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羽毛球运动水平等级评定标准表 福田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

福田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

2023-06-13 02: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全民健身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还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更是展现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平台。为了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要作用,推动新时代福田区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科学把握新时期全民健身的战略定位和时代内涵,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样化健身需求,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广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以及《深圳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立足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总要求,全面落实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抢抓“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的重大历史机遇,夯实体育强区建设基础,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场地设施布局、全民健身活动、科学健身服务、社会组织建设、大湾区体育合作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构建体育与民生相融合、事业与产业相贯通、群体与竞体相协调的具有福田特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深圳市加快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福田区高质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区贡献体育力量和体育智慧。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建成覆盖全区、功能齐全、均衡发展的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民健身事业全面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福田现代化典范城区建设,建成国际化、高品质、高效能的全民健身示范区。

  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更加完善,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3.05平方米,百米健身圈全覆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全面向社会开放,智慧体育服务全面融入居民的体育生活;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到48%,实现国民体质监测的全覆盖,体质健康合格率不低于95%;全区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4名。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三)推动全民健身设施扩容提质

  1.推进体育设施重点工程建设

  高标准建成福田国际体育文化交流中心,深福保综合服务中心,积极争取深圳新十大体育设施项目落地福田;积极配合深圳体育中心、笔架山体育公园等市级项目建设,确保片区配套与市级项目无缝衔接;以举办第十五届粤港澳全国运动会为契机,积极谋划一批展现福田中心典范城区面貌的专业体育场馆;推动场地运营团队介入新建体育场馆的设计、工程管理,探索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功能验收制度。

  2.构建都市生态体育示范区

  串联以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核心的南部滨海湿地生态区,以梅林水库仙湖苏铁保护小区为核心的北部岭南自然山林生态区,以及香蜜公园、中心公园、莲花山公园等中部都市景观生态区,实现区域生态空间互联互通;把“生态通廊”融入“健走道+骑行道+登山道”的步道体系,营造幸福活力的慢行空间;充分利用河湖等自然资源,在新洲河、福田河等有条件的碧水空间开展水上运动,高标准打造香蜜湖片区、环中心公园片区水环境,建设集休闲娱乐、训练竞赛于一体的市民水上运动休闲中心;构建都市户外运动休闲新版图,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生态体育示范区。

  3.推进体育设施进公园

  新建、改造、提升公园的运动场地设施,拓展公园智慧运动区和自然运动游戏区,打造亲民、智慧的公园健身场地;推进辖区各类体育公园建设,加快国际极限运动公园、全民健康公园等体育主题公园建设;布局推广智慧健身步道、智慧健身屏、智慧健身器材等高品质的公园健身设施;探索公园体育设施建管运维机制,因地制宜配建公园体育健身站点和共享健身舱。

  4.创新惠民服务的新模式

  搭建文体场馆“一网统管、一键预约”平台,整合体育场馆、健身人群、健身服务等数据,实现惠民服务触手可及,精准满足群众的多元健身需求,提高管理效能;支持学校对教学生活区与体育场馆实行物理隔离进行规划,为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创造条件,提高学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质量,充分满足周边社区市民的健身需求,打造“家门口的健身房”。

  5.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探索采用PPP等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全过程参与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设计和运营,推动场馆运营专业化发展,创造可持续发展的运营管理模式;鼓励企业、园区、商圈利用共享空间搭建形式多样、绿色环保、可装配式的体育设施;确保土地空间使用的灵活性,打造主体多元、各具特色、共建共享的智慧型体育设施建设运营管理体系。

  (四)推动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的品牌化和生活化

  1.培育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

  结合全民健身日、市民长跑日、全民健身月以及节假日等时间节点,打造具有中心城区特色的全民健身品牌赛事体系,积极举办开展示范性强和引导性强的全民健身大型主题活动;继续优化全民健身嘉年华、四季绿道行等品牌活动,培育一批符合都市型特质的福田精品赛事活动;充分发展街道资源特色,按照“一街道一特色”的理念,力争每个街道培育一项成色更足、品牌更响、群众参与度更广、社会关注度更高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创新促进体育赛事发展的服务管理机制,提高办赛质量。

  2.打造重点项目的城市联赛和杯赛体系

  发挥福田超级联赛的引领作用,在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重点项目上,构建体系完整、布局合理的城市业余联赛体系;创建各具项目特色的“福田杯”杯赛体系,提升影响力,扩大覆盖率;根据不同项目特点,尝试升降级制、段位制、等级制等多种竞赛制度,完善竞赛内容体系、内涵品质,提高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竞赛水平;通过联赛和杯赛建设,规范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推动运动员注册制度,强化单项协会竞赛管理职能,做好城市联赛与杯赛体系与省市相关赛事有机衔接,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全国性、区域性、综合性赛事活动。

