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必读丨中考命题改革导向下,我们该实施怎样的课堂教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考试命题最重要是制作什么 教师必读丨中考命题改革导向下,我们该实施怎样的课堂教学?

教师必读丨中考命题改革导向下,我们该实施怎样的课堂教学?

2024-07-04 16: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显然,4月6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中考命题工作的通知》是上述一系列政策的落实。中考省级统一命题显然增强了管理者对命题的控制力,更好地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尽可能让中考跟“双减”政策配合起来。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中考省级统一命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命题质量,解决各地命题质量参差不齐,命题管理不完善等问题,规范命题范围和难度,落实依据课程标准命题,更有效地以国家教育质量标准来衡量一个地区的教学质量,可以有效避免各地执行国家课程标准随意化。

中考命题改革不是单一的教育评价业务行为,而是指向育人的系统工程。与分地市命题相比,全省统一命题能有效控制命题成本,降低泄密的风险,消解因地市客观条件所限而带来的试题质量不高等问题。

同时,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命题行为,再到命题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各环节保持高度一致,能确保将改革意图、命题理念最大限度地传递给基层学校。

全省统一命题,也便于从更客观的角度让试题保持更合理的难度,最大限度地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推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考试这样变:

考试不只是评价,更是立德树人

山西中考省级统一命题改革历时12年,形成了中考命题的山西经验和风格。自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起,如何在中考命题中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指导思想就成为山西省重点关注的问题。力求通过中考命题改革的杠杆作用,撬动全省的基层课改,倒逼基础教育深化综合改革,构建“一核·六维·四手段”中考命题理论体系。

“一核”即中考命题的核心思想——立德树人、素养立意、导向教学,它明确了中考命题的教育意蕴。

“立德树人”居首位,简洁明了地回答了“为什么命题”的问题,这既是对中考核心功能的高度概括,又是使中考命题改革始终坚持正确方向的重要保障。

而要实现“立德树人”的命题理念,在操作层面就必须确立“素养立意”的命题原则。

只要中考命题能够明确、持续地落实素养立意,再辅以必要的教学指导建议,学校教师就会逐渐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而重视学生的深度学习,并朝着立德树人的方向做出努力,中考命题也能因此实现“导向教学”的追求。

“六维”分别是:

立足学科素养;

加大开放探究;

注重阅读能力;

关注交流共享;

强调问题解决;

落实活动建议。

“六个维度”实际上是学生“思维认知能力”“学习发展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具体表现。

我们对“六个维度”的表述使用了动宾结构,其实质是立足于命题实践工作的一种操作性转换。正是这一系列的动词,不仅给了命题人以原则,更直接启示了教师教学改进的方向,使中考命题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中介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四手段”包括真实任务情境、跨学科整合、不确定性结构、理性思维和批判质疑,是“六个维度”在试题中落地的路径。

简而言之:

创设“真实任务情境”,意在把来自真实世界的知识再返还回去,引领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与自然和人文社会生活的实际糅合起来;

真实世界是一个浑然的整体,并不因学科知识的分野而在人的感觉中有所分化,这就为“跨学科整合”提供了可靠的前提和基础;

“不确定性结构”是要打破试题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的定式,直击现实中存在的题海战术和应试技能训练;

将“理性思维和批判质疑”作为命题手段,不仅仅是为了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是要引导他们在探寻真理的过程中实现“人”的健康成长。

再来看看北京,近年来,北京市中考的试题命制体现出四个鲜明特点。

坚持正确导向,落实立德树人。试题始终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放在第一位,着力体现学科的社会价值,增强试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落实学科育人价值。

例如,2021年化学卷第27题,以“碳中和”为情境,从能源结构与碳排放的关系、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两个角度设计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2021年语文的作文题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话“人就像一粒种子”作引子,引导学生思考,要求将“做一粒 的种子”补充完整后进行写作,彰显了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回答了“培养什么人”的教育理想。

把握学考定位,考出课堂表现。北京市中考命题试卷准确把握“两考合一”的基本定位,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关注课堂学习过程,减少机械记忆试题,适度增加概括论证、分析解释类试题,重视对学生概括关联、说明论证等高阶学习理解能力的考查,检测课堂学习效果。

