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美术概论是什么 《美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美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2023-12-10 01: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美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美术概论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美术学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  48 学时  3  学分   其中实践学时:    0    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美术概论》是美术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是关于美术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基本问题的基础性研究学科;其主要任务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美术的基本问题,诸如美术的本质和特征、美术的价值和作用、美术发生发展规律、美术创作和美术接受等,做出深入的分析和科学的说明。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懂得美术的基本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原理观察、分析美术活动、美术现象,指导美术创作,开展美术批评,从事美术教学。

二、课程教学要求

本课程教学的基本结构要求:

(1)运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坚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体系的完整性。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历史联系逻辑的原则。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美术现象。

(3)在引导学生联系当代文艺现象和艺术思潮进行讨论,做到正确认识和评价。

(4)本课程的课堂讲授部分,应做到知识讲得透彻,内容前后融合、贯通,欣赏和讲授相结合,辅助以组织参观美术展览,并定期开办讲座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三、先修课程

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认识美术概论中的关于美术的概念,通过理论的学习,并应用于实践,结合自己的绘画过程,理解并记忆相关知识点。

 难点是结合中外美术史中的知识学习,学会美术评论、美术批评、美术欣赏等方法。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讲授法,自主学习法等。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并进行总结分析,引导学生从各个层面把握各个时期不同美术作品的特征。并对部分章节进行自学。

3、借助多媒体、录像、幻灯片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讲授内容的特点,增强教学效果。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何谓美术(8学时)

1.教学内容

一、美术的界定

1.“美术”一词的由来

2.美术、艺术及造型艺术

二、美术的涵义

1.美术作为一种活动、行为

2.美术作为作品

3.美术作为观念

三、美术的特征

1.物质性

2.可读性

3.文化性

4.独创性

四、美术的本质

1.人同现实的审美关系

2.决定美术的发生和发展

3.决定美术的基本特征

4.决定美术的价值

2.重、难点提示

重点:解释美术含义要具象的联系实际讲解,内容避免抽象

难点:让学生产生对美术的兴趣

第二章 美术的发生(6学时)

1.教学内容

一、美术探讨的方法与途径

1.文献学方法

2.考古学方法

3.文化人类学方法

4.认识发生学方法

5.动物学方法

6.美学方法

二、美术发生的必要条件与形成要素

1.美术发生的必要条件

2.美术形成的要素

三、美术发生的关键环节:自意识的形成

1.自意识的形成

2.“自意识”使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3.“自意识”是美术发生的主要动力

4.“自意识”与最早的美术相互依存

5.“自意识”的混融性

四、人类第一件艺术品诞生于何时

1.考古发掘不能确证艺术的开端

2.人类第一件工具即人类第一件艺术品

2.重、难点提示

重点:美术发生的环节

难点:美术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第三章 美术的形态(8学时)

1.教学内容

一、美术门类谱系

1.纯美术

2.实用美术

3.附饰美术

4.美术门类谱系

二、美术表现形式的两极

1.具象

2.抽象

3.在具象和抽象之间

三、中国美术的主要历史形态

1.原始美术

2.陵墓美术

3.宗教美术

4.宫廷美术

5.文人美术

6.民间美术

四、西方美术的主要历史形态

1.古希腊及罗马美术

2.中世纪美术

3.文艺复兴美术

4.18、19世纪绘画

5.工业设计运动

6.现代主义艺术

2.重、难点提示

重点:美术的表现形式

难点:中西美术主要历史形态的对比,在同一时期中国与西方的美术形态,以及中西之间美术形态关系

第四章 美术的生成(8学时)

1.教学内容

一、美术家

1.审美感悟

2.艺术想象力

3.阅历与修养

4.表现技巧

5.天赋与后学

二、美术创作

1.创作过程

2.创作心理

三、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

1.作品原始要素

2.作品形式要素

3.作品意蕴要素

四、风格与格调

1.风格的形成

2.风格的类型

3.格调

2.重、难点提示

重点:美术家的各方面应具备的素质,主客观影响因素

难点:美术创作的过程以及应用到自己创作当中

第五章 美术的接受(10学时)

1.教学内容

一、受众与作品的关系

1.欣赏主体的条件

2.欣赏对象的双重性

3.欣赏的深化和延续

二、美术欣赏过程

1.了解意义

2.品赏意味

3.参与创造

4.通观细察

三、美术欣赏的意义

1.欣赏是一种审美享受

2.欣赏是美术作品实现社会功能的必须途径

3.欣赏推动美术创作的发展

4.欣赏是美术批评的基础

四、美术批评

1.美术批评的特点

2.美术批评的性质

3.美术批评的标准

4.美术批评的范式

2.重、难点提示

重点:接受者与作品的关系

难点:美术欣赏参与创造,美术欣赏的过程方法,美术批评的把握

第六章 美术的传播(8学时)

1.教学内容

一、美术的一般传播

1.直接传播

2.间接传播

3.综合传播

二、美术的市场传播

1.美术品供给者与美术品消费者

2.美术品经营中介

三、美术收藏

1.美术收藏主体

2.美术收藏品

3.美术收藏活动

4.美术收藏的意义

四、美术传播生态链

1.美术教育

2.美术传播辅助阶层

3.美术传播生态链

2.重、难点提示

重点:美术的传播方式和途径

难点:正确理解美术收藏

第七章 美术的演变(6学时)

1.教学内容

一、美术演变的动力

1.个体的独创性是美术演变的直接动力

2.社会需求与时代审美理想是美术演变的间接动力

3.意识形态是美术演变的制约力

4.社会生产力是美术演变的决定动力

二、美术演变的方式

1.继承与出新

2.求异与融合

3.衍生与演替

4.亦变亦恒

三、美术史

1.美术史研究的对象和史料

2.史论关系

3.从记述到阐释

4.“历史还原”与研究的主体性

四、后现代艺术的转向

1.后期现代主义艺术

2.后现代主义艺术的转向

2.重、难点提示

重点:美术演变的动力和方式

难点:后现代艺术的转向

第八章 美术的中西差异(8学时)

1.教学内容

一、中西美术体系的差异

1.趋向书法和趋向雕塑

2.人文性与技艺性

二、中西美术观念的差异

1.“中和”与“对抗”

2.“天人合一”与“人是万物的尺度”

三、中西美术审美特征的差异

1.由美及善与由善及真

2.“境生象外”与“典型形象”

四、中西美术艺术表现的差异

1.“超越时空”与“取其一瞬”

2.笔墨印款与素描色彩

2.重、难点提示

重点和难点:中西美术体系的特征与差异

七、学时分配

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学时

实践教学学时

何谓美术

8

美术的发生

6

美术的形态

8

美术的生成

8

美术的接受

10

美术的传播

8

美术的演变

6

美术的中西差异

8

复习

2

总计

64

八、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笔试、闭卷

2.成绩构成

平时作业+考试成绩

九、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美术概论》,王宏建,袁宝林,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年;

[2]《艺术概论》,戴碧湘,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1年;

[3]《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4]《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4年;

[5]《中国美术通史》王伯敏,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

[6]《外国美术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