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锋相对 腾龙15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腾龙15-30MM一代和二代区别 针锋相对 腾龙15

针锋相对 腾龙15

2024-07-03 20: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14年年底腾龙推出一款SP 15-30mm f/2.8 Di VC USD超广角变焦镜头,这款镜头是腾龙“VC大三元”的最后一员。腾龙称这款超广角变焦镜头能完全对应高像素化时代最新的数码相机。

 

 

  腾龙自2012年开始,不断扩充“VC大三元”。以SP 24-70mm f/2.8 Di VC USD为首,相继又推出了SP 70-200mm f/2.8 Di VC USD,以及最新的SP 15-30mm f/2.8 Di VC USD,这款新镜头是对广角领域的一次扩展。从焦段光圈上不难看出这款镜头是冲着尼康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和佳能EF 16-35mm f/2.8L II USM来的,15-30mm这个焦段,适马曾推出过该焦段镜头,只不过光圈是f/3.5-4.5,这样的焦段恰恰卡在佳能、尼康的F2.8广变之间。为了突出特色,腾龙给这款超广角变焦镜头上搭载了(VC)光学防抖系统。下面我们看看EF 11-24mm f/4L USM、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与SP 15-30mm F/2.8 Di VC USD的规格对比:

 

规格对比(点击放大)

  腾龙SP 15-30mm f/2.8 Di VC USD由13组18片镜片构成,算是三款“kg”重量级镜头中比较复杂的。这款镜头前组镜片中首次采用了XGM大口径双面玻璃铸造非球面镜片,并在适当位置配置了3片LD低色散镜片,抑制桶形畸变和放大色差,画面周边同样拥有高分辨率。那么腾龙这款镜头与尼康相比又如何?谁才是F2.8超广角变焦镜头的新霸主?

 

 

官方MTF曲线解析

 

  SP 15-30mm f/2.8 Di VC USD与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两款镜头实拍测试前,我们先来看一下他们官方MTF曲线比较,做到心中有数:

 

 

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与SP 15-30mm f/2.8 Di VC USD MTF对比(点击放大)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尼康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不愧是当年的镜皇,对比度方面,14mm端中心接近1,然后缓慢下滑,到15mm(0.95左右)后开始加快,20mm开外依然能维持在0.8以上,24mm端情况与14mm端类似,只不过下滑趋势更快一些,从中心接近1到15mm跌至0.9,20mm开外下滑至0.7。再看腾龙,这款镜头15mm端中心也接近1的水平,但从中心到边缘下滑比尼康更为缓慢,15mm才出现小幅下降,即便是20mm开外的边缘也能维持在0.92左右。这一表现可谓惊艳!再看30mm端,其中心也接近1的表现,而边缘下滑趋势要比15mm端更为明显,20mm开跌至0.77左右。这样看来就对比度而言腾龙边缘胜过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

 

  那么分辨力上又如何呢?尼康14mm端中心达到0.9,在当年也算上乘了,到10-15mm之间开始加快下滑,最终在20mm开外达到0.52左右,24mm端的下滑趋势比14mm端明显得多,虽然中心可达0.88左右,但到5mm就维持不住了,迅速下跌边缘维持在0.46左右;再看腾龙,15端中心达到0.9,虽然从中心到边缘整体是下滑趋势,但在15mm时有个波峰,这个小反弹甚至超过0.9,最终在20mm开外跌破0.7,再看30mm端,与尼康24mm端走势相似,也是急转直下,中心达到0.92左后,但连5mm都没维持到,就开始快速下滑,15mm跌破0.6,20mm开外维持在0.5左右。这样比较来看,腾龙在广角端边缘更有优势。

 

  关系到焦外的S方向曲线和M方向曲线“贴合度”,在24mm/30mm端两者差不多少,广角端则是腾龙稍好点。

 

外观及细节

 

左:SP 15-30mm f/2.8 Di VC USD 右: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

