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中取栗、枣栗子……小小迁西板栗竟有大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老古锥撒意思 火中取栗、枣栗子……小小迁西板栗竟有大文化

火中取栗、枣栗子……小小迁西板栗竟有大文化

2023-11-30 14: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铁杆庄稼——板栗

板栗是壳斗科的一种落叶乔木,树高10~20米,胸径可达1米,其树皮灰褐色,粗糙而直裂,叶椭圆形。它的果实就是我们常吃的栗子。我国是板栗的故乡,利用板栗的历史十分久远。由于板栗产量稳定,受益时间长,可以“一代种,五代享”,所以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据《清异录》记载,晋朝皇帝一次追击敌人,军粮赶运不及,幸得栗“蒸以充饥”,才打了胜仗,并称栗子为“河东饭”。由于板栗可作为战时及荒时的应急粮食,故有“铁杆庄稼”的美誉。板栗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及淀粉,甜、香、糯俱佳,自古便被视为上等食品。板栗除了代粮,还可鲜食、炒食,制成各种糕点和栗子鸡罐头。我国板栗品种有300个以上,按类群可分为华中、华北两大系。华中系以长江流域为主,其果较大,但含糖量较少,适于菜食;华北系主要以河北迁西、遵化、迁安、兴隆、宽城、青龙,北京的昌平、怀柔、密云及山东的泰安等地为代表,其果较小,但含糖量较多,是“糖炒栗子”的主要来源。其中主产于河北的“京东板栗”以色泽鲜艳、味道甘美、涩皮易剥、肉质细腻、营养丰富而名扬海内外,被誉为“干果之王”,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板栗还可入药,有益气活血、补肾厚肠之功效。栗树皮可治金伤和疗疮;栗树叶能治喉疗火毒;栗花可治赤白痢疾;栗房可治丹毒,就连剥实剩下的果壳也能治反胃、泄血及鼻血不止等症。板栗树木材坚实耐磨,抗湿抗腐,可做桥梁、枕木、车船、地板、家具、农具等用。此外,板栗树又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和良好的蜜源植物。除了板栗外,我国著名栗树还有锥栗和茅栗。锥栗果大,可生食炒食,味甜,可做代乳粉,其树是速生用材树种。茅栗果实较小,香甜可口,可制淀粉和酿酒,其幼树可为嫁接板栗的砧木,使板栗生长快,结实早,耐干旱瘠薄。

