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美秀美术馆窥探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美术馆设计思路和方法 从日本美秀美术馆窥探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从日本美秀美术馆窥探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从日本美秀美术馆窥探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贝聿铭先生是美籍华人,与生俱来的东方文化背景使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郁的感情。因此,在贝聿铭的建筑作品中也有所体现。贝聿铭是现代主义设计的最后一位大师,但是他在讲究功能主义的同时,能够将现代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和精神进行有机地结合,并不局限于表面的历史元素的堆砌和迭加,而是真正地将中国文化的精粹内化在自己的建筑作品中,这是值得我们去深刻研究的。通过仔细品味和欣赏他的作品,就能感受他作品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时尚气息。

一、传统语境

(一)曲径通幽

美术馆的入口只有一条路,要到达美秀美术馆,需要走过一条两旁布满了樱花树的弯弯曲曲的幽径,再穿越山洞,走入一条能够将我们引领至另一个世界的隧道,横过一座反悬索天桥,方可到达这个人间天堂,有“曲径通幽处”之意味。

(二)犹抱琵琶半遮面

连接美术馆的,是壮观的长200米的隧道,还有120米的斜拉桥。隧道呈弧形,由于建筑的体量偏西,而入口在东边,因此一开始看不到馆身。美术馆入口要到隧道的末端才豁然呈现。特意把入口通道拉长,让馆身时隐时现,有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效果。因此,尽管有电瓶车可以代步,大部分的访客会选择从停车场步行到艺术馆。这样最后一刻才显露真身的设计在日式庙宇里十分常见。行人一般不能直接进入主建筑,而是随着步道的曲折逐渐抵达。

(三)桃花源记

这正是贝聿铭先生设计的初衷,当他第一次置身于信乐群山的包围之中时,他就很感动地说:“这不是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描述的桃花乡如出一辙吗?”因此,贝聿铭希望引用“世外桃源”概念,创造出一个独特的地上天国。

(四)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远离尘嚣,美秀美术馆在绿油油的信乐山岳中若隐若现。美秀美术馆的80%建筑物是埋藏于地下,这是因为要保护自然环境及与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通过跨越两个山脊的隧道及吊桥,美术馆的入口便映入眼帘。当走近的时候,便会在长满松树的山坡中瞥见玻璃的屋顶,恰似中国古代的传说、地上的天堂——「桃源乡」。这真是中国的“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典故的精彩再现。

(五)崇尚自然、天人合一

贝聿铭先生有意识地在设计中将美术馆与自然融为一体,因此,美术馆是建筑上两个方向的壮丽体现:建筑物耸立于自然中,同时亦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我觉得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崇尚自然、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有相通之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强调的是人类是天地万物中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体,追求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因此,人类设计的建筑物不应该是凌驾于自然之上的,应该是与自然完美结合、相互交融、浑然天成的。

(六)虽由人作,宛若天开

贝聿铭先生说:“日本传统的建筑师善于将建筑物与周围的环境及景色融为一体。因此,我十分尊重日本民族的思想、文化及传统。”日本传统的设计思想与中国传统的设计思想是同宗同源的,中国江南的苏州园林将中国传统的设计思想和美学标准演绎得淋漓尽致。贝聿铭先生设计美秀博物馆时,在营造意境、经营位置、和处理手法上与苏州园林的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追求的是一种“虽由人作,宛若天开”自然、不做作的审美标准。从不强求轴线对称、规整,追求的是一种自然的形式美,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创造出与自然和谐的共生之境。

(七)“禅”之意境

我认为美秀博物馆有“禅”之意境。有山,有溪谷,其中雾气萦绕,此情此景仿若中国画之意境。每一天,太阳在云海中出现,信乐开始了新一天。在浓雾中,群山变得若隐若现。而山之守护神,传说是隐居于山岳之中。尽管美秀博物馆,处在群山环绕之中,整个建筑低调、质朴、纯粹、空灵、静寂,如果想去参观,还得长途跋涉,穿过深邃的山洞、步行过山谷中悬空的吊桥,才能一览博物馆的庐山真面目,但是有心去观赏博物馆的游客会非常享受这个徒步追寻艰辛的过程。

(八)深山藏古寺

这与中国的寺庙一般都藏在深山老林之中的用心良苦相契合。首先,深山老林远离尘世喧嚣,是一片净土。更重要的是,要让尘世的人们在攀爬的过程中,享受路途的艰辛,继而净化心灵、一洗尘世喧嚣之浮华、慢慢让人获得一种怡然自得、超然度外的精神愉悦。美秀美术馆也是为了让人们在欣赏人类最珍贵的精神瑰宝之前,先体味一下追寻过程中的艰涩,待到达目的地的那一刻,才能真正体会到苦尽甘来的酣畅淋漓之痛快。

