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新冠肺炎疫情新闻报道隐喻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肺炎报道最新 基于语料库的新冠肺炎疫情新闻报道隐喻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新冠肺炎疫情新闻报道隐喻研究

2023-08-26 23: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基于语料库的新冠肺炎疫情新闻报道隐喻研究——以《人民日报》为例A Corpus-Based Study on Metaphors in News Reports on COVID-19—A Case Study on People’s Daily DOI: 10.12677/ML.2022.1011325, PDF, HTML, XML,  被引量 下载:   浏览:   作者: 郭荣慧: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天津 关键词: 隐喻;新冠肺炎;新闻;Metaphor; COVID-19; News 摘要: 本文在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主题的30篇新闻报道语料基础上,以《人民日报》为例,主要运用概念隐喻理论,考察自疫情出现至进入常态化阶段,国内官方媒体对疫情报道的隐喻使用及特点。研究发现其中主要隐喻有三种,即战争隐喻,赛事隐喻和神魔隐喻,其中战争隐喻在所有隐喻中出现频率最高,占比最重;赛事隐喻所涵盖的子隐喻较为丰富;并且所有隐喻均通过大众熟知的、容易理解的事物描述突发疫情和相关人物和事件,发挥了隐喻解释突发疫情、劝说大众共同抗击疫情并保持必胜信念的作用。本文期望为官方媒体通过隐喻报道突发公共事件相关新闻提供些许借鉴意义。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rpus of 30 news reports on COVID-19 and taking People’s Dail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mainly uses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to investigate the metaphorical us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official media reports on COVID-19 from the emergence of the epidemic to the normalization stage.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three main metaphors, that is, war metaphor, competition metaphor and magic metaphor, among which war metaphor appears the most frequently and accounts for the most proportion. There are abundant sub-metaphors in competition metaphors. In addition, all these metaphors are deployed to describe the outbreak and relevant people and events in terms of those well known and understood to the public, explaining the outbreak and persuading the public to join to fight the epidemic with firm believe in victory. This paper is expected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media to report the news related to public emergencies through metaphor. 文章引用:郭荣慧. 基于语料库的新冠肺炎疫情新闻报道隐喻研究——以《人民日报》为例[J]. 现代语言学, 2022, 10(11): 2385-2389. https://doi.org/10.12677/ML.2022.1011325

1. 引言

官方媒体作为政府向大众传播信息的首要渠道,对大众获取信息、了解事件态势,同时对舆论场的形成具有很大作用。对于突发事件,尤其是与人民生命密切相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官方媒体的信息传播作用更加明显。而在官方媒体的新闻话语中,隐喻仍无处不在。新冠肺炎疫情自2019年末发生至现今处于常态期,一直备受广大人民关心,官方媒体的报道则经历从少到多,又逐渐减少的趋势。报道最频繁的时期不仅是疫情最为严重的时期,也是大众实时跟进报道的时期,因此对其中的隐喻现象进行研究,有助于探索主流媒体中隐喻使用对公众舆论导向方面的作用。鉴于此,本文拟在自建的小型语料库,即30篇《人民日报》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新闻报道基础之上,借助Ant Conc软件提取主题词,并结合概念隐喻理论阐释其中的主要隐喻及其特点和对信息传播的作用。

2. 文献综述

对于新闻报道的隐喻研究,国内最初关注新闻文本的语法隐喻及其文体价值 [1],后逐渐扩展到其他方面。总体上,国内研究主要有几大类型,从新闻话语类别上,分为体育类 [2]、政治类、经济类、特殊事件类 [3] 等;从研究方法上分为对比研究 [4]、语料库等;研究理论上分为系统功能语法、叙事学、翻译理论 [5] 等多领域理论;研究内容上可分为形象建构研究 [6]、新闻价值研究 [7]、修辞研究 [8] 等等。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研究在近年增多,如赵永华和陆君钰(2021)以《纽约时报》为例研究了新闻话语中的隐喻与国家形象的选择型建构 [9];李娜(2021)等在语料库基础上,以《环球时报》和《纽约时报》为例,对比了中美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的战争隐喻 [10]。国外近年来对新闻话语隐喻的研究侧重于新闻的信息图,如Veecock (2021)通过探究《中国日报》新闻报道的隐喻、多模态性等探究其信息图 [11];或隐喻的语用效果,如Cabot (2020)通过探究政治类新闻中的主题隐喻、隐喻框架等探究其背后的语用效果 [12]。据国内外以往及当下研究趋势看,国内外研究对疫情报道研究主要关注于对比研究及特定隐喻对形象建构的研究,没有在语料库基础上对国内媒体新闻报道中的隐喻对信息传播方面的作用进行专门研究,因此本文以《人民日报》为例对其中的隐喻特点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3. 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1) 理论基础

