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番茄吃不出小时候的味道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肯德基番茄酱味道变了怎么回事 为什么番茄吃不出小时候的味道了

为什么番茄吃不出小时候的味道了

2024-04-22 16: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史军 中国烹饪杂志

互联网上有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为什么某种食物吃不出小时候的味道了”,最近被热议的主角是番茄。

新疆番茄,图/孙膑

番茄,又叫“西红柿”。虽然我们嘴上叫它“番茄”,但吃的时候可没觉得它们是外来客,它倒像是我们饮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伴侣。

童年记忆里的番茄都是熟透的红色,一口咬下,酸甜的汁水充满口腔。如果蘸白糖吃,那可是小奢侈一把。从番茄炒鸡蛋到酸汤鱼,似乎每个人都有那么几道爱吃的番茄菜品。你爱吃哪道番茄菜品呢?

本刊2021年8月刊专题“酷玩番茄”邀请到植物学博士史军,为我们解读番茄为什么没有小时候好吃了?番茄又是如何影响了中国人的口味?

本期专题用了近40页的篇幅来介绍番茄的色香味形,包括各地主厨用不同产地的番茄制作的佳肴,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点击下方图片了解更多。

文/史军

番茄酱来自何方

作为80后,我有一段关于番茄的深刻记忆。每年秋天的某一天,所有小孩都会被分配一件平时想做但大人不让做的事儿——把番茄捣成酱。把这些番茄酱装到输液瓶里,没错,就是输液瓶(那可是家里大人托关系从医院搞来的),再连瓶一起放在蒸锅里蒸半个小时,紧紧塞好瓶塞,原生态的番茄酱就做好了。等到冰天雪地的时候,打开一瓶自制番茄酱,用来炒鸡蛋,简直能把整个大杂院的馋虫都勾起来。

番茄丰收,图/彭剑恒

番茄名字中的“茄”字确实贴切,它跟茄子是一家,同属茄科植物。番茄的老家远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大约在公元前500年,野生的樱桃番茄(分布于南美洲的八种野生番茄之一)被当时的中南美洲统治者——阿兹特克人收进了自家菜园。樱桃番茄果如其名,有着比肩樱桃的玲珑身材。

16世纪初,欧洲人刚刚踏上南美大陆时,就对这些长着漂亮果实的植物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且将它们搬回了欧洲大陆。关于番茄的最早记述出现在1544年,意大利植物学家彼得罗·安德烈埃·马蒂奥利在一本药草书中不仅记录了番茄的形态、颜色等基本信息,还记述了关于番茄的烹饪方式——用盐、黑胡椒和橄榄油来处理。

可是在之后的一个世纪里,番茄被欧洲人送进了花圃,而不是菜园。这很可能是因为一本植物书上的一条错误记载,给番茄打上了“有毒”的标签,并且将其命名为“狼桃”(wolf peach)以示其“毒性凶猛”。

17世纪中期之后,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都开始种植和食用番茄,番茄才真正被当作一种蔬菜来推广和种植。直到这时,番茄都还是袖珍型的。但自从番茄加入蔬果队伍,追求更大、更多的果实就成了番茄育种的主要目标。经过人类不断的杂交选育,番茄的个头越来越大。只是,番茄的标志似乎都被遗忘了,这些番茄个头大,但是不香不甜,甚至连酸味都没有,完全失去了“狼桃”的个性。

番茄如何进入中国

番茄进入中国的时间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就有番茄可以吃,并且以贵州的各种野生番茄作为证据支持。但这些说法都缺乏证据支持,也不符合物种传播的逻辑。通过现有的资料考证,番茄进入中国的时间不晚于明末。清代植物学巨著《广群芳谱》引用了明代农学家王象晋关于番茄的描述:“番柿,一名六月柿,茎似蒿,高四五尺,叶似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草本也,来自西番,故名”。这就是中国人对番茄的最早描述。

挂在枝头的番茄,图/彭剑恒

番茄在明朝万历年间就传入中国,明清时期的诸多植物书籍和地方志书都将其定义为观赏花卉。

番茄在中国真正成为食物是在晚清时候,而大规模种植番茄已经是民国之后的事情了。至于说那些所谓的野生番茄,其实是菜园里逸为野生的个体,这些被称为“毛柿子”的番茄仍然保存着很多原始番茄的特征。

贵州酸汤的滋味

世界上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拥有独特的风俗和饮食习惯,很少有食物能跨越障碍、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但番茄就是其中之一。从墨西哥的煎饼到意大利的面条、批萨,从俄罗斯的罗宋汤到泰国的冬阴功汤,都少不了番茄的滋味。至于说中国的饮食,更少不了番茄。且不说番茄牛腩、茄汁大虾这些大菜,番茄炒鸡蛋估计是很多人学会做的第一道菜,我也不例外。

