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中东战争:英法以欺负埃及,苏联:以色列你再横保证你消失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美英法关系真的很好吗 第二次中东战争:英法以欺负埃及,苏联:以色列你再横保证你消失

第二次中东战争:英法以欺负埃及,苏联:以色列你再横保证你消失

2023-05-04 13: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21年春天,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苏伊士运河,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船之一“龙慈”号因强风倾斜,堵塞了苏伊士运河。埃及政府因这次堵塞损失了10亿,370艘大型国际货轮被迫停运,欧亚物流几近瘫痪,全球股市也动荡不安。

说到苏伊士运河,这条长度不到190公里的运河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它连接着地中海和红海,当之无愧的物流“大动脉”。

这条运河始建于19世纪,被英法殖民者用12万埃及奴隶劳工的生命买来。苏伊士运河拥有100年来一直在西方殖民者手中。直到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埃及才以战争的方式夺回了这条黄金水道。

历史上,“第二次中东战争”也被称为“苏伊士运河战争”。这场战争是英法两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惨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果断出手,打压了英法两国的嚣张气焰,这也让以色列收敛了自己。

“苏伊士运河战争”可谓“生于冤屈,死于耻辱”。虽然英法三国在军事上碾压了阿拉伯国家,但英国的七艘航母全部出动,重塑了日不落的帝国“威风”。但最终,在美苏两国,尤其是苏联的“核威胁”下,这三个国家还是撤军了。英法两国被苏联吓倒,向美国求助。

战后埃及收回了苏伊士运河。这场战争让埃及领导人纳赛尔成为阿拉伯世界的英雄,也正式终结了英法在中东的话语权。那么,为什么会爆发“苏伊士运河战争”呢?英法三国的“闪电战”为何让埃及毫无察觉?美苏为何坚定支持弱国埃及?

1。英法胡罗平阳被“埃及”欺负

“非洲不用,埃及不行;不得已,埃及不用,苏伊士运河不行。”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向北非战场指挥官蒙哥马利提出了要求。

英国人为苏伊士运河疯狂。这条水路是“天然的印钞机”,为英国带来了巨额收入,每年高达数千万英镑。而且,苏伊士运河作为连接欧亚大陆的通道,关系到英国的原油供应,也是很多国家的物资通道。苏伊士河沿岸的驻军为英国带来了国际话语权,其政治回报受到大英帝国的高度重视。1952年,埃及发生“七月革命”。英国人支持的法鲁克王朝被自由军官推翻。ThenewlyelectedRevolutionarySteeringCommitteeestablishedthe"RepublicofEgypt".1954年,埃及新政府要求英军撤出埃及。当时英国害怕苏联在欧洲的扩张,想缩减自己的军事力量,所以当即答应了埃及的要求。

从1954年到1956年,英国基本撤出埃及全境,但在最后一条“苏伊士运河”周边地区,英国坚持“寸土不让”,不仅驻军部队,也保留英国公司的经营权。埃及政府坚决不同意,英国又开始玩分裂印度的老套路。

英国推进埃及南部,“英埃共管”下的苏丹于1956年1月1日独立,直接用英国武器武装苏丹军队。埃及政府震惊了。英国人想在埃及上演一场内战,让埃及和苏丹打一场消耗战,让他们坐收渔翁之利。

结果,埃及领导人纳赛尔没有上当。他认为,苏丹是一个名不副实的政权,根本不是一个国家,以后可以收拾干净。于是他压住苏丹问题,投身大英帝国,并于1956年7月直接派兵进入苏伊士运河,强行夺取苏伊士运河的主权,使英国的阴谋破产。

当时苏伊士运河是英法两国共同掌握的。毕竟这条河是法国人挖的,花了不少钱。英国和法国靠着这头“牛”,每年都能赚不少钱。埃及人的出兵激怒了英法这两个老牌强国。当时法国正在镇压阿尔及利亚的叛乱,埃及是阿尔及利亚独立的坚定支持者,而法国人也对埃及深恶痛绝。

