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寒證的原因,症狀與經絡,運用穴道及中藥加以改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胃有寒的症状 胃寒證的原因,症狀與經絡,運用穴道及中藥加以改善!

胃寒證的原因,症狀與經絡,運用穴道及中藥加以改善!

2024-07-13 22: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同名證候:寒邪犯胃

胃寒證是指因為胃的陽氣不足,腹部寒邪旺盛,而出現的胃內寒凝氣滯、胃失和降等病理變化。

胃寒證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寒邪襲胃:寒邪直接侵犯胃部,導致胃陽受損,寒邪內盛。 飲食不節、過食生冷:生冷食物性寒,易損傷脾胃陽氣,導致寒邪內生。 外感風寒:風寒之邪侵犯人體,寒邪內侵胃部,導致胃陽受損。外感風寒感冒時,全身惡寒、身痛、頭痛等症時也會出現胃寒症狀。 過用寒藥:服用過多寒涼性質中藥,容易損傷脾胃陽氣,導致寒邪內生。

尤其是「寒性陽虛體質」的人,脾胃陽氣不足,抵禦寒邪的能力較弱,容易出現胃寒證。

脾胃陽氣不足時,會出現胃寒證

久病或勞傷脾胃,引起胃陽被困、寒邪內盛寒積於中,胃失去受納、腐熟、和降之功能,這也會導致脾胃陽氣不足,寒邪內盛。

「寒」是冬天的主氣,但是寒邪致病卻在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發生。寒性的特點是:凝滯、收引、容易傷害人體之陽氣。

寒邪具有凝滯、收引的作用,會導致胃內氣血運行不暢,出現胃痛、嘔吐、食欲不振等症狀。

寒邪還容易傷害人體之陽氣,導致陽虛,出現畏寒、肢冷、手腳冰涼等症狀。

所謂「十個胃痛九個寒」,就是這個道理,就是因為寒邪是導致胃痛最常見的原因。

以下是胃寒證的常見症狀:

胃脘疼痛:胃脘疼痛是胃寒證最常見的症狀,胃脘突然劇痛且拒按、自覺胃中發涼像有冰塊一樣,冷痛脹滿。疼痛性質多為隱隱作痛、喜溫喜按、遇寒痛增而得溫則減。 消化障礙:胃寒證患者常常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飯後飽脹、噯氣、反酸等。 嘔吐清水:有些胃寒證患者會出現嘔吐清水的症狀,尤其是空腹時或胃部受涼後。 腹瀉:胃寒的人最容易腹瀉。 胃酸:胃酸、胃潰瘍發作,遇到寒時更嚴重,得溫熱時則放緩 口淡不渴:胃寒證患者常常口淡不渴,舌苔白滑。 脈弦或遲:舌淡苔白滑,脈弦或遲,胃寒證患者的脈象多為弦或遲。

夏天時也會胃寒,因為夏天喜愛冰涼食物,或夜臥風涼露天之地,寒邪直中胃腑引起胃寒,由於胃經與大腸經都屬於陽明經,所以故寒邪也可竄留腸間。

要觀察胃寒的現象是非常容易的,2023年12月期間,台灣地區寒流來襲,期間有不少人猝死,而有一些會員就發現,那幾天很容易胃痛,而且會腹瀉。

最主要的原因是天氣溫度很冷,因為如果食物沒有加熱的話,不論是冷水或是各種生冷的食物,都會加重胃寒的嚴重性。

在寒冷的天氣之下,很容易出現胃痛

胃寒證的治療應以溫胃散寒為主,常用方劑有附子理中湯、四逆湯、安中散...等等。

還要注意保暖,避免受涼。飲食宜清淡溫熱,少食生冷。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

胃寒證,常見於古代中醫疾病「胃脘痛」、「嘔吐」、「泄瀉」等疾病中。與胃寒類似的證候有:「胃陽虛證」、「脾胃虛寒證」、「寒飲停胃證」。

「胃陽虛證」屬於陽虛生內寒之虛寒,造成天生脾胃虛弱、陽氣自衰。「胃寒證」主要是寒邪入侵胃部,發病急、病程短、病勢較劇。一個是慢性,一個是急性。

「脾胃虛寒證」常有脾陽虛不能健運之現象,例如:腹部脹滿、食後腹脹、大便溏瀉、小便不利、水腫、四肢乏力、全身疲倦、舌淡邊有齒痕、苔白膩,脈濡滑。脾與胃相表裡,脾胃虛寒證是整體性脾胃虛弱現象。

「寒飲停胃證」指的是因為寒氣所造成的「停飲」,因為寒邪造成腹中飲邪(過多痰液與水液)聚增,肚子甚至會出現水聲、容易眩暈、嘔吐清水,重點是「痰飲」的現象。而「胃寒證」重點在寒。

以上的抽象理論,也可以經絡數據中得到印證,可參考下面的經絡分析內容。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