3、干果之王——板栗

说起板栗,人们印象最深的当属城市街头那一堆堆、一筐筐,深褐油亮,冒着热气,异香扑鼻,刚出锅的“糖炒栗子”,拿起一个,一口咬开,剥出金黄色的果仁,吃到嘴里,甜香满口,回味无穷。板栗,又名栗子、大栗、栗果、毛栗,是壳斗科植物栗的种仁,栗属植物,共有13个种,其中用于商业栽培的主要有3个种,即中国栗、欧州栗和日本栗。板栗素有“干果之王”的美誉。外国人称其为“人参果”、“甘栗”。中国是板栗的故乡,我国有文字记载栽培板栗的历史可追溯到西周时期。《诗经》有云:“栗在东门之外,不在园圃之间,则行道树也”;《左传》也有“行栗,表道树也”的记载,说明在当时,板栗树已经被种植入田地或作为行道树。西汉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有“燕素千树栗,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的记载,可见当时燕国拥有千株栗树的人,其富裕程度可抵千户侯。战国时期纵横苏秦到燕国游说,对燕文侯说:“燕国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田作,枣栗之食,足食于民矣,此所谓天府者也。”在远古时代,板栗是人类生存的重要食物。《庄子·盗跖》中说:“古者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食橡栗,暮栖木上,故名之曰有巢氏。”可见,华夏祖先的襁褓时期和童年时代,是与板栗结缘而不可分的。板栗在中华民族民俗文化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围绕板栗,人们赋予了许多良好的祝愿。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这样认为,“栗子”与“立子”谐音,新婚时,新郎、新娘要吃枣和栗子,寓意“早立子”,早生儿女。同时,“栗”还与“利”同音,有“栗”,如同有“利”。板栗果肉金黄,风味独特。历代文人墨客,对其颂扬备至,屡屡见于诗词。杜甫有“羞逐长久社中儿,赤鸡日狗睹梨栗”的诗句;陆游有“齿根浮动叹吾衰,山栗炮燔永夜饥”的赞词;苏辙从保健角度吟道:“老来身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客来为说晨光冕,三呖徐胶白玉浆”。据传,原来苏辙得了软脚病,一直治不好,后来,一位山翁要他每天早晨用鲜栗子10颗,捣碎煎汤饮。苏辙连服半个月,果然灵验,故而写下了这首诗。板栗的营养较为充足,这决定了它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据科学测定,每100克鲜板栗含蛋白质4克,脂肪1.1克,碳水化合物39.9克,钙质5毫克,维生素C60毫克。此外,板栗还含有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血酸和维生素B1、B2等。祖国医学认为,板栗味甘性温,无毒,有“益气补脾、厚肠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作用。生食或熟食栗子都有治疗腰腿软弱无力、小便频数、反胃、便血、慢性淋巴结炎和颈淋巴结核以及因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或因肾虚引起的久婚不育等疾病。用风干的栗子壳烧成炭再碾成粉状,加蜂蜜调和后用水冲服可治内痔出血。有的中医还用栗子壳与夏枯草、丹参复配治疗急性颈淋巴结炎和甲状腺肿大。板栗做为美味食品,在各地流传着很多食用方法。走遍大江南北,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糖炒栗子”。据说慈禧太后也十分喜欢吃糖炒栗子。她还经常吃栗子粉加面粉及糖做成的窝窝头。将栗子放锅中,加水、盐、花椒、大茴香、桂皮等同煮成五香栗子,美味适口;栗子肉与山药肉共煮,加糖适量,可制成香、甜、糯的板栗羮。杭州有一种地方叫“桂花鲜栗羮”,是用糖烧鲜栗,加适量藕粉和桂花制成的,色、香、味俱佳。天津的“栗羊羮”,在市场上极受欢迎,是以干栗粉、红小豆为主要原料,加入蔗糖糊精、琼脂配制而成。东北有一种“高丽栗糕”,是用栗子粉加糯米粉,再加蜂蜜和白糖拌匀,蒸熟后即成。吃起来甜润鲜美。栗子还可配制菜肴,如“栗子鸡”、“栗子鸭”、“栗子烧肉”、“栗子甲鱼”、“栗子炖肉”等。其中以“栗子鸡”最为有名,香气扑鼻,味甜带糯,老少皆宜。

4、“枣栗子”与“早立子”

我国北方,民间旧式婚礼有一种不同于南方的“撒帐”习俗。这种习俗的做法是:新婚夫妇入洞房前,由亲属中长辈妇女选一名吉祥人,手执托盘,盘中盛枣栗,边抓枣栗撒向寝帐,边唱《撒帐歌》:“一把栗子,一把枣,小的跟着大的跑。”用这种方法祝早生贵子,子孙满堂。这种祝福的旧仪式,除了美好的祝愿以外,现在看来已经是古代风俗的陈迹了。枣子,谐音“早子”;栗子,谐音“利子”或“立子”;枣栗子显然是谐“早立子”的吉意,因此,枣和栗这两种普普通通的木本粮食(亦作果品),在民间生活中便具有神秘的作用了。其实,用枣和栗祝愿早生子,完全是后来的事。在我国民俗发展变异过程中,最早关于枣和栗的习俗仪礼和“撒帐”毫不相干。

枣栗并提,在我国古代早已成习,那完全是由于经济上的原因。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盛产枣栗。《战国策》上有一段很清楚的记载:“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侯曰:‘燕……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矣。此所谓天府也。’”这里苏秦把燕国北部盛产枣栗的国防及民生价值都说清了,枣栗并提在这里绝无“早立子“的含意。到了汉代枣栗之乡就不止于北部。《汉书·地理志》介绍说:“上谷至辽东,地广民希,……俗与赵、代相类,有鱼盐枣栗之饶。”可见枣栗种植早从北部扩展到西部和东部了。元代诗人马祖常有诗曾咏:“家家收枣栗,处处种榆柳。”更证明了北方枣、栗树在当时是十分普遍的。

北方民间盛产枣栗,给当地百姓、官家及军士的日常饮食习俗丰富了许多内容,别有风味。无论宴会、馈赠、行军、逃难、哄小孩、待客,几乎都离不开枣栗。远在周朝,枣栗就进入宫廷,那时犒劳诸侯,设玉案十二个,每个案上都要摆枣栗,甚至摆的位置都有规定。据《东观汉记》载:“邓禹征冯喑,粮尽,无以犒,军士饥饿,皆食枣栗。”《后汉书·伏皇后传》里记了一段史事:“李榷、郭汜等,追败乘舆于曹阳,帝乃潜夜渡河走,六宫皆步行出营。……既至安邑,御服穿敝,唯以枣栗为粮。”可见,古代行军、落难绝粮时,枣栗便是主食了。在古代家庭食俗中,枣栗更为常见。《南史·王泰传》里记载了王泰幼年时期,“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群儿竞之”。这一段话至少可以见到枣栗在民间为常见食品,并非什么神秘奇果。

