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为什么以“误走妖魔”故事开篇,《水浒传》究竟藏着怎样的玄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老妖魔是什么歌 施耐庵为什么以“误走妖魔”故事开篇,《水浒传》究竟藏着怎样的玄机

施耐庵为什么以“误走妖魔”故事开篇,《水浒传》究竟藏着怎样的玄机

2024-01-06 21: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因而,金圣叹比较认真对读者说,决定梁山好汉排名的石碣,绝对不是宋江伪造的,而是为“为一部七十回书点睛结穴耳”。

本回答导语中将过,把赵匡胤开创太平之世,宋太宗、宋真宗、以及宋仁宗前二十七年天下太平,与忽然出现的瘟疫,然后祈禳瘟疫而误走妖魔归总到一回书中。并且,讲完洪太尉误走妖魔的的故事,金圣叹说:

若真个太平无事,今日开书演义又说著些甚么?看官不要心慌,下文便有一部七十回正书,一百四十句题目。

以下,开列了七十回回目。全书终结时,又以卢俊义梦醒之后抬头看见“天下太平”四个青字,照应了开篇故事中的“天下太平”,全书结构非常的严谨。同时,金圣叹点明《水浒传》的主题就是“天下太平”,这一点是非常正确的。

容与堂本则不然,这个本子在“洪太尉误走妖魔”之前,有一篇“引首”,把赵匡胤开国与宋仁宗“三登之世”单独成篇。“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是第一回,是从“话说嘉佑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点”开讲的。这个版本的第二回中,还在讲洪太尉误走妖魔的事,起码与回目“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一点都不匹配,明显的文不对题。

而且,容与堂本《水浒传》也并没有把梁山好汉大聚义作为全书的归结。到宋江被毒死,梁山好汉的结局基本交代清楚,也没有回到开篇故事,照应洪太尉误走妖魔。

可以说,容与堂本《水浒传》把施耐庵的立意写丢了。不仅把施耐庵的主题立意写丢了,还把《水浒传》彻底的反转了。都说《荡寇志》是最反《水浒传》的续书,其实不然,最反《水浒传》的续书当是《征四寇》。《荡寇志》是明着反《水浒传》,《征四寇》则是以《水浒传》之名反《水浒传》,让历代读者不知不觉的接受了这些续书,从而,把施耐庵寄托在书中的美好原因全部化为乌有,甚至导向了反面。

容与堂本只顾自己反转《水浒传》,并没有对施耐庵的文本进行认真解读,也就无暇照顾施耐庵的文本架构了。前言不搭后语,驴唇不对马嘴,是容与堂本在文本上存在的最大弊端。

那么,金圣叹以洪太尉误走妖魔故事开篇,又以这个故事收束全书,他的做法是否就完全正确呢?

金圣叹以洪太尉故事腰斩“水浒传”

金圣叹认为,“遇洪而开”的石碣,就是《水浒传》开篇、终局的总道具或者总线索,施耐庵的故事讲到梁山好汉惊恶梦就没有了。所以,金先生:笑杀罗贯中横添狗尾,徒见其丑也。

说罗贯中狗尾续貂,在原本完结的《水浒传》后又写了五十回续书,这种说法就大错特错了。

罗贯中是不是施耐庵的学生,值得高度怀疑。即便是按照高儒《百川书志》所云,《水浒传》百回本是施耐庵原著,罗贯中编次,也不能证明后面的续书就是罗贯中所为,他只是个编辑而已。

何况,金圣叹依据的是袁无涯的百二十回本腰斩的“水浒传”,其中田虎、王庆故事是袁无涯根据余象斗《水浒志传评林》(简本)所为,凭什么让罗贯中背锅呢?

所以,把洪太尉误走妖魔故事放在篇首,之于金圣叹而言,是有他自己的目的,就是要腰斩“水浒传”。

以我对《水浒传》的解读,从大架构讲,金圣叹原本说得也没错,《水浒传》肯定是要起于洪太尉误走妖魔,也是要归结于这个故事的,其中,“石碣”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道具线索。但是,《水浒传》绝对不会终止于第七十回,后面还会有故事。后面的故事讲完,恐怕还得照应“洪太尉误走妖魔”。因为,前七十回书中已经有伏线交代了。

金圣叹批点《水浒传》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非常厌恶造反,更非常厌恶盗寇以招安的方式洗白自己。所以,必须“恶宋江”,丑化梁山好汉,斩掉所有的续书,篡改别的版本。

从贯华堂本《水浒传》的序言中看,金圣叹是知道这部书是以历史事实写成的,宋江投降招安也一定会写成历史中的那样,绝不是“摇尾乞怜”。因而,金圣叹在腰斩的同时,补写了卢俊义惊恶梦。

