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谢老师讲汉字:关于“国”的故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臧字的由来 【专栏】谢老师讲汉字:关于“国”的故事

【专栏】谢老师讲汉字:关于“国”的故事

#【专栏】谢老师讲汉字:关于“国”的故事|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希 I 望 I 你 I 别 I 离 I 开

今天上课,一孩子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国”字,并微笑着看着我说:“老师,‘国’字有故事吗?”我笑着对他说:“有的!很多,很多!不过老师今天只能给你们讲一点,你们在下面也可以查一查资料,会了解的更多。”

孩子们,其实“国”字原先并不是这样写的,它是这样写的——“國”。我把繁体的“国”字写在黑板的一瞬间,孩子们发出了很长的“啊”字。

关于“国”的故事

孩子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古代的“国”这样写的吗?。这个字是有很深刻的内涵的。首先,我们把他拆开,一个“口”,一个“戈”,一个小“口”,一个“一”。

第一个“口”字,指的是国家的领土,疆域。一个国家之所以称为国,首先必须拥有一个完整的疆域,它必须像“口”字一样四面包围,不能有缺口,因为国家的领土一定是完整的。如果有了缺口,它将不再是一个完整的国家。我们中国曾经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进行过很多次战争,牺牲过很多志士仁人。我们今天能够幸福地坐在这里安静的学习,都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啊!

第二个“戈”字,指的是国家的军队,军事。一个国家之所以称为国,一定要拥有一个强大的部队,“金戈铁马”。“戈”就象征着军队。就连日本这个不允许拥有军队的国家,都有一支保卫国家的强大的自卫队。所以要想成为国家,军队是必不可少的。现在我们国家就拥有强大的军队和先进的现代化武器装备。这都是国家综合国力强大的结果。

第三个“口”字,指的是国家的人口,人数。一个国家之所以称为国,它必须拥有一定的人数。有人方可立国。我国现在有14亿人之多,是个人口大国。

第四个“一”字,象征着大地。祖国的大地。我国的土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公里,是不是很大?孩子们,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保护好我们可爱的国家,让她变得越来越美丽。

当我们有一个完整的疆域,很多的民众,和一支强有力的军队时,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国家。这也就是“国”字的由来。其实“国”字走到今天,经历了很多故事。

那么,现在怎么写成了这样呢?大家可能知道许多与“玉”有关的成语、俗语吧!比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洁身如玉”、“臧玉显真情,佩玉升情操”、“国之玉器”等,可见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既是珍宝财富、君子品德的象征,也是国家权力与地位的象征,所以国中应有玉。

下面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小国赵国有一块价值连城的碧玉,叫“和氏璧”。 当时的大国秦国听说后,就派使者带着国书去邯郸城(今河北省邯郸市)见赵惠文王,说秦王情愿让出十五座城来换邯郸城收藏的一块珍贵的“和氏璧”,希望赵王答应。

赵惠文王一听很是害怕,就跟大臣们商量,要不要答应。要想答应,怕上秦国的当,丢了和氏璧,拿不到城;要不答应,又怕得罪秦国。议论了半天,还不能决定该怎么办。

当时有人推荐蔺(音lìn)相如,说他是个挺有见识的人。

赵惠文王就把蔺相如召来,要他出个主意。

蔺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答应不行。”

赵惠文王说:“要是把和氏璧送了去,秦国取了璧,不给城,怎么办呢?”

蔺相如说:“秦国拿出十五座城来换一块璧玉,这个价值是够高的了。要是赵国不答应,错在赵国。大王把和氏璧送了去,要是秦国不交出城来,那么错在秦国。宁可答应,叫秦国担这个错儿。”

赵惠文王说:“那么就请先生上秦国去一趟吧。可是万一秦国不守信用,怎么办呢?”

蔺相如说:“秦国交了城,我就把和氏壁留在秦国;要不然,我一定把璧完好地带回邯郸。”

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了咸阳。秦昭襄王得意地在宫里接见他。蔺相如把和氏壁献上去。

秦昭襄王接过璧,看了看,挺高兴。他又把璧递给美人和左右侍臣,让大伙儿传着看。大臣们都向秦昭襄王庆贺。

蔺相如站在朝堂上等了老半天,也不见秦王提换城的事。他知道秦昭襄王不是真心拿城来换璧。可是璧已落到别人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

他急中生智,上前对秦昭襄王说:“这块璧虽说挺名贵,可是也有点小毛病,不容易瞧出来,让我来指给大王看。”

秦昭襄王信以为真,就吩咐侍从把和氏璧递给蔺相如。

蔺相如一拿到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宫殿上的一根大柱子,瞪着眼睛,怒气冲冲地说:“大王派使者到邯郸来,说是情愿用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璧。赵王诚心诚意派我把璧送来。可是,大王并没有交换的诚意。如今璧在我手里。大王要是逼我的话,我宁可把我的脑袋和这块璧在这柱子上一同砸碎!”

说着,他真的拿着和氏璧,对着柱子做出要砸的样子。

秦昭襄王怕他真的砸坏了璧,连忙向他赔不是,说:“先生别误会,我哪儿能说了不算呢?”

他就命令大臣拿上地图来,并且把准备换给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蔺相如看。

蔺相如想,可别再上他的当,就说:“赵王送璧到秦国来之前,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堂上举行了一个很隆重的仪式。大王如果诚意换璧,也应当斋戒五天,然后再举行一个接受璧的仪式,我才敢把璧奉上。”

秦昭襄王想,反正你也跑不了,就说:“好,就这么办吧。”

他吩咐人把蔺相如送到客栈去歇息。

蔺相如回到客栈,叫一个随从的人打扮成买卖人的模样,把璧贴身藏着,偷偷地从小道跑回邯郸去了。

过了五天,秦昭襄王召集大臣们和别国在咸阳的使臣,在朝堂举行接受和氏璧的仪式,叫蔺相如上朝。蔺相如不慌不忙地走上殿去,向秦昭襄王行了礼。

秦昭襄王说:“我已经斋戒五天,现在你把璧拿出来吧。”

蔺相如说:“秦国自秦穆公以来,前后二十几位君主,没有一个讲信义的。我怕受欺骗,丢了璧,对不起赵王,所以把璧送回邯郸去了。请大王治我的罪吧。”

秦昭襄王听到这里,大发雷霆。说:“是你欺骗了我,还是我欺骗你?”

蔺相如镇静地说:“请大王别发怒,让我把话说完。天下诸侯都知道秦是强国,赵是弱国。天下只有强国欺负弱国,决没有弱国欺压强国的道理。大王真要那块璧的话,请先把那十五座城割让给赵国,然后打发使者跟我一起到赵国去取壁。赵国得到了十五座城以后,决不敢不把璧交出来。”

秦昭襄王听蔺相如说得振振有辞,不好翻脸,只得说:“一块璧不过是一块璧,不应该为这件事伤了两家的和气。”

结果,还是让蔺相如回邯郸去了。

蔺相如回到赵国,赵惠文王认为他完成了使命,并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就提拔他为上大夫。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完璧归赵》。

孩子们,“玉”就是国,蔺相如愿意用生命捍卫国家的尊严,他是不是很伟大。我们也要像他一样爱我们的国家,保护我们的国家。

作者:谢锋

编辑:胖胖、月儿、张晋

编审:言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