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中国入世谈判,龙永图:谈判双方不像以往剑拔弩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 1997年中国入世谈判,龙永图:谈判双方不像以往剑拔弩张

1997年中国入世谈判,龙永图:谈判双方不像以往剑拔弩张

2023-04-05 09: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从1986年7月10日,我国正式递交复关申请以来,谈判时间整整历时15年。中国代表团期间换了4任团长,美国换了5位首席谈判代表,欧盟也换了4位。

中国“入世”的道路之艰难,在世界谈判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中国入世的艰难其实主要是两个不同世界国家之间在意识形态上的斗争。其实,按理说在中国于1971年重返联合国时,复关也就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

按照当时联合国的2158号决议,台湾在被驱逐出联合国之后,台湾在关贸协定上的代表也被一并驱逐。当时对于中国而言,复关早已经是虚席以待的事情。

但是基于种种原因,我国在重回联合国的时候并没有加入关贸总协定。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不能因为“为了融入世界”而改变了自己的颜色。

当时中央研究后觉得,所谓的关贸总协定在当时只是一个全世界少数国家的“富国俱乐部”,因为当时联合国有100多个成员国,加入关贸总协定的国家仅仅只有四五十个,多半都是一些发达国家。

想要与这些国家做生意,没点实力可是不行的。无论是在经济上的合理诉求,还是在经济以外的政治诉求,当时的关贸总协定成员国对于成员加入后提出来的要求都是极为苛刻的。

今天的我们看到的只是“入世”之后中国在经济上的腾飞,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便利。

但是要知道,在当时,入世绝对是有弊有利,甚至是弊大于利的。要想真正地能够在世界贸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首先我们就必须苦修“内功”,否则人家不会真的带着你“玩”。

一直到1978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出口额剧增,尤其是在纺织品的出口上,几乎占据了当时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可以说,单一个纺织品出口就拖动了中国那几年的经济增长。但是这样的出口很快就遇到了天花板。

1981年,关贸总协定的几个成员国经过商量之后拟定出了一个所谓的《多种纤维协定》。这个协定使得关贸协定成员国之间对于全球纺织品的进出口进行了一个限定性的配额。

如果不参加这个协定,就没有机会拿到这个配额。没有配额的话,那么我们国家出口的纺织品就只能是占据一些美国的非配额市场。说得更直白一些,人家的生意做完以后,剩下的还差点,才会想到你中国,而且你还不是自由出口。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国立刻就提出了请参加《多种纤维协定》。关贸那边的成员国知道中国是一个纺织品生产大国,在中国可以以最低的价格拿到诸多高质量的纺织品,于是便同意了中国的加入。

于是,从1983年加入《多种纤维协定》开始,纺织品的出口又成为拉动我国出口贸易的重要单项。

这次加入《多种纤维协定》的经历让中国人知道,世界贸易早已经被这几个寡头国家牢牢把控,想要出口增长,不加入关贸总协定不行。

但是加入关贸总协定却不容易。难的不是中国没有制造业实力和经济基础,难的是如何在加入了关贸总协定之后还不被外国人牵着鼻子走。

艰难谈判与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变

1986年中国申请加入关贸总协定,而在初期审查经济体制的时候,中国就被逼着要马上进入到市场经济体制。虽然现在的中国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开放市场,是全世界发展得最好的市场经济国家。

但是在当时的中国,发展市场经济必须是在中央的计划下进行。因为中国的资本力量并没有崛起,中国一旦大量地开放市场,就会像拉美国家一样在诸多关乎民生的重大产业上被外国资本把持。

于是乎,我们便向对方阐述说中国是:“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商品经济体制。”

这样的回答,对方似乎很不满意。认为中国这种“一会儿市场调节一会儿计划调节”的经济体制很不稳定。并认为中国在加入关贸以后就很难遵守关贸的规则。于是一直到1992年,中国入关的谈判几乎没有任何实质的进展。

欧美国家的巨头们能够富裕起来,全是蒙祖辈的余荫,他们不懂的什么叫做实事求是。在他们的眼中,世界上只有“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他们不懂得什么是矛盾的统一与对立,始终是单极思维。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后来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制度下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这一重大的论述,解决了国内发展在制度上的桎梏,也解除了人们对于改革的担忧。

从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我们国家解决了思想上的困惑。开始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中国开始主动向世界靠拢。

