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肇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启一场“红色之旅”!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肇庆文化底蕴有哪些景点 走进肇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启一场“红色之旅”!

走进肇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启一场“红色之旅”!

2024-07-11 19: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日前,肇庆市就新增了7个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它们都在哪儿?

到底是什么样的?

又有什么特别之处?

今天,

咱们一个个的走一趟,

一起来回顾历史,不忘初心!

包公文化园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燕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余训,无贻来者羞。”这首《书端州郡斋壁》是包拯创作于端州、留存史册的唯一诗作。如今进入肇庆包公文化园,参观者便被题刻在包公祠入口处的这首诗带回历史中,回顾包拯勤政为民的事迹,感受清正廉明的品质,进园一圈,纵观千年。

肇庆包公文化园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位于肇庆市端州区厂排街,由原包公祠为基础扩建而成,总占地面积约100亩,由包公祠、清心园、文化广场、宋文化街和沿江景观平台五部分组成,于2015年5月27日建成开放,被授以广东省反腐倡廉教育基地。

包公文化园以包公治端三年的史绩为基础,最集中、最全面、最系统展示了包公“勤政为民、刚正不阿、铁面无私、清正廉明”清官文化内涵,展题为“德昭古今,行铸官范”,由一代名臣、万民诵传、源远流长三个部分构成,通过大量的场景复原、1400多件(套)文物类实物和壁画、雕塑、多媒体等展示手段和表现形式,以鲜明对比和视觉冲击来宣扬“包公廉政文化”主题,凸显廉洁文化教育基地的主体定位,使人亲临其景,触动人们感悟包公“孝忠、民本、刚正、清廉”勤廉思想,是一个具有历史文化厚重、艺术欣赏较高、主题十分鲜明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肇庆市国防教育训练基地

肇庆市国防教育训练基地于2009年12月成立,2010年9月29日落成的正科级事业单位。基地座落在端州区睦岗街道办大龙村委会塱心村北侧(即321国道北侧),距离七星岩北门13.5公里,距肇庆火车站12公里。整座营院青山环抱、植被茂盛、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基地占地面积253亩,总建筑面积15000㎡,硬化场地路面1.2万㎡,绿化面积达70%以上,可同时容纳800人同时训练,是我市唯一具有部队性质、可开展国防教育、民兵轮训、学生军训、轻武器实弹射击、团体拓展训练、彩弹(激光)野战、水上拓展、水上救护等项目,同时拥有全市独家纯山水游泳池、冲浪池,野菜蔬菜无公害基地。

基地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始终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对国防基地建设、管理、使用的相关要求,着力打造一个集国防教育、民兵训练、学生军训、轻武器实弹射击、民兵武器装备管理和“吃、住、训、管、教、保”于一体,并具有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的国防教育训练基地。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展军事旅游和会议接待等功能,至今已接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专院校和民兵预备役参加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503批次,共41132人次,收到了良好的政治效益、军事效益和社会效益。

基地的建设,凝聚着全市党政军民爱国拥军的深切之情,是肇庆市党管武装工作的新成果,是双拥工作上台阶的新展示,是国防后备力量创新发展的新平台,是全市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阵地。

高要区活道鳌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鳌头村位于高要区南部的活道镇,毗邻佛山高明和云浮新兴,初看起来只是一个普通的小村子。然而,这个小村子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是名副其实的“红色堡垒”——抗日自卫队在此组建,首届高要县人民政府在此成立,全村入党13人,参战53人,牺牲8人,借出粮食30多万斤以及各式武器……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鳌头村民用鲜血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壮歌。

1944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失败。为挽救其南洋的孤军,日军企图经高明、高要西进,配合由湖南南下的日军打通粤桂线。为了阻击日军西进,高明人民抗日游击队于同年7月在高要活道鳌头村德刚伍公祠成立了抗日自卫队,伍鉴衡任队长,有队员30多人。1944年7月27日,自卫队在大田令(土名)进行了第一次抗击日寇的战斗,打死打伤日寇各1人。这支队伍后来发展成为高要人民武装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高要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2005年8月,德刚伍公祠被高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会市博物馆