  3.丰富全民健身活动的供给

  以易建联杯全国三人篮球赛、郑洁杯全国青少年网球赛、福田杯雷声击剑公开赛三大名人赛事为抓手,特色布局全民健身运动项目,重点发展足球、篮球、网球、羽毛球和乒乓球等群众基础好、社会影响力大的单项赛事活动;积极推广路跑、徒步、游泳、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大力推动击剑、网球、帆船、极限运动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运动项目;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区运动会”,大力推进居家健身、线上健身和云端赛事,丰富社区公共空间的健身活动,共建社区体育和谐圈,实现群众健身活动常态化、生活化,全面提升社区公共空间品质和活力;加强与港澳地区和周边城市的互动交流,共享高质量、高水平的福田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建成充满活力的湾区体育高地。

  (五)充分发展体育社会组织效能

  1.引领全民健身发展新格局

  创新和完善枢纽型的体育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联系各方、凝聚力量、助推体育发展的枢纽作用和连接政府与各类体育组织的桥梁作用。建立以单项体育协会为支撑,体育俱乐部为骨干,基层群众体育组织为主体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厘清单项体育协会与体育俱乐部和其他基层群众性体育组织之间的关系,强化单项协会在行业自律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及在规范运动项目发展方面承担的责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全民健身发展新格局。

  2.提升体育社会组织治理水平

  加强对各类体育社会组织的孵化、培育和扶持工作,提升各类体育社会组织的战略规划能力、自我造血能力、宣传推广能力。帮助体育社团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同时提高体育社团自治发展、项目管理、品牌塑造等方面的能力建设,提升体育社会组织内部治理水平和市场化竞争能力,发挥体育社会组织服务全民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培育一批具有活力、管理规范的民办非企业社会体育俱乐部,支持体育俱乐部利用公共资源,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引进一至两家国际知名体育俱乐部落户福田,重点培育十家福田优秀本地体育俱乐部。建立和完善体育社会组织的考核评价制度。

  3.发起成立福田体育发展基金会

  探索成立由体育知名人士和企业家代表共同发起的福田体育发展基金会,接受各类企业、社团及个人的捐赠,用于全民健身和体育事业的发展。专项体育基金根据实际需要及捐赠者的意愿支持体育事业的发展,践行全民健身的社会责任。

  (六)提高科学健身指导服务质量

  完善区级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的建设,推进科学健身指导为职业人群提供体质健康评估、开具运动处方等服务促进体育社会指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提高上岗率和服务水平,精准配送科学健身指导服务进社区、进企业、进园区、进学校、进商圈,倡导“运动是良医”、“健康力就是生产力”,为市民提供科学健身、健康生活等方面的服务。

  构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体系,鼓励运动员、体育教师、教练员、大学生等具有体育技能与专业知识的人员,提供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建立评价和激励保障制度,形成长效机制。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全民健身志愿者的展示和交流活动,全面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质量。

  (七)探索体卫融合新模式

  倡导主动健康意识,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建立集科学健身、运动营养、伤病防护、心理调适、康复治疗为一体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培育和扶持运动医学和运动康复专业服务机构,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社区运动与健康服务中心,探索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体质测定指导站融合建设,支持在社区医疗机构设立科学健身门诊,引导建设一批体卫融合实践示范项目。

  探索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协同联动机制,加强对全民健身运动的医学指导和监督,积极推动运动防护师、运动营养师、运动康复师等人才培养,实行体育与健康人才的交叉培训。鼓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参与科学健身指导工作,探索把“体卫融合”纳入医院评级的指标体系。

  (八)打造国际体育文化的活力城区

  推动足球、篮球、网球、击剑等福田重点运动项目的体育文化建设,深入挖掘运动项目的文化内涵,弘扬福田开放多元、创新时尚、勇于拼搏的中心区精神和深圳敢为人先的文化精髓。丰富中华体育精神时代内涵,打造深圳体育文化高地,建设传统与时尚兼容的国际体育文化活力城区。形成以参与体育健身、拥有强健体魄为生活方式引领的发展理念和社会舆论氛围,让体育文化融入特区文化和大众文化。

  有效整合体育名人、品牌赛事、体育场馆等资源,挖掘精彩的福田体育故事,依托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两微一端”等网络新媒体,打造具有福田特色的体育全媒体传播体系。加强体育文化创作及平台建设,鼓励开展体育文学、体育音乐、体育雕塑、体育摄影、体育影视、体育动漫、体育标识等创作,推动体育与文化的融合发展。

