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魅力的沉淀之美:民间扎染工艺特色及其应用和传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自贡扎染历史发展 独具魅力的沉淀之美:民间扎染工艺特色及其应用和传承

独具魅力的沉淀之美:民间扎染工艺特色及其应用和传承

2023-04-23 08: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人们在给扎染制品染色的过程中,由于扎线捆绑力度的不同,绑炸的松紧不同,导致织物(布匹)承受压力的大小不同,所以染液浸染在布匹纹理中的程度也不同,因此产生的色云才会深浅虚实结合,颜色纹理变化多端。同时,在制作的过程中,的人们逐渐掌握了多种扎法和染色技术。通过巧妙运用这些扎法和技巧,最后染成的纹样和图案就会形式各样,图块色彩鲜艳,颜色层次分明,显得自然雅致而又新奇,富有和趣味性。

通过扎染工艺所形成的图案纹样具有独特的魅力,富有人文色彩,是现代的印花工艺所无法得到的。扎染所产生的路肌理及晕色不仅是技术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所以,从古至今,扎染不仅丝毫没有过时的感觉,反而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青睐。人们甚至把它称为“没有针线的刺绣,不经编织的彩锦”,对它的喜爱可见一斑。

二、扎染的起源与分布

扎染是我国古老民间传统手工艺园中的一枝艳丽奇葩,早在我国秦汉时期就已经问世,并且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随着历史的前进,时代的发展,以及新面料和新工艺的开发,其花型图案、花色品种、染色工艺技术也是一代高出一代。

1. 扎染工艺在我国的起源

扎染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工艺,宋朝《资治通鉴音注》中记载,“缬撮采以线结之,而后染色,既染则解其结,凡处皆原色,余则入染矣。其色斑斓之缬。”古人所说的“缬”指的便是现在的扎染。在古代人们通常称之为“扎缬”、“绞缬”或“染缬”。

扎染制作工艺比较简单,对于制作条件要求也不高,通常只需要针线即可。扎的含意即是用线绳之类将不需染色的部分扎住不让其上色而达到防染目的。它是利用针、钱、板、塑料布等工具,将织物进行扎、缚、缀、缝、夹、包等,使之产生防染作用,染色后,折除线结,呈现图案的一种特殊的印染工艺。

扎染作为我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历史非常悠久,据刘孝孙《二仪实录衣服名义》载,手工扎染“秦汉间始有,不知何人造,陈梁间贵贱通服之。”由此看来,中国的手工扎染艺术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2.扎染工艺的世界性分布

扎染不仅美观,而且制作工艺相对简单,原材料也很丰富,所以许多国家都有扎染工艺,但是因各地的历史文化不同,所创造出的扎染作品也各不相同,都各自具有自己民族的文化特征。在秘鲁和中东古代的历史遗迹中均有扎染织物的发现。直到今天,北印度、西非和日本人仍在沿用这一织染方法。甚至在现在的印度民族服装上,扎染工艺仍被广泛使用。

中国的扎染工艺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技术也丰富多样,并且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而被传播到海外。比如日本的扎染技术,就是在日本奈良时期由中国传入的。我国的自贡扎染,被选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云南大理的白族地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白族扎染之乡”,是我国目前扎染产量最大、最多的地区,在国内外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传入日本后,日本的扎染在公元七世纪前后一直受当时中国唐朝文化的影响,直到公元十六世纪印染业才走上了民族化的道路,体现出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日本的扎染工艺有包括“三浦绞”、“人目绞”、“云纹绞”等在内的近百种工艺技法。扎染的图形多为山水、花鸟等,具有相当的难度。其中“三浦绞”的不仅工艺繁杂,而且具有优雅绚丽的工艺特色,反映了日本扎染艺术典型的的民族特色。

在非洲,尼日利亚的扎染历史也很悠久,其简洁、自然的几何纹样一直为人们所青睐;在拉美,人们将扎染技术和手绘工艺结合使用,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扎染工艺;在哥伦比亚和秘鲁,扎染纹样则主要表现为变形鸟纹、几何纹、植物纹等,图样逼真,独具地方特色。

3. 扎染纹样题材的演变

工业化之前,我国传统扎染常见的纹样图案一般是花鸟虫鱼、自然景色、几何图案以及文字图案等。由于受到手工的制作工艺的限制,所以扎染工艺的纹样设计并没有印花或丝织刺绣的团那样精巧逼真。

在后工业时代,随着人们的审美观念的变化,传统的拘束的审美心态逐渐被人们摒弃,而崇尚自然、追求个性的心理逐渐成为大众主流的审美心态。而扎染艺术自然的、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恰好迎合了当前时代的需求,所以扎染工艺也在自身的不断发展演变中重新崛起。

发展到现在,扎染纹样图案的题材逐渐演变成了用“大花大叶”以及点、线、面等现代化构成元素,再辅之以多种多样的扎染工艺技巧,使人们的自我个性在扎染的纹样图案中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和表达,从而达到了一种自然展现而又意趣天成的艺术效果。

