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A类重大课题“中国考古学的方法与技术”最终成果简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考古发掘的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A类重大课题“中国考古学的方法与技术”最终成果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A类重大课题“中国考古学的方法与技术”最终成果简介

2024-07-12 22: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国社会科学院A类重大课题“中国考古学的方法与技术”最终成果简介 发布时间:2011-11-16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袁靖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袁靖主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A类重大课题“中国考古学的方法与技术”已经完成,本课题最终完成了4本结项报告,分别是《考古调查与发掘方法》、《科技考古的方法与实践》、《考古遗址出土动物遗存对照图谱》、《考古发掘资料整理方法》。以下分别介绍这4本结项报告的内容,最后概括4点创新点。

一、4本书的主要内容

1,《考古调查与发掘方法》

    考古试掘、发掘是田野考古的最为重要、最为复杂的方法,它是考古学研究深化、细化所必须的科学流程,也是自然科学技术在田野考古应用的主要科学研究平台。随着考古学学科发展,考古发掘的重要学术作用越来越凸现出来。考古调查发掘的学术目的与要求更为全面、更为深刻、更为强调多学科结合,因此与传统考古调查发掘方法相比较,现在的考古调查发掘方法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如:聚落考古、城址考古、大型墓地考古、古代工程建筑遗存与农业及其它生业的生产活动遗迹考古等等,对于发掘对象学术上的宏观了解要求更为突出,对于遗存学术上各种各样信息获取更为关注、更为全面,对于考古发现的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的更为重视,这些均导致考古调查发掘方法必须适应考古学学科发展的新变化、新要求。    本书考虑到田野考古学学科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从考古调查发掘科学成果的现代化、科学化、国际化目标出发,作为田野考古学方法工具书的可操作性,分门别类对考古调查、发掘中的测绘、出土遗迹与遗物的保护、各类居址(包括城址、聚落及其城墙、城壕、居址、窖穴、灰坑、水井、水池、水沟等)与墓葬(包括瓮棺葬、土坑竖穴墓、土洞墓、土墩墓、砖室墓、石室墓、石板墓、积石墓、石棚墓、船棺墓、悬棺墓、崖墓等)、宗教与祭祀遗迹、手工业作坊遗址、器物与测试分析标本等的文字与图像记录方法和要求,做了较为详尽叙述,提出了相应的学术规范。田野考古学是一个科学的“整体”,考古调查、发掘的“发现”可以说是“丰产”,只有这些“发现”成为“资料记录”才能说是田野考古科研成果的“丰收”。我们的田野考古不能“丰产”而“歉收”,更不能“丰产”而不“丰收”,田野考古学的科学归结于考古调查、发掘资料的完整性、科学性,因此本书安排了三分之二篇幅详述考古调查、发掘记录的编写规范问题。    基于田野考古学方法的整体性、时代性,上述田野考古调查与发掘方法是综合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田野考古对象,提出的具有一般性、可操作性的考古调查、发掘方法及考古资料记录规范,在《考古调查与发掘方法》的实际使用中,应该特别注意本书“方法”的“共性”与具体田野考古调查、发掘对象“个性”的有机结合问题,因为“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2,《科技考古的方法与实践》

