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电层理论的三个模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胶体双电子层 双电层理论的三个模型

双电层理论的三个模型

2024-05-29 02: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者:圆的方块 所属专栏:电化学工作室

编辑:卢帮安

科学是一个无限趋近于真理的渐进过程,其核心是模型的构建。这篇文章想介绍电化学中一个很优雅的概念,并阐释这个概念如何通过建立模型而不断完善。

这个概念叫做:

双电层(electrical double layer)

假设,将一个金属片放进电解液中,那么会发生什么呢?更准确地描述是:

在电极与电解液的界面处,物质与电荷的分布状态是怎样的?

(1)Helmholtz模型

首先,亥姆赫兹(Helmholtz)试图探究这个问题,他建立了一个模型,我们简称其为H模型,其核心思想是:

相反的电荷等量分布于界面两侧。

这也是“double layer”的由来。

进而,这个结构可以等效为一个平板电容器,并用如下公式描述单侧的电荷密度(σ)与两层电荷间的电势差(V)的关系,其中,d为正负电荷中心的距离。

而且,该电容器的电容(Cd)可表示为:

至此,H模型成功地将将一个电化学的普遍场景抽象为两个基本公式。

然而,该模型存在一个明显缺陷:由上式可推论出,Cd是一个恒定值,然而实验观测中,Cd是一个变量,相对电位与电解液浓度等都会对其产生影响。 比如,汞电极在NaF电解液中,测得Cd值如下图所示,

其中,可以看到明显的两个趋势是:

(1)Cd相对于电位成V型的对称分布;

(2)电解液的浓度越高,Cd数值越大。

因此,一个良好双电层模型需要解释这两个现象。

(2)Gouy-C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