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豪”是中国人的民族性格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自豪 “自豪”是中国人的民族性格

“自豪”是中国人的民族性格

2023-08-15 21: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长期关注中国问题的美国学者、曾于2005年出版《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的罗伯特·劳伦斯·库恩,又推出新作《中国30年:人类社会的一次伟大变迁》。本书在广泛调研与深入采访的基础上,回顾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进程,对改革开放的未来也进行了展望。

  作者从西方人的视角出发,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置于国际政治、经济大环境中进行比较,试图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当代中国。当然,身为美国人,他对中国的理解与我们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相信读者自有判断。

  1.“你侮辱了中国,也伤害了我!”

  “你这愚蠢的美国人!”毕大川教授严厉地斥责我,“你侮辱了中国,也伤害了我!”

  我惊呆了,哑口无言。我原本以为,在京郊一个荒僻的小山顶上,这样一个完全私人的场合,说那些话会让对方高兴。那是1992年。

  1989年2月,我第一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不过直到多年以后,我才开始理解在这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悲剧性的“天安门事件”后,我随众决定永远不再回到中国。但15个月后,我改变了主意,又回到了中国。当时的北京,保守主义声势看涨。当人们讨论政治,讲述对象是外国人时,都会离开自己的办公室或是住所,去露天的地方边走边聊。

  因此毕大川就显得与众不同。这位机敏多智的数学家兼防务分析家,依然满不在乎地批评政府和计划经济。他的评论意带嘲讽,大家心照不宣。而他的腔调也故意流露出愤世嫉俗的调侃口吻。然而,让我大惑不解的是,他竟然会在非常公开的场合,比如对十几位同事说话时,也发表这些尖锐又不失诙谐的言论。我想知道,口无遮拦的他何以安然无恙。

  虽然我未能很深入地了解毕大川,但我实在想不起他说过中国政治或是经济体制半句好话。因此,在那个天气晴朗的日子,我很放心地跟他聊起美国反对北京举办2000年奥运会,并加以称赞。当时,只有我和毕大川两个人,我满心期待着他会真诚支持这张反对票。

  “你这愚蠢的美国人!”他痛斥我,我永远无法忘记这般言语的刺痛。他面无笑容,继续说道:“真是愚蠢!这是种侮辱!”他盯着我,好像是我投了那张反对票。“你们国家太愚蠢了!这简直是对我祖国的侮辱!”他从未如此对我说话,我顿时张口结舌,手足无措。

  这是我在中国的一个惨痛教训:不要让外界的批评愚弄了你,不要让内心的偏见遮蔽了你的视线,更不要天真地以为对政府的批评、指责就意味着爱国之心的逝去。中国人民的自豪,为祖国而自豪、为传统而自豪、为历史而自豪、为经济实力而自豪、为个人和社会自由而自豪、为国际地位持续提升而自豪、为国防力量不断增强而自豪,这就是他们的根本特征,你会一次又一次地遭遇到。

  2.中国人的自豪感从何而来

  中国人的自豪使其陷入多种政策辩论。这些辩论虽然很少会主导乃至决定决策,却经常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它们。以中国的航天计划为例,从“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到登月计划,对于一个依旧与大范围贫穷作斗争的国家而言,表面看来都太过奢侈;然而同时,它们又都得到了全国绝大多数人民的热切支持。

  为什么?自尊。

  让我们回想,上个世纪最后10年,中国政府高层内部就是否申请入世有过长时间的讨论。尽管讨论的焦点集中在如何权衡引进外资在经济上的好处和外资企业带来的竞争压力,但其中很少明言的根本动机在于:中国是一个大国,也必须被视为一个世界强国,因此中国必须加入世贸组织。

  “这涉及一个国家的尊严。”几年前,时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的赵启正,这样谈到中国上世纪90年代在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他的话言简意赅但意义深远。这项指导原则——中国的自尊——是当代中国大量现实进展的强心剂。赵启正以前是一名核能科学家,之后担任上海市副市长,负责举足轻重的浦东新区的开发,他向我强调,“如果没有科学技术领域的大胆进取,中国永远无法成为一个独立而且强大的国家。”

  我暗示这句话里是不是还有其他更深层的含义,赵启正未予否认。

  “中国人一直认为,活到老,学到老,”赵启正继续说,“但在过去的200年中,我们落后了。结果是,在技术应用方面,我们的地位是不相称的。科学将推动我们实现这样的地位。我们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依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它涉及民族的自豪感。”