    本书的体例就是大致按照如何在考古发掘中做好科技考古工作规划安排的。我们设想的是面对一个包括城墙、文化层、宫殿和居址、墓葬、作坊、灰坑和窖穴等各种遗迹,出土人骨、动植物遗存、陶器、玉石器、青铜器及各种储存器内的残留物等各种遗物的遗址,如何做好科技考古各项工作。    在田野考古工作开始以前,从事田野考古的人员和从事科技考古的人员应该共同探讨如何围绕发掘遗址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保证发掘、采样和室内的各种整理、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考古勘探工作,结合探铲钻探,大致搞清楚遗址内的布局,为合理地布方、有计划地开展发掘提供思路。因此我们设计的第二章就是勘探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内容包括遥感考古和地球物理探测。    我们的考古发掘必须搞清楚遗址的年代,遗址自建立到废弃的比较准确的时间框架是我们开展各种研究的基础。因此我们设计的第三章就是年代测定在考古学中的应用,内容包括常规碳十四年代测定、加速器年代测定、树木年轮定年及其它测年方法。    各个遗址的古代居民都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里建立自己的居住地,是在适应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自己获取、开发自然资源的方式,古代居民的各种活动及遗址存在的整个过程是和周围自然环境的状况及变迁密切相关的。因此我们设计的第四章就是环境考古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古代遗址是在古代人类的作用下形成的,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全部与古代人类相关,离开人一切都无从谈起。一般情况下,人死后就埋在遗址中的墓葬里。因为特殊的原因,在一些遗迹中也会发现人骨。因此我们设计的第五章就是体质人类学研究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民以食为天,被人类食用的食物包括植物和动物。作为食物的动植物遗存往往保留在各种考古遗迹或遗物里。另外,古代人类常常利用树木作为燃料和工具,这些木头往往以木炭碎块的形式保存下来。动植物除了作为食物资源以外,还往往被作为各种祭祀用品和随葬品,在这些与宗教相关的活动中残留下来的各种动植物遗存也是重要的考古现象。此外,一些家养动物还被古代居民作为战争和劳役的工具。因此我们设计的第六章就是包括植物种子、木炭碎块、孢粉、植硅石、淀粉颗粒在内的植物考古在考古学中的应用。第七章阐述的就是动物考古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除了对出土的人骨、动物骨骼进行形态观察以外,食性分析研究也可以揭示一系列有关古代人类或动物的个体行为、社会地位、迁徙状况等内容。因此我们设计的第八章就是食性分析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除食性分析以外,对人骨和动物骨骼的DNA研究也是当前日益兴盛的领域。它可以揭示有关古代人类和动物的谱系、迁徙状况等内容。我们设计的第九章就是DNA研究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对出土的青铜器、陶器、石器、玉器、容器内的残留物及特定环境里的土壤进行各种物理和化学分析可以给我们提供有关古代人类生产工艺、原材料来源及当时人的一些行为特征等内容,而这些大都需要通过各种仪器设备进行研究。因此我们设计的第十章就是物理、化学分析在考古学中的应用,内容包括各种仪器设备的性能介绍、青铜器、陶器、石器、玉器研究及土壤化学分析等内容。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把考古学发掘、研究的内容及上述的研究内容全部放在一起,进行各种分类或综合分析是今后考古学研究的必由之路。我们设计的第十一章就是地理信息系统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以上各章基本涉及到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的方法在考古学中的应用。上述各章是互相关联的,帮助考古研究人员和科技考古研究人员在发掘工作开始时就做到全局在胸,做好整体工作规划,以便有效地开展工作。上述各章又是独立成章的,每章的内容都涉及对每种方法原理的简介,在田野考古中采集标本应该注意的事项,实验室内的分析步骤,以及在研究中的应用实例,以求帮助考古研究人员和科技考古研究人员认识各种科技考古方法的意义及自己如何在其中发挥作用。同时也可以帮助大家有针对性地做好对某类遗迹或遗物的采样和研究。

 

3,《考古遗址出土动物遗存对照图谱》

    包括22种生息在淡水或海水环境里的贝类、5种鱼类、1种爬行类、1种鸟类和14种哺乳动物各个部位的骨骼线图。    这本图谱中的动物种属都是取自中国或东亚地区的标本,这就能保证与我国新石器时代以来的考古遗址中常见的各种动物种类相对应,符合中国动物考古实践的需要。    这本图谱用图示的方法显示贝类和各大类动物的各个部位的规范化名称,依据牙齿状况判断年龄。既便于研究者在整理记录和发表研究报告时运用科学术语和国际上认同的标准,也便于大家在进行学术交流时统一口径。    鉴于山羊和绵羊、黄牛和水牛、麋鹿、马鹿等大型鹿科动物和黄牛、水牛这几组动物分别在骨骼上有一定的相似性,这本图谱分别把这几组动物的相同骨骼专门放在一起,用图示和文字比较它们各自的特征。

 