隐喻不仅是一个语言问题,更是一种认知机制,它将源域的一个或多个特征映射到目标域上,帮助我们通过源域理解目标域 [13]。其中,映射指两概念域间的对应 [14],而在这一映射过程中,源域和目标域的并置不是任意的,是由我们的身体、社会和文化经验驱动的 [13]。通常,两域间的相似性由两域间的物理相似性、意象图式填充、同时呈现等方式体现 [15] [16],因此自身经验会影响我们对隐喻两域的识别与理解。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工具,隐喻具有重要的解释功能,通常起到教学性或注释性作用 [17]。不仅如此,隐喻不仅有助于概念化或解释两种现象间的关系 [18] [19],而且作为有力的劝说性资源 [20] [21],起到说服作用。因此,新闻话语借助隐喻可以解释、说明科学现象,进而劝说/说服受众,以达到向大众传播关键信息的目的。

2) 研究方法

根据国务院新闻办白皮书指出的中国抗击疫情五个阶段,分别随机从《人民日报》中抽取相关新闻报道共30篇作为语料,即2020年1月20日至2月20日:6篇;2月21日至3月17日:13篇;3月18至4月28日:11篇(第一阶段没有找到相关报道,因此只选取后四个阶段的新闻报道)。将语料建库后进行半自动化处理,主要通过自动化的词汇分析(利用Ant conc3.2.1w软件建立主题词数据库,参照语料库为Torch Corpus)和人工语义分析相结合,并通过MIP识别过程对关键词涉及的隐喻进行识别。本文对其中所含隐喻类型进行分析,探讨隐喻类型对信息传播的作用。

4. 新冠肺炎疫情新闻报道隐喻类型及特点

所选语料经Ant conc3.2.1w软件处理后建立了共有635个词的主题词词表(见表1),其中包含大量隐喻,下图则为整理后所得,包含了主要隐喻及隐喻的不同类别。

Table 1. Keywords related to the metaphors in COVID-19 news reports

表1. 新冠肺炎疫情新闻报道中隐喻相关主题词

从该表可看出,《人民日报》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中,主要运用到三种隐喻:战争隐喻、赛事隐喻和神魔隐喻。其中战争隐喻在所有隐喻中出现频率最高,占比最重。赛事隐喻所涵盖的子隐喻较为丰富,最后一种神魔隐喻占比最小。进一步根据新闻报道原文提示,得出以下多种隐喻及具体的隐喻映射。

战争隐喻包括“抗疫是抗战”、“疫情是战争”、“疫情区是战场”、“医护人员是战士”等等具体的隐喻映射。将源域“战争”内涵中为了屈服对方的意志,实现自己的主张,运用有形或无形的威力以决胜负的斗争这一特点映射到目标域“疫情”中,体现出疫情引发的民众为从病毒手中争夺自己的生命,运用一切手段以决胜负的特点,将疫情对人民的生命威胁体现出来。同时,“抗疫是抗战”将人民对病毒的对抗体现为人民对战争的抵抗,体现出该对抗精神上的誓死而归、行动上的果断与坚决,侧面体现出抗疫的难度和危险性。

赛事隐喻包括“疫情是大考”、“救治是赛跑”和“国家是棋盘”三大类隐喻。

如:“在战‘疫’大考中不断进步……”(人民日报,2020年4月28第2版)

“既要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又要在变化三分地,从全国视野来看当地疫情防控,才能让全国一盘棋真正发挥作用。”(人民日报,2020年2月19第5版)

具体而言,“疫情是大考”将“大考”作为学习阶段最重要的考试这一特点与地位映射到“疫情”中,体现出疫情是我们当下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凸显出抗疫的重要性。“救治是赛跑”将“赛跑”内涵中比赛跑步速度的特点映射到“救治”中,体现出医护人员及所有为救灾区的奋斗者们的紧张援助与救治,体现出疫情情况的刻不容缓,及病毒蔓延速度之快。“国家是棋盘”将棋盘有很多格子、用于下棋的游戏特点映射到“国家”中,体现出国家地区之多,也体现出要完成抗疫必须站在全国视野,把握全局才能胜利的特点。

神魔隐喻主要有两种,“病毒是魔鬼”和“医生是天使”,第二种隐喻更多情况下则利用“白衣”转喻“医生”。这两种隐喻将魔鬼的邪恶和天使的善良对比出来,前者为了突出病毒的残忍,后者则体现医生的善良和仁慈。不仅将疫情中病毒不断蔓延、传播的原因体现出来,同时突显了医护人员救死扶伤、临危受命、身处危险却奋不顾身的高尚情怀。

总体而言,《人民日报》疫情相关的新闻报道主要运用战争隐喻、赛事隐喻和神魔隐喻描述疫情,即通过大众熟知的人、事、物解释新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其中,战争隐喻借助战争影响大、情况紧急的特征,解释了新冠肺炎疫情事态紧急、影响严重的情况,同时,通过战争中听从指挥,共同战斗的特征,劝说大众在疫情期间遵守规章,为战胜疫情共同努力;赛事隐喻通过赛事中对时间、结果的重视,解释了抗击疫情刻不容缓的现状,传递了必胜的信念;神魔隐喻则解释了新冠病毒对人体和心理的危害,升华了医护人员在抗疫中展现出来的献身精神。因此,三类隐喻在解释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信息的基础上,促进了信息的传播。此外,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三种隐喻还有助于为大众传播正能量,激发大众积极抗疫的信念和决心,提高人们在对抗疫情中的参与度,为号召群众做好疫情防控、减少大众负面心理起到积极作用。