瘦骆驼比马大。英法两国确实不如几十年前了,但也不能任由埃及往自己脸上捏鼻子。对此,英国首相埃德利表示:“埃及人扼杀了英国的咽喉,英国的海外利益岌岌可危。”,被中国打的丢脸。美国还没松口气,一头扎进越南的“南越政权”,积极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苏联深陷斯大林之死和赫鲁晓夫上台带来的“信仰危机”。东欧国家要动了,苏联也在忙着重建权威。两个超级大国各忙各的。英国和法国觉得机会不失,于是绕过美国,暗中谈判对埃及发动“歼灭战”,拉来“中东荆棘”以色列打一场“闪电战”。2.以色列对“生存空间”的渴望

英法不愧是国际舞台上的“老将”。他们知道自己的直接军事部署有点不为人知,所以拉拢了和阿拉伯人有很深矛盾的以色列,让以色列带头,在“支持”的旗帜下发挥支持作用。1949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后,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站稳了脚跟。在西方的支持和全世界犹太人的支持下,以色列在1950年代拥有20万军队,已经是中东第一军事强国。.但犹太人不再满足于“生存”,他们在寻找更大的空间。“我们要建立一个伟大的以色列国,从尼罗河到幼发拉底河都是犹太人的土地。”这是当时以色列人的梦想。当时,埃及正在养精蓄锐,积极推进军事改革,与苏联作战。火热,进口武器和培训飞行员。当时以色列因为出海口的问题跟埃及闹得不可开交。就算英法不找他,他也要亲自打埃及。

以色列出海有两个方向:一是向西进入地中海再走苏伊士运河,二是从南边的亚喀巴湾进入红海。但是亚喀巴湾出口处的“蒂朗海峡”被埃及用两个小岛挡住了,以色列无法从这里出海。如果苏伊士运河再次被埃及控制,以色列将彻底失去出海通道,在国家生存战略上陷入被动。

于是,英法以三国在法国巴黎召开了军事会议。会议决定,英法派出8万兵力,主要承担空中和海上攻击,以色列则派出10万兵力,由陆路西进西南半岛,争取在短时间内突围。埃及,埃及共和国灭亡,建立傀儡政府。

计划中,以色列是侵略的先头部队,首战的目标是西奈半岛。当埃及军队全部东奔以色列时,英法空军将集中攻击埃及,摧毁埃及的军事设施,使其投降。

1956年10月29日,10万以色列军队带着400辆坦克、150多门大炮和155架飞机入侵埃及。埃及军队总兵力15万人,主要部署在核心区域的尼罗河三角洲。西奈半岛的守军只有两万多人,而且装备简陋,缺少战斗机和坦克。

10月29日下午4点,以色列伞兵突袭了西奈半岛的米特拉山口。以色列精锐空降部队与埃及第4装甲师交火。双方在20公里的隘口内激战。埃军占据有利地形,摧毁以军车辆,将以军围困在山谷中。不过,以色列军队表现出了非凡的韧性。伞兵们不仅顶住了埃及军队的炮击,还派出小分队上山击退埃及军队,夺取了半个山谷。

以色列入侵西奈半岛的消息传到开罗,纳赛尔立即派兵渡过苏伊士运河支援。

就在埃及人出兵的时候,10月30日,英国和法国向埃及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埃及和以色列立即停火。埃及军队撤出运河,英法军队进入运河区。此外,埃及还需要开放苏伊士、伊斯梅利亚、福阿德等港口,让英法联军的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可以上岸。

如此咄咄逼人的“调停方案”,纳赛尔无论如何也不会接受。他已经看清了这场战争的本质,英法以三国联手。纳赛尔下令全军进入战备状态,西奈半岛的军队也不能纵容战斗,全部退到运河内以免被包围。

埃及拒绝英法最后通牒后,英法联军于10月31日开始对埃及全境进行空袭,650架飞机轰炸了开罗、亚历山大港、伊斯梅利亚、苏伊士等埃及主要城市。英法联军歼灭埃及军队的机场和重要雷达站,埃及空军几近瘫痪。

11月1日,以色列人为控制蒂朗海峡,袭击了西奈半岛的“沙姆沙伊赫”。与此同时,英法空军空袭苏伊士运河,塞得港遭到轰炸。埃及人知道以一己之力根本无法阻挡英法联军,于是立即向联合国安理会求助。

当联合国安理会得到爆发战争的消息时,美苏还在开会,英法以决定赶紧收拾残局。英国伞兵空降塞得港,与埃及军队争夺港口。

埃及政府号召全体埃及人保卫国家,埃及平民也加入了反侵略的斗争。塞得港的设施被英法军队用炸弹和舰炮摧毁,但埃及军队坚守在港口外围。英法无法夺取整个港口,只能推进到塞得港以南的卡布。

