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有关物质检查样品浓度的确定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自身对照溶液浓度如何确定 【求助】有关物质检查样品浓度的确定

【求助】有关物质检查样品浓度的确定

2024-07-12 09: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园子之前已有对有样物质检查样品浓度确定的讨论。但到了具体问题的时候还是有点迷惘,特此求助。最近刚开始一个片剂的质量研究。目前手头上有几个标准,一个是原料药的03年的转正标准(A厂),其有关物质采用HPLC的自身对照法(1%),样品浓度为1mg/ml,含量测定采用滴定法;片剂也有一个03年的转正标准,其中无有关物质检查项,其含量测定采用与原料药有关物质项相同的HPLC法,样品浓度为0.5mg/ml。另一个是原料药的06年的试行标准(B厂),其有关物质也采用HPLC的自身对照法(1%),流动相稍有调整(PH值),样品浓度为0.4mg/ml。现在我们买了B厂的原料做制剂研究。经过初步研究表明,03年转正标准的专属性不强(主要是PH值原因),对于碱破坏的杂质无法分辨,且原料一杂质与辅料无法分开,因此,对于我们的制剂,我们将采用06年试行的原料标准的色谱条件的PH值,对有机相作稍微调整(由于杂质与辅料的分离度问题)。问题是,现在做质量研究的有关物质和含量测定的样品浓度该如何定?是否可以综合比较三个标准的浓度,将有关物质和含量测定的样品浓度均设为0.5mg/ml?这样也可以节省工作量。另,当样品浓度为0.5mg/ml时,主峰理论塔板数有8000左右,含量测定肯定没问题;而进行原料药的检测限研究也表明可检测最低浓度为0.25ug/ml(信噪比为3.7)。但是园里经常提到的潜规则是“如果有关物质检查和含量测定共用一个方法,有关物质检查供试品的浓度通常是含量测定浓度的5~10倍”。在我这个情况,是不是不能太死板。因上,不知我的相法妥否?就怕到时报上去会有问题。因为现在刚刚开始,改来来得及。请各位大虾赐教!就你的情况说说,1,首先,你手里有两个有关物质的标准,应进行筛选。依你筛选的结果,希望选择B厂的标准。2,你的有关物质的浓度可以在〉或=0.4mg/ml。这和你的制剂情况是相关的,原料能做到这么大的浓度,但你的制剂能配制成这么大浓度的吗?因为制剂里还有辅料的量。3,就你的情况,0.4肯定没问题的4 ,可能的话,你可以根据你的制剂情况往上做。制剂的原标准的含量测定项的浓度就是0.5mg/ml,要做的话1mg/ml也能做到的,峰形也还可以。现在的问题是,B厂标准的有关物质项下的浓度比A厂制剂含量测定项下的浓度还要低。标准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有理有据就可以。再说,你也没有比原标准低呀。jeffgogogo wrote:制剂的原标准的含量测定项的浓度就是0.5mg/ml,要做的话1mg/ml也能做到的,峰形也还可以。现在的问题是,B厂标准的有关物质项下的浓度比A厂制剂含量测定项下的浓度还要低。

