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时代长焦利器 腾龙150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腾龙18200一代和二代的区别 次时代长焦利器 腾龙150

次时代长焦利器 腾龙150

2024-05-23 22: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14年腾龙正式发布了旗下长焦镜头SP 150-600mm F/5-6.3 Di VC USD,这是一支很有意义的产品。让平民超长焦镜头正式进入了600mm时代。此后平民长焦市场愈演愈烈,多个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看家镜头,无疑腾龙的150-600mm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今年的8月份,腾龙在时隔两年后更新了第二代SP 150-600mm F/5-6.3 Di VC USD G2,其中G2代表(Generation 2)次时代的意思。这比腾龙200-500mm时代大大提高了更新效率,相信这也是用户希望看到的。

 

  笔者第一时间试用了这支镜头,拍摄了一系列的比赛以及野生题材照片。对次时代的150-600mm 有了一个相对深入客观的感受。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笔者对它的几点看法吧。

 

  

  首先我们再来回顾一下SP 150-600mm F/5-6.3 Di VC USD G2的主要技术特点:

 

  1 改进成像,缩短最近对焦距离

  2 改进对焦算法

  3 提高防抖效能至4.5档

  4 做工以及操控性提高

 

  如果说第一代150-600mm是一个尝试的话,那么看上面几点就不难发现第二代产品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成熟产品。我们通过具体参数来看看它与第一代的对比:

 

两代150-600mm参数对比

 

 

  外观设计

 

  我们先来感受下第二代产品的做工和操控性能。首先它保持了和之前35mm F1.8 VC等定焦相同的设计风格。看起来铝制镜筒,辉耀金标志环,防抖开关,宽大的对焦环等等已经成为了腾龙SP系列新代名词。今后所有的SP产品都会按照这个标准制造。笔者认为与第一代150-600mm相比,新镜头的外形更加沉稳和专业。给用户带来良好的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至少笔者看到它就感觉做工更加的精致了。

 

  SP 150-600mm F/5-6.3 Di VC USD G2的外包装也采用了新SP的设计,在包装盒上写上了详尽的产品规格,可以看到笔者这次测试的是尼康卡口版本。

 

 

  包装盒内采用了硬质塑料保护壳,新150-600mm镜头附送了一个镜头袋,除此之外还配有脚架环和遮光罩以及说明书保卡等等。

 

 

 

 

  SP 150-600mm F/5-6.3 Di VC USD G2的外形为108.4mmx257.7mm(尼康版本)。基本上体积没有太大的变化,依然保持了相对“苗条”的身材。它的重量为1990克,在超长焦里是非常有优势的。腾龙一贯的小巧轻便设计理念延续到了这支新镜头上,对于用户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

 

  就如同前面提到的,新150-600mm外观真的与几支SP定焦没有差异。后卡口的金色圆环以及镜头上的SP金属标都是一模一样。而镜筒暗色的磨砂喷塑处理也比第一代手感更好,更耐磨。

 

 

  下面具体来说说它的细节和操控。首先可以看到,这支镜头搭配了对焦坏和变焦环。新镜头变焦阻尼比第一代更顺滑,可以让用户快速进行焦距调整。值得一提的是,150-600mm G2具备全时手动功能,可以让用户在不改变对焦模式的情况下直接手动微调焦点,特别适合进行野生题材拍摄。

 

 

 

  150-600mm G2操控上另一个改进就是功能按钮的增加。新镜头上一共配备了4个功能钮,分别是防抖模式选择,防抖开关,自动/手动对焦切换以及对焦距离限位器。比老版镜头增加了防抖模式选择,让用户能够更好的利用防抖进行不同题材的拍摄。另外新SP的功能按钮全部重新设计,它们现在更容易推动,可以快速开关,这也是听取了用户意见的结果。

 

 

  150-600mm G2一个比较大的升级就是加入了变焦锁定装置。过去老镜头大家恐怕都有这样的经历,如果不锁定镜头的话,那么镜头筒会随着重力的作用滑出来,一个是很难看,另一个不便于摄影师拍摄。如果想固定在一个焦距,那么是不可能的。现在腾龙终于加入了这个好用的装置,除了过去传统的镜头锁外,还可以在任意的焦距位置进行锁定。用户只需要向前推一下变焦环就能够随时把镜头筒锁住,非常方便快捷,这也是笔者很喜欢的一个功能。

 

 