从民俗史观点看,那时的枣和栗,完全看不出与“早立子”之间有关联。有一则古代吃枣栗的轶事可以做证,也是在《南史》里,记载了梁武帝和他的旧交萧琛的一段交往。梁武帝每天早餐都要把萧琛接来与他同筵。有一次萧琛吃醉了酒,伏在桌上。武帝便拿桌上的枣子打琛;琛反过来取栗子,正好打中皇帝的脸。因为有御史中丞在座,武帝便动怒了,责备琛当着别人不该这样做。可是萧琛回答得很巧妙,他说:“陛下投臣以赤心,臣不敢不报以战栗。”于是,武帝高兴了。这里把红枣比做赤心,栗谐战栗之意,也与“早立子”风马牛不相及。

由日常食俗的枣栗,再看社会礼俗的枣栗,就更加清楚了。在古代有关仪礼的记载中,就有了枣栗。如《仪礼·士昏礼》说:新妇拜见舅姑(即公婆)时,“妇执樊枣栗自门入,升自西阶,进拜奠于席”;据原解释说:“此妇见舅之事也,必见舅于枣栗”。为什么新妇要向自己的公爹献上枣栗呢?据《公羊传》说:“枣栗取自早自谨敬”;《礼记·曲礼》也说:“妇人之贽,犋榛脯,修枣栗”,并解释说:“枣,早也,栗、肃也。以枣栗为贽取其早起战栗,自正也。”《国语》、《卑雅》也都记载了用枣栗以表示虔诚恭敬,“枣取枣敬,栗取恂栗”的意思。这就是说古代枣栗早已用于婚礼了,但是它的用意是谐早与栗之音,表示媳妇孝敬公婆之意,并没有表示要“早立子”的道理。可见,婚礼中使用枣栗的古俗,与近代用枣栗祝早生贵子几乎没有共通的含义。除婚礼外,古代在下聘礼、迎宾时也用枣栗。迎宾仪式为用两只有盖的竹篓,一盛枣,一盛蒸栗,迎宾于近郊,先右手进枣,后左手执栗,以右手共授。这项仪式也毫无“早立子”之意。

不过,枣栗之俗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早在施行周礼时期就有变异的痕迹。据《左传》:“庄公二十四年秋,哀姜至,公使宗妇觌,用币,非礼也。”把枣栗改为币,自然是一种破俗例的做法,所以“御孙曰:男贽大者玉帛,小者禽鸟,以章物也;女贽不过榛栗枣侑,以告虔也。今男女同贽,是无别也;男女之别,国之大节也,而由夫人乱之,无乃不可平。”但是这种以币代栗的做法,与“早立子”也无关系。用枣栗“撒帐”祝早生贵子的习俗,是民间很晚的事。随着民间口语对许多物名习惯于广加“子”字之后,枣子、栗子、桃子、李子、橘子、榛子、柿子在在口头传承中与儿子、孩子、子女、子孙的“子”紧密联系起来。于是,早子、立子、早立子才应运而生,成为人们喜用的祝词术语。

人们通常都以为撒帐之俗始于汉代。据《戊辰杂抄》记述说:“撒帐始于汉武帝。李夫人初至,帝迎入帐中共坐,饮合卺酒,予告宫人,遥撒五色同心花果,帝与夫人以衣裾盛之,云得果多,得子多也。”这种古俗,利用婚礼撒果祝子,和现代是一致的,看来这种习俗是传之有源的。但是,所不同的是,这种祝子的做法,是“以衣裾”接果;“得果多”象征“得子多”,也与枣栗子象征“早立子”不同。可见“早立子”一俗,是撒帐习俗的一种变异。还有一种说法也说撒帐起源于汉代,但做法又不同了。据《知新录》记述:“汉,京房之女,适翼奉之子。房以其三煞在门,犯之,损尊长,奉以麻豆谷米禳之,则三煞可避。”从那以后便出现了撒帐习俗。这种用五谷杂粮撒帐以避邪煞的做法,用的是粮豆,与枣栗无关。这种做法传到现在,也由撒粮豆转为撒五色彩纸,由驱邪辟灾转为献花庆贺了。又据《东京梦华录》记录宋代撒帐习俗说:“凡娶妇,男女对拜毕,就床,男向右,女向左坐。妇以金钱彩果撒掷,谓之撒帐。”撒金钱以求富贵,撒彩果以求吉祥、长寿,当也有求子了。从枣栗在民俗发展史中大体显示出的轨迹,可以看到,民俗事象的传承过程,同时也就是变异的过程。枣栗在婚俗中的运用,传袭了几千年,也不断地演变了几千年。

