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诸葛亮六出岐山做错了?为什么有人对此毁誉参半?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道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肺腑之言的出处 难道诸葛亮六出岐山做错了?为什么有人对此毁誉参半?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道

难道诸葛亮六出岐山做错了?为什么有人对此毁誉参半?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道

2023-04-02 06: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孔明泣曰:“吾非不知。但受先帝托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吾尽心也!”

译文:诸葛亮时常亲自考核文书簿册。杨颙径直入内,直言规劝诸葛亮:“治理国家要有分别,因此上级官员和下级官员的职责不能相互混淆。请我为您以一家之主来比喻:现今有一个人在这里,派遣奴隶执行耕种,婢女负责烧火煮饭,公鸡负责早上报时,狗负责在出现盗贼时叫唤,用牛来负重,用马来载人长途跋涉,私人的事没有一件耽误,所需要的都充足,生活舒缓,无忧,所需要做的只有饮食。突然一天,想要尽力亲自去做这些事,不再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做,耗费自己的体力,为这些琐碎事务,身体疲劳,精神困倦,最终没有一件会成功。难道他的智力不如奴隶、婢女、公鸡和犬吗?而是因为这违背了作为一家之主的原则。

“所以古人称:‘坐着谈论道理的人为三公,起身去做事的人为卿大夫。’邴吉不去理会路上的尸体,而担心牛因热而喘气,陈平不会回答关于国家赋税的问题,说:‘自然会有人负责’。他们都十分尽到了自己的职责。如今您治理国家,亲自考核文书簿册,整天辛苦流汗,不也是十分艰劳吗!”诸葛亮因此对杨颙表示感谢。

注: 昔丙吉不问横道死人,而忧牛喘;这句话的出处:(暮春的一天,)丙吉外出,遇到行人斗殴,路边躺着死伤的人。然而,丙吉却不闻不问,驱车而过;掾史感到很奇怪,暗自纳闷儿。

过一会儿,当看到老农赶的牛步履蹒跚、气喘吁吁时,丙吉却马上让车夫停车询问缘由。

下属不解,问丙吉何以如此重畜轻人。

丙吉回答说:“行人斗殴,有京兆尹等地方官处理即可,我只要适时考察其政绩,有功则赏、有罪则罚,这样就可以了。丞相是国家的高级官员,所关心的应当是国家大事。而问牛的事则不同,如今是春天,天气还不应该太热,如果那头牛是因为天太热而喘息,那么现在的气节就不太正常了,农事势必会受到影响。所以,我过问了牛的事儿。”

(汉朝还属于农业社会,农事如果不好,势必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丙吉问牛而不问人,说明他抓住了问题的要害。)

注:陈平不知钱谷数,云‘自有主者也’。这句话的出处:当时朝廷中设立了左右两丞相,陈平推说自己才能不如周勃,做了左丞相,而周勃担任右丞相,(汉朝以右为上,故周勃右丞相为正职)但是周勃只是一个武官,怎么处理好这些,后来在文帝询问周勃处理的政事的时候周勃答不上来,一大把年纪了还要面临这么尴尬的局面。然后文帝又问陈平,陈平说这些细碎的事情应该问具体的负责人员,丞相是协调上下,帮助皇帝管理朝政的,并不用去管这些具体的细节。

其实以诸葛亮的才智岂能不知道这些道理,以他能掐会算的本领焉能推测不出蜀国命运,诸葛亮以不能为而为之。他难道不知道做一个太平丞相吗?可是托孤的重担不允许他那样做,他也愿意像汉丞相曹参那样做个萧规曹随的守业丞相,可他内心不允许,也许诸葛亮的宿命如此,怪不得他常说一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啊,不谋一事能谋一世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