这段补写,有一半符合历史真实。金圣叹说,宋江投降是因为副寨主卢俊义被张叔夜活捉,出于无奈,便率众投降了。这段故事以卢俊义的恶梦来演绎,讲的大致与《宋史·张叔夜传》相符。但是,金圣叹说宋江等一百单八将投降后,就被张叔夜全部斩杀了。这个结局,一定是与历史相背离的。

历史的真实是宋徽宗下诏命张叔夜在海州(今连云港)招降宋江,所以,宋江投降后,张叔夜应当是按照宋徽宗的旨意,招安了他们。

金圣叹为何要这样写呢?原因就是此人是非常效忠君主的,绝不容许造反,更痛恨宋江这等“群盗”、“群丑”以招安的方式洗白,乱了国家法度。所以,金圣叹借张叔夜之口,大骂梁山好汉:

万死枉贼!你等造下弥天大罪,朝廷屡次前来收捕,你等公然拒杀无数官军!今日却来摇尾乞怜,希图逃脱刀斧!我若今日赦免你们时,后日再何法去治天下?「金圣叹夹批:不朽之论,可破续传招安之谬。」况且狼子野心,正自信你不得!

金圣叹自说自话,充分暴露了他对梁山好汉的真实态度,在他的心目中哪有什么“上上人品”,梁山好汉都是“万死的枉贼”,必除之而后快。此处,特别说明一点,读《水浒传》千万不要被金圣叹的观点误导,以“阴谋论”对待梁山好汉。

斩掉最反《水浒传》的续书《征四寇》(被斩后,便以此书名单独刊行),是一件快事。但团灭梁山好汉,则是斩掉了施耐庵《水浒传》的灵魂。

以《水浒传》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审读,梁山好汉的结局肯定不会死于张叔夜之手,他们还将演绎更为精彩的故事。

因而,金圣叹把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放在篇首,并没有照应全书。妖魔放出来之后,张天师难道就不管了?那块石碣就永久的树立在梁山了?

施耐庵恐怕是要交代刻石碣的去处的,这块石碣确实就是《水浒传》终局的一个大符码。

洪太尉误走妖魔预告全书止于何时

容与堂本《水浒传》几乎全然不顾“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把梁山好汉写成了可耻的投降派,宋徽宗的鹰犬。金圣叹则以此腰斩“水浒传”,腰斩施耐庵隐藏在这个故事中的主题与《水浒传》的灵魂。两个版本的《水浒传》其实都没有搞明白施耐庵为何要以“洪太尉误走妖魔”开篇。或者搞明白了,便有意的删改、反转。

那么,在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中,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玄机,《水浒传》的结局还会回到这个故事中吗?

且让我们回到文本,来探寻一番洪太尉误走妖魔为何要放在《水浒传》的篇首。

《水浒传》中,诱导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是来自宋徽宗朝的张天师虚靖先生。因而,实际上,那些妖魔不是“误走”,而是张天师故意放走。为何是要以虚靖先生了放走妖魔呢?

首先,施耐庵要讲徽宗朝的梁山好汉故事。更重要的是为全书提纲挈领,预告这部书将写到靖康之难前后。从而,揭示“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核心主题。

宋徽宗曾经召见张继先张天师,并赐号虚靖。宋徽宗召见虚靖先生时,问道,龙虎山真的有龙虎吗?虚靖先生答道,虎时常见,今日才见到龙。宋徽宗大喜。

《水浒传》以张天师的典故,“二龙”隐写的就是宋徽宗、宋钦宗,九天玄女庙宋江所见“二龙戏水”,就是靖康之难后,“二龙”在五国城坐井观天。

而且,据记载,虚靖先生曾经预言“赤马红羊之祸”,给宋徽宗预告了靖康元年(丙午)、靖康二年(丁未)年将要发生大事情。

虚靖先生是一个穿越人物,施耐庵把他弄到宋仁宗嘉佑三年(1058年),也是预示着《水浒传》的故事与此人的终局有关。据《嗣汉张天师世家》记载,虚靖先生就是羽化于靖康年间。

所以,金圣叹说《水浒传》始于石碣,终于石碣,大致没说错,但他不知是终于何时。因而,为了使所谓的“贯华堂本”显得完整,就补写了一个半真半假的梦,匆匆的了结了梁山故事。容与堂本就更不靠谱了,说宋江死于宣和六年,根本没有石碣什么事,与洪太尉误走妖魔毫无关系。

张天师虚靖先生有关靖康之难的预言,在《水浒传》中是以“羊马贩子”这样的文本呈现的,结合宋江在皇宫(玄女殿即皇宫,书中以“龙墀”来点明)见到的“二龙戏水”,就是施耐庵提前伏笔,《水浒传》有关北宋王朝的故事,将写到靖康之难之后,宋徽宗、宋钦宗坐井观天之时。

却说张天师奉旨去了汴京,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祈禳瘟疫。洪太尉却在上清宫住持真人的诱导下,误走了妖魔。

从文本故事看,洪太尉与后来的朱武,组合成“朱洪武”。伏魔之殿明确告诉读者,镇锁妖魔的封条是“皇信(黄信)”。这些封条上重重叠叠盖着朱红大印,朱红已经很明显了,印即印信,这不就是朱家皇朝的皇信吗?

