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工作“三同步”怎么做?北京警方带你了解一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舆情处置三同步方案 舆情工作“三同步”怎么做?北京警方带你了解一下!

舆情工作“三同步”怎么做?北京警方带你了解一下!

2024-07-15 01: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与此同时,此事还发生一些小插曲。因多人转发的微博视频被屏蔽或删除,“@曹益峰”等网民表达了不满。此外,美国得州圣达菲高中发生枪击案,国内媒体对此进行大范围报道,有网民类比此事,抱怨国内“忙着删除北京双井桥下打人视频”,却大肆报道美国枪击案,讽刺“是不是很和谐呢?”

至此,一起舆情事件由发生到曝光再到引发争议,完成了它的初始发酵路径。

二、“七字诀”示范依法办理工作流程

事发后,警方在案件办理中充分运用“处、救、搜、抓、查、拘、捕”的七字秘诀,让案件的处理过程首尾衔接、环环相扣,既保障案件顺利告破,又用实际行动展现出规范顺畅的执法过程。

01

迅速处警、救助伤者、征集线索

据“@平安朝阳”情况通报显示,5月18日18时许,案件发生后,朝阳区警方接到报警后迅速赶往现场处置,主动帮助伤者联系医院治疗,同步成立专案组,组织专业力量查找涉案人员,并向群众征集线索。处、救、搜三步曲一气呵成,为案件的后续处理奠定坚实基础。

02

24小时内抓捕、深入调查

5月19日16时50分,北京警方在房山良乡某小区内抓获犯罪嫌疑人马某某(男,20岁,北京市人)。警方通报中公布了抓捕现场及嫌疑人案发时驾驶的摩托车等照片,侧面印证嫌疑人身份。在此基础上,警方开始深入调查作案动机、案发细节等详情。

03

刑拘批捕贯连、案件告一段落

5月20日,据警方“情况续报”消息,打人者马某儒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朝阳警方刑事拘留,其父马某德因涉嫌窝藏罪也被刑事拘留。6月1日,据“@北京检察”消息,打人者马某儒被朝阳区检察院批准逮捕。至此,经过一系列的执法司法程序,该案暂告一段落。

三、“四维法”彰显舆论引导先进理念

舆论引导中,北京警方表现出信息监测快速、通报引导强势、引导内容丰富、发声渠道格局宏大等特点,整体引导工作显得强劲有力又别出心裁。

■ 把脉舆情源头的信息监测

5月18日20时左右,案件信息在网上开始传播,5月19日凌晨2时左右,“@平安朝阳”发布第一条“情况通报”,信息出现至首次回应间隔仅为6小时。能在如此快速的时间内捕捉到相关信息及舆论关注焦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回应,前期的信息实时监测工作不可或缺。互联网渗透式发展的今天,将执法触角拓展至网络已经成为常态,北京警方正是在这种思维引导下,将网络作为案情的发现地、民意的汇集地,才能够在舆情初发时便能化被动为主动,为后续各项处置打下坚实基础。

■ 话题不出通报的强势引导

舆情信息发现后,汇聚公众目光、引领讨论话题成为舆论引导的基本配备。北京警方通过三次通报把控议程,令舆论讨论限定在可掌控的范围。5月19日凌晨2时,第一条“情况通报”简述案情、表明态度,不仅让公众看到警方的积极作为,更重要的是解答公众疑惑,树立官方作为唯一信源的权威性。19日19时左右,第二条“情况通报”展示嫌疑人落网场景,有力高效的执法者形象跃然网上。20日11时许,第三条“情况续报”通报案件详情,对于嫌疑人父亲帮助藏匿等相关案情一并通报。而针对公众讨论中曾经提及的“没带头盔”等细节,续报中也明确回应,“涉及的交通违法行为,将由公安交管部门依法进行处罚”。三次回应由概到详、由表及里,实现了讨论话题不出通报的强势议程框定。

■ “影音立体声”的丰富形式

从舆情回应的形式来看,第一次回应以文字为主,第二次回应辅以抓捕现场的照片,第三次回应添加了混剪小视频,看似随意自然,实则用心良苦。第一次回应,因为时间紧迫、素材有限,但又必须快速回应公众关切,文字形式最为便捷,当为首选。第二次回应,抓捕现场的图片冲击力强,与其打人视频中的嚣张气焰形成鲜明对比,有力地缓解了网民愤怒情绪。与此同时,现场图片可看到嫌疑人居住环境普通,“X二代”等传言不攻自破。第三次回应,时间充足,视频的形式让公众快速了解事件来龙去脉,警方抓捕过程的影像以及嫌疑人认罪悔罪的镜头让整体回应充实、丰满。

第一条

第二条

第三条

■ “抖音”首秀的新媒大格局

更令人惊叹的是,案件中北京警方还完成了自己的抖音首秀,用抖音传递引导信息,将短视频融入到舆论引导工作中来,可谓神来一笔。该条短视频24小时内播放量破千万,获得近20万次点赞和6000余次评论。热烈的关注和如潮的好评将此次舆论引导工作推向高潮。而且,小编在评论区与网友亲切互动,“比心”“依法处理”等回复被网友赞至顶部,起到了引导、吸粉、互动的三重功效。这种舆论引导不忘宣传、传播手段不断拓展、信息通报不挡吸粉的大格局理念,让北京警方在风起云涌的政法新媒体浪潮中抢占到一块高地。

四、“删”“屏”争议警示管控需把握力度

案件信息曝光伊始,微博中疑似出现了部分屏蔽视频、删除视频的行为,网民多追问信息管控原由,并由此衍生出嫌疑人“有背景”等猜测。随着警方通报逐渐深入,相关流言不攻自破。但这类现象警示政法机关,在社会面管控的信息管控层面,力度的把握需要尤其注意,过度收紧的管控做法很有可能引起适得其反的作用。

写在最后

此次事件中,公众起初看到网络流传的打人视频,大面积的愤怒情绪被激发,还有部分自媒体发文《双井桥打人现场,20米外就是警务站》等,指责警方出警慢。打人者使出的专业格斗术更是引发了其身份猜测,军人、特警等流言四起。面对这种情境,北京警方为我们展示了突发事件中“三同步”工作的开展方法与成功经验,最终将舆论主流整体转化为对警方执法行为的点赞,《双井路口打人男子被抓获 出手凶狠引发关注 一天破案网友称快》《打得帅 抓得快》等媒体评论更是频频引起热传。珠玉在前,大家还等什么?都来跟北京警方一起,践行“三同步”吧!

来源:法制网舆情中心(ID:fzwyqzx)

独家原创作品 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

ID:fzwyqzx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