  (九)全面落实和深化体教融合

  1.夯实学校体育基础

  牢固树立“立德树人、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强化学生运动技能培养,切实提高学生体育素养,严格落实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制度,有条件的学校提倡每天1.5小时校园体育活动。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加强对学校场馆建设规划指导,提高办学条件。深入推进青少年健康工程,开展针对近视、肥胖、脊柱形态不良等突出问题的科学预防和运动干预。教育部门要会同体育、卫生健康部门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学、课余训练、竞赛、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评估、指导和监督,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50%,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运动习惯。

  2.强化“一条龙”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

  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建设,建设重点项目梯队,建立健全“一条龙”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探索由幼儿园、小学、初中直至高中组成对口升学单位,开展相同项目体育训练,构建衔接有序完整的体育后备人才输送通道。发掘更多福田优势特色项目进校园,统筹规划体育训练基地的项目布局和数量。支持学校与各级体校联办运动队,搭建高水平运动人才输送通道。大力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入学校兼任、担任体育教师、教练员的渠道,探索“先入职后培训”,优秀退役运动员获得教师资格证后优先录用。学校增设专职和兼职教练员岗位,创新学校专职和兼职教练员人事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配套制度体系。探索体育教师、教练员协同使用机制,完善课余训练教练队伍人才配置。

  3.加强对青少年课余训练与体育培训的监管

  规范青少年社会体育组织发展,畅通社会体育组织进入学校开展体育服务的渠道。与“双减”政策相配合,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或补贴等方式,支持青少年社会体育组织为学校提供课后体育教学,开展竞赛、训练、培训等服务。体育、教育部门共同建立社会体育组织为学校提供服务的准入标准、服务标准和退出机制。加强青少年课余训练的公益扶持力度,鼓励社会体育指导员担任青少年课余训练和比赛的业余教练、业余裁判,倡导青少年业余训练的志愿服务,建立体育培训服务监管工作机制。

  4.优化青少年竞赛体系

  建立健全符合青少年运动员成长规律的体育竞赛制度,以福田超级联赛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为龙头,以游泳、足球、网球等优势项目为突破口,构建小学、初中、高中联赛和杯赛体系。与青少年U系列赛事有机衔接,广泛吸引在校学生参赛,强化以赛促训,促进青少年体育的多元化发展。深化与粤港澳青少年的体育文化交流和合作,积极举办、参加粤港澳青少年体育赛事,开展粤港澳体育师资培训和青少年体育学术交流。

  (十)积极推进大湾区体育新融合

  深化与港澳地区的体育交流合作,实现深港澳三地体育发展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信息流通,提升深港澳体育交流层次和水平。推动港澳居民在场地预定、赛事活动、体质测定等方面享受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的市民待遇。鼓励与港澳体育社会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鼓励港澳优秀俱乐部在福田设立分支机构,推动福田建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优质体育生活圈。

  以举办第十五届粤港澳全国运动会为契机,以大湾区体育合作为重点,积极参与搭建大湾区全民健身合作平台,增强区域全民健身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场馆、人才、产业等资源优势,与大湾区城市共同举办国际国内重大赛事活动。借鉴港澳地区国际经验,创办独具特色、高端、差异化的品牌赛事,为深圳建设国际著名体育城市贡献力量。

  (十一)创建智慧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模式

  1.加快体育场馆设施智慧化升级改造

  鼓励从“智慧、融合、创新”的维度,通过现代数字技术在体育场馆设施中的设计运用,形成集体育场馆即时感知、科学决策、主动服务、高效运行、智能监管等功能于一体的建设运营管理新模式。提供优质的观赛体验、完备的服务保障和高效的运营支撑。重点围绕智慧观赛体验、智能赛事服务、智慧化场馆运营等场景,提升体育场馆智能化管理水平。建设室外智能健身设施、智慧健身步道、智慧体育公园、智慧健身中心等智慧化健身场地设施。

  2.构建智慧体育生态圈

  发挥福田科技创新之区的优势,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全民健身科技创新,支持与高校合作,提升全民健身技术创新研发力量。拓展新场景应用,推进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5G等技术在全民健身服务中应用,支持直播、短视频、体育游戏和电子竞技等在线体育产品创作与生产,促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叠加与创新,推动运动场景感知化、运动体验数据化、运动展示视频化、运动社交情境化。