5. 结语

本文选取《人民日报》30篇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新闻报道为小型语料库,借助Ant coc3.2.1w提取主题词,并在此基础上人工识别相关隐喻,对出现的主要隐喻及多种类型的隐喻现象进行阐释,发现主要有三种隐喻:战争隐喻;赛事隐喻和神魔隐喻,其中战争隐喻在所有隐喻中出现频率最高,占比最重。赛事隐喻所涵盖的子隐喻较为丰富,最后一种神魔隐喻占比最小。三种隐喻在疫情新闻报道中均发挥了解释新冠肺炎疫情信息、劝说大众共同应对疫情并保持必胜信念的重要作用,促进了疫情相关信息的传播。

参考文献

[1] 刘承宇. 语法隐喻的文体价值[J]. 现代外语, 2003(2): 120-127. [2] 张滨, 郑振友. 体育新闻语言中战争隐喻的理据分析[J]. 体育文化导刊, 2007(1): 25-27. [3] 丁建新, 秦勇. 社会认知批评话语分析中的非政治化和突生结构——以龙卷风Sandy新闻报道为例[J]. 外语研究, 2013(2): 8-13. [4] 董革非. 英汉新闻中的概念隐喻所体现的认知策略对比[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3): 267-272. [5] 刘艳芳. 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看新闻报道中隐喻习语的翻译[J]. 上海翻译, 2009(4): 16-19. [6] 梁晓波. 国家形象的概念隐喻塑造研究[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2): 113-117. [7] 董晓波. 中文足球新闻报道中战争隐喻的分布及其价值[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6(2): 44-47. [8] 叶俊, 王苑奇. 修辞较量: 冲突情境下的反修辞策略——基于中美关于贸易摩擦新闻报道的比较研究[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2): 90-96. [9] 赵永华, 陆君钰. 新闻话语中的隐喻与国家形象的选择性建构——以《纽约时报》新冠肺炎疫情涉华报道为例[J]. 当代传播, 2021(6): 17-22. [10] 李娜, 何灵茜, 刘暄, 王松涛. 基于语料库的中美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战争隐喻比较研究——以《环球时报》和《纽约时报》为例[J]. 科技传播, 2021(17): 70-73. [11] Veecock, C. (2021) China Daily Infographics: Metaphor, Multimodality and the Multi-Layering of News Discourse. In: Chinese News Discourse, Routledge, London, 103-125. https://doi.org/10.4324/9781003032984-9 [12] Cabot, P.L.H., Dankers, V., Abadi, D., Fischer, A. and Shutova, E. (2020) The Pragmatics behind Politics: Modelling Metaphor, Framing and Emotion in Political Discourse. In: Cohn, T., He, Y. and Liu, Y., Eds., Findings of the 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Findings of ACL: EMNLP 2020, The 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Stroudsburg, 4479-4488. [13] Lakoff, G. and Turner, M. (1989) More than Cool Reason: A Field Guide to Poetic Metaphor.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https://doi.org/10.7208/chicago/9780226470986.001.0001 [14] Kovecses, Z. (2010) Metaphor: A Practical Introduc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15] Forceville, C. (2007) Multimodal Metaphor in Ten Dutch TV Commercials. The Public Journal of Semiotics, 1, 15-34. https://doi.org/10.37693/pjos.2007.1.8812 [16] Forceville, C. and Urios-Aparisi, E. (2009) Multimodal Metaphor. Mouton De Gruyter, Berlin. https://doi.org/10.1515/9783110215366 [17] Knudsen, S. (2003) Scientific Metaphors Going Public. Journal of Pragmatics, 35, 1247-1263. https://doi.org/10.1016/S0378-2166(02)00187-X [18] Ciapuscio, E. (2005) Las metáforas en la comunicación de la ciencia. In: Harvey, A., Ed., En torno al discurso: Estudios y perspectivas, Universidad Católica de Chile, Santiago, 81-93. [19] Gülich, E. (2003) Conversational Techniques Used in Transferring Knowledge between Medical Experts and Non-Experts. Discourse Studies, 5, 235-263. https://doi.org/10.1177/1461445603005002005 [20] Nelkin, D. (2001) Molecular Metaphors: The Gene in Popular Discourse. Nature Reviews Genetics, 2, 555-559. https://doi.org/10.1038/35080583 [21] Petersen, A. (2001) Biofantasies: Genetics and Medicine in the Print News Media.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52, 1255-1268. https://doi.org/10.1016/S0277-9536(00)00229-X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