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千与千寻》:深度解析宫崎骏独特电影美学与其中永恒的主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老人与海深度解析某一角度700字 解读《千与千寻》:深度解析宫崎骏独特电影美学与其中永恒的主题

解读《千与千寻》:深度解析宫崎骏独特电影美学与其中永恒的主题

2024-07-11 20: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千与千寻》终于在18年后与我们重逢,今年6月在国内上映。而无脸男、白龙、千寻,汤婆婆这些名字,我们早已熟悉。

《千与千寻》2002年获得柏林金熊和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这部由宫崎骏导演的动画电影,2001年在日本上映时曾创下2350万人次观看、304亿日元收入的记录,是迄今为止日本电影的票房冠军。

关于《千与千寻》的电影故事,以及电影情节本身所呈现的主题,很多人都已做了各种解读,那么,今天,我就结合这部电影,来解读一下宫崎骏电影的美学特质和惯用主题,以及这部电影中关于名字的独特隐喻意义。

最后,我想探讨一下《千与千寻》这部电影,对人类现状与困境思考的现实意义。

01.“人类”和“人类所处的世界”,“责任”与“奉献”是宫崎骏电影讨论的永恒主题, 宫崎骏的电影美学,是最彻底的对于人类命运的悲观以及最彻底地对于个体生命勇气的礼赞。

从《风之谷》到《千与千寻》,宫崎骏的电影里,无不映射着对千疮百孔的人类世界的失望。

千寻和父母进入饥食会,爸爸看到很多好吃的,就毫不客气的拿来吃,还说“银行卡信用卡爸爸都有”,以为钱可以买来一切。

等千寻找到父母,却惊愕地发现,贪吃的父母已经变成了肥猪。黑色的、肥胖的猪状阴影,让千寻恐惧不已。她多么希望这只是一场可怕的梦啊!

相反,面对无脸男递过来的金币,千寻毫不犹豫地推开,说自己不需要。

人类总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主宰,所以他们狂妄自大、贪婪无度。宫崎骏对于整个人类,是悲观的,但对于个体,他又充满了热情。他相信个体生命力所散发出来的正义、道德、温暖,还有爱。

在他的男、女主角身上,对生命永远有着一往无前的热情,永远怀着一颗纯粹的赤子之心,有着一尘不染的人性光芒,而宫崎骏把这种珍贵的特质,都赋予了孩子,他们永远都是孩子。

另外一个世界,则是神的世界。这个 “神的世界”,其实是大自然的人格化体现,是一种泛神论的浪漫想象。在他的世界里,人与人的欲望,是败坏这个世界的罪魁祸首,这种蓬勃的不加掩饰和限制的欲望,是毁灭这个世界的罪缘,必将遭到大自然的反扑和报复。

影片中那个被误认为是“腐烂神”的河神,他满身的恶臭,让众多神佛退避三舍,在千寻的帮助下,他吐出了所谓的污垢,这些污垢,就是各种各样的垃圾,各种各样现代工业的废弃物;而男主白龙,其实是一条河,他忘记了自己名字,其实就是他已经干涸或者已经消失不见的象征,这是比河神更为悲惨的命运。这些,都是在诉说,在整个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所付出的惨痛代价。

钱婆婆对千寻说:

虽然我也很想帮助你,但实际上不管我做什么都没有用,这就是这个世界的规矩。不管是你的父母,还是你的朋友白龙,都得靠你去救。

这意味着宫崎骏认识到这个世界有它自己的规则,它里面的混沌与斗争,都是这个世界得以存在的动力。任何抹杀这种动力的努力,也许都是将这个世界推向死亡的一种方式。

所以,他说:

我曾经有过很强烈的惩罚人类的欲望,但后来我意识到,这就是成为神的欲望。成为神的欲望,也就是 一种乌托邦的冲动,一种按照自己的理想世界来重新安排整个世界的欲望。

他的世界观更为宏大,讲述的是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对抗。表现的主题是对自然的敬畏。如果没有这种敬畏,我们的科技再发达,技术再先进,我们仍然会遭遇毁灭。

02.宫崎骏电影中,另一个重要的特质,则是他的孩子气,这种孩子气来自于他的想象力,是一种乐观的体现,是他对这个世界并没有彻底绝望的体现,也是他对一成不变的现实世界的反抗。

他通过描摹不存在的魔法世界,通过魔法世界那些精灵古怪的生物和人物,来表现他对这个世界的童心与乐观。

《千与千寻》里,那个手臂无限伸长的锅炉爷爷,还有那古怪精巧的煤灰精灵,甚至还有那个表面凶巴巴的小玲姑娘,都对初入魔窟的千寻给予了热情的帮助,甚至还有那个爱哭的巨婴宝宝,也会为了千寻和汤婆婆作对,这些情节,都是宫崎骏对这个世界未泯的希望表达。

