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前 她不只赚了17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考研几月份报道 毕业前 她不只赚了17万

毕业前 她不只赚了17万

#毕业前 她不只赚了17万|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毕业前 她不只赚了17万

今年从南京大学日语专业毕业的研究生朱荣 受访者供图

  

《我的大学》人生海海,那么多的可能总有一种属于你

  对于刚从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女孩朱荣而言,这个夏天,“读研期间兼职赚了17万元”的热搜词条似乎成为她最大的标签,但她并不这样认为,“对比17万元这笔收入,我感觉到,大家更关注的是不被现在的生活状态、所处的阶段所限制的另外一种可能性。”6月27日晚,电话那头,已入职北京某互联网大厂的朱荣接受记者采访时语气轻快。  结束在这个夏天的学生时代,25岁的朱荣的收获远超这个被量化的数字。选择将自己兼职收入罗列发布到社交平台上,这是一个总结,她更希望呈现出一种“不设限”的状态,“能让想要实现自我突破的朋友,看见这样的可能性,能被鼓励到。”

握住好运的底气

  入职后,对比之前的兼职或实习,朱荣最大的感受就是身上的责任更大了,“实习时可能分配的都是不算紧急的工作,没有太大压力。现在的工作不管重要与否、紧急与否,都会压过来,必须全部接受,而且都要做得比较出色。”  她享受这样的压力,因为这是她在诸多尝试后,做出的最优选择。读研期间找实习时,她针对不同岗位投出了300多份简历,但在真正找工作时,只投了近40份简历,“因为这时候就很明确了,我就想做产品经理。”  日语专业的研究生入学之初,朱荣就明确,自己不会在学术上继续深造,因为毕业就要找工作。于是,她将研究生分为两个阶段。研一至研二上学期的一年半里,在校园里专心学业。她在学校官网上查到国家奖学金和研究生毕业要求,再将任务分解,目标倒推到每个月、每个学期。  研二下学期开始,朱荣开始正式实习。她一共在三个城市的三种不同岗位上体验过。在苏州,她在一家企业的国际业务岗位上做实习生,主要是出口销售;在上海,她在一家外贸公司做新媒体实习编辑;在深圳,她进入了一家互联网小厂做产品经理。这一次,她觉得,“有点对了!”

挫折往往带来惊喜

  当然,从日语专业到产品经理,几乎毫不相关的学科背景下,几乎每个HR都需要她展示自己能够胜任这个岗位的优势。“人生嘛,就是打怪升级。”对于朱荣而言,在整体平顺的人生中,要有将每一次的挫折都变成看过更多风景的底气。高考时,她的分数比自己预估的少了30分。父母在是否复读、选择哪个专业上产生了很大分歧。甚至到了大一,朱荣还在被问,要不要回去再考一年。“我是带着遗憾和不甘去的大学,但在入学第一天我就下定决心,要变得出色。”朱荣在大学里拼命学习、参加专业竞赛、准备保研资格,甚至给自己安排了早晚自习,周末也只敢放一天假。“真正奔跑起来的时候,也就忘了经历的艰难。”当时间足够久远,再回过头,她惊喜地发现,这些埋头努力的日子,依旧持续为现在的她提供着动力,能坦然面对掌声,也能平静对待失败。“读研时还创过业,后来失败了。”朱荣很感谢研二时那段短暂的创业经历,那时,她和同学组建了一个5人的日语培训团队,大半年时间里,除去房租、工资等成本,基本收支平衡。后来,这段经历在她应聘时,成为一个亮点,“面试官会看重其中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协调能力。”“其实,这么看来,你高考错的那道题,或许错得刚刚好。”在社交平台上,朱荣会分享自己高考失利的例子,再笑着感叹,“高考失利怕什么,我还会活80多年呢,你只是做错了几道题,不是输了整个人生。”  于是,有人给朱荣留言,觉得她呈现了大学的最大可能性——努力学习,认真折腾,在一次次试错中去找到目标。如果到毕业时还没有找到,那也没关系,至少收获了继续折腾的底气。  在朱荣身边,有立志要一直在学术上深造下去的同学,那是一条和她完全不同的路径。同学会在考研阶段,就找到导师尽量争取硕博连读的机会,会规划时间,在读研阶段留出出国交流学习的时间。还有环境工程专业的同学,因为很想真正用所学去促进一点点改变,于是会将大量时间用在调研实践中。“应该说,我进企业,他们在深造,他们做了老师,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美好未来。”朱荣觉得,这个热闹的时代正在赋予每个人无数的可能性,而能否握住,就要看每个人自己的努力。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