4,《考古发掘资料整理方法》

    室内文物修复工作涉及的技术领域十分广泛、面对的出土遗物种类繁多。本章主要介绍常见出土遗物的修复工作,如青铜器、铁器、金银器、陶瓷器、玉石器、玻璃器、漆木器、骨角器、复合类遗物等,这也是考古发掘报告中最重要的内容。目前,文物修复的理念是:以“保存现状,恢复原状,最小干预”为原则,尽可能地提供和创造安全、优越的外部环境,在良好条件下延长文物的寿命。因此,在每一项修复任务中,均要按照国家文物局颁布的关于出土遗迹、遗物处理保护的原则和宗旨,做到“精心构思、精心设计、精心准备、精心施工”,采取必要的检测、加固、处理与修复。修复工作不仅要满足考古报告的编写需要,更要达到文物保护的标准和要求。    考古摄影包括遗迹摄影和遗物摄影两个部分,在田野拍摄工作中,一定要善于观察各种遗迹现象,有些遗迹现象一经发现,不可能长久地保存,这时,应利用各种方法、采取各种手段尽快将它们拍摄下来,以便今后的研究。在遗物的拍摄工作中,一定要根据标本的特点,确定拍摄的角度、光线和距离,使图像效果能够更好地反映出遗物的造型特点,以便进行深入的考古研究。由于照相机制造技术和数字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用照相机记录影像已经变得越来越容易了,但是要拍摄出内容表现、影像质量都十分出色的考古摄影照片,其实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照相机的高度自动化和数字化,只是使照相机的操作变得简单、使曝光的成功率大幅度提高而已,而更多的问题是高度自动化的照相机不能解决的,这要靠操作照相机的人来完成。本章主要介绍拍摄者靠自己的技术或艺术能力来完成的那些任务,使其观察景物的眼光变得敏锐,并知道如何把遗迹、遗物的影像表现得准确、充分。    考古绘图分为遗迹图和遗物图两部分。遗迹图主要包括遗迹位置图、地形图、探方图、实测图和复原图。其中遗迹位置图多以各种比例的地图为底本,在上面标出遗迹点或遗迹范围后进行清绘。遗迹地形图、探方图和实测图一般需要进行田野测量绘制,具体方法已在第一卷《考古调查与发掘的方法》中作了论述,本章主要介绍各种遗迹图在室内清绘时的具体画法。遗物图从功能上分主要有生产工具、兵器、车马具、日用器具、建筑构件、乐器、其他器具等,从质地上看,主要包括金属器、陶瓷器、玉石器、漆木器、骨角器、纺织品等,如何将它们绘制成所需要的线图,是考古绘图最主要的工作。考古绘图不仅要求绘图者有一定的考古学知识、美术基础和制图学理论方法,而且要求绘图者有较高的分析力和观察力,在对遗迹、遗物进行清绘之前,必须对它的文化性质有明确认识,并对表现手法进行认真推敲,这样,才能选择最理想的角度或位置进行绘图,抓住主要特点,刻画出遗迹、遗物真实的图形。考古绘图不仅要求绘制的遗迹、遗物图是科学、准确的,而且应该是标准、规范的。    准确、系统地报道考古发现及研究成果是田野考古报告编写的宗旨。田野考古报告的文字表述应力求全面、客观,插图应准确地反映遗存的特点,图版应清晰地表达遗存的特征。印刷与装帧应力图完美,达到以文字、插图、图版、表格等形式使遗存得到较好保存和传播的目的。一本较好的田野考古报告,除了包含考古学家经调查、发掘、整理进行观察、分析、研究所得出的信息外,还应包含其他学科的学者经观察和测试所得的信息。田野考古报告的性质主要是报告工作和报道资料,因此凡属进行过考古发掘的,不论规模大小、重要性如何,都应该刊布正式的发掘报告。基于考古报告的以上诸多特点和要求,考古报告在写法上有比较大的一致性。因此在编写过程中需要进行整体设计和规范,使章节清晰有序,叙述简明扼要,插图编排侧重体现研究成果,图版注意考古和摄影的科学性,表格设置醒目易查。

 

二、创新点:主要包括以下4点。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不同方面做好21世纪中国考古学方法论的创新、建设和完善工作,是这4本书共同的主旨及基本达到的目标。

2,在中国考古学界第一次比较全面、比较系统地对考古调查和发掘、科技考古的各个主要领域、发掘资料的整理和保护等进行总结和归纳,全部内容与国际考古学界通用的方法基本接轨,同时也特别注重符合中国考古学的实际状况及需要,对于今后我国考古学界进行多学科合作,从调查发掘到最后报告的编写整个实践过程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3,《科技考古的方法与实践》强调了田野发掘和综合研究中应用多种科技考古方法获取资料并开展研究的重要性、全面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尤其在需要考古研究人员合作进行资料提取工作方面,明确阐述了考古研究人员如何开展工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为提高中国考古学研究的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4,《考古遗址出土动物遗存对照图谱》填补了中国动物考古基础研究的空白,既强调了全面性、科学性、准确性,也突出了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进一步推动中国动物考古学的深入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