得灵动感十足,充分表现出了轻松、自在、灵活的特点。这种热爱生活、豁达开朗的生命状态,早已融入于新疆维吾尔族同胞的生命中,造就了他们的坚忍、刚毅和顽强的文化与性格特征,与中原地区的温婉形成极为鲜明的对比,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整体精神内涵。

维族舞蹈的体态动律特征

(一)维族舞蹈的体态特征

体态是一个舞蹈的对自我状态和精神的直接展现,它蕴藏着一个舞者、甚至一个民族最真切的情怀和文化精髓。舞蹈的动作离不开舞者的演绎,舞蹈的体态则是对这种艺术形式展现内心的综合反映[13]。

舞蹈动作的体态特征,是基于多种客观与非客观因素共同形成的结果。维吾尔族舞蹈多是从日常的劳动生活中汲取灵感,例如,多朗舞体现的是“狩猎过程”,展现游牧民族奔放、热情的精神面貌;纳孜尔库姆舞则纯粹是用于讥讽嘲弄统治阶层和为富不仁者,揭露地主阶层的贪婪昏庸、荒淫暴虐,折射出古代维族劳动人民对不合理社会制度和残酷现实的反抗精神。而传统的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由于杂糅了西域各地的舞蹈艺术,又兼地域辽阔,各地舞蹈体态自有特色,所以起初并没有太多体态方面的统一要求。再加上全民都能歌善舞,所以体态方面就一直是民间自然传承[14]。直到现代,被称作“维吾尔族第一舞人”的教育家康巴尔汗深入新疆各地采风,在大量调研维吾尔族传统音乐舞蹈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将其与苏联芭蕾舞的舞蹈特色相融合,同时兼顾了诸多西洋舞蹈的特色,全面而立体得对维吾尔族舞蹈进行了归纳与整理。

结合上述基本体态,使用多种手和脚的基本动作,就能产生丰富多样的舞蹈状态。具体来说有手形、手位和脚形脚位。

手形包括男性舞者的自然掌形和女性舞者的花形掌形(立腕手指自然弯曲)两类,可以借此做出的手位有双叉腰、托帽式、提裙式、立腕横手、扶胸式等动作。脚形一般为自然绷脚,可用的脚位有如下三种:一是前点位,动作要领为右脚先做丁字步,并向前半步;二是旁点位,做法是右腿往旁边一个脚掌的距离轻点地重心放在左腿:三是后点位,做法为右腿在丁字步基础上向后一步,重心在前。

音乐旋律和音乐风格决定了舞蹈的形态,它们在艺术的风格上是一样的。因此维吾尔族舞蹈的体态也完善地体现了当地本土音乐的音乐艺术格调,特别是古西域文化中的欢快活泼的个性,体现为阿娜多姿的身段和灵活的头颈部动作,以及柔和的手臂动作。维吾尔族舞蹈中的手臂动作规律为:大量使用“摊”、“绕”、“捧”等基本动作,在很多舞蹈中,每个动作的起与止、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过度,都充满了“摊”、“绕”、“捧”的动作,因此这三个动作既可以独立存在,又常常是合为一体运用。“摊”的动作做法是:双手经过胸前,手心向上由内向外打开。“绕”的动作做法是:手腕带动小臂由里向外转一圈,女生的是手指手腕同时绕,男生的绕腕有快绕和慢绕也叫脆劲和柔劲。“捧”的动作要领为:手心朝上,臂向上或向里的运行[15]。

随着文化交流的加速,新疆各地的舞蹈风格与文化不断融合,但总体上有着古西域的文化特征:舞姿优美,婀娜多姿,让人如痴如醉。

静态上来说,维族舞蹈的基本特点在于:仰头抬胸,挺腰立背,让人看了非常的舒服愉悦阳光的感觉。然而就是这种独特的特征为维族舞蹈灌入了有着东方的稳重沉着的含羞之美。和有着西方向上直立的体态美感。从动态层面来看,这种舞蹈的体态有着“环绕”的特征。

不过,因在其宗教仪式中对女性及其服饰的约束,使舞蹈的体态变化成如今我们所看到“挺而不僵”的舞蹈体态,这或许是“摇身点颤”动律的身体形态基础。这些特征和技法的广泛存在,成为维族舞蹈最为典型的要素。

在舞蹈作品《掀起你的盖头来》中,大幕开启后,在节奏明轻快欢愉的手鼓伴奏下,一位美丽的维族少女出现在舞台中央,在台左侧出现一群英俊潇洒的少年同,他们围绕着她,从斜线到直线的追逐,大量使用了独具魅力的维吾尔族步伐和移脖等动作,构成了诙谐幽默的画面,营造了甜蜜温馨的舞台效果。接着,在男子的一段独舞中,一群挺拔婀娜的维吾尔族少女走向前台,舞蹈的重心就转移到了少女们身上,挑指、绕腕、点颤、垫步、进退步等动作元素的大量运用,充分展现了欢快而又端庄的艺术特色。