图片来源:四会市博物馆

四会市博物馆于2012年落成,2013年正式对外免费开放,位于东城街道广场北路行政服务中心侧,建筑面积约3650平方米,是集文物保护、收藏、研究、展示、宣传和学术交流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博物馆。现设有《四会历史文化陈列》、《彭泽民生平陈列》、《古邑藏珍》、《谭勇艺术展》等4个常设展厅,1个流动展厅,1个“四会历史学堂”报告厅。

该馆积极发挥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职能,坚持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一是在布展内容上要突出爱国主义,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怀。二是坚持正面宣传和正面引导,强化政治意识、阵地意识,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三是进一步改进宣传手段,以通俗易懂的各种形式,寓教于乐,让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广宁县周其鉴纪念馆

为缅怀和纪念周其鉴先烈,弘扬其鉴精神,充实革命传统教育内容,中共广宁县委、县政府在建设其鉴纪念中学的同时,设立周其鉴纪念馆。该馆于1993年4月落成,馆名为原广东省省长朱森林题写。

纪念馆是一座五层高,设计新颖、装修华丽的大楼,建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馆内开设"周其鉴光辉的一生"展室,该展室史料翔实,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展出图片81幅,分四个部分再现了周其鉴光辉的一生。

第一部分:"追求真理,投身革命",主要介绍周其鉴的家庭背景、出生、求学及踏上革命征途的情况;

第二部分:"领导广宁农民运动",主要介绍周其鉴创立广宁农民协会,组建中共广宁支部,组建农民武装自卫军,领导广宁减租运动等情况;

第三部分:"领导广东农民运动",主要介绍周其鉴到省工作后,担任广东农民协会领导职务,领导广东农民运动,任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员,倡办北江农军学校等情况;

第四部分:"土地革命期间的斗争",主要介绍周其鉴参加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参与组织清远暴动及在清远英勇牺牲等情况。

1995年,该展室被县人民政府确定为青少年德育基地。

广宁县八一农场

“穿上军装,我是名军人;拿起锄头,我仍是名战士!”贾东亮言出必行。1997年底,在部队干了18年、已是空降兵某部通信处副团职参谋的贾东亮,怀揣10多万元复员安家费,毅然选择自主创业,只身一人来到了拉练时曾经居住过的黄盆村,承包荒山野地,创办了广宁县八一生态农场,人称“空降农民”。

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山上一片林、山腰一园果、园中一群鸡、山脚一口塘、平地菜花香”……一幅如诗如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赫然呈现在人们面前,农场也先后成为当地的创业示范基地、农村党员培训基地、退伍军人教育基地和劳模科技创业示范基地,每年免费接待上万人次。

中国人民解放军

粤桂湘边纵队绥贺支队司令部旧址

黄石降村属德庆县高良镇五星村委会所辖,坐落在马圩河的发源地之一云利河上游的大山深处。黄石降村地处德庆、封开、怀集三县的交界处,向西是封开的黑石顶,往北是怀集的六龙坑。这一带山高林密,易守难攻,其中主要有黄岗大山、大顶山、石羊顶、盘古顶、三叉顶等崇山峻岭,地形隐蔽而险峻。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绥贺支队总部就设在这里,支队的文化出版机构“红星出版社”也设在此。绥贺支队在这里开辟和建立了三河革命根据地,发动群众剿匪反霸,开展武装斗争,培养并积蓄了革命力量,领导了1948年2月28日举行的德庆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故有“小延安”之美誉。

原旧址由于年久失修而坍塌。2010年按原貌重修旧址,2011年2月竣工。绥贺支队司令部黄石降旧址于2011年3月被德庆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德庆县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2月被德庆县委公布为德庆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峥嵘岁月里,

红色文化给了一代又一代人新鲜的、

具有时代气息的精神感染,

正是这种精神力量,

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思想。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不仅是我们学习历史的课堂资源,

更是磨砺坚定意志的教育基地。

相信在历史灯塔的照耀下,

在前辈的指引下,

我们会走出更加自信的脚步!

(肇庆文明网综合 )

部分资料来源:南粤清风网、百度百科、肇庆国防基地、四会市博物馆、八一生态农场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