魔法世界里,汤婆婆和她的孪生姐妹钱婆婆的对比,可以说是宫崎骏“孩子气”理想的一种浪漫想象。

钱婆婆生活简朴,也没有多少仆从,自己劳动;而汤婆婆则奴役着众多的生物,拥有无数珠宝和玩具,生活奢华铺张,这两个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也许,宫崎骏想告诉我们:节制欲望,是我们的唯一出路。

欲望伤害的不仅是这一代人,对下一代的影响更为可怕。

汤婆婆的 “巨婴宝宝”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巨婴宝宝”是被过剩的物质喂养长大的孩子,像一朵温室里精心培育的畸形花朵,丧失了行走的能力,语言的能力和劳动的能力,他唯一会的就是索取,而索取甚至不需要语言,只需要哭闹就可以达到目的。

这个“巨婴宝宝”,多么像我们身边那些被宠坏的巨婴,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比喻。

这个物质社会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境,如此真实,又如此恐怖,似乎就在不远处等着我们。

03.对名字的探讨,是对现代人人生的独特隐喻。名字,代表了这个人的身份和过去,丧失了名字也就丧失了身份,同时也丧失了过去;而丧失了过去,意味着也就没有了未来。因为未来都是以过去为基点的。

千寻失去了自己的名字,被汤婆婆改为“千”,她奋力逃出魔法世界,找回了自己的名字,如果千寻忘记了她原来的名字,就会像影片中的白龙一样,再也无法走出魔幻世界,回到人类社会。

忘记了自己的名字,就变成了物质的奴隶,像千寻的父母,被那些物质、美食喂养的不知疲倦,丧失了原来的模样。

没有了过去基点的人,就丧失了希望,就会变成行尸走肉,变成一个机器。

我们原先是为了生存而劳动,但随着时间的增长,我们原本的目的逐渐模糊,手段本身逐渐变成了目的。我们最终为了劳动而劳动,为了挣钱而挣钱,忘记名字就是忘记了目的,也就是忘记了源头,这时我们只剩下在永远不停重复的现状中打转。

现代人就是这样,奋斗是为了获得自由,所以我们拼命挣钱,心甘情愿地996,心甘情愿地学习各种成功学,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步被这些廉价的心灵鸡汤洗脑,人人向往成功,成功本身成了全部,而在追求成功的这个过程中,也就忘记了自己当初的初心是什么。

物欲对我们的摧残和驯化的一个非常精妙的比喻,我们在物欲的摧毁之下,自然而然地变成了一只只知道索取的动物。

04.如何欣赏宫崎骏电影,以及《千与千寻》的现实意义:

宫崎骏电影有一些贯穿始终的特质,在欣赏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始终如一稳定的主题:人类文明与自然,责任与奉献。

拿捏准确的幻想分寸:沉重的主题用童话的趣味来表达。

形式精准的隐喻:善于使用隐喻来表达主题。

无论人类的现实如何,永远天真,永远充满希望。

《千与千寻》的背景,是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后的时代描写,是对于现代人怎样才能从被物质奴役的现状中挣脱出来的探讨。

人类文明的发展,一直伴随着对自然的破坏与掠夺,这是一对相生相克的矛盾,然而,人类真的需要那么多的物质才能满足自身需求吗?失去自然庇护的人类,

又将面临怎样的困境或灭顶之灾?

这个主题本身,是复杂而沉重的,但宫崎骏通过一部精致而细腻的动画片,对这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进行思考,更难得的是,它并没有因主题的沉闷而变得沉闷,也没有丧失电影画面的活泼,从这点来说,宫崎骏是在大众与自我,在天真与深刻之间走钢丝,幸运的是,他有深厚的功力,来实现这种深刻。

《千与千寻》的思想性,在于它细致地描摹了现代物质社会的现状和困境,影片中每一个人物,都有它独特的隐喻。千寻的父母变成猪,是现代社会中那些奋不顾身地投身于物欲,最后反而被物欲吞噬的人;无脸男,看起来呆萌,却暗指那些物质极大丰富,却永远找不到出口和归处的孤独的灵魂,还有那动不动就哭的巨婴象征。

同时,因为责任与奉献这个永恒的主旋律,让宫崎骏的电影始终充满了一种古典魅力。无论他对这个时代多么悲观,无论他如何批判这个时代,这两种情感,都是他电影中永远要表达的动人力量。

人类要永远无畏地去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同时,也要对直接所爱的人奉献所有。这两种情感,曾经是,现在是,将来也一定是人类最渴求的情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