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7』一遇 “盘”出非遗新花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舞狮舞龙拼音 一『7』一遇 “盘”出非遗新花样

一『7』一遇 “盘”出非遗新花样

2024-07-08 15: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舞龙舞狮

热闹的小广场上人群熙攘,伴随着铿锵有力、欲扬先抑的锣鼓声,一条金色锦龙翻腾起舞,来自龙共堂非遗项目舞龙表演瞬间燃起全场欢腾,穿龙、跳龙,精神抖擞,一字龙首尾相接,一会儿摆成莲花造型,一会儿展示蝴蝶造型,舞龙的小伙子们胸中自有鼓点,口中呼和着口号,展现立体造型,一开一合间,金色入眼,龙身鳞片翻飞,最终霸气定格“龙”字造型,引得场边观众连呼过瘾。

再看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红狮子神气十足地出现在舞台上,从第一张红条凳开始,自下盘旋而上,时而转动,时而跳跃,然后层层上升,直到顶端,再到条凳顶端凌空起舞,转狮头,眨眼,抢绣球,展彩头,逼真传神的表演,令人惊叹叫绝;最妙的是金色醉狮,憨态可掬,鼻息嗅到美酒香甜,贪杯后醉卧舞台,摇摇晃晃强撑醉意,舞狮者将醉狮的体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一度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舞龙舞狮是一种承民间龙狮表演文化,融合现代人的运动方式演变而来的一种具有娱乐健身、竞技及教育功能的观赏性体育活动。它集技巧、速度、耐力为一体,利用人体的多种运动方式,揉合传统武术动作、舞蹈及杂技开拓创新,展现民族性的体育魅力,相传龙是祥瑞图腾,狮子是祥瑞之兽,所以人们常在喜庆日子或节日庆典上,往往会伴随着锣鼓鞭炮声以舞龙舞狮来祈求生活风调雨顺、吉祥如意。龙共堂舞龙舞狮在昆明有着不小的名气,无论是新店开业,还是文化艺术表演,或者是学校军训演出都会叫上他们来“热一热场子”,在一跳一扑等动作中传达着大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龙共堂舞龙舞狮的表演主体是“龙共堂龙狮艺术团”,艺术团内固定成员有12人,他们利用手工制作的道具进行表演,主要道具有南狮、绣球、锣、鼓、钹[bó]等乐器,表演作品主要有 “狮子抢绣球”“二狮争高”“狮子出洞”“狮子踩球”“猛狮下山”“二狮抢球”等传统民间曲目。团里的成员最年轻的只有20岁,虽然年轻却都是团里的“老把士”,随团训练最长的有6年,最短的有3年。团员们除了有演出的日子要外出,每天都聚在一起坚持练武、练功,精进展演技艺。对于舞龙舞狮,他们有着自己的见解。

舞龙的主要道具是“布龙”,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其中九节龙、十一节龙较为常见,多的也可以达到二十九节。舞龙的动作千变万化,侧重于花样技巧,蛟龙漫游、龙头钻档子、头尾齐钻、龙摆尾等招式较为常见。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吉祥的象征。舞龙起源较早,通过舞龙者手持龙具,伴随鼓乐节奏,充分展示龙的精,气,神,韵。如今,龙共堂舞龙在历代传承过程中,不断创新发展,技艺日趋精湛,舞龙团队也在不断壮大并有序传承。通过走进校园,向学生们教授舞龙技艺,传承国韵经典,同时也走出国门,对我国精彩的非遗文化进行巡回展演,弘扬传统龙狮文化在国外的影响力。

舞狮的主要道具是红、黄布制成的南狮,通常两人组团配合,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表演时讲究表情生动,通过扑、腾、跳、托举等动作,做出挠痒、抖毛、舔毛等惟妙惟肖的表演,或者辅以桌子、条凳、梅花桩等道具,表演高难度的“二狮登高”“狮子抢绣球”等曲目。

中国是龙狮运动的发源地。舞龙、舞狮自问世以来,一直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历代相传,长盛不衰,由此形成了灿烂的龙狮文化。历经数几千年的传承流变,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是先辈留给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龙共堂舞龙舞狮项目融合了武术功法,同时结合云南民众审美,从之前的游艺活动发展成为集观赏娱乐和健身于一体的非遗项目。

