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先生说素描毁了国画,那么当年的推广者徐悲鸿是历史罪人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腾达路由器没有无线设置选项怎么回事儿 陈丹青先生说素描毁了国画,那么当年的推广者徐悲鸿是历史罪人吗?

陈丹青先生说素描毁了国画,那么当年的推广者徐悲鸿是历史罪人吗?

2024-03-12 03: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争议与困惑

上世纪20年代留洋归来的徐悲鸿先生等人将素描正式引入国内的绘画教育体系,迄今已有90余年。这近百年里,素描在中华大地上从不为人知到家喻户晓,其中既有各位艺术教育家的不懈努力,又有艺考这一中国特色教育体系的推波助澜。

而近年来,由画家陈丹青先生而起的“素描毁了国画论”引起了行业内外一波激烈的讨论。如何正确地对待“素描”这一舶来物,是当代中国艺术界的一个全新议题。

● 艺考教学范例 图源:甘肃艺考网

我们的艺术考生们过分强调明暗关系与肌肉线条的表现而把素描作品画得乌漆嘛黑,把素描人像画出了“棱角分明的丑”,这是错的吗?

中国画的基础千百年来都是讲究白描功底,而素描追求的造型准确和光影效果与中国画有着巨大的差异。一个以学习素描入门绘画的艺术家,会受其影响再也画不出最精妙的中国画作品吗?

甚至就算是被世界公认为一代素描大师,也被国内认为是将绘画技艺中西结合得最好的代表性人物——国画巨匠徐悲鸿也有“跌落神坛”的危险。

● 中西结合的《李印泉先生像》 徐悲鸿

在徐悲鸿、刘海粟等画家留洋的时期,国际上的艺术已经发展到了印象派、抽象派盛行的时期。我们中国自宋元以后开始盛行的文人画,一直也都是较为抽象的表现。所以很多国外的教授会跟留学生说:“最好的艺术在你们中国啊。”

而素描、写实、古典主义这些在当时的艺术界已经是遭人摒弃的“落后”概念,徐悲鸿先生,却正是将这些东西传播回国得最卖力的人。这么说来,广大艺术生乃至于整个中国近现代艺术界,都被徐悲鸿坑了吗?

在历史中寻找答案

很多乍一看似乎很有道理的观点,事实上还需要我们认真思辨后得出自己的答案。历史的问题,要站在历史中看。就像如果我们现在因为刘备娶了四个老婆,而谴责他“德不配位”的话,就是没有历史观的荒谬评论。

当然要是有人谴责徐悲鸿先生的狗血情史的话,倒是可以理解…… (跑题了跑题了,有兴趣的同学自行去图书馆或者上网了解)

● 素描习作 徐悲鸿

我们回溯历史,1920年代的中国,是身处内忧外患,被世界几大强国盯着的一块肥肉。我们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等社会精英纷纷出国留学,为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为的是“救国图存”。

而从艺术的角度来看,为什么西方与东方走出了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西方科学观念的影响。拉斐尔将复杂画面分割成小方块来教学生画画,达芬奇绘制了详细的人体比例图,这些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方法”在艺术上的体现。

● 达芬奇手稿内容

中国画讲究神采气韵,造型的准确,写实的重要性退居其次;而西方古典主义绘画,特别是素描基础的习练要分解到人类身体的每一束肌肉的构成,每一块骨骼的组合,还有光线与投影的考虑,这些都是我们所缺的“科学”。

另一方面,我们要知道在文盲率极高的清末民初,真正理解中国画艺术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这也是为什么从当时到建国后,徐悲鸿、蒋兆和先生一派的写实中国画得以这么迅速的传播发展——因为它们适合彼时的中国。

● 《与阿Q像》 蒋兆和

在当时徐悲鸿先生将素描、古典西画的理念带回中国,其实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范畴内的交流与传播,更带回了一种在我们传统治学观念中缺乏的理性主义、科学精神。

所以我们中国艺术又经历了这几十年的发展之后,普罗大众终于不再只懂得“画得像”的好,也开始欣赏更为抽象的艺术之时,我们翻脸不认人般反过来谴责徐悲鸿等前辈当时不把“最先进”的艺术理念带回国,我觉得是不妥的。

当下面临的问题

我们可以看看荷兰画家伦勃朗画的素描自画像,包括上文配图中很多西方画家的素描画作。他们对于人物的表现十分写实,也很美。

● 伦勃朗自画像

但国内的艺考素描教学书上的画,包括很多学生的画作,画出来的效果是这样的——

很多人会发问,为什么我们要把人画得这么丑?为什么不能画成达芬奇、伦勃朗那一代画的那种素描?

答案一,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做不到。拿只学了一两年甚至几个月的艺考生跟世界级大师比,这就好像问国内这么多新媒体撰稿人为什么不去写能拿诺奖的作品一样,幼稚。

另外的原因就比较复杂,涉及到我国素描教学流派的“师承”——前苏联。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我们建国后包括艺术在内的各行各业大多是向“老大哥”苏联学习的。

● 米开朗琪罗素描习作

而苏联美术是基于法国艺术基础上的自我改良版,“苏派素描”更强调造型的准确而不注重物体内蕴的“力”的表达。相对应的素描流派是以传承西方古典艺术传统为基础的“德式素描”,它则更注重“力”的表现。

具体来讲,苏式素描可能让学生对着一个石膏在室内临摹好几天以表现它的准确形状,而德式素描则更希望学生通过大量运动人体的素描练习来把握绘画过程中对“力”的表现。

这两者孰优孰劣,各有支持者。但从历史角度来看,德式素描应该是更符合传统素描练习的定义的。

● 安格尔素描作品

而艺考生这些作品明暗对比过度,人物形象菱角分明到诡异的根本原因还是在应试教育制度的不完善上。中国人太多了,学画的人自然也太多了。一场艺考,往往是成千上万幅素描作品摊在地上,评卷老师也只能走马观花式地挑出优秀的作品。

这种情况下,明暗表现强调得过分一点,才更可能从上万幅画中抓住老师的眼球。而人体的各肌肉菱角突出,是为了明确告诉老师“这个知识点我懂了”,才好拿分。

● 艺考打分现场

这种应试素描的大量练习确实不利于艺术生涯的发展,但就目前来说可能确实很难有更好的制度来解决这个问题。

尾声

从14世纪素描演变成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开始,这项提高造型能力和观察细节能力的绘画练习几乎是西方艺术史的重要基石。从世界级大师的素描作品中了解它的功用及历史,是我们正确认知它的唯一途径。

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只要文化不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大众的认知也是会不断提高的。我们终于到了一个会质疑大师,会回顾历史,会探讨真实的时期,这无疑是极好的征兆。

● 伦勃朗素描风景

我们回首历史,是为了还前人一个公道,是为了给后来者一个交代,是为了探寻更好的未来。不管是西画的素描,还是中国画的白描,甚至是徐悲鸿先生这种中西结合的新形式,都可以是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艺术形式。

参考文献:

《中国绘画界的素描基础教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文/唯伟

《徐悲鸿的素描观及其再理解》文/ 王文娟

《反思徐悲鸿“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文/张胜利

《“德派素描”与“苏派素描”有何区别》文/王洪义

《陈丹青再谈素描,解读“艺考”黑幕是国情导致》文/留学风向标

内容为『手望Sowarm』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推 荐 阅 读

·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阅读 ·

“这么好的文章,朋友圈分享一波吧”

"嘿,你在看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