例如,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均通过对教材中原型实验解决方案的分析论证,考查学生对变量控制思想的学习理解水平。

坚持素养立意,凸显实践应用。试卷突出核心素养立意,注重创设真实情境,将核心知识、学科思想融于真实问题解决中,突出对考生应用核心知识、思想方法和关键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逐步实现从考查“解题”能力向考查“做事”能力的转变,体现实践应用。

例如,2021年道德与法治卷第17题,通过南水北调中一滴水的自述,以鲜活素材温润心灵,引导学生认识到移民群众、工程建设者、运行管理者等对南水北调工程的无私奉献和责任,进而从提出节水措施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实践参与能力,引导学生珍惜资源,提高节水的意识和能力。

重视实验探究,体现创新精神。重视实验考查,物理、化学、生物试卷中关于实验探究的考查始终保持较高的占比。

试题从多角度、多层次设计问题,既考查学生在简单变式情境中分析解释实验现象、归纳概括实验结论和反思评价实验方案的能力,也考查学生在陌生情境中获取事实和证据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证据推理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提出解决实际问题初步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实现对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评价。

例如,2021年生物卷第31题,以甜椒生产过程中灌溉方式的实验探究为背景,从变量控制、数据分析、测定指标等方面,多角度综合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以“考改”促“课改”

中考命题对初中教学改革的启示

中考试题对初中教学具有指挥棒效应,对初中各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促进作用,具有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和以评育人的功能。学校该如何顺应中考改革导向,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1

丰富教学方式,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

中考试题以核心素养立意、重视实践能力、体现创新精神等命题改革方向,这启示教师要在教学中重视帮助学生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形成学科思想方法,指导学生解决生活、生产实际问题。

教师要改变原有仅基于知识逻辑组织教学内容、按“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设计学习路径的单一教学方式,要根据内容特点、学生情况选取适切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近年来,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基于实践活动的教学、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改进、项目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如雨后春笋出现在初中教学中,丰富了教学方式,促进了教与学方式变革。

2

关注思维品质培养,提升课堂活动质量。

中考试题关注课堂学习过程,重视对学生概括关联、说明论证等高阶学习理解能力的考查。这启示教师要关注对学生学习理解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改变教学中忽视知识的生成过程、只关注“是什么”而忽视“为什么”的现状,改变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凭经验、凭感觉,缺少理性思考、逻辑分析的现状。

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教师将课堂活动优化设计的关注点从活动形式是否多样、活动过程是否顺畅等表面问题,转向活动能否让学生的思维深度参与、能否促进学生内化理解、能否使学生获得多元收获等深层次问题。

教师对课堂活动优化设计关注点的变化,引起了教师教学设计与实施行为的系统性改变。教师对教学内容理解从对学科知识结论的静态理解发展到对知识的形成过程、知识的核心素养培养价值的动态、功能态理解,对学生认识从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发展到探寻学生问题解决的思维机制、探寻学习表现的影响因素,从而引导课堂活动的优化改进。

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注重设计能体现思考过程的问题,设计评价性问题、反思性问题,提升学生面对问题进行理性分析的意识,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落实对思维品质的培养。

在教学实施时,教师应更加关注师生对话的品质,不仅能让学生充分表达观点,还要关注对学生观点的概括、针对学生的观点提出新的问题或给出新的证据,促使讨论或活动进一步深入。同时,教师应更加注重对核心思路、思维方法进行概括、点拨,促进学生进行认识反思。

3

优化作业设计,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中考命题改革不仅引领课堂教学改进,也对作业设计优化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在作业内容的设计方面,教师开始探索将教学目标转化为评价指标,基于评价指标选取、改编作业题,确保作业题能够紧扣核心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差异化需求。

在作业类型方面,教师应探索设计基于情境、基于真实问题解决的探究性、实践性作业,借鉴项目学习的启发,设计基于项目任务解决的单元长作业。在作业反馈、指导方面,应基于评价指标的作业反馈,提高作业反馈的针对性;并立足整个单元,对课时作业持续跟踪反馈,指导学生加强反思,形成较为稳定的思路和方法。