宋代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议礼局修订了皇子纳夫人及帝姬下嫁礼,规定仪式是:赞礼人设公婆(舅姑)位于堂上,“东西相向,舅位于东,姑位于西,舅姑服其服,俱就位,后立女相者引帝姬升自西阶,诣舅位前,再拜讫,赞者以枣栗授帝姬,帝姬奉枣栗于舅位前,舅即座……”这里,用礼仪制度把古俗仪礼规定下来。这样一来,至少在宫廷里稳固地保留了古俗遗风,因此,这一婚俗的变更便十分缓慢。

在宫廷官府的规定以外,宋代还广为流行着朱文公朱熹制订的《家礼》。这个《家礼》中的婚礼,规定新妇在新婚第二天清晨拜见公婆时:妇夙兴,盛服俟见。舅姑坐于堂上,东西相向,各置桌子于前。家人男女,少于舅姑者,立于两序,如冠礼之叙。妇进,立阼阶下,北面拜舅,升奠,置币于桌子上,舅授之侍者以入;妇降,又拜毕。诣西阶下,北面拜姑,升奠,贽币,姑举以授侍者,妇降,又拜……这套由俗到礼的规矩,和奉献枣栗的原来意义有了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点:一、由献枣栗变成“贽币”了。含义自然由“早敬恂栗”的谨慎伺候公婆,转为孝敬公婆以财物了。二、自古献枣栗之俗,都是新妇升堂入室拜见公婆,朱子家礼却偏偏定为:公婆坐堂上,新妇于堂外阶下拜,献币后,仍须降堂下再拜。十一世纪就已有这两种变异,使奉献枣栗的习俗更趋于鄙陋,封建家族制度压迫妇女的性质也更为明显。这种习俗的变化,是便于封建统治的一种逆变和倒退。无怪乎早在朱熹出生之前司马光就称赞这种变化,曰:“古者拜于堂上,今拜于下,恭也。”

到了明代,按《明会典》记载,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也定了品官与庶人的婚娶礼。在关于品官婚娶、为子聘妇的规定里,有下列记载:见舅姑,执事者先设舅姑位于堂上,舅在东,姑在西。妇沐浴盛服立于堂下;俟舅姑即座,赞者引妇就拜位,四拜。保姆引自西阶至舅前,侍女奉枣栗授于妇,妇受之,置位前案上,降阶复四拜讫……

这又是古俗旧礼的原封不动的照搬。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定亲王举行盛大婚礼时,正是按这种古俗进行的。婚后第二天清晨,王、妃至宫门外。皇帝皇后升座后,赞礼郎引王及妃入东门,到皇帝面前。王立于东,妃立于西。这时宫人捧枣栗盘立于妃的右边,然后赞礼,王、妃都四拜。执事者二人在皇帝前设案,宫人把枣栗盘交给了妃,妃捧枣栗盘置于案上,执事者举案,妃随捧至皇帝面前,然后妃复位,再四拜。……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朝廷曾向民间下令说:“凡民间嫁娶,并依朱文公家礼……。”可见当时制定的庶人嫁娶规矩,和宋代民间无大差别,照例拜见公公时,“侍女以贽币进授于妇,妇受贽币奠于桌子上,舅抚之”,然后四拜。

这样,宫廷品官与民间庶人在婚礼上拜见公婆的习俗,就在传承与变异中沿袭下来。随着买卖婚姻的蔓延,近代新妇拜见公婆,反而要由公婆赏给媳妇银钱财物了,至今东北还流行着“递红包”及“装烟钱”等名目,都是这种习俗的变异。

枣和栗,都是古已有之的大众食品。它们将随着新俗的发展,甩掉“早立子”的帽子,回到民间的饮食习俗中来,还它们以本来的面目。

5、五果之中栗最补肾

五果是指李、杏、枣、桃、栗。五果与五行的配属关系为:李属木,杏属火,枣属土,桃属金,栗属水。五脏之中肾属水,栗与肾同类相属,因此,栗可以补肾。在《黄帝内经》的《素问·气交变大论》中也有:“静顺之纪……其藏肾……其果栗”的记载。