  外观方面两款镜头放在一起,最明显就是尺寸的差别,腾龙明显要“高胖”一些,腾龙SP 15-30mm f/2.8 Di VC USD镜身长度达到142.5mm(尼康口),而尼康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仅有131.5 mm,由于遮光罩均为一体化设计,我们可以从高矮上看出差别。

 

  腾龙的最大直径达到98.4mm,而尼康是98mm,看数据似乎两者差距不大,但我们要知道这是镜头前端最粗部分,尼康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的外形呈明显的“喇叭”状,从前端的对焦环快速收窄,而腾龙则是慢慢变细,这造成腾龙的“腰”更粗一些。重量方面,腾龙要重100g。需要注意的是尼康将较宽的变焦环设计在后端,对焦环则在镜头前端,腾龙的设计正好相反。

 

左:SP 15-30mm f/2.8 Di VC USD 右: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镀膜情况,两款镜头均为77mm滤镜尺寸,腾龙这款镜头在BBAR宽频抗反射涂层基础上,加入eBAND超宽频谱多角度抗反射镀膜,官方称可有效抑制广角镜头特有的鬼影和眩光,实现清晰锐利的画质表现。而尼康采用了纳米结晶涂层可消除内部镜头元件的反射,降低重影和光晕,此外,其超级镀膜能较好的色彩再现,同时降低重影和光晕。

 

  除了这些影响光学性能的镀膜,腾龙在第一片镜片上首次采用了已在腾龙工业镜头(如车载镜头)上使用的氟涂层技术,具备出色的防水、抗油性能,镜片表面附着的污物也更易于清洁。

 

变焦联动式双层遮光罩

  值得注意的是SP 15-30mm f/2.8 Di VC USD采用了双层遮光罩结构,利用特殊的光学构造,当从15mm变焦到30mm时前组镜片做倒退运动,这种变焦联动式双层遮光罩结构,在镜头掉落等突发受冲击情况下提供更强保护,尽可能减轻会对遮光罩造成的损坏。

 

VC防抖机构

  腾龙在这款f/2.8超广角镜头上搭载了VC光学防抖机构,能对易于发生抖动的低照明场合提供手持防抖补偿,并能有效补偿相机机身轻微抖动对画质造成的影响。

 

防抖机构拆解

  VC光学防抖机构采用3组驱动线圈,通过3个陶瓷球以电磁驱动方式控制补偿镜片(VC镜片),实现极少摩擦的平滑运动。并且,SP 15-30mm f/2.8 Di VC USD搭载的VC机构组件特别针对F2.8大光圈超广角镜头做了最优化设计,尽可能使VC组件小型化,控制镜头体积。近年来腾龙的新款镜头都加入了VC防抖机构,防抖的作用不言而喻,虽然广角镜头在晴好天气下并不依赖防抖,但在一些严苛环境、暗光条件下优势还是相当明显,摄影师在拍摄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环境,VC防抖为这些不确定提供了保障。

 

成像测试:

 

测试平台

  下面我们看一下这款镜头的实拍效果:编辑测试使用尼康D800E作为机身。拍摄使用RAW、AWB设置、ISO 100功能。

一,镜头锐度

 

  锐度测试由于SP 15-30mm f/2.8 Di VC USD和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焦段有些差异,在锐度测试这项上,我们用15mm和24mm两个焦段进行测试,以保证两者视角相当,截取位置相同。另外由于这两款广角变焦镜头主要是远距离拍摄大场景,锐度上仅测试远距离的实拍效果,测试中拍摄远端建筑物(无限远对焦)。

1.中心锐度

 

15mm中心和边缘锐度测试截取位置

15mm端

左: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 右:SP 15-30mm f/2.8 Di VC USD

F2.8(点击放大)

F4.0(点击放大)

F5.6(点击放大)

F8.0(点击放大)

F11(点击放大)

F16(点击放大)