  腾龙对镜头的脚架环也重新进行设计,为了能够更好的服务摄影师,摄影师可以不额外安装快装板就可以直接配合三脚架使用。笔者通过试用发现,这个脚架环可以适应目前主流的云台,对于那些经常忘记携带快装板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个好设计。另外它的长度也有所增加,携带握持好很多。

 

 

  这次测评笔者全程使用了尼康的D4机身,SP 150-600mm F/5-6.3 Di VC USD G2与一体化机身搭配非常协调。

 

 

  随SP 150-600mm F/5-6.3 Di VC USD G2一同发布的,还有两支增距镜。这也是腾龙时隔多年又一次推出的重要长焦配件。一支是TELE CONVERTER 1.4X;一支是 TELE CONVERTER 2.0X。如果与150-600mm G2搭配可以实现远摄端840mm和1200mm的火力增强。

 

  这次笔者随150-600mm G2一同试用了1.4X增距镜,1.4倍这款可以实现相机的全部自动对焦功能(包括实时取景以及光学取景),同时对镜头的画质和对焦速度影响不大。其包装非常小巧,在包装盒上也同样标明了型号。

 

  

  厂商附送了一个增距镜小包,方便用户携带。拿出增倍镜可以发现1.4倍这款体积很小巧,与镜头搭配是最合适不过的。这款增距镜采用金属材质打造,两端与镜头和机身连接的卡口全部为金属,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拍摄稳定性。

 

 

  这支增倍镜的体积为62.6mmx32.3mm(尼康版本),重量为180克。与150-600mm G2连接后浑然一体,不会给摄影师带来任何的负重。

 

 

 

  光学成像

 

  SP 150-600mm G2采用了13组21片的镜片构成。在第一代产品光学设计上进行了改进。它采用了3片和型号A011相同的LD低色散镜片,将轴向色差和放大色差控制在最低限度。同时呈现极高画质表现不可或缺的还有eBAND超宽频谱多角度抗反射镀膜,最大限度控制造成眩光和鬼影的光反射,实现通透清澈的成像效果。

 

  我们发现虽然只比上一代150-600mm增加了一枚镜片,但整体锐度表现还是要改善不少。

 

 

 

  从两代镜头的MTF曲线不难发现,150-600mm G2更突出长焦镜头的实用主义,主要提高了画面中心部分的锐度,无论是 150mm还是600mm端全部超越老镜头,特别是600mm几乎保持了一条直线,边缘也非常不错。而150mm端,中心锐度更好,但边缘却不及第一代产品。当然对于长焦来说,中心画质才是最重要的,笔者欣喜的是600mm端的提升非常明显。

 

SP 150-600mm F/5-6.3 Di VC USD G2

 

SP 150-600mm F/5-6.3 Di VC USD

 

 

  下面笔者就通过实拍来看看150mm-600mm G2究竟成像如何。

 

  长焦头主要还是看远距离的拍摄成像,因此笔者特意在大约30-40米左右的地方拍摄了远距离的建筑。这次测试使用尼康D4机身,全部采用了RAW格式,并在 Lightroom里转换为 JPG。放大测试中红框部分查看细节。 在未安装增距镜的模式下,150mm端最小光圈为F32,600mm最小光圈为F40。安装增距镜后, 210mm端最小光圈为F45,840mm为F57。

 

150mm测试原图

 

F5.0

 

F8.0

 

F11.0

 

F16.0

 

 

F22.0

 

F32.0

 

 

600mm测试原图

 

F6.3

 

F8.0

 

F11.0

 

F16.0

 

F22.0

 

F32.0

 

F40.0

 

  通过锐度测试发现,在超过30米的远距离摄影上,150-600mm G2是可以完成任务的。其锐度依然能让人接受。官方的MTF曲线说明它的中心锐度两端都改进了一些。笔者认为无论是150mm还是600mm的最大光圈成像更加扎实,在光线条件不好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如此的测试结果已经很不容易了。特别是600mm端,表现更好一些,在光圈F8-F11的时候非常锐利,即使到了F16-F22画质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特别对于超长焦来说,看的就是600mm端的成像,150-600mm G2比第一代的中心和边缘都提高了,对于野生摄影来说,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天气和这样的拍摄距离,那么笔者认为它比第一代成像更加优秀。

  

 

 

  测试期间恰逢中国网球公开赛,笔者拿着150-600mm G2+1.4x增距镜的组合在看台顶端远距离进行了拍摄(超过60米)。从实际的拍摄效果来看,加装增距镜后,远摄端最大光圈缩小为F9.0,锐度方面并没有太过的下降,可以放心使用。唯一的问题就是由于光圈较小,遇到昏暗光线时可能会引起快门速度的降低,从而影响到成像质量。