舞龙舞狮于盘龙区的传承,前身起源于西南地区南充马戏团里舞狮杂技。建国初期南充人谢国兆(1945年生),幼时因喜爱杂技团狮舞演出,八岁有缘南充杂技团,拜师团长朱燕旗,习得杂技舞狮技艺。历经数载,掌握了狮子的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技巧和高难度的彩球、走桩动作,艺成追随师父一起下至甘肃、云南等邻边地区演出。因能力出众被调入云南杂技团,他根据云南百姓的喜好改用南狮进行表演,不断完善、丰富舞狮的动作、形态和表情,并于1972年在昆明组建了一支专业舞狮队,参加活动传播龙狮文化,成为了今天龙共堂舞龙舞狮技艺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师傅。

第二代传人苏江,于原有基础上减少表演的形式,专注于舞狮的技巧和基本功,并在舞狮中融合特定的音乐、舞蹈进行多人协助表演,转变为一种团体龙狮表演。第三代传承人龚有明,师承苏江学习龙狮表演基础上,加入武术功法,融合现今人的健身理念,遵循一定规则和科学化的训练,由随意的民间娱乐活动,发展演变成一种独具观赏娱乐、健身功能的体育运动,创下一系列的“狮子滚球、狮子出洞、狮子下山”等作品,于2012年组建了今天的“龙共堂龙狮艺术团”,开启了舞龙舞狮保护与传承的新篇章。

为了掌握舞狮的每一个动作,龚有明带着团员们几十上百遍地重复练习,脚上磨出老茧,手上缠满胶布是常有的事,有时甚至还要从几米、十几米高台上摔下来……虽然辛苦,但却乐此不疲。在老一辈的悉心教导下,龚有明日渐掌握了舞龙舞狮的表演精髓和器乐打击技巧,并立志将这一门传统技艺传承发扬下去。

如果你看过龙共堂舞龙舞狮的表演,除了喜庆和欢乐,或许还能隐隐感受到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这种力量来源于表演者与打击乐器伴奏者绝佳的默契配合;来源于队员们从条凳顶端一跃而下不惧失败的勇气;来源奋力舞动的“狮头”对队友“‘狮尾’会护自己周全”的绝对信任;来源于表演过程中观众们惊叹的热情洋溢的灿烂笑颜。

舞龙舞狮蕴含着盘龙劳动人民对于祈福、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寄托,又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盘龙区劳动人民聪敏才智的集中展示,是民间体育的精彩展示。且高超的技艺表演,促就了盘龙民众勇敢、矫健、奔放、敏捷的运动风范。在不断的传承和发展中,龙共堂舞龙舞狮完成了从“游艺”到集观赏娱乐和健身为一体的体育运动转变,其技艺也已经传承至第四代人,形成了以第一代谢国兆、第二代苏江、第三代龚有明、第四代王建伟和关聪为代表的传承体系。在盘龙区文化馆的帮助下,于今年成功申报盘龙区第七期非遗传承项目。

为了让非遗“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近年来,盘龙区高度重视非遗传承和保护,通过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为孩子们讲述非遗历史,零距离接触非遗活动,让孩子从小对家乡的非遗文化耳濡目染。每逢闲暇时刻,龚有明带领龙共堂龙狮艺术团成员走进各个学校,开展课外辅导志愿服务活动,教学生们敲锣鼓、举龙头、舞狮尾……为孩子们播下非遗文化传承的种子。

非遗,不仅见证着历史文化的发展变迁,也承载着人们浓厚的乡愁记忆。我们守护的不仅是一项传统技艺,更是在守护着故乡的根,只有把传统民间文化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才能让非遗焕发新的活力,希望在一代又一代舞龙舞狮人的默默坚守和接力传承中,能有更多人认识到这项艺术价值和魅力所在,并积极参与到舞龙舞狮表演中来,共同把这项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广得更远。

复核结果公示,盘龙这个地方拟保留称号!

瀑布公园灯光上新,独属夜晚的Citywalk来了~

云南省教育厅拟评出50个典型案例!盘龙区两所学校榜上有名

最美奋斗故事展播 | 金实小学党支部:倾注无条件的爱 培育多样的未来

盘龙区:建强街道“大工委” 党建引领促民生

盘龙区组织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2023年第八次专题学习会议

“盘龙同心 委员有爱”——盘龙区政协为水源区学校送温暖

来源:盘龙区融媒体中心

▼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