  赵启正还自豪地告诉我一件事情。在二战期间,中国是全世界惟一一个向躲避纳粹大屠杀的犹太人提供避难所的国家。当时,连美国和英国都拒绝接收犹太难民(编者注:历史资料显示,英美等国曾在二战时期接收过不同数量的犹太难民),惟独中国,尽管自身仍处于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依旧敞开大门,让超过两万名犹太难民得以安全落户上海,这些难民在历史上被称为“上海犹太人”。

  3.抗美援朝与香港回归的共同点

  中国的尊严表现方式多种多样,甚至令人惊讶。以中国在20世纪中互不相干的两起重大事件为例:1997年庄严的香港回归仪式;上世纪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战争。表面上,这两件事毫无联系,实际上它们却有着同一渊源。

  1949年10月1日,一个崭新的中国成立了,然而3天后,美国政府宣布继续支持已经逃亡台湾的国民党政权。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爆发战争。美国前来援助韩国,军队逼近中国和朝鲜的界河鸭绿江。中国领导人毛泽东担心美国入侵,决定出兵与朝鲜共同作战。在西方,这场冲突被称为“韩战”,而在中国,则被称为“抗美援朝”。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无论他们参与的程度如何,这场战争都是个转折点。它的意义远不是保护邻邦那么简单,而是事关历经百余年磨难之后重建国家尊严。在漫无尽头的屈从之后,中国终于重新由一个统一、独立的政权掌控。毛泽东指挥军队将美军驱离中国边境,无数战士壮烈牺牲。3年后,中国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设法结束了战争,这是一项值得瞩目的成就。美国,这一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军事力量,曾横扫德国和日本,如今却和中国打了个平手。在中国人看来,正是勇敢与坚毅,抵挡住了先进的军事技术。

  胜利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据中国方面统计,有17万多中国人牺牲(编者注:据官方资料《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牺牲14万人),包括毛泽东的亲生儿子。然而,中国人民依旧以之为骄傲。《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标志着长久以来中国在谈判桌上劣势境况的结束。这个协定结束了朝鲜战争,也是百年近代中国史上第一份平等的停战协定。中国人民将中国重新兴起为一支世界性力量、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归功于共产党,尤其是毛泽东。

  工作在香港股票交易所的人,身着精心裁剪的套装,与身穿旧军服厮杀在战场的抗美援朝战士相比,好像根本就来自不同的星球。然而正是他们,共同谱写了中国的尊严。

  4.中国复兴的历史动力

  一个曾经引领世界文化和科技数个世纪的民族,遭受列强入侵,备尝屈辱和压迫,又深受内部的专制统治之害,自尊所表达的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情感。现在,中国重新跻身世界大国行列,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的重要事务,中国人民为祖国的再度崛起而无比自豪。

  除了经济增长、生活富裕这些每个国家都会有的目标之外,中国还有能力并希望实现其他超越物质利益的更高层次的目标:要告诉世界,中国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现代国家,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大国。如果说这样的宣称需要物质财富、科技力量、军事实力和世界级的航天计划,那么它们必须实现,也必将实现。

  今天,只要与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中国人聊天,无论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士,还是普通的街头百姓,你都会感受到他们身上新生的自信和对生活的热爱。他们会清楚地告诉你他们的想法——如何找到更好的工作,如何赚更多的钱,或是他们不喜欢政府的官僚作风,又或是无所不在的空气污染。他们会直率地告诉你他们的观点,不会在说话的时候四处张望、担惊受怕。你会发现,对于中国人,最重要的不再是国内政局的变化和国际冲突,而是他们自己实实在在的生活,是他们最终确立起信心的未来。

  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认为,中国人对悠久文化传统的自豪感是推动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2006年3月,我在浙江采访时任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时,他对我说:“要理解中国人为什么那么执著地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必须了解中国人对古代文明的那种自豪感,这是激励现代人去振兴民族的历史动力。”

  “有句老话,”他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一个月不来,半年不来,中国就会有很大的变化。”接着他补充道:“但是如果结合中国悠久的历史来分析,又不会惊讶于它变化之快速,因为我们经历了几千年才走到这一步。但是无论我们怎么看待这一速度,中国的发展变化,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推动的。”

  (::节选自《中国30年:人类社会的一次伟大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第一版,未完待续)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