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天才病“,解密没有智能障碍的自闭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去哪家医院 神奇的“天才病“,解密没有智能障碍的自闭症

神奇的“天才病“,解密没有智能障碍的自闭症

2024-07-09 14: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c)呆板单调的语言;

(d)非语言交流贫乏;

(e)在某些局限的方面如天气、电视节目表、火车时刻表及地图等表现出极强的接受能力,但只是机械地记忆,却并不能理解给人以古怪的印象;

(f)笨拙不协调的动作(尤其是大动作)及奇怪的姿势;

(g)有非正常发音现象。

阿斯伯格症的诊断是根据以下部分或全部行为症状:

1.缺乏实用非口语沟通能力,如眼神接触,用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与别人互动;

2.无法恰当的发展同龄关系;

3.无法自动与别人分享喜悦、兴趣与成就(例如:虽然对某目标有兴趣但却不会主动指出来)。

还有,会呈现固着性/重复性的行为模式,像是:

1.特别对一个/多个目标有固着性,而且超过常人在意的程度;

2.无法弹性接受日常生活中的改变;

3.重复性的动作(例如:玩手、拍手/动手指,扭转身体或是特定姿势);

4.对于物体的某一部分会特别集中注意力;

5.生活情境上的困难,比如:社交、学业或是工作,但是在语言发展上却无迟缓现象(例如:在两岁时使用单词,在三岁时使用短句等等);

6.在认知发展、生活自理能力发展以及适应行为(如社交反应)并无明显落后,并且在孩提时代对于周围的环境有好奇心。

尽管最初由阿斯伯格报道这一疾病时全部病例是男孩。现在也发现有女孩病例的出现。但是,男孩明显更易罹患此病虽然大多数患儿具有正常的智商,但仍有少数出现轻度发育迟滞。该病明显发作或至少被发现时往往比孤独症晚;因此语言及认知能力得以保存这种情况通常都很稳定。而且这种较高的智商提示较孤独症好的长期预后。

患儿常被误诊为多动症

注意力不集中、无端兴奋、永远多动、话多、课堂纪律差、做事我行我素、极其“以自我为中心”。这类孩子很可能背上多动症的“罪名”,但其实他们很可能患了与多动症截然不同的病症——阿斯伯格综合征。

具体表现为会对老师和家长的指令听而不闻,有时会在上课时离开座位,走出教室;人际关系差、不合群,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受同学排挤;行为较同龄孩子幼稚,显得过于单纯,不懂迂回;情绪易波动、易发脾气;喜欢重复问问题,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说话滔滔不绝,不在于对方是否感兴趣;不怕羞、不怕陌生人,"自来熟"表现严重……总体来说,这种孩子给老师和家长的感觉是:以自我为中心、不合群、行为幼稚、注意力分散、聪明古怪。

治疗 暂没有灵丹妙药

目前,没有任何针对阿斯伯格综合症病因学的治疗方法,也没有明确的数据表明,哪种方法优于其他方法。但是,针对孩子的社会交往、实用语言的运用以及行为的控制,家长可以按照以下的方法训练患儿,以帮助孩子能较好地融入其他儿童的“社交圈子”,学习正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行为规则。具体训练模式如下:

1、社会意识技能的训练:为使他们慢慢地从封闭圈子里跳出来,逐渐注意到他人的存在和他人的立场,可以多玩棋类游戏,这些活动能帮助解释和读懂社交线索,适当运用称赞方式来维持和其他小朋友之间的友谊。

2、实用语言能力:父母在与孩子交流过程中,尊重对话的几个重要原则,如:真诚、与话题相关的、简明扼要的、有礼貌的等。让孩子在特定的情景中,能分清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3、行为问题的控制:孩子应该学习如何用恰当的行为来应对其感觉的需要。专家建议,可以让孩子做一些有氧运动、跳弹床、用粗糙的物体摩擦、翻筋斗等运动来获得自我感觉调整。

提示:具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儿童(大多数是男孩)智力正常或者智力超常,并具有很强的机械记忆能力。如果教育得法,他们又能专心致志地投身所感兴趣的事情,孩子将来可能会很有出息。

很多天才都是阿斯伯格症患者

历史上许多名人都患有包括阿斯伯格症(Asperger Syndrome)在内的「泛自闭症障碍症候群」(ASDs)的迹象,例如科学家牛顿和爱因斯坦;作家乔治.欧威尔和威尔斯(H.G. Wells);哲学家维根斯坦;政治家戴高乐和美国总统杰佛逊等人。一些名人死后亦诊断出患有阿斯伯格症,如音乐家贝多芬、莫札特、童话作家安徒生和哲学家康德。这些天才展现出来的创造力,以及自闭症的徵候,都和相似的基因变异有关。他认为精神上异常也能表现出正面的结果。有这种病的人,会有超凡的艺术创造与高超的数学天赋,爱因斯坦也被认为有这种病。导致阿斯柏格症候群的一些基因,和拥有才气洋溢的创意,基因是相同的。

作家菲茨杰拉德将约一千六百名自闭症患者的特征和名人的生平事迹作比较,得出上述结论。他出版了著作《天才基因:阿斯伯格症天才如何改变世界》(GeniusGenes:How Asperger Talents Changed the World)。

用人文化的视角介绍中外科技的历史,展示科技领域的前沿动态和深度思考,以及发展趋势,为科技工作者和关注科技的公众打造一个纯净的心灵家园。本微信号转载的文章观点仅代表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微信号观点。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标注来源作者,倡导公益,只为分享价值,与商业利益无关,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科坛春秋精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