栗,即栗子,又名大栗、板栗。性温,味甘,入肾经和脾胃经。具有补肾气、强筋骨的作用。可治疗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小便频数等症;还可健脾止泻,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所致的泄泻。

有人可能会问,小小的栗子真的有这么好的功效吗?看过《红楼梦》的朋友都知道,书中有12个美女,叫金陵12钗,这12钗中大部分人身体都不太好。秦可卿早早夭亡,王熙凤没有活过30岁,黛玉就更不必说了,从小体弱多病,3岁就开始吃药了,薛宝钗必须要靠“冷香丸”才能够抑制自己咳喘的毛病。但是有一个人非常特别,别人不敢吃肉喝酒,她敢;别人不敢在石头上睡觉,她也敢。她就是史湘云。像烤鹿肉这样难以消化的东西,黛玉肯定是无福消受,而史湘云能大块吃肉,大口喝酒,没有任何不适的表现,足见她是身体好,胃口棒。她不仅爱吃烤鹿肉,还特别爱吃栗粉糕。栗粉糕的主要材料是板栗,这跟湘云的健康有什么关系呢?中医认为板栗可以补肾,在石头上睡觉是容易损伤肾气的,俗话说“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气旺”,火气就是肾中的阳气。湘云敢在石头上睡觉而身体无恙,这与补充肾气的栗粉糕有一定关系!

有的人又会说了,那是小说里写的,不是真实的事件,作不得数、当不得真。的确,小说中的事情都不能作为依据。但事实上,板栗补肾气是有临床验证的,中老年人由于前列腺的问题,经常会出现小便频数甚至淋漓不尽,如果是肾气虚引起,只要吃一些栗子,经过一段时间症状就会有所缓解。《本草纲目》中也曾指出:“栗治肾虚,腰腿无力,能通肾益气,厚肠胃也。”“有人内寒,暴泻如注,食煨栗二三十枚顿愈。”如果是将栗子做成桂花栗子羹当点心食用具有很好的补肾强筋作用,对于肾虚腰痛无力者效果很好。其具体的做法是:板栗300克、白糖100克、生粉50克、糖桂花少许。将板栗用清水略煮,再去壳去皮,栗肉上笼蒸酥,等栗肉冷却后切成粒状。锅内略加清水、栗肉泥、白糖,用大火煮沸后,转用小火,略焖,再用生粉勾薄芡即成。

板栗熟食香、甜、糯,但生吃的补肾功效会更强。孙思邈在《千金方·食志》中就提出:“生食之,治腰脚不遂。”古代《经验方》也指出:治肾虚腰脚无力,以袋盛生栗悬干,每旦吃十余颗,次吃猪肾粥助之,久必强健。关于生吃栗子能治病的说法,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年纪大了就出现腰背酸痛、腰膝酸软的症状。有一个老翁教给他一个方法——生吃栗子。结果一段时间后,他的病果然好了,苏辙因此还特意作了一首诗来记载这种药效:“老去自添腰腿病,山翁服栗旧传方。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妆白玉浆。”

栗子的补益功效虽好,但值得注意的是栗子生吃难消化,熟食又易滞气,所以,一次不宜多食。最好在两餐之间把栗子当成零食,或做在饭菜里吃,而不是饭后大量吃,以免摄入过多的热量,不利于保持体重。另外,新鲜栗子容易发霉变质,吃了发霉的栗子会引起中毒,所以,变质的栗子不能吃。

6、“火中取栗”历史典故

从前有一只猴子和一只猫看到农家院中正在炒栗子,猴子馋得口水直流,就问猫喜不喜欢吃栗子。猫表示想吃,猴子叫猫趁主人不在场时去烧着火的锅里拿栗子,猫忍着烫把栗子一个一个拿出来,猴子则在一旁乐呵呵地一个个吃栗子。(河北省林业厅)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张淑梅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2015-11-20 09:16:53迁西板栗丰南蔬菜……中国国际农交会唐山揽多奖 2014-08-18 10:32:57迁西板栗省级农科园区获批 2013-02-25 10:30:49《迁西板栗传奇》制作完成 2015-03-20 14:45:43唐山迁西板栗合作社返利农资惠社员 2013-02-25 08:34:15迁西县首部3D动漫宣传片《迁西板栗传奇》制作完成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