 

F7.1

 

F11.0

 

F16.0

 

F22.0

 

F32.0

 

F45.0

 

 

F9.0

 

F11.0

 

F16.0

 

F22.0

 

F32.0

 

F45.0

 

F57.0

 

  安装好 1.4倍增距镜后,210mm端最大光圈缩小到F7.1,840mm端最大光圈F9.0。在最大光圈下,两端的锐度依然非常不错,没有任何下降。缩小一档光圈后,也保持了不错的画质。但笔者发现当继续缩小光圈超过两档后,增距镜下的锐度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最小光圈属于不可用范畴。所以当安装增距镜后,尽量不用缩小光圈使用。

 

 

 

 

 

  畸变测试

 

  畸变其实就是镜头失真,当拍摄一些线条物体时最为明显,如果变形大的镜头会把直线拍的变形。畸变分为桶形和枕形两种,而广角镜头更容易产生畸变。作为长焦来说,畸变的几率非常轻微。下面来实际看看150-600mm G2的变形情况。

 

150mm端

 

300mm端

 

600mm端

 

  可以说150-600mm G2的变形控制很好,长焦头本来就不容易发生变形。所以150mm;300mm;600mm都没有明显的变化,只有一点轻微的枕形畸变。用户可以放心的进行拍摄无需考虑这个问题。 

 

 

 

  眩光测试

 

  对于镜头来说,抗眩光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性能。抗眩光性能直接与镜头的镀膜和光学设计有关,如果眩光非常严重的话,那只能说明这是一支低端产品,至少镀膜是不成功的。那么作为腾龙来说,eBAND超宽频谱多角度抗反射镀膜自然是最主打的技术了。在之前我们测试的15-30mm以及第一代150-600mm中都有很好的表现。另外为了对抗更严苛的拍摄环境,腾龙还增加了新的BBAR宽频抗反射镀膜。

 

  eBAND镀膜是腾龙公司开发的一种可使镜片抗反射性能飞跃式提高的新型镀膜技术,它将比可见光波长更小的纳米级(1nm=1/1,000,000mm)构造层,覆盖在高精度复合镀膜表面。

 

  通过纳米构造的防反射膜,利用折射率本身较低的空气,来形成薄膜并实现超低折射率。由于空气的折射率较低,成功地大幅抑制了反射光的形成。同时,与以往利用光的干涉原理,让薄膜表面的反射光,与薄膜内表面反射后产生相位差的光线重合,来降低反射提高透过率的方式相结合,进一步抑制镜片表面的反射。

 

镀膜工作原理图

 

光圈F5

 

光圈F5.6

 

光圈F8

 

光圈F11

 

  笔者测试完眩光之后,犹如看到了第一代镜头的影子。由于采用了相同的镀膜技术,因此在抗眩光性能上基本保持了一致。从光圈F5到F11,整体画面只有右下角出现了固定位置的小块光斑,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鬼影,这很显然是拍摄角度造成的。eBAND镀膜还是很好的控制住了有害光的产生,如果想拍摄这样的极端强光源环境建议还是安装好遮光罩,这样长焦头就可以有效的消除眩光的发生。

 

 

 

   紫边测试

 

F5.0

 

F6.3

 

F8.0

 

 F11.0

 

  从紫边测试来看,150-600mm G2的表现良好。只有在最大光圈F5.0时才在树枝边缘出现了轻微的变色情况,当光圈缩小到F6.3以后基本上就消失了。 面对这样的小光圈长焦镜头,紫边基本上不成问题。

 

  

 

  暗角测试

 

  暗角其实称之为失光,就是由于光线入射问题造成的光线损失,基本上出现在画面的四个角上,如果使用大光圈的话很容易出现。一般来说厂家会通过镜片的设计和镜头口径来增加光线的射入量。像这类长焦镜头。由于口径都相对硕大,因此暗角控制都相对较好。

 

150mm端暗角测试

 

600mm端暗角测试 

 

  暗角测试的结果是比较理想的,广角长焦两端暗角都非常轻微,笔者只在最大光圈下看到了一定的暗角,当光圈继续缩小后暗角就基本消失了。

 

 

 

  镜头主要技术特点

 

  1 防抖新能增强

 