二、现代表达

展览馆绝大部分是由玻璃幕墙构成,室内开放的空间,给人以明亮的感受。入口大门的圆形玻璃窗显现出自然及建筑物的亲和力。贝聿铭先生亲睐于在入口大门玻璃上使用圆形的结构,与他从小就生长在苏州园林所受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入口大堂正面以借景方式眺望,开放的信乐大自然充满动力地展开,空间感及开放感在四周山脉的景色影响下变得更广。一进入室内,便可领会到因美术馆室内环境而产生的戏剧性变化。阳光从屋顶装有现代设计的百叶窗板的天窗中进入宽敞的接待处,照亮了蜂蜜色的石灰石墙,带来一种温暖、柔和、亲切的光芒。不论是早上、下午或黄昏,美秀美术馆被信乐的群山所围绕,由于光线在不同时间段所带来的变化,每一次到达都可欣赏到不同的风景、感受不同的美。于展览室内,我们可以见到美术品与建筑物之间的融洽调和。由于天然、变化的阳光照射,给整个建筑注入了生命的活力,室内室外浑然一体,纯粹、通透,于美术馆内,完全没有处身室内的感觉。

尽管承继了传统的文化思想,但却采用了极其现代的建筑材料和构筑方法。美秀博物馆的天顶是金属柜架为主要的结构元素,是圆柱形的金属钢铸首尾相接,组合成各种几何图形。由于天然光线会随着一日不同时间,一年不同季节而变化,因此会产生光与影不断变化的几何图案。天窗选的是不反光的玻璃。根据「用途是好的设计之主要原素」,涂上深灰色或桃色的天窗,作用是令天然光更加扩散。因此,艺术品得以清晰地表现出来而不会反射耀眼的光线。

整个建筑既渗透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和思想,又极具日本建筑的风格特色,比如美术馆的屋顶就学习了被称之为日本民族建筑精华——桂离宫的形态特征。有人说在美秀美术馆里,从接待馆到入口,要经过蜿蜒曲折的路线,穿过深邃的山洞、步行过山谷中悬空的吊桥,经过艰难的长途跋涉后才能一览博物馆的庐山真面目,这完全是因为这块地的特殊地形。但有心之人就会发现,日式的庙宇也有类似的处理,通往内殿的路一定是曲曲折折的,要么是拾级而上,要么是不断改变方向。这并不是巧合,而是刻意地对艺术、建筑和自然之美的整合。

整个建筑涵盖了现代主义建筑的所有特征,纯粹、精致、典雅、简练到了极致。虽然它很低调、质朴、静寂、空灵,但是就连通往美术馆的隧道和桥梁也美轮美奂,看上去这一切都像是一件件让人爱不释手的艺术品。他的建筑作品带给我们的意义不仅仅在建筑本身,而是建筑作品背后更深厚的文化内涵。

结语

贝聿铭先生值得我们学习的不仅是他无与伦比的建筑作品,更是他为人谦逊的性格、不赶时髦的勇气、大胆尝试的魄力、面对舆论压力时的坚忍、获得成功后的那份淡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西方文化的选择性接受、以及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将其一切融会贯通地运用在他的建筑作品中,才得以构建成一件件惊世骇俗、影响深远的建筑设计作品。我觉得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他对于建筑设计事业执着的热爱 和坚持!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中国文化经过数千年的磨砺、融合、凝聚、发展从而使得其独具神采、博大精深。作为一名设计师,不论是哪个领域的设计师,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努力学习和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和精髓,将其有效地内化到设计创作当中去。我们不能盲目跟风追随西方的潮流,因为我们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但不可否认的是必须选择性地学习和消化西方先进的文化和设计,但不能直接摹仿、照抄照搬。回望俯首、仔细观察、认真思索,我们的先祖给后代留下了如此丰富、肥沃的文化根基,只要我们真诚、用心地思量,一定会有所感悟!不要满足于流于表面的中国传统图案和历史元素的简单堆砌、迭加,那都没有深入到本质,没有触及到最根本的东西。

我们现在势在必行的是沉下心来,慢慢思考、细细咀嚼,只有这样才能渐渐地,一层层抽丝剥茧地发现中国文化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从古至今,中国文化的血脉从未间断过,作为一名中国人,让中国文化的血脉继续生生不息地延续下去是我们应该肩负的重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