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小城雨巷》中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舞蹈小城雨巷视频大全播放 舞蹈《小城雨巷》中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舞蹈《小城雨巷》中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2024-07-08 18: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二)音频中多轨分频技术的运用

音频技术是一种环绕立体声音频压缩编码技术,是指一种在直达声源方向感不变的情况下,给听者带来环绕感觉的声音,它所产生的重放声场,除了保留声源方向感外,还伴随着产生环境感觉的声音效果,环绕声感觉与心理声学中的优先效应和掩蔽效应有关,可以让直达声先到达以保证声像定位,同时又将与直达声无关的混响声进行延时,这样既不破坏声源的方向感,也减少了直达声对混响声的掩蔽,使混响声加强了环绕声效果,增加距离感,并模拟不同环境下的反射群来形成空间环绕声。而数字音频是一种利用数字化手段对声音进行录制、存放、编辑、压缩或播放的技术,它是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声音处理手段。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为乐之行,乐为舞之声。舞蹈属于视觉范畴,有形而无声,而音乐则属于听觉艺术的范畴,有声而无形。在舞蹈表演艺术中,优美的音乐配合,可以帮助舞蹈在整个表演过程中表达情绪,体现个性,烘托气氛,从而塑造完美的舞蹈形象。舞蹈中的音乐是完成舞蹈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和揭示其主题思想的组成部分。

在北京华侨城大剧院演出的《金面王朝》中,大剧院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演出音频控制系统MyerSoundLCSMatrix3来管理所有通道以及音频回放。通过Matrix3的WildTracks,多轨音频回放以及编辑显得得心应手,由SpaceMap可以实现音响师所想要得到的环绕声效果。从战争、桑田、锻造、庆典、月下、洪水、祭天、幻化八大章节讲述了头戴金色面具的金面女王用智慧、宽容、信任和和爱造就了一个辉煌的王朝,史诗般地再现了中华文明的恢宏气势。立体环绕的音响逼真地描绘了气势磅礴的大战的场面,多轨分频的技术使舞蹈推向高潮,让人们在观赏中有了听觉和视觉的统一,整个剧院环绕着不同的音效,让舞蹈表现得更加丰富多彩。通过多路数字音频控制平台,再现出宏大而新奇的听觉艺术效果,与现场舞美、灯光、机械共同结合,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视听感受。

《小城雨巷》的音乐和舞蹈都非常注重自身的民族属性,它的音乐符号、动作符号乃至文化符号等诸多元素都建立于古老的江南剧种,如昆曲、评弹等的韵律基础上,经过作曲家与编导的精心编曲、策划,向观众传递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古典戏曲的独特风格。而和谐优美的江南丝竹音乐则伴随舞蹈演员以肢体语言传造出的舞蹈形象,以形构象、以情运形、以相构境、以境生意,构建出人与自然间一种和谐、完美的组合,引起观众对婉约优美的江南小城无限的遐想。

音符是音乐的语言,肢体是舞蹈的语言,音乐是可以被听到的舞蹈,而舞蹈则是可以被看见的音乐。自这个意义上而言,音乐并非是单纯的音符,而是可以揭示出舞蹈的灵魂。自《小城雨巷》的舞蹈音乐中,你很容易就能发觉其中决定着民族民间舞蹈的气质、特征和结构的正是具有民族民间属性的音乐,同时,这种音乐还可将自由性的视觉艺术与灵活性的听觉艺术内化为观众的审美意识,舞蹈动作、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审美情趣在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为我们展开一幅水墨画般的美丽画卷:白墙黑瓦中的袅袅炊烟,幽静绵长的小桥流水,江南女子恬淡、安静的生活,这幅画卷提醒我们:这就是梦里的江南吧,它湿润而散发着栀子花的芳香。

三、“多媒体技术”对舞蹈表演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在舞蹈表演中的广泛运用,使舞蹈作品在表演上的立体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对观众的视觉听觉也形成强有力的冲击与震撼。

(一)全面呈现舞蹈艺术形象

现代舞蹈表演中,早已不再只是单纯依靠舞蹈来表演,而是巧妙结合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出一种动态的、交互的展示方式,让舞蹈的艺术形象更加丰富多彩。

由应志琪、吴凝编导的舞蹈《小城雨巷》是200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最受观众喜爱的节目之一,这部舞蹈以徽派建筑群画面为背景,通过流淌的江南丝竹音乐、雨中穿行嬉戏的充满着青春气息的舞者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将悠久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以极度优美的姿态传达出来,充分展示出江南民间风情的审美属性。它在有限的时空内源源不断地传递着人美、景美、意境美的艺术感染力,让观众陶醉其中,感受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追求一种极致的审美情感。

(二)渲染舞蹈气氛、营造意境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使舞蹈演出更具张力,拓展舞台表演空间,增强舞蹈气氛,提升舞蹈表现力与震撼力,营造舞蹈独有的意境。

