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肺与大肠辩证 五脏

五脏

2023-11-11 17: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五脏,人体器官名。指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脏是指胸腹腔内那些组织充实致密,并能贮存、分泌或制造精气的脏器。《素问.五脏别论》:“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灵枢.本脏》:“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根据脏象学说,五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精神意识活动分属于五脏,加上六腑的配合,把人体表里的组织器官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五脏是人体内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合称。脏,古称藏。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生化和储藏精、气、血、津液和神,故又名五神脏。由于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所以五脏在人体生命中起着重要作用。  

目录 1 五脏的生理功能特点 2 五脏的互相影响 3 五脏与其它五行相对应分别是 4 五脏与六腑 5 五脏、六腑的特点与区别 6 五脏 7 参看 五脏的生理功能特点

心主血脉是全身血脉的总枢纽,心通过血脉将气血运送于周身;心又主神志,是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中心,在人体中处于最高主导地位。肝主疏泄,能调节人的情志活动,协助脾胃消化。肝又藏血,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作用。脾主运化,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营养物的输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有后天之本之称;脾又统血,能统摄血液不致溢出于经脉之外。肺主气,司呼吸,是人体气体交换的场所,又能宣发卫气和津液于全身以温润肌腠皮肤。肾藏精,与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密切相关,故有先天之本之称;肾又主水,在调节人体水液代谢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五脏的互相影响

五脏虽然在生理功能上各有所司,但它们的活动不是孤立的,通过经络的联系,五脏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在病理变化上也相互影响。  

五脏与其它五行相对应分别是

五脏:肝 心 脾 肺 肾

五体:筋 脉 肉 皮 骨

五华:爪 面 唇 毛 发

五志:怒 喜 思 悲 恐

五液:泪 汗 涎 涕 唾

五味:酸 苦 甘 辛 咸

五色:青 赤 黄 白 黑

五方:东 南 中 西 北

五季:春 夏 长夏 秋 冬

五气:风 暑 湿 燥 寒

五化:生 长 化 收 藏

五音:角 徵 宫 商 羽

五官:目 舌 口 鼻 耳  

五脏与六腑

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除三焦外,五脏肝、心、脾、肺、肾分别与胆、小肠、胃、大肠、膀胱相表里(腑为表,脏为里)。中医中脏腑表里的联系如下:

1.心与小肠:心主血脉,小肠主化物,心阳温煦促进小肠的化物。

2.肺与大肠:肺主肃降,促进大肠传导;大肠传导,有利于肺的肃降。

3.脾与胃: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清,胃以降为和;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为阴土,胃为阳土。

4.肝与胆:肝主疏泄,促进胆汁的排泄,胆汁可以涵敛肝阳、肝气;肝主谋虑,胆主决断。

5.肾与膀胱:肾的气化促进膀胱的贮尿排尿。  

五脏、六腑的特点与区别

1.五脏(同“藏”):化生和贮藏精气,满而不能实,藏而不泻;藏神;多为实质性器官;病多虚证。

2.六腑(同“府”):传化水谷,实而不能满,泻而不藏,以通为用;多为中空性器官;病多实证。

(注意:上述提到的“满”指精气满,“实”指水谷实。)

【注:】中医脏腑是功能单位,而西医的脏腑是解剖实体,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五脏,是心、肺、脾、肝、肾的合称。五脏的生理功能,虽然各有所司,但有其共同点,主要体现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五脏都与精神活动有关。如《灵枢》说:“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也。”这说是说,心、肺、脾、肝、肾五脏都与精神活动有密切关系,这里所说的“精神血气魂魄”,即代表着不同的精神活动,并分别归属于五脏。如“心藏神”、“肺藏魄”、“脾藏意”、“肝藏魂”、“肾藏志”等。  

五脏

(一)心:位于胸中,有心包卫护外。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1主血脉:指心气推动血液杂脉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的作用。

2主藏神:指心有主宰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和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

3主汗液:指心与汗有密切关系。

4其华在面:指心的功能正常与否,常可从面色的色泽反映出来。

5开窍于舌:指舌为心之外侯,又称“舌为心之苗”。

心的生理连属: (1)心在志为喜:志,指情志而言。喜,是人们对外界的刺激所引起的良性反应,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心之气血充盈,则心情愉悦,气和志达,营卫通利。若喜乐无度,则心气涣散,神志不宁,甚至累及五脏。

(2)在体合脉、其华在面:脉,血脉。心在体合脉,是指全身的血脉都属于心。华,即光彩、光华之义。其华在面,是指从面部的色泽变化,可以反映出心之气血的盛衰。这是由于面部的血脉比较丰富,临床更易于观察,以了解心的功能。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面部红润而有光泽。若心之气血不足,则面色苍白无华;若心血瘀滞,则面色晦暗或青紫。