  15mm端F2.8全开光圈下,腾龙中心表现比尼康稍好,F4.0-F11两者差别很小,伯仲之间,从F11开始两款镜头锐度都有轻微下滑,而在F16时,由于衍射的影响,两款镜头都表现一般。

 

 

24mm端

左: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 右:SP 15-30mm f/2.8 Di VC USD

 

F2.8(点击放大)

F4.0(点击放大)

F5.6(点击放大)

F8.0(点击放大)

F11(点击放大)

F16(点击放大)

  24mm端F2.8全开光圈下,与15mm端类似腾龙中心表现比尼康稍好一点,但差别更小,腾龙的反差更明显。F4.0-F11两者锐度基本相当,从F11开始两款镜头中心锐度出现轻微下滑。

 

2.边缘锐度

 

  比完中心,我们再来看看两款镜头边缘表现,根据前文MTF曲线比较,我们已经看到腾龙更有优势,那么实际如何?下面我们进行实拍对比:

15mm端

左: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 右:SP 15-30mm f/2.8 Di VC USD

F2.8(点击放大)

F4.0(点击放大)

F5.6(点击放大)

F8.0(点击放大)

F11(点击放大)

F16(点击放大)

  从实拍来看恰恰印证了MTF曲线的表现,F2.8全开下,腾龙15mm的边缘更为锐利清晰,而这种差距直到F8.0才被尼康逐渐追上。F11-F16两者锐度差异不大,但都不如F8.0时的表现。

 

24mm端

左: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 右:SP 15-30mm f/2.8 Di VC USD

 

F2.8(点击放大)

F4.0(点击放大)

F5.6(点击放大)

F8.0(点击放大)

F11(点击放大)

F16(点击放大)

  24mm端边缘的表现与15mm端类似,腾龙在F2.8-F5.6之间均有明显优势,而F8.0时被尼康追上,F11-F16时已经差别不大。

 

二.畸变及暗角

 

14mm/15mm

 

左: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 右:SP 15-30mm f/2.8 Di VC USD

 

 

F2.8(点击放大)

 

F3.2(点击放大)

 

F3.5(点击放大)

 

畸变情况对比(点击放大)

 

24mm/30mm

左: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 右:SP 15-30mm f/2.8 Di VC USD

 

 

F2.8(点击放大)

 

F3.2(点击放大)

 

F3.5(点击放大)

 

畸变情况对比(点击放大)

 

  暗角和畸变的对比,我们仅作参考,毕竟两款镜头焦段不同,尼康14mm端更广,桶形畸变也更为明显一些,且暗角更重,而在24mm端尼康的畸变控制比较不错,并无明显变形,暗角也要比14mm轻很多。而腾龙15mm端也存在桶形畸变。由于焦段原因,显得更好一些,暗角情况也和畸变类似。30mm端腾龙的畸变并不明显,暗角也较轻。

 

三.紫边表现

14mm/15mm

 

14mm/15mm 紫边测试截取位置

左: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 右:SP 15-30mm f/2.8 Di VC USD

 

F2.8(点击放大)

F3.2(点击放大)

F3.5(点击放大)

24mm/30mm

24mm/30mm 紫边测试截取位置 左: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 右:SP 15-30mm f/2.8 Di VC USD

 

F2.8(点击放大)

F3.2(点击放大)

F3.5(点击放大)

  大光比逆光下,我们观察一下竹叶、竹竿与天空交接部分。从图中可以看到14mm/15mm端两款镜头全开光圈均存在紫边,光圈收缩至F3.5基本可以忽略。两款镜头24mm/30mm端的紫边控制要好于14mm/15mm端,全开下有很轻微紫边,F3.2之后可忽略。由此可见两款镜头配备了多片超低色散镜片还是起到一定作用。两者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

 

四.焦外效果

 

14mm/15mm F2.8虚化效果

14mm/15mm端焦外表现(点击放大) 

24mm/30mm  F2.8虚化效果

24mm/30mm端焦外表现(点击放大)