  防抖一直是镜头的拍摄辅助功能,利用内置的防抖组件可以有效的抵消手持时的抖动。腾龙这几年来非常关注于防抖技术的研发。目前大部分SP系列产品都配备了VC防抖系统。当然对于防抖是个仁者见仁的问题,笔者从实用角度出发,还是很欢迎配备防抖的。这样用户可以根据拍摄条件去选择是否开启防抖 ,如果没有的话,那么在遇到一些不能使用三脚架的环境只能靠铁手了。

 

  在150-600mm G2的身上,腾龙开发出了更先进的VC系统。首先是防抖效能从过去的4档增强到了4.5档。同时在镜头上还可以选择三种不同的防抖模式:

 

  模式1:普通模式,可以对纵向和横向的防抖进行补偿,适合普通题材的拍摄。

  模式2:横向模式,只针对横向平移的抖动进行补偿,适合进行固定位置的跟拍拍摄。

  模式3:补偿优先模式:只在按下快门后才进行防抖补偿,特别适合进行不规则运动拍摄使用。

  

  笔者为了全方位进行测试,使用了模式1,手持进行拍摄,焦距设定在200mm。从最高快门速度1/30开始逐步下降。

 

1/30秒 防抖关

 

1/30秒 防抖开

  

1/13秒 防抖关

 

1/13秒 防抖开

 

 

1/8秒 防抖关

 

1/8秒 防抖开

 

1/4秒 防抖关

 

1/4秒 防抖开

 

  150-600mm G2的防抖系统是惊人的,这远远超过了腾龙之前所有产品。即使在1/30秒的情况下也远低于安全快门1/200秒,但在开启防抖后,当快门速度低到1/8秒时依然进行了有效的补偿,画面还是可用范畴。不得不说,腾龙的这代防抖系统具备了很强的实用性,比过去好上不少。

 

 

 

  2 最近对焦距离仅为2.2米

 

  得益于镜筒内部对焦凸轮及变焦凸轮的设计改良,在保持镜头长度不变的情况下, 150-600mm G2的最近对焦距离从过去的2.7米一下缩进到了2.2米。这是一个巨大进步,也让它能够在更加有限的空间内进行拍摄,尤其是进行动物以及体育拍摄。2.2米的对焦距离可以更接近目标,同时它的背景虚化能力也要比第一代强。下面笔者就在最近对焦距离进行了实际的测试:

 

F6.3

 

F8.0

 

F11.0

 

F16.0

 

  可以看到150-600mm G2的背景虚化非常柔和,即使光圈缩小到F11,依然能够得到较浅的景深效果。这就是最近对焦距离的优势所在。

 

 

  3 自动对焦速度更快

 

  自动对焦对于长焦来说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如果对焦速度不够快,那么就会大大影响到拍摄效率。腾龙对新一代镜头的对焦算法进行了改进,缩短了相机信号的反应时间,提高了对焦灵敏度。这也是笔者对第一代产品不太满意的地方。除此之外,150-600mm G2还针对跟踪移动目标,优化了对焦算法。笔者这次连拍了FINA游泳短池比赛以及中国网球公开赛,对它对焦性能有了一定的认知。

 

  总体来说,150-600mm G2的改进来自于反应速度的确更快,当你按下快门后镜头可以在短时间内就做出应该的对焦动作,这要比第一代产品快不少,不会错过精彩的瞬间。在正常的光线下,600mm端的对焦速度也更快,驱动力更强。但笔者也注意到,在室内比赛或者晚场比赛时,600mm端速度有一定的下降,搭配D4机身会出现犹豫的现象(如果搭配更高级的机身应该会好一些),因此在暗光环境下拍摄,摄影师可以配合手动微调焦点工作。

 

 

 

 

 

 

  测评样片

 

 

点击查看更多样片

 

 

  测评总结

 

  如果说第一代150-600mm镜头让笔者感动意外的话,那么SP 150-600mm F/5-6.3 Di VC USD G2绝对就是惊艳了。无论从外在的设计,做工还是到内在的成像,防抖全部都比第一代产品有所提高,让我们看到了进步。对于用户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

 

  从这支产品上笔者看到了腾龙的诚意,很多之前用户反映的问题全部进行了升级。成像画质更好,对焦速度也更快,尤其是做工,比第一代好太多,那个焦距锁定装置也很好用。从普通大众用户的角度来看,新150-600mm G2更加成熟,加之腾龙一贯的轻便设计,绝对是一支体育,野生的好选择。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