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美国西部文化的构成 读者来稿

读者来稿

2024-07-13 20: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特纳

按照特纳的说法,如果“边疆”被视作一个地方——在那里土地和人口的比例比较低,自然资源比较丰富,那它就是一个关于空间的概念,即一个给个人提供发展经济、开拓社会的机会的场所。如果“边疆”被视作一个过程——人口慢慢膨胀,与自然资源发生接触,开垦拓殖,那它就是一个关于时间的概念,有过去、现在和将来。空间是可以转换的,时间是不断前行的,一块边地被开垦完毕,实现了社会化,那这一带的边疆化也就结束了,随后进行下一块边地的边疆化;当所有的边地边疆化后,也许边疆这个场所就消失了。但是如果以社会的发展程度为衡量标准的话,西部超过东部那天,东部相对于西部来说,就会被迫落后以致沦为边疆,边疆化就又自西向东地开始了。而我们也认可,相对于东部来说,边疆就是西部这个场所,边疆化就是西部的社会化,很显然,边疆特指西部,也是可以的。因此,“边疆”既是西部地区,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因此,理解“边疆”这个概念,我们所秉持的思维比较关键,用时空结合的综合眼光看待这个概念,才不会以偏概全,从而能从宏观和微观着眼,不抱偏见。如果用特纳的视角理解边疆,那么作为殖民地时期的美国“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社会方面无不打上欧洲的烙印”,这个时期的美国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欧洲历史在新大陆的翻版。”[7]因此,特纳的确没有对“边疆”这一概念下一个很准确的定义,而是径直用它来解释复杂的历史和社会现象。此外,我们也能闻到“边疆”的军事火药味儿,美国前期一些政治家将“边疆”视作带有“武装色彩”的“军事前哨”,企图用枪炮赶走“野蛮人(印第安人)”。[8]

“地域”这个概念在特纳看来,是美国人向西拓殖的原因,是人们为了摆脱阶级统治,迁移到西部的避难所;同时,“地域”也是美国的两党制及其矛盾所在,地域是地方上利益的冲突的原因,蓄奴州的争夺即是如此,也因此开启了南北内战。联邦与州权之间的矛盾也在一定程度上跟“地域”有关。我们再来看“地域”这个概念,它相对来说比较静态,是很纯正的历史名词,是美国内部斗争的因素,是两党制及其矛盾的因素,是黑人和白人的地域之争,美国的历史可以理解为一部地域斗争史。

结合起来看这两个概念的联系,我们要知道其前提,在西部边疆地带,农民人身极其自由,残余的农奴制产生的的压迫较少,他们的土地处于相对安全的程度,农民的分化不明显,农场企业主阶级的形成不及东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较落后,移民们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去开发和利用他们的土地,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经济模式,我们称作“西部开发模式”。[9]特纳的“边疆”理论实则告诉我们美国史是怎样的一部历史:“直到现在为止,美国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对西部的拓殖史。自由土地区域不断的收缩以及美国文明向西推进,都是美国发展的真实写照。”[10]

二、理论的争论和评价

正是基于对“边疆”理论的不同解读,美国史学界就此提出了几种看法。

种族论。应该说,18世纪末美国兴起的西进运动(Westward Movement)是该理论的温床。而西进运动止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土从大西洋沿岸十三州地域扩展到太平洋沿岸,对美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引起了史学家对美国史编纂的兴趣。当时盛行的理论是“生源论”(germ theory),[11]美国史学家在“前特纳时期”这期间绝大多数都认为,“美国的民主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古代日耳曼人的公社制度的影响”,日耳曼人的公社制度扩展为“盎格鲁——撒克逊族特有的议会制、陪审制、平等选举权”等民主制度;[12]这些制度漂洋过海来到了北美,发展成了美国的制度,英国移民是功不可没的。这种理论表明了“欧洲制度文化对美国的巨大影响”,然而这也忽视了“民主在美国这个全新环境下增长了的美国特色”。这是很多在欧洲留学并学有所成的美国学者认可、带回到美国大陆的权威学说,其中包括特纳的导师赫伯特·巴克斯特·亚当斯。特纳并没有完全信奉这种学说,而是把眼光投向了业已开发将尽的西部边疆。而在论文《边疆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性》中,可以明显感受出白种人自有的优越性和对印第安人种族的歧视眼光。“他脱下了文明的外衣,穿上打猎衬衫和鹿皮靴。他潜伏在契洛克人和易洛魁人居住的家里面,虽然那是四面围着栅栏的简陋木头小房子。但没过多久,他也习惯了种植玉蜀黍,用一根尖木棍犁地了;他也疯狂地叫喊厮杀着,剥人的头皮,跟当地的印第安人变得完全一样了”,[13]边疆拓殖的过程其实也是美国白人驱逐、屠杀土著印第安人的过程,这是灭绝种族的血腥暴行。