  (十二)推动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1.深挖体育消费潜力

  把体育生活方式的构建作为新时期体育产业的战略重点。通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运动健身、体育锻炼的美好生活需求。加大力度推广“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市民出一点”的公益消费福田模式,拉动公益性群众健身消费。通过各类赛事活动拉动节假日消费、商圈消费和夜间消费,积极培育定制、体验、智能、时尚等消费新模式、新业态,促进体育消费提质扩容。创新体育消费引导机制,鼓励采取发放体育消费券等方式,探索激发体育消费潜力的长效机制。激发包括国有、民营企业、体育社会组织等多元市场主体活力,盘活各类体育资源,不断增加体育市场供给,培育和扩大体育消费新增长点。

  2.构建体育产业发展新格局

  推动体育产业集聚发展,打造集聚效应明显的体育产业园区和体育产业基地;引进国际顶级商业体育赛事,推进体育竞赛表演业创新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体育场馆的建设与运营,打造体育服务综合体;积极培育体育产业新业态,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教育、科技、数字、康养、医疗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体育技术创新载体建设,鼓励体育科技成果转化、体育科技应用推广;推动国际体育资源集聚,吸引国际知名体育组织和企业把总部或地区总部设在福田;积极搭建体育资本运作平台,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设立体育产业风险投资基金,推动科技、人才、数据等核心要素在体育产业创新发展中的最优配置。

  三、保障措施

  (十三)完善工作机制

  进一步健全完善全民健身协同工作机制,充分履行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职责,协调解决全民健身重大事项和重大问题。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区政府年度工作报告,将所需经费纳入区级财政预算,逐一明确制度成果和改革预期成效,以台账式管理、项目式实施、节点式推进。加强体育主管部门与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力度,做好《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及配套政策措施的任务分解和督导落实。对照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区)创建标准,制定全民健身工作要点,采取“要点+清单”的模式管理,以清单式逐一明确责任分工、制度成果、改革预期成效等内容,提出可量化、可考核的具体指标,确保各项工作抓细抓实。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激发市场主体参与全民健身的动力和活力,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健身需求。同时加强全民健身安全监督管理,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检查评估工作。

  (十四)加大资金投入保障

  增强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财力保障,统筹安排一般公共预算资金和政府性基金用于全民健身事业。进一步完善以促进全民健身为重点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形成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资金和体育彩票公益金相互补充、各有侧重的资金投入格局。建立健全政府发展全民健身的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优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优先支持补短板、强弱项项目。

  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全民健身工作,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力度,拓展经费来源渠道,形成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机制。强化绩效管理,确保财政资金投入规模、结构、绩效与全民健身发展目标相匹配。按规定落实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水、电、气价格不得高于一般工业标准,按规定落实体育社会组织、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场馆等税收政策优惠,切实创造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全民健身发展的条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组织和个人以投资、赞助、捐赠等形式支持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全民健身活动、全民健身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拓宽全民健身事业投入渠道。

  (十五)壮大全民健身人才队伍

  建立健全全民健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发展壮大全民健身人才队伍规模,优化队伍结构,提升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健身指导、组织管理、科技研发、宣传推广、体医融合和志愿服务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和供给。加大对全民健身骨干队伍的培训力度,重点做好基层体育骨干、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义工的培养。优化人才服务环境,加强人才激励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和人才评价机制,按规定落实好群众体育教练员职称评定工作。坚持基层服务导向,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畅通全民健身人才流动渠道,促进区域人才协调发展。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推进全民健身服务职业教育。

  四、组织实施

  (十六)加强组织领导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将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列入政府年度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地推动工作落实。把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将重点工作纳入政府年度民生实事加以推进和考核,确保有效推进落实。强化统筹协调、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社会动员,明确责任分工,细化目标任务,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针对短板弱项,细化配套政策措施,确保重要指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落地落实。

  (十七)加强监督指导

  建立适应新发展阶段要求的实施计划监管考评体系,推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积极开展绩效评估和社会满意度调查,加强对全民健身重点目标、重点项目的过程管理,发挥媒体等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做好“计划”执行职责的部门任务分工和监督检查,加强对实施情况的督查和评估。委托第三方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中期考核,在2025年对我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推进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上报全面评估报告和评估核心指标数据汇总表。

  (十八)加强宣传引导

  加大宣传力度,线上线下齐动员,宣传普及全民健身政策法规、科学健身知识方法、典型案例、先进经验、先进人物等,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公益宣传。应用新媒体、移动互联网等多种手段,进行广泛宣传,提升全民科学健身意识。充分挖掘全区体育文化资源,发挥地方品牌特色,有效整合体育项目、体育名人、品牌赛事等,传播体育文化,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