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是否应该立法禁止教师公布学生成绩排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老师公布学生成绩违法吗怎么处理 时评:是否应该立法禁止教师公布学生成绩排名

时评:是否应该立法禁止教师公布学生成绩排名

2024-07-10 20: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时评:是否应该立法禁止教师公布学生成绩排名上海报童小学的学生高兴地领到了“减负”课本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时评:是否应该立法禁止教师公布学生成绩排名小学生背着大书包去上学

  学校不公开公布学生考试的成绩和排名,这应当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学校或老师一公布成绩排名就算是违法行为,这样的处罚似乎一时 间还难以让人接受。

  正在审议中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草案)》因此成为目前社会讨论的热点,在这个以保护未成年人为宗旨的条例草案中规定:“教师不得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此次是《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草案)》的二审,条例极有可能在下次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会

议上三审后交付表决。

  学生、教师、家长、学校、教育系统……有关各方对于不得公布成绩排名的规定众说纷纭,大家在肯定其正面意义的同时,也对这项规定是否应当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及其实际操作性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在最初制订《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草案)》时,其中并没有“教师不得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的内容,这项规定是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听取未成年人对于条例意见过程中新增加的。

  10月初,21名上海中小学生应邀走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室,就他们对《条例》的看法畅所欲言。谈话中孩子们对学校将学生成绩排名后张榜公布的行为普遍表示不满,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高三同学高健岭说:“学校可以排名,但公布就不必了,因为公布出去,有些人很八卦,就会到处宣传,让很多成绩差的同学抬不起头,给这些同学增加心理伤害。”

  闸北区新中高级中学学生单飞说:“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成绩也是隐私,学校可以排名,以了解学生整体的波动情况,但每个孩子只要知道自己的名次就行了。”

  上海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就《条例》在其它地方所做的调研也同样发现,中小学生对学校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排名的做法提出了意见,认为这给他们带来了很大压力,希望条例对这个问题予以规范。综合未成年人的反应,上海市人大法制委员会认为,学生的学业成绩有差异、名次有先后,是客观存在的。通过成绩排名来激励学生,如运用得当不失为一种教育手段。

  “但目前普遍情况是,将公布成绩名次的方式简单化处理,客观上增加了学生和家长的压力,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上海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丁伟说。鉴于上海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早在1998年就已明确要求学校对学生的考试成绩“不排队、不公布”,上海市人大决定将这项制度上升到地方性法规高度,因此在二审的草案中增加了相关内容。

  在主张将“教师不得公布学生排名成绩”上升为地方性法规的赞同者中,多数是担忧现行的排名制度对孩子们所造成的心理伤害,以及对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可能造成的扭曲。

  陈隽丰(工程师,家长,46岁):成绩名次始终是套在孩子头上的紧箍咒,箍得太紧就会出事。

  上学期,儿子班上一个女孩疯了。原来,这女孩从高一到高二一直是班上的第一名,怎料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她的第一名宝座却被我儿子抢走了。女孩因受不了打击而疯了。儿子回来颇为内疚地说了这事,我和他妈妈既震惊又担心。虽然责任不在儿子,可我觉得这不单单是因为那个女孩心理太脆弱,这跟家庭和学校长期以来施加的压力有关。而排名就是她的紧箍咒,每公布一次就箍得更紧。现在儿子当上第一名,千万不能重蹈覆辙啊!我跟儿子谈了一次心,谈话过程中,我觉得儿子心态蛮好的,才稍稍安定下来。

  现在好了,“禁止公布学生的成绩名次”这一条有望被写入法律,我之前的担心总算可以放下。如果这条政策早早出台,我想那个女孩现在还健健康康地坐在教室里呢!

