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加减治脑梗医案35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脑梗病例分析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脑梗医案35例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脑梗医案35例

2023-11-22 12: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脑梗死是指局部脑组织细胞因血液供应不良而发生的坏死,引起血液供应障碍最常见的血管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在此基础上发生的血栓形成,如果侧枝循环在短时间内得不到及时建立,则易致脑梗死,脑梗死属中医学“中风”范畴,不论缺血性中风或出血性中风,都是一个错综复杂、因果交替的恶性循环关系。气虚是致病的根源,血瘀是中风发生、发展的核心,“人行坐动转,全仗元气,若元气足,则有力,元气衰,则无力,元气绝则死矣”。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脉,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心气虚,则推动无力,导致血脉瘀滞,所以脑梗死的病理基础为本虚标实,临床表现为虚实挟杂、气血瘀阻为主。对于脑梗死的治疗,除活血瘀、清除脑络瘀阻外,还当补气行滞,使气旺血运,气行瘀除,瘀去而生新。

【临床应用】

闫氏应用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加减进行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病例57例,疗效显着。李氏认为脑梗死属中医“中风”范,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痰阻,治当活血通络,而中风既久,必然由瘀酿痰,脉络阻滞,痰瘀交阻,所以在活血通络的同时祛痰开窍,临

床治疗效果显着。朱氏以补阳还五汤为基本方辨证,全舌紫暗、脉涩加益母草、丹参;语涩加石菖蒲、远志;痰多加制半夏、天竺黄;纳差、苔白厚加白术、扁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陈氏基于补阳还五汤药理临床研究,认为适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病例31例,疗效满意。

【病案举例】

闫氏临床观察:一般资料:本组57例均根据临床症状及CT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其中男42例,女15例,年龄40~75岁,平均53岁,患病时间6h以内。诊断标准: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内科学》中脑梗死的分类和诊断,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制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全部病例均符合现代医学脑梗死及中医中风的诊断。病例选择:①中老年患病。②急性脑梗死在6h以内,首次发病或复发性梗死未留下神经功能缺损。③无意识障碍④瘫痪肢体肌力在3级或3级以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5~40分。⑤经头颅CT排除脑出血者。治疗方法:中药内服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加减:黄芪30g,当归、牛膝各12g,赤芍、川芎、地龙、桔梗、枳壳各9g,桃仁6g。加减:口眼歪斜者加白附子、僵蚕各9g,全蝎6g;语言不利者加远志9g,石菖蒲、郁金各21g:痰涎壅盛者加瓜蒌30g,竹茹12g;肌力恢复较差者加伸筋草18g,丝瓜络12g,1剂/天,水煎服,20天为1个疗程,一般需服3~5个疗程,中药针剂黄芪注射液20ml,加生理盐水250ml;血栓通注射液(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12ml,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1次/日,连用20天。治疗结果: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基本能独立生活)29例;好转(症状及体征好转,能扶杖行动,或基本生活能自理)22例;无效(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无改善)6例,痊愈率为50.88%,总有效率为89.47%

按:脑梗死的病理基础为本虚标实,临床表现为虚实夹杂,以气血瘀阻为主,故应治以益气活血为法,因此拟组方中,重用黄芪、当归培补元气,活血养血,使瘀血去而不伤气;配红花、川芎、赤芍、地龙、牛膝等,活血祛瘀通络而引血下行;佐桔梗、枳壳疏通气机。

全方配伍恰当,药力专猛,通行周身,体现了中医“气行则血行,血行风自灭”的治疗原则,黄芪注射液与血栓通注射液合用可益气活血,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红细胞变形性,降低血液的浓度、粘度及凝滞度;增强心功能,增加心输出量,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建立侧枝循环,有利于脑组织的血液供应,改善病损脑组织的血氧供应,促使病变的神经功能得以恢复,脑血流量增加后,可调节五羟色胺、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的浓度和分布,兴奋脑细胞,对脑组织恢复生理平衡起调节作用,也可使未受累的脑组织产生功能代偿。另外,中风时中枢的部分神经元受损,但椎体囊并未受损,下运动神经元的功能也是正常的,因此,益气化瘀可疏通经络,兴奋大脑的高级运动中枢,帮助恢复和重建正常神经传导功能。

李氏治疗患者兰某,男,72岁,2002年3月11日就诊,2月前突然神志如清若昧,偏左半身不遂,颅脑示双基底节区脑梗死、脑萎缩,西医诊断为脑梗死,中医辨证为中经络型中风,有高血压史10余年,冠心病史5年。平日头晕痛,大便结燥,身体左侧常出现麻木状,尤以左手小指为甚,现左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謇,四肢软弱无力,疼痛,肌肤麻木不仁,舌质红,苔腻,脉沉细弦。查颈软,左侧上、下肢肌力为0度,左侧巴氏征强阳性。扫描可见脑水肿,右脑缺血病变所示低密度区,无出血性病灶。方用补阳还五汤合指迷茯苓丸:生黄芪40g,当归、地龙、络石藤、白芥子、半夏各15g,炒赤芍、川芎、桃仁、水蛭、枳壳各12g,红花10g,茯苓30g,酒军9g,甘草6g,芒硝6g(冲服),3剂,每日1剂,水煎服3次,服10剂后黄芪用量加至90g,另加石菖蒲12g,左手能握,左足能挂拐策杖而行,头痛腿疼等症改善,前方水蛭改用3g,减去络石藤加木瓜15g、怀牛膝18g,再服12剂,已能扔杖独立行走,上下11层楼,生活能完全自理,舌强语謇悉除,口眼歪斜痊愈,左下肢肌力为4度,左上肢肌力为4度,左侧巴氏征(),但下肢仍软。治以养肝补肾壮筋骨,药用太子参、当归、怀牛膝、山药、地龙各15g,生黄芪、生地各30g,白芍、赤芍、川芎、山茱萸、木瓜、茯苓各12g,红花10g,狗脊20g,水蛭3g,以巩固疗效,随访未再复发。

按:脑梗死属中医“中风”范畴,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痰阻,治当活血通络,而中风既久,必然由瘀酿痰,脉络阻滞,痰瘀交阻,所以在活血通络的同时祛痰开窍,故用指迷茯苓丸以消瘀化痰而开窍,获较好疗效。

朱氏临床观察:一般资料:病例均为本院门诊病例,主要表现为口角歪斜,语言不清,手足不灵,半身麻木或双下肢活动不利等。参照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相关诊断标准及头颅CT检查确诊,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最大86岁,最小42岁,病程1~2天21例,3~4天13例,伴高血压病32例,糖尿病12例,高脂血症15例。对照组34例,男性16例,女性18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46岁病程1~2天16例,35天18例,伴高血压病19例,糖尿病例,高脂血症15例。两组一般资料具可比性,(P>0.05)。治疗方法:治疗组予补阳还五汤:黄芪40~60g,当归尾10g,赤芍6~10g,川芎6~10g,地龙3g,桃仁5~10g,红花3~5g。全舌紫暗、脉涩加益母草、丹参;语涩加石菖蒲、远志;痰多加制半夏、天竺黄;纳差、苔白厚加白术、扁豆。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对照组予脉络宁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两组均酌情对症治疗,治疗15天后统计疗效。疗效标准:临床治愈:症状全部消失,可恢复工作或操持家务;显效:症状大部消失,有1项功能缺损未恢复者;有效:症状部分消失,2项以上功能缺损未恢复者;无效:症状未消失,功能缺损未见恢复者治疗结果:治疗组34例,临床治愈18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34例,临床治愈14例,显效4例,有效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3.5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