与我们谈判的欧美发达国家代表在获悉了中国在搞市场经济的时候都很高兴。

龙永图在回忆当年的情况时说:“谈判谈了很多年,终于有了突破,他们很高兴,以为是他们“逼”出来的。其实并不是这样,是因为我们自己转变了。”

中国在全世界的影响不言而喻,中国打开市场,接受市场经济,是关乎世界的大事。欧美国家的人或许认为这是改变中国,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时机。

但是我们自己知道,这是中国人经过建国后几十年时间的沉淀与积累,终于有了站在世界舞台上与对手一较高下的机会了。

邓小平对于中国经济改革的指引,以及复关的推动作用是很大的。可以说正是有了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才让中国认识到了市场经济对于中国的作用,并积极改变推动了复关进程。

邓小平逝世改变入世谈判氛围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逝世。当时龙永图与中国代表团的成员们正在日内瓦与世贸组织的代表进行谈判。消息传来,参加会议的代表们都十分难过。

为了不影响谈判进程,在邓小平追悼会的那天龙永图并没有通知团员们收看电视转播。但就在当天晚上,龙永图却发现,参加谈判的代表团成员们晚上都没有入睡,全都不约而同地将电视机调到了转播到追悼会的频道。

第二天,谈判刚开始,世贸组织的代表就在会上表达了对于邓小平同志的敬意,并且在那一天,双方之间谈判时少了许多以往谈判时那种剑拔弩张的气氛。

龙永图曾描述当时的情形说:“不像以往那样剑拔弩张,这也可以看出外国人对小平同志的尊重和敬意。”

2001年12月11日,经过长达15年的谈判,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成为第143个成员国。中国入世,代表这全球化经济的高潮即将到来。

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积极地践行自由贸易理念,全面履行加入承诺,大幅开放市场,为世界贸易的互惠共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龙永图后来回忆说:“我认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历史的必然。对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没有感到特别的喜悦。我的感觉是,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终于实现了这个目标,这是一个重大进程的开端,而不是结束,从此中国将有一个新的开始。”

入世之后的中国,不久便择日公布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法律文件。我们并没有单方面地做出承诺,只是依照法律法规明确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权利和义务。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字仪式现场

中国入世,惠及全球

而中国的入世,也向世界证明了并不是只有资本主义国家才可以实行市场经济。中国的开放,向世界证明了社会主义国家也能够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的发展,成为全球贸易的发展引擎。

自从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以自身的条件定位作为指导,按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水平、发展阶段、承受能力来进行市场开放。

一是事实证明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所应该具有的那种虚怀若谷的精神。并且积极倡导全球化,参与全球经济事务。渐渐地在世贸组织中拥有了极高的话语权。如今,中国不仅是一个开放的市场,更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坚定倡导者。

2007年中国加入WTO后数据表

那些当时一直强调要我们开放市场的国家,如今却是以贸易保护主义的损招来限制中国的发展。相比之下,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对于全球化,后来龙永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入世多年,不该总是强调中国的经济发展,GDP的增加,更应该看到在中国入世的20多年时间里面,外国人得到了什么。”

中国的虚怀若谷与包容并取,成了中国递交给世界的名片。时至今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即便是这样,中国依旧不忘初心,坚持全球一体化。正是因为有了中国的加入,世贸组织才不再是当年那个少数发达国家所组成的“富国俱乐部”。

龙永图

在前不久刚闭幕的世贸组织第12届部长级会议上,中国积极倡导多边主义,与参会国代表达成诸多有益于维护全球一体化的协议。

WTO总干事伊维拉在闭幕式上表示:“WTO有能力应对我们时代的紧急情况。这些成果向世界表明,WTO成员可以跨越地缘政治断层走到一起,解决全球公域问题,并加强和振兴这一机构。这些成果让我们有理由希望,战略合作能够与日益激烈的战略竞争并存。”

伊维拉同时也肯定了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解决诸如美国通货膨胀、乌克兰局势等诸多世界性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担当与责任。相比较那些动不动就“退群”的大国,中国所表现出来的责任与担当才是如今全世界人民的希望。

世贸组织第12届部长级会议

从改革开放,到南方谈话;从艰难入世,到成为全球经济的领跑者。中国的成就离不开当年邓小平的高瞻远瞩。

邓小平站在历史的高度上,为中国人民指出了发展的道路,解决了思想上的顾虑。而今天中国人站在历史的高度为全球经济问题提出互惠共赢的解决方案,这样的转变正是印证了当年邓小平同志的伟大。

邓小平不光值得我们国人永久尊重,更是值得世界人民的尊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