  孙利(心理咨询师):我们工作室经常接到家长的咨询电话,许多都是因为孩子得了不同程度的“考试焦虑症”。孩子因为一次或连续几次考试失败,一听到“考试”二字便会紧张。而家长、老师、同学比分数是“考试焦虑症”的一大诱因。

  所以,我觉得把“不公布成绩名次”写入《条例》,可以缓减学生的心理压力。如果说家长和同学仍然可迂回曲折地了解到排名,那么这种做法至少切断了他们直观比较分数的途径。同时通过“法”来保护“名次”,其实是在告诉学生们“你们的名次将是受保护的隐私”,相信这会让很多学生的心里多了一道“保护墙”,少了一份心理负担。

  有人说公布名次有助于同学间相互激励,尤其是优秀生。但如果他们能去体会一下孩子的感受就会发现,在一个40人的班里有39个人有理由得不到肯定。最后,得到肯定的第一名也因此而失去了竞争目标。从我们多年工作的经验来看,这种正面效应和它有可能造成的负面效应,是“得不偿失”的。好学生得到的是一份鼓励,而后进的学生得到的是双份的压力:本身“绩不如人”又怎么追也追不上。

  陈杰(中学教师,24岁):我们学校已开始试行不公开排名了。这次月考结束,没有张贴排名,家长会上也没宣读名次。取而代之的是,“这次考试优秀的同学……”“这次考试进步的同学……”,在不直接公布具体排名的情况下鼓励了考得好的学生,也勉励了没被报到名字的学生,让他们看到了努力的目标。

  在跟家长沟通时,我们会用“模拟本科分数线”和“模拟一本分数线取代“两个排名”。有了这两个分数的参照,家长们基本能够心领神会孩子的成绩在年级中的位置了。在我们学校“不公开名次”并没有阻碍家长、老师、学生之间的沟通。

  学生的学业成绩有差异、名次有先后,是客观存在的。不少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认为,通过成绩排名来激励学生,如运用得当不失为一种教育手段。

  汪强(复旦大学博士毕业生):现代教育制度应当鼓励透明竞争。如果没有公开公平的教育竞争环境,很难想象自己会有今天。在整个少年时代,因为有公开学习成绩这一条“硬杠杠”,学校里的每次选拔,都让自己和小伙伴们奋发努力,力争上游。应当鼓励透明竞争,并鼓励学生勇于承受结果,我们要培养的不是不能面对分数的脆弱一代。再说,“如果不公开成绩名次,怎么制约机会向“不该倾斜”的地方倾斜?”

  顾惠樑(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小学校长):将学生成绩名次公布与否,提升到立法的高度,我个人认为是不妥当的。因为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对一个学生来说,若是没有压力也就无所谓动力,这并不是好事。应该看到,成绩是一种激励因素,这次测试成绩70分,下次测试成绩75分,尽管只比前一次高出5分,也可以激励学生芝麻开花节节高。

  依我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或心理压力过大,不在于是否公布学生成绩名次,而要从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存在的根本问题上找原因。一方面应抓好教材编写、课程设计,做到因材施教,从外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应改进课堂教学,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从内部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而对学生个人来说,不能只认分数,但要正视分数,因为分数从某种意义讲,也是测量学生掌握知识的尺度。

  张润康(学生家长):为什么公布成绩让学生有压力?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家长、老师、孩子过高的期望值就是“压力源”,因此,大力倡导人性化的宽容教育,注重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比“不得公布学生成绩名次”的简单规定更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立法规定“不得公布考试成绩名次”有无必要?不少教师质疑:如果立法最后采纳了“不得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那么,老师或学校公布了学生的成绩名次,怎么办?因为上位法没有相关限制,地方性立法可以对此设定相应的处分,但这种处分又会有多大的可行性?

  从事法律工作的吴良生教授表示,虽然在美国法律中也曾有过“不得公布学生成绩名次”的规定,结果只是一纸空文。再说两种文化环境的立法不可简单类比,就好像《圣经》和《论语》代表两种文化体系一样,并非适合别人的就同样适用于我们。

  据了解,尽管上海市有可能通过立法禁止教师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名次,但这并不妨碍学生及其监护人了解学生个人的成绩和排名状况。上海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丁伟教授特别指出,“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名次”的规定是有争议的,尚需多方听取意见,但不变的立法宗旨是: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

  上海市人大代表叶辛认为,“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名次”的规定非常好,但它也必须同时体现另一层意思:学习成绩不是考量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未成年人应当有根据自身特点充分发展的自由。(新华网上海频道 记者季明 刘军)(完)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