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美育的价值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美育的最高目标是什么 张扬美育的价值

张扬美育的价值

2023-06-30 17: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美育映照着这个时代

美育是审美教育,亦是美感教育,是情操教育,亦是心灵教育。它不仅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美育通过各种艺术、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美育培养人的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人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人具有美的理想、情操、品格和素养。因此,强调美育对诗意人生的促进功能则是现代美育的核心。

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美育对德、智、体的教育都有积极影响。美育用优美感人的艺术形象,帮助学生认识人的生活、理想和斗争,使其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其政治品质、道德面貌和思想感情健康地成长。在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美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路径,让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心灵、品质的塑造更加形象、立体、鲜活、生动。美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现实,认识历史,可以发展其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能调剂他们的生活,提高学习效果。美育要求整齐清洁,美化环境,有利于健康,有助于体育的开展。

美育是中西贯通的

自古以来,中国就讲究“礼乐教化”,美育一直作为人修身养性的重要手段而存在。周朝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作为学校教育基本内容,孔子也提倡“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到了近代,王国维、蔡元培等大师更是对美育推崇备至。王国维认为“独美之为物,使人忘记一己之利害而入高尚纯洁之域”。蔡元培提出的“美感教育”是非常有特色的教育思想,他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强调美育是一种重要的世界观教育。美育是自由的、进步的、普及的。蔡元培说:“应当用美育来行使类似于宗教在慰藉心灵、陶冶情感方面的作用,使人们能怀着类于宗教信徒所拥有的宽厚之心,以祛除利害得失之计较,突破人我之见。”今天,一些科学领域的大师也同样强调美育的价值,如杨振宁就曾以“方程式是造物者的诗篇”来阐述科学与美的关系。

让我们的目光从中国拓展到世界。1793年,德国的席勒以书信体写成的《美育书简》,第一次在美学史上提出比较系统和全面的美育理论,深刻阐述了美育的必要性和美育的意义,被后人称之为“第一部美育的宣言书”,并以此作为审美教育形成独立理论体系的标志。在书中,席勒将古代希腊社会与近代欧洲社会进行对比,他认为在古希腊社会中,人的天性是完整和谐的,具有完美的人格,个人与社会之间十分谐调。近代大工业社会造成了矛盾和人性的分裂。社会严密的分工和职业的区别,不仅使社会和个人之间产生严重的分裂,而且使个人本身也产生了人性的分裂。近代人在物质和精神、现实和理想、客观和主观等诸方面都是分裂的,已经不再像古希腊人那样处于完美和谐的状态了。由此,席勒极力主张通过审美教育来克服人性的这种分裂。他认为,人身上有两种相反的要求,可以叫做“冲动”:一个是感性需要支配的“感性冲动”,另一个是受客观规律闲置的“理性冲动”。这两种冲动都是人的天性,完美的人性应当是二者的和谐统一。席勒极力主张通过美育来培养理想的人、完美的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从美育理论发展历史来看,席勒对于美育的认识,突破了古希腊时期单纯把美育作为道德教育的特殊方式或补充手段的狭隘观点,进而把美育提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高度来认识,这对后来世界各国美育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孩子能从周围世界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俄国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也曾说:“美和道德是亲姐妹。”

美育的四种形态

美育主要包括艺术美、自然美、技术美、旅游美。

艺术美是指各种艺术作品所显现的美。艺术美作为美的一种形态,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定向化活动。艺术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在艺术作品中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性显现,是艺术家按照一定的审美目标、审美实践要求和审美理想的指引,根据美的规律所创造的一种综合美。

自然美是指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自然美包括日月星云、山水花鸟、草木鱼虫、园林四野等等,非常广阔多样。作为经验现象,自然美是人们经常能够欣赏和感受的。

技术美是人类活动的精神结晶,是工业时代的产物。美是与功能联系在一起的,是以有用性为前提的。一把木椅,如果不符合使用的目的,坐着不舒适,即使装饰得再华丽,看起来也是不美的。中国传统艺人有一句行话,叫“艺中有技,艺不同技”,这指出艺术与技术的密切联系。绝大多数艺术,都有其技术支持。极少数没有技术支持的所谓观念艺术,其诞生之日差不多就是终结之日,永远只能是一次性存在。技术表现的本身也具有审美价值,并构成了艺术中的“技术美”。这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尤为清晰,如中国戏迷看戏曲演出,不叫“看戏”,而叫“听戏”。为什么?因为这出戏他已经看过无数遍了,人物、情节甚至连演员的表情他都早了然于心。他来戏院,即是要听不同流派演员的演唱技巧。又如高耸云天的铁塔把人的视线引向天空,也把人的精神提升到超越于现世的存在,横跨江河的大桥把两岸连接起来,使道路可以跨越障碍而延伸开来。在这些静止的直观形态上,莫不展示出充满动势活力的美的外观。

旅游美是指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创生出来的一种美及美感。旅游美及美感发生是以旅游过程中的活动为基础,如一次旅游活动过程可由前过程、过程、后过程三部分构成。前过程是对旅游标示物的认知,激发出旅游动机的过程――愿游;过程是游览过程,表现行游、居游、憩游;后过程是游览活动完成后游客对旅游的回忆――忆游。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因某一节点客体形象的冲击而创生的直觉形象是一种美感经验,也是是旅游生活的最高体验。

美育既是生活教育,更是终身教育

美育是生活教育。学校教育必须充分认识到以美育人、化人、成人的重要意义。各方社会力量也应参与到学校美育,变“一方敲锣”为“众人擂鼓”,共同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审美理想。美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但发现美、享受美的能力却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的。通过系统的美学教育,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欣赏艺术的美,并将艺术的美转移到生活中去,发现、创造生活中的美,让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美的氛围之中。人们的情感、精神、气质、胸襟等都会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澄澈,有助于形成高雅的气质、完善的人格、丰富的精神世界。这对整个国民素质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让学生从小形成社会主流价值的审美意识和创造美的能力,拥有对美好形象、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学会感知美,善于发现美、体验美、理解美,在对生活、自然、科学、艺术的欣赏中,受到美的熏陶,进而创造美、发展美、传播美,提高自身精神境界和审美品质,做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

美育还应是终身教育。让美育回归应有的地位和价值,就应将美育贯穿到国民教育和人的成长的全过程,让每个中国人能终身接受美的熏陶,自然可以真正地“善民心,易风俗”,这项任务还很艰巨。

(作者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来源:湖北社会科学报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