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因为专业的关系,大部分时间都窝在云贵川的大山里。那里人烟稀少,吃饭是个大问题。最可怕的是,除了盐和辣椒,就没有其他调料了。对于爱好美食的我来说,简直是痛苦的折磨。

发酵的毛辣果,图/阮雯

在贵州荔波的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吃到了人生中记忆最深刻的番茄滋味。那是护林员小哥自制的酸汤底料——把番茄洗净晾干,泡进缸中,加清水或者淘米水发酵三个月。将那些变得像布丁一样柔软的酸番茄捞出,用烧热的猪油一炒,再合着骨头一起炖煮,简直就是开胃下饭的神器!这就是简易版的贵州酸汤锅了。

但凡去过贵州的人,都会回味贵州酸汤锅的酸爽滋味。那特殊的酸味让人食指大动、回味无穷。而贵州酸汤锅中特殊的酸味就来自这种发酵三个月的番茄。番茄中的糖经过发酵会产生乳酸,让番茄的酸增加几分通透。番茄的酸爽合着肥美的乌江鱼,从喉咙里一滑而下,那是何等畅快!

酸汤乌江鱼,图/阮雯

即使经过发酵,番茄那股特有的味道也并没有被削弱。这种味道来自番茄中的醛类和酮类化合物,其中又以顺式-3-己烯醛、β-紫罗兰酮、己醛、牻(音máng)牛儿基乙酮为代表。不过,酸汤的味道不是谁都能接受,甚至有人说其有一股臭味(来自于含硫化合物的发酵)。但在我看来,那种味道最能安慰孤寂的胃。无论是配排骨、肥牛还是鲇鱼,酸汤都是无往不利,可以轻易将食材中油腻的口感转化成丝绸般顺滑的享受。

为什么现在的番茄不好吃了

今天,很多人都抱怨“现在的番茄虽然放不坏了,但连番茄味都没有,一点也不好吃,这通通都是因为转基因”。

然而,“番茄味道变差”真不是转基因该背的锅。番茄没有原来好吃,这是农产品生产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因为市场更倾向于那些高颜值、耐储运的品种。很遗憾,这些特点都是跟口感、滋味背道而驰的。

水果西红柿,图/孙阳

原先的番茄都是青一块红一块的,就像被人揍得鼻青脸肿,而现在的番茄则是全身通红的。这些全红番茄的高颜值是以“出卖”合成叶绿素的基因为代价的。这种基因突变不仅会影响果实,还会影响叶片,直接降低番茄的光合作用能力。这样一来,番茄植株生产的糖就少了,番茄肯定就不甜了。番茄的美貌和美味就像鱼与熊掌,很难兼得。

至于耐储运就更不用说了。现在的番茄很少有沙瓤的,因为农户更倾向于栽种那些更坚挺的品种。所谓沙瓤,是指在番茄成熟的时候,细胞壁降解,细胞逃逸开来。而现在的品种即便在成熟时,细胞壁也不会降解了,就变得硬邦邦的了。硬邦邦的番茄容易保存和运输,这对于商家无疑是个好消息。于是,海南的圣女果终于可以抢占北京的市场了。然而,这一切都以牺牲口感为代价。

那么,有没有转基因番茄呢?1997年,我国培育出了“华番一号”番茄,在通过检测后推向市场。不过不用担心,目前在番茄中导入的基因只是为了延迟番茄的成熟时间,抑制番茄体内部分特殊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关闭降解细胞壁、让果实软化过程的“开关”。简单来说,这些转基因品种都是为了让番茄耐储运。

当我们慨叹无法观看生命演化过程的时候,不妨看看番茄。这种果实就在我们身边不停地转变。据说科学家已经在番茄中找到了合成辣椒素的基因,正琢磨着怎么打开它的开关呢。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菜摊上的大妈会问你:“你是要辣的番茄,还是不辣的番茄?”那个时候,番茄也许不会放在蔬菜摊,也不会放在水果摊,而是放在调料摊,借机横扫整个调料界了。

校对|予津

责编|江梅娟

···················

以上内容选自《中国烹饪》杂志2021年8月刊,欢迎转发到你的朋友圈。本微信号所有内容未经授权,谢绝转载,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转载时请在显著位置注明来源及作者署名。

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下方封面购买

原标题:《为什么番茄吃不出小时候的味道了》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