总之,初中课程教学改革,应与中考命题改革同向同行,学校应依据课标、紧贴教材,精准把握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精细安排课后作业及实践活动,改变重复性、机械性训练的教学现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学会学习,达到课内提升教学质量、课后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

情境化:

中考命题和初中教学的高品质追求

情境化命题应引导初中学科教学“在真实具体的情境中实现知识的建构与迁移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其对各学科作业设计也有着极强的示范引领作用。由此可见,高品质的中考情境化命题对“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地、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

真实情境融入学科素养

追求高品质的情境化命题关键在于设置情境,要增强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典型性和适切性,提高试题情境设计水平。

当前中考命题已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转为素养立意,其设置情境的目的在于引导考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学科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考查考生的学科素养。

真实情境可以是自然真实的情境,也可以是模拟建构的情境。命题中的情境真实,就如同艺术作品中的艺术真实,未必是现实中的事实,但总能引人入胜。

例如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不少学校以此为重要契机,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征文比赛、读书演讲比赛、读书经验交流会等系列实践活动。如果把这些现实生活情境融入到命题中来,就能让考生如身临其境、引发共鸣,就能使考查更有信度和效度。

语文学科可以开展读书活动,考查品名著、评人物、拟对联;数学学科可以开展数据调查,考查数据统计;物理学科可以设计书架,考查力学知识等。

情境创设,一要融入学科素养。创设情境应该基于本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着眼于学生学科能力的综合考查,并面向学生在本学科的未来发展。

二要避免为情境而情境的形式主义。诸如拍视频、办沙龙、作演讲、发朋友圈等,看似热闹,但如果不能融入各学科素养的考查,不符合学科命题的基本规律,就会显得华而不实、虚有其表。

因此,情境化命题中的情境,应具备考查学科素养的基本功能,无论是宏大的社会情境,还是具体的个人生活情境,抑或是概念化的抽象情境,都应该指向核心素养,都应该融入学科核心能力的考查。

2

任务驱动聚焦问题解决

高考命题在情境化方面的有益探索,是中考命题的风向标,对中考命题有着积极指导意义。高考命题强调“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因此,追求高品质的中考情境化命题应在情境创设中,设置典型任务,以任务驱动,引导考生解决情境中的问题,从而实现素养考查。

情境化命题中的情境应具有任务特性,明确地告知考生应完成什么任务、怎样完成任务,要激活考生个人体验,以任务驱动,带领考生去完成一个个任务。

情境不是简单地添加生活场景,也不是为了故弄玄虚、人为设置审题障碍,而是为了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让考生在场景中解决问题,并由此能够迁移到未来生活之中。这样,考试就成为一次学习、一次历练、一次成长,而不仅仅是评价,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分数。

情境化命题中的情境应基于问题和问题解决。解决问题质量的优劣,就体现了考生学科素养的高低。如果配以相应的评分标准,中考在考查学生核心素养上的信度和效度就会得到有效提高。

3

高阶思维指向深度学习

追求高品质的中考情境化命题应走向高阶思维,促进深度学习。情境化命题应借助整合、对比、概括、分类、演绎、关联等多种命题手段,全面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

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北师大心理学教授林崇德将思维品质划分为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批评性和敏捷性五个方面。

中考情境化命题应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应在情境设置中,提供思维凭借、激发思维火花、扩大思维空间、引导思维探究,考查归纳和逻辑推理能力、概括和认知迁移能力、评判和独立分析能力、创新和组织运用能力等。

重视高阶思维的考查,并不意味着忽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没有“双基”作为学习的根基,高阶思维就无从谈起,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初中教学不可忽视“双基”教学,要扎扎实实抓基础、强素质,为考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蓄力。

总之,中考情境化命题不是命题形式上的一次华丽包装,而是体现了以考生为主体,以任务驱动、问题解决为手段,以全面考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一次重大探索。以情境化命题推动情境化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为“双减”助力,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

重要提醒

由于近期公众号调整了推荐策略,导致大家无法第一时间收到我们的推送。动动手指头,给“ 金太阳教育” 设置一个星标吧,这样就能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推送啦!

设置★星标教程在这里↓↓↓

END

(文章来源:校长会。版权声明:本平台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申请授权。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或者提供相应服务。)

好文!必须点个在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