  焦外的对比,我们仅做参考,腾龙的两端焦距更长,理论上会更好一些,从实拍来看也是如此,另外,尼康的焦外二线性(尤其14mm)比较明显,焦外显得散乱生硬。虽然两款镜头均采用9叶片圆形光圈,但由于光学设计和焦段差异,最终散景效果还是有差异的。

 

五.抗眩光表现

 

14mm/15mm

 

24mm/30mm

左: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 右:SP 15-30mm f/2.8 Di VC USD(点击放大)

 

  前文提到腾龙采用基于纳米技术的eBAND超宽频谱多角度抗反射镀膜,而尼康采用了纳米结晶涂层,官方均称可有效抑制鬼影和眩光。那么实际效果呢?编辑使用两款镜头对着阳光拍摄,逆光下高光部分呈放射状,并没有产生明显的眩光和鬼影,可见两款镜头的镀膜和一体化遮光罩都起到一定的作用。当然光圈收小到F8,两款镜头还是会有零星光斑但是并不影响正常使用。

 

六.彗差与星芒

 

1.彗差

 

  光轴外的某一物点向镜头发出一束平行光线,经光学系统后,在象平面上会形成不对称的弥散光斑,这种弥散光斑的形状呈彗星形,即由中心到边缘拖着一个由粗到细的尾巴,其首端明亮、清晰,尾端宽大、暗淡、模糊。这种轴外光束引起的像差称为彗差。

 

彗星像差截取位置

左: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 右:SP 15-30mm f/2.8 Di VC USD(点击放大)

 

  我们使用腾龙和尼康两款镜头全开光圈拍摄点光源(街边路灯)。从实拍来看两款镜头表现都不错,点光源没有出现明显变形,这对于星空拍摄和夜景灯光拍摄非常重要。

2.星芒

 

  星芒效果,属于光线绕射的特殊现象,一般是因于镜头光圈缩的太小。星芒的形状对称与否,完全取决于镜头的光圈叶片形状,而芒数的多寡则取决于叶片的片数。奇数片的镜头出来的光芒数是叶片数的两倍,也就是说光芒会向两个方向延伸,比如叶片数为9,光芒数就为18。而偶数光圈片的镜头出来的光芒数和叶片数相等,有一个方向延伸的光芒和相对的重合了。下面将两款镜头设置为F11的小光圈,拍摄马路路灯。

 

星芒截取位置

左: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 右:SP 15-30mm f/2.8 Di VC USD(点击放大)

  上图我们可以看到两款都拍出不错的光芒效果(腾龙的光芒更长一些)。由于两款镜头均采用9叶片圆形光圈,可拍出18条光芒。

 

评测总结

 

焦距:15mm 曝光:F/14 1/10秒 ISO100 ©Ian Plant

  通过前文的测试,编辑有种“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感觉,尼康2007年发布的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固然经典,放在当年确实惊艳,然而放在现在与新秀SP 15-30mm f/2.8 Di VC USD对垒中,我们可以看到腾龙出色的边缘锐度、更低的售价和内置防抖,比尼康老镜皇更有吸引力。

 

腾龙的XGM大口径双面玻璃铸造非球面镜片

  近些年来,不仅原厂竞争激烈,原厂和副厂之间的战争也已经发展到白热化,腾龙在变焦上对原厂不断挑衅,如今“VC大三元”已经组建成功,与原厂相比这三款变焦镜头毫不示弱。而且在价格上,显然腾龙做的更厚道,给用户更多的选择。 目前镜头的设计日趋的合理化和完善化,各类超级镀膜的出现让拍摄中的许多方面得到质的改善,后推出的镜头似乎都有逆袭的可能,作为消费者来说也更愿意购买全新的镜头,我们也希望像腾龙这样的厂商能带来更多既实惠又完美的镜头产品,同时也期待尼康将更多新技术运用到未来镜头上,不断推动技术的革新。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