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课程标准(学前教育专业)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舞蹈学专业课程内容 《舞蹈》课程标准(学前教育专业)

《舞蹈》课程标准(学前教育专业)

2024-04-24 20: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标准舞蹈课程标准一、课程管理信息课程名称:舞蹈 课程代码:PT1BS03教学单位:普通课教研室 制定时间:2021年4月编写负责人:_ 审定负责人:_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学分:8 课程学时:136 授课对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三、课程简介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已成为保证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幼儿教育专业中,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程之一。舞蹈是人类最早的一种艺术活动,它是经过提炼和加工,以人体的造型和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手段,来表现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现代人文化生活和自

2、娱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精神文明程度,陶冶美的情操,充分发挥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促进身心发展的重要手段。舞蹈教学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舞蹈的内涵和音乐及表现形式,应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和现代生活的实际。通过学前教育舞蹈学,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素养和精神文明程度,使其具有担任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能力。学前艺术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美的形象、动人的音响和令人愉悦的形式,潜移默化地感染幼儿。 课程的性质和作用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与专业院校的舞蹈课程不同,具有自己的特点,它既要学习一些

3、舞蹈基本功技能,又要学习幼儿舞蹈知识与技能,在以后所从事的幼儿教育中发挥出来。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能帮助学生实现以下的价值。(1) 陶冶审美情操,抒发个人情感舞蹈无论对于人的气质培养,还是人的审美提高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升华,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激发,由于舞蹈艺术是以美的载体来传播人类深层的情感信息和表达人类对真、善、美共同的向往与追求。 (二)发展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舞蹈课程,可以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敏锐的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强化学生的感知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三)掌握必备技艺,形成职业素养舞蹈是一门艺术课程,但在

4、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技能与技巧。我们对技能技巧方面的要求是尽量广一些,深一些,主要能为我们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奠定一些必备的基本技艺。四、课程设计思路1) 贯彻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教学内容安排尽量采用具体抽象活学的思路,加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基本功训练,幼儿舞蹈训练的直观教学,强化临摹与创作结合的能力。适当体现探索、发现、创造的方法,逐步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2)教学内容安排应贯彻深入浅出、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系统性、科学性,兼顾与专业课程的衔接。1.课程设计理念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模式,以能力培养为重点,采用“教学项目化、学习自主化、实践职场

5、化”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教学做学合一。基于项目导向,突出实践能力。开展情景教学,模拟实际环境。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强调全员参与。利用多种资源,强化自主学习。 2.总体设计思路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以更多的活动空间,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精讲多练,多示范,适当增加课堂练习时间,以减少学生课外负担。在教师讲课中要贯彻设疑(提出矛盾)、析疑(分析矛盾)、解疑(解决矛盾)三个环节的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对舞蹈现象有好奇心,并能进行独立思考,提出解决问

6、题的方法和探索问题的思路。教学中应尽量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如现代信息技术等,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3.教学内容选择基础模块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统筹兼顾就业岗位和发展的统筹兼顾、课程整合和前后课程衔接的统筹兼顾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要关注学生对舞蹈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学习信心的坚持与增强,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要学习职业教育理论,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了

7、解一些相关专业的知识,熟悉舞蹈在相关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提升教学能力。 要根据不同的舞蹈知识内容,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进行多种教学方法探索和试验。 2.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1) 示范法舞蹈教学的示范法在树立舞蹈动作概念和学生学习舞蹈动作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要求教师以准确、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示范动作。教师讲解与示范是相辅相成的教学方法,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它们之间的关系,语言要形象生动,示范动作一定要优美、准确,尤其对不断变化方向、路线的舞蹈,教师一定要耐心讲解、反复示范,直到学生掌握为止。(2) 练习法练习法是根据舞蹈要求,有目的地反复练习。练习法有三种:第一种是对个别的某

8、一难点动作的方法练习,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动作,使舞蹈更加完美;第二种是对舞蹈从头到尾的排练,对学生在整个舞蹈排练中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提醒,使学生迅速掌握正确的舞。蹈动作和提高表演能力,使舞蹈的表演更加完整;第三种是不断变换舞蹈练习的组合,使学生在不断变换的练习中,逐步了解舞蹈的难度。(3) 分解组合法舞蹈教学中的分解组合法,是指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把舞蹈的基本动作、重点难点动作进行分解后,再把分解动作组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先教上肢动作,再教下肢动作,然后再把分解动作组合起来进行完整动作的练习;也可把舞蹈分解成段落或不同角色的动作,然后再组合起来完整串联。运用分解组合法时应注意目的性和科

9、学性。(4) 观察模仿法舞蹈教学中的观察模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通过观看教师或同学示范表演,模效动作。如:先一些难于的组合动作,教师可以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边观察边模仿。运用观察模仿法时,被观察者的动作应是准确、富有感染力的,教师应有简明的语言提示。运用观察模仿法可以保持舞蹈动作的完整性。(5) 语言提示、讲解、口令的方法用语言提示,讲解舞蹈的内容、情节、动作要点、思想情感等,运用口令使学生掌握基本动作的节奏和规律,是舞蹈教学中的辅助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加快学生对舞蹈内容、情感的理解和对动作的掌握,从而增强学习兴趣。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语言口令的简明。学习具体动作时,口令的运用不宜

10、过多,应加强音乐与动作的配合。(6) 个别教学法 舞蹈的个别教学法是指教师对舞蹈学习能力较差或较强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可以缩小集体学习舞蹈的水平差距,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增强自信心,运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计划和针对性,保证个别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六、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方案。对舞蹈课程而言,学习策略主要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和资源策略等。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调控策略是指学生对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策略;资源策略是学生合理并有效利用网络、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市场营销的