自《小城雨巷》的舞蹈音乐中,你很容易就能发觉其中决定着民族民间舞蹈的气质、特征和结构的正是具有民族民间属性的音乐,同时,这种音乐还可将自由性的视觉艺术与灵活性的听觉艺术内化为观众的审美意识,舞蹈动作、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审美情趣在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为我们展开一幅水墨画般的美丽画卷:白墙黑瓦中的袅袅炊烟,幽静绵长的小桥流水,江南女子恬淡、安静的生活,这幅画卷提醒我们:这就是梦里的江南吧,它湿润而散发着栀子花的芳香。

对一个舞蹈节目而言,舞蹈服饰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舞蹈表演可以以服饰这个载体体现出优美的形式特征及具体的形象。音乐、人物、动作、服饰的和谐与统一最关键处在于服装设计师对观众审美心灵的激发与启示,成功的服饰设计可使舞蹈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从而使其更具艺术魅力。

《小城雨巷》所采用的舞蹈服饰是具有鲜明中国元素的旗袍,它所具备的审美属性可概括为:恬淡、平和、质朴、纯真,体现出中国女性独有的韵味和魅力。旗袍文化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达到鼎盛期,伴随着时代的脚步,许多传统艺人将其注入一定的现代元素。修长贴身的旗袍恰迎合了江南女性玲珑清瘦的身材,因而在以江南传统民间音乐为主的舞蹈《小城雨巷》中,编者十分用心地以旗袍的古典美装扮了江南雨巷独特的舞台景色,以此展示了江南女性那种清丽、婉约、温柔、典雅的气质,将观众与演员间的审美心理感应以及审美心理空间极大地延伸开来。而恰恰由于服饰设计师与音乐家、作曲家共同运用了民族的独特色调和民间的特色音调这一审美创意理念,从而创造出一件和谐统一的艺术作品,这种尝试,体现了舞蹈服饰语言由审美意象到具象化的艺术符号的有机整合。

(三)有利于增强舞蹈的表现性

以高科技声、光、电等各种先进技术组合体现的舞台艺术已经独树一帜,足以让人为之振奋,它符合了人们的现代审美理念和文化消费需求。舞台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已经成为表演艺术中不可分割的创作体,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大大增强了舞蹈的表现性。

《小城雨巷》的舞美设计所具有的审美属性还表现在于变化中求统一。编者以创新的姿态,将幕墙和移动背景画面的写实手法与舞者飘逸的舞蹈、翻飞纸伞的动作这种写意的表演技巧相结合。以此烘托出白墙黑瓦、错落有致、跌宕起伏的徽派建筑文化,生动传神地将江南小城的独特意境演绎得淋漓尽致。这种将古典与时尚、动与静、建筑与人完美交织为一体的舞美设计理念,将舞台上的有限空间扩展至无限的想象空间,突显出一种立体的、多层次的韵律美,表现出江南人民所追求的朴素、纯真、高洁、典雅的生活,达到了观众所追求的审美需求和心灵提升,满足现代人渴望宁静、渴望回归自然的愿望。

在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中演出的舞蹈《千手观音》由于是在电视演播厅中,这时候的灯光要通过摄像机镜头的反映传达到观众的眼睛里,所以在色温变化的控制上要求更加细致。当第一个“千人合一”的造型出现时,采用蓝色和金色为基调的电脑光勾勒出主体轮廓,三面大屏幕用流星式衬底,当舞者静止时背景呈现流光飞舞。所有电脑灯聚集,使得地面的丝绸上也毫无阴影,整体通透。采用静谧的蓝色对应金黄,映衬出的黄色特别纯净高雅,黄蓝相伴的流光拂过地面,幻化出尘世的七色渐变。当演员四散飞舞,此时的面光、侧光、逆光及流动光的运用更加通透。黄、白光为主体,对应古铜色的佛龛和镶金琢玉的舞者,更显得全场熠熠生辉。当舞者们重返莲台做出“盛世开屏”造型时,所有的电脑光一起亮起,拱门后的激光在手臂间穿射出,犹如观音显灵一般,与曼妙的舞姿、古朴如同天籁的音乐配合得天衣无缝,让人感受到华贵而又祥合的氛围,如沐善良、智慧、美好之光。

参考文献

[1]黎丽华.舞蹈中的语言艺术[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1(24).

[2]石立林.舞蹈与音乐的艺术关系[J].音乐生活,2011(10).

[3]陈旭.舞蹈音乐的特征与创作[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2).

[4]范国志.影剧院舞台音响系统“技术到艺术”的设计思想与理念初探[J].现代电影技术,2006,(8)

[5]汤旭梅.舞蹈电视与电视舞蹈[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2)

[6]马健昕《舞蹈鉴赏》[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7]孙晓梅.舞蹈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8]刘春.数字化舞蹈[J].艺术评论,2004年5期.

[9]李存杰.《小城雨巷》丽人行疑是经地落人间———评舞蹈《小城雨巷》[J].剧影月报,2012(02).

本文转自:https://aa.sbvv.cn/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