维吾尔族著名舞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则大量运用了“环绕”动作技巧。开场是一段相对压抑的感情描摹,随着音乐的演绎,情感渐渐释怀,到最后的全面醒悟,继而自由地奔向幸福。孤独的身影,热情似火的情感,旋转的同时诉说,使情感在旋转的舞蹈中得到释放。通过旋转将舞者内心对爱情的向往,在爱情中的纠结、犹豫和最终的幸福展现得一览无余。舞者用“旋转”的象征意义凸显为心中浓郁而强烈的情感,传递着对爱情的坚定信念和永恒追求。

(二)维族舞蹈的动律特征

舞蹈动律是一套完整的动作,并非单一而存在。动律不是独立的段落,而仅仅是构成段落的一个动作组合,在这些动作组合中,不同的舞蹈动作得以衍生和组合,因此,学习动律是学习维吾尔族舞蹈的必由之路。

从动作组合来看,维吾尔族舞蹈最典型的动特征是“环绕”,但一般认为这种技法为体态的范畴,而动律的单元则要细小得多。更多人愿意把维吾尔族舞蹈的动律总结为“摇身点颤”动律。

一般认为,维吾尔族女性喜欢扎长辫子,在行走时,大辫子在身后左右摆,风姿绰约,而维吾尔族舞蹈中的摇身动律就是汲取这一生活意象而形成的;又因为维吾尔族人长期在沙漠中行走,这给艺术家们带来创作灵感,形成了点颤动律,也有观点认为微颤的动律是模仿骑马时的颠簸感,或者受到其他民族的影响而形成。此外,维吾尔族舞蹈中还有一种共有的律动——“微颤”,它是一种有着恒定速度的微小颤动。这种来自膝盖的颤动,也可以理解为受到欢快激昂的节奏鼓舞,舞者愉悦的情绪使气息和身体在舞蹈中呈现出一种接近颤晃的韵律感。

“摇身”的动作要领是:在保持立腰、拔背的基本体态的基础之上,随着节奏,鼻尖带动头部运动,以腰为轴,使躯干进行左右或者前后均速的晃动。在“晃动”过程中,强调假想身后长辫子的摇摆感。“点颤”的动作要领是:以膝部为主要发力点,并随着节奏松弛,有控制地进行连续微颤。颤动的幅度会随着节奏和节奏型的改变而变化。在赛乃姆节奏里,膝部的动作为微颤和点颤,而在刀朗的节奏里就呈现出压颤的状态。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摇身”大多是指上身的动律,除个别动作外,一般不独立使用;而“点颤”是可以以独立的动作元素呈现的。

具体来说,它是整个身体所有部位相互协调作用产生动作的组合,这其中涵盖了手势、眼神、脚步动作,甚至对舞者服饰、舞者的步伐都有着深层次的要求。加上昂首挺胸,立腰拔背的体态配合,在动静结合的状态下动作大小交织着,以致于产生了移颈、绕腕等等一些细节上的动作。最后形成了稳中有细,豪中有热的风格特征。

“颤而不窜”则是点颤动律的特点,也是练习传统维族舞蹈的难点。无论是原地的“点颤”,还是行进中的“微颤”,都要求膝部的颤动有控制而又富有弹性。点颤是随着节奏韵律和身体沉浮进行的舞蹈律动,而不是单纯的膝部动作,这种全身系统性的动律,将膝部弹性颤动贯穿舞蹈始终,使舞姿动作更富有生命力,欢快中不失稳重,从而形成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风格特征。

结论

维吾尔族人民作为生活在中原文明和中亚文明之间的一个少数民族,在不同文化的交汇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系统,其中,维吾尔族舞蹈是对维族同胞真实生活的艺术化表达,充满了维族同胞对生活的热爱,有着极强的美学意义。这种意义体现在对体态和动律的充分运用,对舞蹈艺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在新时期,维吾尔族舞蹈的体态处理方式和动律技巧,传承着悠久的维吾尔族舞蹈艺术,也为其他民族的舞蹈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参考文献

[1]美哈阿依·喀依尔.伊斯兰文化语境下的维吾尔族舞蹈艺术解读[J].中国穆斯林,2010-05.

[2]姑丽娜扎尔·亚生.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和社会文化功能[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0-04.

[3]哈洪双.伊斯兰文化中的圆形理念浅析[J].中国穆斯林,2009-04.

[4]章浩.新疆艺术学院维吾尔族舞蹈访谈录[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04.

[5]罗雄岩.维吾尔木卡姆与绿洲舞蹈文化传承[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04.

[6]蒙小燕.浅议维吾尔族舞蹈的美学价值[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3.

[7]阿布力米提·买买提,欧阳伟.维吾尔族麦西莱甫的多重文化特征和社会功能[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5.

[8]刘少辉.维吾尔族舞蹈教学及音乐特点分析[J].民族音乐,2009-01.

[9]王强,蔡水莲.浅析维吾尔族舞蹈的文化特征及社会功能[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8-04.

[10]王东方.浅谈音乐表演专业舞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03.

[11]张帆.新疆维吾尔族舞蹈“赛乃姆”与“刀郎”的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5-03.

[12]何云.地域文化中的藏族与维族舞蹈之比较[D].陕西师范大学.2015(06)

[13]杨芹.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舞蹈风格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08.

[14]马文君.维吾尔族舞蹈的文化内涵及教学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4-01.

https://aa.sbvv.cn/ktbg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