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美餐桌文化对比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美国餐桌礼仪常识大全视频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美餐桌文化对比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美餐桌文化对比

2024-07-09 23: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美餐桌文化对比

朱宗渝

(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1331)

摘要:餐桌文化是社会文化中的一部分,也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部分,随着我国与西方国家交流的不断扩大,了解不同国家的餐桌文化及其原因,有助于避免在用餐时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尴尬,从而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本文从饮食观念、座位次序、餐桌话语和餐桌氛围四个方面分析了中美餐桌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餐桌文化;中美

一、引言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胡文仲,200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频繁,但由于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和宗教等因素的不同,中西国家存在文化差异,饮食是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更是当今外交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了解中美餐桌文化的差异及其原因不仅有助于理解西方的文化思想,也有助于将中国的思想文化传播出去,实现双方的相互学习,从而以更和谐的方式交流。

二、中美餐桌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

(一)饮食观念

由于历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中美国家人们形成了不同的饮食观念。中国人注重食物的味道,讲究色香味俱全,对于美食的评价标准以“味”为核心,认为饮食就是食物内在之味和情境心理体味的综合审美过程,宴席上的菜通常较为丰富,鸡鸭鱼肉至少应有一样。(郑肖肖,2012)。而美国人注重食物的营养,讲究每天应摄取多少热量,并且在烹饪过程中追求科学,调料精确到克,时间精确到秒。由此可看出,在饮食观念上,中国人较感性,追求食物的色香味形,而美国人较理性,追求食物的营养价值。

(二)座位次序

中国和美国人们在宴请活动中对用餐的座位都是极其讲究的。中国的餐桌通常为圆桌,在座位次序上有多种排列的方法,但基本遵循对门为上、年长为上和以左为尊等原则。若没有门,则讲究“坐北朝南”,因此面向南方的位置一般为主宾的座位,主宾是宴席中最尊贵的客人,通常为宴请所要招待的人、长者或社会地位较高的人,主宾的对面为主陪的座位,主陪则为付账的人,主宾的右手边是次主宾,以此类推。美国的桌子则是方形的,男女主人分别坐在桌子的两端,在男主人的右手边为女贵宾,女主人的左手边为男贵宾,通常男女交叉坐,女贵宾先入座。

(三)餐桌话语

在餐桌话语上,中国人遵循“贬己尊人”原则,通常通过贬低自己,赞美他人的方式表示礼貌和对他人的尊重。例如,中国人在请客吃饭时,尽管花费了大量心血准备了丰富的菜品,甚至包括各种鸡鸭鱼肉等,且营养丰富,但主人还是会在客人就餐前说“没有什么菜,大家不要介意”,“随便做了点家常菜,请大家包涵”,“没有什么新鲜菜,大家不要见外”之类的话,当客人表示出赞美和感谢等之类的话时,主人也会说“没有没有,您真是太客气了”等带有否定的话,这便是中国的待客之道,一方面,人们希望把最好的东西呈现给客人,另一方面,人们又始终保持自谦的品质,在客人面前总是谦虚以表示尊重。但美国的用餐话语上则与我们有着较大差别。西方宴请贵客时一般准备四至五道主菜,不主张浪费,所以若宾客将准备的事物刚好吃完或稍有剩余,主人则会很高兴,认为准备的食物合客人的胃口,客人吃的很尽兴。主人也会告诉客人“I’ve done my best to entertain you.”,在面对客人的赞美和感谢时,主人一般也会说“I am so glad to hear that!”或“Thank you!”,可见主客双方的话语都持肯定的态度且比较直白,不会采取否定的话语。

(四)餐桌氛围

中国人和美国人在餐桌氛围上最大的差异就是闹和静。中国人在餐桌吃饭时喜欢热闹的氛围,若餐桌上过于安静,就餐的人会认为这是一种尴尬的氛围,大家称之为“冷场”,因此常常边吃饭边交谈,多年不见的好友们也常常借此机会叙叙旧,相互洽谈,畅所欲言,整个餐桌都充满欢声笑语,还会相互劝酒、夹菜,谦让,主人还会时不时提醒客人夹菜,叫他们不要客气。有时在人比较多的宴席中,为了避免餐桌上出现“冷场”的局面,大家都会选择比较熟悉或关系较密切的朋友共同进餐,这都体现了中国人喜欢热闹的餐桌氛围。美国人在进餐时则以静为主,例如,在吃面或喝汤时他们不会发出声音,认为发出声音是不礼貌的行为。他们在进餐时也会和周围人进行交谈,但说话较文雅,声量仅保持在对方能听到的程度,但也不能只和自己认 识的熟人交谈,如果在自己的左右两边有不认识的人,先做简单的自我介绍,然后再进行交谈(刘洋,2020)。与中国餐桌礼仪相反的是,美国人在进餐时不喜欢别人喝酒抽烟,也不喜欢劝酒夹菜。

三、中美餐桌文化差异的原因分析

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中国和美国在餐桌礼仪上的差异,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文化背景两个方面分析。

(一)历史背景

农耕文明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因此中国的饮食结构以农作物为主,中国人的主食以谷类及其制品如面食为主,副食则以蔬菜为主,肉类为辅(郑肖肖,2020)。在这种饮食结构下,中国人对大自然的依赖程度较高,正如人们常说“庄稼都是靠天吃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较密切,人们逐渐形成了集体主义的价值观,这一点在餐桌文化中则体现为热闹的餐桌氛围。另外,儒家试图用道德情感去规范人的全部社会行为,宣称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一种“天人感应”(陆心悦,2021),在此观念影响下,中国人逐渐形成直观感性的思维方式,从而在用餐时注重注重食物的“色香味”。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