11月5日,埃及眼看运河北部失守,便在运河下游凿沉了十几艘船只,彻底封锁了苏伊士运河,与侵略者作战。苏伊士运河被封锁,欧亚大陆的所有商船都不得不停下来。英法两国看到埃及人如此偏激,心都凉了半截。

11月6日,战争持续了一个多星期,英法两国被迫接受联合国停火决议。英法组织的军事冒险本可以收获更大的成果,却被以色列人先退出了。

以色列总理本·古德里安告诉他的盟友,苏联曾威胁过他:“如果战争继续下去,以色列作为一个国家可能不复存在。”不再是

第二次中东战争是赤裸裸的侵略。几乎在战争一开始,英法以就遭到了全世界的严厉批评。三个国家联合入侵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是现代世界不可容忍的罪恶。不仅苏联对此表示愤慨,就连北约的老大哥美国也勃然大怒。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对英法说,如果英法还这么欺凌弱小,苏联就要用“先进的毁灭性武器”对付他们。苏联支持埃及的原因很简单。埃及是整个阿盟的老大,也是自己在中东培养的盟友。埃及的存亡与美苏的国际政治格局息息相关。英法此举无疑是在挑衅苏联的权威。

英法害怕苏联真的投下核弹,立即向美国求助,要求美国根据《北大西洋公约》行使集体自卫权”以应对苏联的威胁。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对此非常愤怒。他认为,英法的越界行为完全是冤枉的,他们仍然以航海时代“殖民帝国”的落后思维看待亚非拉国家,有悖于联合国精神。

如果美国因为这次事件行使自卫权,无疑会掀起第三次世界大战。

美国扬言要将英法驱逐出北约。英国和法国当然拒绝接受。美国开始抛售英镑并停止对英国的经济援助。英国一下子被噎住了。法国见英国承认懦弱,立即乘势宣布撤军,回头继续扩张北非殖民地。

终于在11月7日,英、法、埃、以四国停战,这场闹剧才告一段落。

第二次中东战争来势汹汹,过程曲折,但伤亡很小。英法联军伤亡400人,以色列和埃及均伤亡2000人,埃及因猛烈轰炸伤亡超过10000人。11月22日,英法伞兵和海军陆战队全部撤出埃及,以色列寻求与埃及讨价还价。

以色列只要求埃及开放蒂朗海峡,让以色列可以自由航行。在埃及承诺开放亚喀巴湾后,以色列于次年春天撤军。

从政治和军事角度分析,英法这次军事行动很像19世纪的“第二次鸦片战争”,都是在无理要求被拒绝后单方面挑起的。20世纪50年代,两个殖民帝国还没有意识到世界大局的变化,还在做着各自的帝国梦。

虽然埃及在军事上被打败,但英法最终还是从埃及撤军,埃及获得了苏伊士运河的全权控制权。埃及夺回运河的胜利为整个阿拉伯世界带来了荣耀。埃及成为阿拉伯世界的核心,领袖纳赛尔成为阿拉伯民族英雄。后世的阿拉伯领导人将纳赛尔视为他们心中的偶像。

4。美苏说YES,没人敢说NO

战争就这么丑陋地结束了。按理说这件事发生后英法应该对美国恨之入骨,但是英法并没有这样做。因为无论从经济上还是军事上看,这两个国家都没有二战后独善其身的实力。尤其是海外殖民地逐渐独立后,英法失去了海外“输血”,全部回到了“王国”时代,没有了与大国抗衡的底气。

第二次中东战争的灰头土脸让英法名誉扫地,尊贵的旧帝国在新大国的威胁下瑟瑟发抖,全世界都看到了。从此,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知道,只有美国和苏联才能决定一个地区的未来,而英国和法国在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只是工具人。

第二次中东战争是一个转折点,宣告了美苏竞争时代的到来,即“冷战”成为世界主流趋势。此时,美苏开始在美洲的古巴、东亚的越南、中东的巴勒斯坦、中欧等地对峙。

英法时代结束后,美苏说YES,没人敢说NO。

文/商学院

参考资料:

1、《中东战争系列之2 埃及大战以色列、英法联军 第二次中东战争:喋血苏伊士运河》、刘火雄

2、《英国与苏伊士运河战争研究》、丁宏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