三、扎染艺术的纹样特点和处理手法

1. 扎染的纹样的特点

上文已经说过,因为扎染工艺技术相对简单,所以古代扎染工艺才能在世界各地出现。简单总结起来,扎染就是将织物按照人们预先射向好的的图形,通过一定的经验技巧缝或者扎起来,然后浸入染液,经过一定时间的染色后在取出来,拆开扎线,就会出现相应的花纹。由于织物纤维的渗透作用,织物在经过染液的浸染后会呈现出富有层次的色晕效果。但是因为在制作的过程中扎法的不同,再加上扎制的松紧程度、浸染的时间、染液的饱和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即使预想的图案是一样的,也会导致最后的效果千差万别。

首先:晕色

所谓晕色,是指在织物染色过程中,染液渗化织物纤维而形成的一种肌理效果。这种肌理效果是为因线扎得松紧不同以及束扎后织物内外层的不同等原因而造成了织物的吸色性能的差异。在织物扎染图形的边缘部位,染液多少会有所渗透,最后就形成了染液在图形轮廓线上的渗化肌理。由于晕色是通过运用手工而进行的逐级染色,所以其色晕效果会形成一种中国传统绘画技巧中的大写意的神韵。

其次:折皱与浮雕感

由于染色过程中的高温作用,织物在的团中的小点在除去扎线后依然会出现隆起,从而形成一种凹凸的褶皱,在平滑的布面上就像被精心雕刻的浮雕一样,具有一种直观、醒目的视觉效果和迷人的触觉感受。

扎染工艺是运用折、皱、捆、包等多种工艺手段来进行制作的,所以染色过程中染料在织物上可能出现附着以及不附着的现象,最终形成了色彩斑斓的视觉效果,体现了织物自然肌理的自然美。由于燃料的渗化效果而形成的扎染纹理自然微妙,折皱凹凸的触觉效果表现得有质感且细腻动人。这便是扎染工艺风格的独特与精美之所在。

2. 扎染的纹样处理手法

扎染纹样的形成,是通过将织物想要染色的部分扎住,然后将其浸在染液当中,通过染料的浸染而而成。由于束扎部分染液无法渗透进去,从而起到防染的效果。虽然工艺的原理非常简单,但通过多种扎和染的方法交替使用,却能给扎染艺术带来丰富多样的变化。

扎花是束扎布匹、织物的统称,束扎的技巧不同,最后所产生的纹样效果也不一样。束扎织物的方法主要包括串扎法、针缝法、卷压扎法、针缝线扎法和折益法等五种,每种里面又包含着若干种不同的技法,如针缝法中有平缝法、折要缝法和对合缝法等多种。在染液方面,传统的染料一般用植物类的蓝靛等,现在则更多采用化学染料。

染色方法除了通常用的浸染外,注染,渐染,点染,手绘,段染,喷染等多种染色技法都能产生多种多样的渲染效果。染色的区域与未染区域之间自然过度,使图形处于似与不似之间,再辅之以抽象的肌理效果,最后给人以一种自然写意,又细致入微的视觉感受。

染色后的布料,晾干后就可以拆线了。拆线,顾名思义就是将扎花时缝、扎所用线拆掉,使织物染色后的图案展现出来。拆线也不仅仅是扎染工艺中的一个无关紧要的步骤,这个过程同意会对做后的纹样效果产生很大影响。拆线分为干拆与湿拆,在边缘的晕化效果上,干拆会使图案边缘清晰,湿拆则会让图案边缘显得柔和一些。再比如图案中的一些小点和细线,如果湿拆会变得模糊不清,因此需要根据想要达到的纹样效果的不同,而慎重选择每一种技法。

四、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应用

在现代信息化、科技化等现代文明浪潮的冲击下,扎染艺术等一些传统工艺品被贴上了“土气”的标签,而将逐渐被推向淘汰的边缘。其实扎染之所以被很多年轻人认为“土气”,是因为当下人们未赋予它时代性。它在传统文化不断被外来文化的冲击的过程中,没有得到高度重视和保护,也没有得到很好地传承与发展,才使得这一精湛的传统工艺和浑厚的文化内涵变得淡薄起来。

工业时代的来临,机器逐渐代替了手工,高效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使染缬艺术中的人文精神逐渐消失。机器产生的美感虽然可以在瞬息间给人以规整惊艳和速度的震撼,但是却远不如手工艺品经得起推敲与品味,缺乏了一些人文的内涵。作为手工艺术的扎染,它所体现的人文精神,恰恰能够弥补科学与技术的人文和情感缺失。

由于手工制作的扎染织物与机器生产的相比,人力成本比较高,所以人工生产的扎染作品一般会应用在材料附加值较高的服饰生产领域。同时,扎染图形还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自主安排装饰部位,也更适宜在服饰设计中发挥它的特长,制作出具有工艺品性质的产品。

结语

随着时代的前进,历史环境也发生了变化,不变的是扎染艺术所留下的返璞归真的精神,并处处启发着我们对生命本质的思考。扎染艺术汲取了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养分,其深刻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涵养对当代人的人格修养的意义是非凡的。而只有对扎染艺术尽可能原汁原味地传承,才能充分感受它朴素的精神品格。

扎染艺术,个性鲜明,源远流长,它质朴的美感,时刻体现着劳动人民真善美的人文品质,给予世界以美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所以我们更应该让更多的人领悟到这一手工艺术的自然之美,并共同致力于扎染艺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扎染艺术还有很多未被了解的工艺、风格和精神,所以传承和发展扎染艺术之路,任重道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