11、策略。学习策略是灵活多样的,策略的使用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具有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的能力。在舞蹈课程学习中,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1. 认知策略1)根据需要进行预习。2)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3)在学习中积极思考舞蹈动作。4)在学习中善于记动作。5)对所学习内容能主动复习。2. 调控策略1)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2)明确自己的学习需要。3)制订简单的学习计划。4)把握学习的主要内容。5)注意了解和反思自己学习中的进步与不足。

12、6)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7)经常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学习体会。3. 资源策略1)注意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丰富自己的学习。2)使用网络工具软件查找舞蹈的主题信息。3)注意生活中接触到的舞蹈问题。 4)能利用实践演出或网络上的学习资源。七、考核方案设计 舞蹈是一门考试课,教学效果评价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堂参与与课前准备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教师评定与学生评定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学习舞蹈的态度和职业能力。形成性考核包括常规(学习态度、出勤、课堂表现、职业行为等)、课堂作业(各能力训练分项目或任务完成的情况,以及舞蹈表演作业)、平时测试、课外作业等。终结性考核包括课程综合训

13、练项目完成情况及成果展示、课程综合设计或报告、期末完成舞蹈的情况等。八、课程目标1.总体能力目标1)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舞蹈知识。 2)培养学生的感知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4)幼师舞蹈教学的目标有两个层面:一是引导学生掌握舞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陶冶学生美的情操,提高学生自身的艺术鉴赏力和文化艺术素养;二是让学生了解幼儿舞蹈的基础知识与创编方法,训练学生教幼儿舞蹈的组织教学能力,为将来在幼儿园工作做准备。 5)要培养合格的

14、幼儿艺术教师,我们通过改变传统的只重视单一技能技巧的训练和舞蹈组合学习的课堂模式,在专业舞蹈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组织能力,强化职业意识,紧密联系职业需求,重点突出学以致用。 2.具体能力目标 掌握舞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舞蹈的基础理论知识,初步懂得人体美和动作美的概念,明确幼师学生舞蹈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基本技能和舞蹈的素材,能够按人体基本活动规律和舞蹈的表现规律做动作组合及跳集体舞蹈;了解民族、民间舞的风格与特点,学习具有典型性的民族、民间舞蹈及动作素材。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身体姿态和舞蹈基本素质训练,提高学

15、生的节奏感,发展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和柔韧性。 了解幼儿舞蹈的特点,具备阅读和再现幼儿舞蹈教材的能力,并能自学、记录和初步创编幼儿舞蹈,掌握幼儿舞蹈教学方法,能讲解示范舞蹈动作和组织领导幼儿舞蹈活动。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树立为幼儿教育事业服务精神,热爱儿童,刻苦学习;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积极主动精神以及创造性、表现力和活泼愉快的情绪,树立团结合作的意识,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陶冶美的情操,培养文明行为,提高鉴赏力和文化艺术素养。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互相联系的整体,是通过课内外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共同完成的。九、课程内容要求、课时分 项目教学

16、表项目工作任务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学时讲授实训项目一:训练学生基本功(40)任务一地面压前旁腿舞蹈的含义舞蹈基本功训练第一节常用基本动作与舞姿训练学生的舞姿46任务二软度训练舞蹈基本功训练第二节 基本功技能与训练脚本手位基本脚位46任务三掌握中间组合舞蹈基本功训练第三节 中间组合训练掌握组合要领与要求46任务四古典舞常用手型和脚型舞蹈基本功训练第四节 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掌握动作韵律46项目二:民间舞训练(30)任务五培养学生对舞蹈感觉第一节 藏族舞蹈掌握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37任务六培养学生对舞蹈感觉第二节 汉族舞蹈掌握汉族舞蹈的风格特点37任务七培养学生对舞蹈感觉第3节 苗族舞蹈掌握苗族舞蹈的风格

17、特点37项三:幼儿舞蹈训练(36)任务八了解幼儿舞蹈的教育意义第一节 幼儿舞蹈教育的意思掌握幼儿舞蹈的特点11任务九掌握幼儿舞蹈组合第2节 幼儿舞蹈组合训练 我是一个大苹果 西瓜 我的小小手 数星星掌握幼儿舞蹈的组合1420项目四:幼儿舞蹈创编(30)任务十掌握幼儿舞蹈的点和线第1节 幼儿舞蹈作品的特点第2节 幼儿舞蹈创编的原则学习幼儿舞蹈创编46任务十一掌握幼儿舞蹈的点和线第3节 幼儿舞蹈的过程第4节 幼儿舞蹈的排练掌握基本要求点46任务十二完成幼儿舞蹈的创编第五节 幼儿舞蹈的实践创编幼学习幼儿舞蹈创编37课时合计:1365185 十、项目方案设计项目一:舞蹈的基本训练 第一节 常

18、用基本动作与舞姿 第二节 扶把基本技能与训练 第三节 中间组合训练 第四节 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 教学目标:(a)培养正确身体姿态和健美体型的形体训练,发展身体的协调性、柔韧以及与舞蹈相关的身体素质的训练。(b)使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和幼儿舞蹈的基本步法及其组合。(c)初步了解人类的起源及发展历程,从中探寻人类舞蹈艺术是如何产生的。(d)在发现中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e)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美、感悟美、初步领会舞蹈艺术的精髓所在。项目二:民族民间舞蹈 第一节 汉族民间舞(东北秧歌) 第二节 藏族民间舞 第三节 苗族舞蹈教学目标:(a)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高雅美好的情感情操。(b)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认识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