从你的描述我觉得你更想把有关物质和含量测定的浓度都定为0.5mg/ml,而困扰你的是原A厂标准的1mg/ml的浓度和HPLC一般的潜规则是有关物质的浓度应比含量测定的浓度高5-10倍。其实如果你想把有关物质和含量测定的浓度都定为0.5mg/ml,你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1、根据B厂的方法全面进行方法学验证。2、在方法学验证的基础上,比较有关物质测定时浓度为0.5mg/ml和1mg/ml时的出峰个数,检出杂质的量,进行两浓度的全面对照,并且是连续几批的数据对比,如果结果相同的话,那你就提出你的理由,均定为0.5mg/ml了。不过如果是我来做的这个标准话,我会不怕麻烦,选择有关物质测定时浓度为1mg/ml,含量测定的浓度都定为0.5mg/ml,因为有的专家比较教条,总觉得应该按规矩办事。呵呵,只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我的确倾向于用B厂的,因为A厂的色谱条件本来就不完善,B厂的色谱条件应该说是对A厂的一个完善,那是不是没理由采用B厂的色谱条件,而用A厂的浓度?其实能不能说,B标准是A标准的提高(只是它还没转正),所以,我也可以不参照A标准了。欢迎各位继续讨论!你们买了B厂的原料做制剂研究,对你们来说,B厂的试行质量标准应该就是合法来源的了,就可以参照B厂的标准做了。但是A厂的标准是转正的公开的标准,你要做的完善的话,你做一个A、B色谱条件的对照,证明B厂标准确实高于A厂标准,只是简单地对照就可以了,如塔板数、分离度、杂质个数和量,找出B厂色谱条件的优点,然后按B厂条件进行优化(你前面提到你优化了),用优化了的色谱条件进行方法学验证,包括浓度的选择。一切就应该能行了,毕竟你是仿制。药巫 wrote:你们买了B厂的原料做制剂研究,对你们来说,B厂的试行质量标准应该就是合法来源的了,就可以参照B厂的标准做了。但是A厂的标准是转正的公开的标准,你要做的完善的话,你做一个A、B色谱条件的对照,证明B厂标准确实高于A厂标准,只是简单地对照就可以了,如塔板数、分离度、杂质个数和量,找出B厂色谱条件的优点,然后按B厂条件进行优化(你前面提到你优化了),用优化了的色谱条件进行方法学验证,包括浓度的选择。一切就应该能行了,毕竟你是仿制。加一点:同时观察主峰峰高,一般情况下,考虑样品配制浓度或进样量致使主成分峰为一矩形峰,以确保样品中的有关物质能全部检出。不能简单认为杂质个数少了,质量就好,杂质个数多了,质量就差,一定要结合分析方法的好坏,经过综合分析判断后下结论。否则,容易犯主观主义和片面主义的错误,将由于因分析方法的分离度较差而导致的杂质个数少的药品误认为质量好。其实,药品中包含着没有分开的成分,这个成分很可能是最不安全的成分。因此,一个药品的有关物质方法的评价更应重视分离度方法的评价,在分离度合适的情况下,比较检出杂质的个数才有意义,不能简单的以检出杂质的个数多少论质量。只是简单地对照就可以了,如塔板数、分离度、杂质个数和量,找出B厂色谱条件的优点,然后按B厂条件进行优化(你前面提到你优化了),用优化了的色谱条件进行方法学验证。分离度当然是首先考虑的啦。谢谢各位的指导。我想大致有两条路可选:1、两个浓度都设为0.5mg/ml,方便一点。2、设置两个浓度,含量测定参照原有的0.5mg,而有关物质则升高,高于1mg/ml(1mg/ml峰形还很好),考察制定一个接近平头的峰。是稍微麻烦一点,但是似乎更负责任一点。欢迎各位继续讨论!我个人认为,色谱条件和农度应分开讨论.色谱条件应满足分离度,在做杂质检查时,应尽可能多的得到最多的杂质和达到较好的分离,所以国外有关物质标准项,几乎全部是梯度洗脱,洗出的杂质个数和分力度都较好.由于国内仪器设备(梯度重现性不佳和需要在线脱气)和实验室方面的差距,我国一般都改为恒流来控制实验室间的差距.浓度的制定:如果采用主成分自身对照法,有关物质项1%对照一般选取定量限的100倍,供试是根据1%对照浓度和杂质限度来定,一般为100倍,这样,在这种条件下定量杂质时,能准确定量到0.01%,(如果浓度低,是定量限的10倍的话,只能定量到0.1%,会影响杂质检出量,国外标准中也较常见到"---杂质限度为不得大于0.1%"),能基本满足杂质检出和定量.若物质响应很大时,一般其供试浓度不会使柱超载,也就不会产生平头峰,所以以产生平头峰来判定浓度肯定不合理,若响应低,会使柱严重超载时,会影响杂质检出,要考虑降低浓度.含量浓度:一般习惯是杂质对照的10倍,其样品中,杂质的检出为0.1%,只要能判断>0.1%的杂质能与主峰分开即可,不影响含量测定结果.浓度大时,有时会导致峰变宽或超载,(同样是C18,其含碳量差距很大),所以含量浓度的制定主要考虑踏板数.浓度高,踏板数会降低(柱头富集效果降低),浓度低,相对偏差加大,因为中国比较信仰中庸之道,所以选!%对照的10倍,杂质供试的0.1.研发时,使用的柱子柱效一般较高,但工厂不可能,且使用长后会有柱流失,浓度高时可以,或许换根老柱子(主要指国产柱),就会超载或柱效不佳,这时低浓度就有优势.所以做研发要考虑以后生产等,这时国内目前最缺乏的.独立研发机构很少会考虑上市后工厂大生产,检验,销售,甚至是售后服务.所以定浓度要考虑耐受性.就定量限,检出浓度也差距很大,所以选100.以上是个人愚见,有意见不合的还望赐教!cpuliuwei wrote:我个人认为,色谱条件和农度应分开讨论.色谱条件应满足分离度,在做杂质检查时,应尽可能多的得到最多的杂质和达到较好的分离,所以国外有关物质标准项,几乎全部是梯度洗脱,洗出的杂质个数和分力度都较好.由于国内仪器设备(梯度重现性不佳和需要在线脱气)和实验室方面的差距,我国一般都改为恒流来控制实验室间的差距.浓度的制定:如果采用主成分自身对照法,有关物质项1%对照一般选取定量限的100倍,供试是根据1%对照浓度和杂质限度来定,一般为100倍,这样,在这种条件下定量杂质时,能准确定量到0.01%,(如果浓度低,是定量限的10倍的话,只能定量到0.1%,会影响杂质检出量,国外标准中也较常见到"---杂质限度为不得大于0.1%"),能基本满足杂质检出和定量.若物质响应很大时,一般其供试浓度不会使柱超载,也就不会产生平头峰,所以以产生平头峰来判定浓度肯定不合理,若响应低,会使柱严重超载时,会影响杂质检出,要考虑降低浓度.含量浓度:一般习惯是杂质对照的10倍,其样品中,杂质的检出为0.1%,只要能判断>0.1%的杂质能与主峰分开即可,不影响含量测定结果.浓度大时,有时会导致峰变宽或超载,(同样是C18,其含碳量差距很大),所以含量浓度的制定主要考虑踏板数.浓度高,踏板数会降低(柱头富集效果降低),浓度低,相对偏差加大,因为中国比较信仰中庸之道,所以选!%对照的10倍,杂质供试的0.1.研发时,使用的柱子柱效一般较高,但工厂不可能,且使用长后会有柱流失,浓度高时可以,或许换根老柱子(主要指国产柱),就会超载或柱效不佳,这时低浓度就有优势.所以做研发要考虑以后生产等,这时国内目前最缺乏的.独立研发机构很少会考虑上市后工厂大生产,检验,销售,甚至是售后服务.所以定浓度要考虑耐受性.就定量限,检出浓度也差距很大,所以选100.以上是个人愚见,有意见不合的还望赐教!学习了。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