简而言之,朱洪武误走的妖魔是“孙立”。也就是说,《水浒传》文本中隐藏着靖难之役。

洪太尉误走妖魔的隐喻,都将在七十回书中逐一呈现,只是长期以来没有被解读而已。同样,七十回书之后,更将照应洪太尉这条伏线,有可能把前七十回书中隐写的有关朱棣、朱允炆事进一步明了。如此,《水浒传》被大明王朝腰斩,也就不奇怪了。

如此,《水浒传》就横跨了五代中期至永乐初年的历史,纵横四百余年。梁山好汉既不可能终结于梁山大聚义之时,也不会在宣和六年就莫名其妙的煞了尾。

洪太尉误走妖魔为全书立意

《水浒传》故事从赵匡胤开讲,经过宋太宗、宋真宗时期的天下太平,然后写到了宋仁宗执政的前二十七年,北宋王朝到达了鼎盛时期。书中写道:

那时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万民乐业,路不拾遗,户不夜闭。……那时百姓受了些快乐。

这就是《水浒传》的终极主题,天下太平,百姓快乐,这八个字在此后的文本中被写成“替天行道”。

但是,嘉佑三年时,画风陡转,京师出现瘟疫,遍及全国。于是,天下便不太平了,百姓自然也就不快乐了。这个时候,“道”出现了。

从文本故事中看,这个“道”是以张天师为符码的,放走龙虎山伏魔之殿中那些妖魔的人,实际上就是张天师所为,之于北宋王朝而言,洪太尉不过是个受了引诱的背锅侠。而对于明王朝来讲,洪太尉却又千真万确的“误走”了妖魔。

张天师虚靖先生不仅预言了靖康之难,为书中的“二龙”伏线,而且,施耐庵以“五雷天罡正法”来贯穿“替天行道”的主题。“五雷天罡正法”其实就是虚靖先生发明的“雷法”。

赵匡胤是霹雳大仙下界,张天师又是雷法的发明者,因而,《水浒传》中“天下太平”便是“替天行道”,是道家秉持老子的“天之道”而确认的“正道(正法)”。

嘉佑三年出现瘟疫,张天师“替天行道”,为百姓解除了缧绁之苦。此后,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与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一起,是“九纹龙”之前七条龙),也是天下太平,四方无事。

到了宋徽宗朝,天下便不太平了。于是,“替天行道”的人便换成了道家放出来的一百单八个星煞。

《水浒传》“替天行道”经历了“辅国安民(九天玄女)”、“保国安民(罗真人)”、“保境安民(梁山好汉)”三个阶段。也就意味着宋江等梁山好汉将以反抗宋徽宗起,至抗金保境为止,演绎水浒英雄故事。

宋徽宗祸国,金兵制造靖康之乱,“孙立”引发靖难之役,都与赵匡胤开创天下太平,百姓受些快乐的“天之道”相违背。因而,梁山好汉便要“替天行道”。

在完成了《水浒传》的使命之后,梁山好汉将“重登紫府”,回归北斗星群。因而,施耐庵将有可能再一次写到洪太尉见到的那块石碣。

这块石碣将从梁山隐去,否则,施耐庵岂不是欺世?后人到哪里去找这块石碣呢?随着石碣的隐去,梁山好汉也将按照各自对应的星煞,回归本位,《水浒传》圆满终局。

《水浒传》这部大书,是以洪太尉误走梁山一百单八个妖魔,引出了梁山故事。又以梁山故事为线索,隐伏着北宋的兴亡历史,以及大明王朝的“靖难之役”。本文以提纲式的讲述,基本上点到了《水浒传》的立意、用意,以及将要发生的故事。然而,在此后的七十回书中,施耐庵又是怎么演绎梁山故事,又将如何在梁山的故事中隐藏历史真实呢?

诸如此类的“神机”,绿野老道将在接下来的文章中,不断的探秘,不断的解读《水浒传》五百年以来未被读出来的玄机。最终,还将进行终极探轶,揭示“施耐庵”最有可能的真面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