(3)开窍于舌:开窍,是指内脏与体表官窍之间所构成的特定联系。心开窍于舌,是指心之别络上系于舌,心之气血上注于舌,使舌能正常发挥其司味觉和表达语言的功能,故舌为心之外候。舌的生理功能有赖于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功能。心的功能正常,则舌体红润、味觉灵敏、语言流利。若心有病变,又可以从舌上反映出来,如心血不足,则舌质淡白;心火上炎,则舌尖红或口舌糜烂生疮;心血瘀滞,则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4)汗为心液:汗是阳气蒸化津液而成,并由汗孔排出来的液体。津液为血液的主要组成部分,汗为津液所化,津液和血液同出一源,而血归心所主,故有“汗为心之液”之称。汗出过多,不但损耗津液,亦常损伤心气、心血,而见心悸、气短、面色白、神疲,甚则肢冷、亡阳。

(二)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在人体脏腑中位置最高,故称肺为华盖。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1主气、司呼吸:指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2主宣发肃降:主宣指肺气向上的升宣和向外围的布散;肃降指肺气向下是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

的作用。

3主通调水道:指肺是宣发和肃降运动对体内水液的输布、排泄起着疏通和协调的作用。

4其华在皮毛:指肺有布散水谷精微和宣发卫气于皮毛等生理功能。

5开窍于鼻:因为鼻是呼吸的通道。

(三)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1主运化:指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是生理功能。

2主统血:指脾有统摄血液在脉内运行,不使起逸出脉外的作用。

3主升清:指脾气上升,将其运化的水谷精微向上转输于心、肺、头目、通心肺的作用化为气血。以

营养全身。

4主肌肉、四肢:人体肌肉、四肢所需的营养,靠脾化水谷精微以供给。

5开窍于口、其华在唇:指食欲、口味等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关。

(四)肝:位于腹腔,横膈之下,右肋之内。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1主疏泄: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散而不郁的作用。

2主藏血:指肝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

3主筋,其华在爪:指血液充足表现于手脚灵活、有力;爪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

4开窍于目.

(五)肾:位于腰部,左右各一。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1主藏精:指将精气肾,并促使起不断充盈,防止精气无故丢失,为精气在体内充分发挥起生理效应

创造条件。

2主水液代谢:指肾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作用。

3主纳气:指肾有助肺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浅表的作用。

4主骨、髓、脑,其华在发

5开窍于耳 

五脏与五行的关系:

四柱五行生克中对应需补的脏腑和部位

木: 肝与胆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筋骨和四肢.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肝, 胆,头, 颈, 四肢, 关节, 筋脉, 眼, 神经等方面的疾病.

火: 心脏与小肠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血脉及整个循环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小肠, 心脏, 肩, 血液, 经血, 脸部, 牙齿, 腹部, 舌部等方面的疾病.

土: 脾与胃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肠及整个消化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脾, 胃, 肋, 背, 胸, 肺, 肚等方面的疾病.

金: 肺与大肠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气管及整个呼吸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大肠, 肺, 脐, 咳痰, 肝, 皮肤, 痔疮, 鼻气管等方面的疾病.

水: 肾与膀胱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脑与泌尿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肾,膀胱, 胫, 足, 头, 肝, 泌尿, 阴部, 腰部, 耳, 子宫, 疝气等方面的疾病.

参看 《气功外气疗法》- 五脏 《中医基础理论》- 五脏 中医百科基础 阴阳 五行 五运六气脏象 五脏 心、肝、脾、肺、肾六腑 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府 脑、髓、骨、脉、女子胞血气精神 精 气 血 津液经络 经脉 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二经筋络脉 十五别络、浮络、孙络穴位 人体穴位图 互动穴位图 十四经穴 标准穴位表体质 体质病因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疠气 温邪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病机 邪正盛衰 阴阳失调 气血失常 津液失常四诊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脉象) 《中医诊断学》辨证论治 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 论治治则治法 治则(三因制宜) 治法(中药、针灸、拔罐、推拿、按摩、气功、食疗) 内治法(八法) 外治法病症 时病 杂病 妇科 产科 外科 伤科 耳鼻咽喉科 眼科中药 中药列表 中药图典 中药方剂列表 性味(四气、五味) 归经 中药配伍(七情、十九畏、十八反) 中成药 《本草纲目》 《神农本草经》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中药学》针灸 针法(九针、晕针) 灸法 《针灸学》 《中医刺灸》电子书 700本中医电子书 经典中医古籍 《中医内科学》 《中医外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儿科学》其它 中医史 医学名人 中医院列表 医学视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