地理环境决定论。特纳以西进运动为史料来攥写美国史和提出史学理论,本是美国史学一大突破,但“边疆”理论过分注重西部地理环境对美国人的决定性的塑造作用,未免有失偏颇。他也断言,“地理环境或许决定着各地区的社会政治结构以及居民的特殊心理状态”,[14]这就陷入了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泥潭。而我们应该认识到,“边疆”理论考察了“文明对荒野的征服”,也表现了“边疆”对“美国文明”的“生成作用”。[15]

典型表现西进运动的油画

资本主义扩张论。当时世界正逢第二次科技产业革命,此时的美国进入了“重建时期”,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丰富的原料、充足的资本、廉价的劳动力、庞大的国内市场,与此同时,美国把经济链条连接到高速发展的电动机器上,在生产技术方面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19世纪末,美国工业生产总量达到了一个顶峰,最终赶上并超过独霸世界的英国,此时的美利坚民族在政治上虽然是新人,但它的经济实力却首屈一指,因此美国人的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也与日俱增,再加上资本主义急需扩张,渴求生存空间的社会趋势愈演愈烈,美国人需要一部自己书写的摆脱欧洲影响的历史。再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资本主义正从自由主义转向垄断主义,急需广大的市场和殖民地,全球被资本主义扩张乌云笼罩,综合国力增强的美国对海外的生存空间也充满了欲望,美利坚民族的开疆拓野的精神再次高涨,资产阶级巨头需要输出资本,谋取利润;众多政客也渴望证实自己的全球扩张政治理论;美国人民呼吁着自由与土地,在这样的国际氛围中,资本主义扩张论的评价应运而生。所以说,特纳的“边疆”理论中贯穿了一种扩张主义思想,传播出美国向西部领土扩张是美国人求得生存空间的壮举,在特纳的论文中不时流露出来美国人开疆拓土的情怀。“边疆”理论不仅记录了美国的历史、时下的国情,也有预测未来现实的可能性;因此,这个理论成功地融入到“新天定命运说”中,声称美国人要继续谋求生存空间,西部边疆已开垦完毕,美洲很难有拓殖的地盘,是否考虑海外扩张应该成为政治家讨论的问题,这便为美国的对外扩张有力地摇旗呐喊。

安全阀论。在19世纪90年代之前,边疆就像一个“安全阀”,[16]缓和东部的就业压力,从而促进美国民主的保持和发展。然而这种说法并不能服众,随着西部边疆开发完毕,“安全阀”难以为继,尤其是1929—1933年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的资本主义面临崩溃的危机。很显然,这不是一劳永逸的“安全阀”。

三、美国文明由此而来

从美国历史学的角度来说,特纳无疑是一位伟大的史学家,他的“边疆”理论也成为了一颗光耀美国史学的启明星,这说明特纳具有极高的史学思想水平。特纳克服了以往历史编纂学的积弊,抛弃美国传统史观,在历史研究方面提出了新观点,强调边疆和西进运动的作用,这对美国史学界影响深远。在20世纪上半叶,他与帕林顿、比尔德一同成为美国史学界的三巨擘和新史学运动的领袖。特纳能够提出“边疆”理论,本身就是一种对学术权威的抗争。因为当时在美国史坛上流行的是“制度史学派”,[17]这个学派凭借“生源论”,对美国制度和文化的起源大加阐释,提出美国早期的历史是欧洲“生源”转移到美洲环境中进一步发展的,然而他们对美国史因素和特点很少提及。相反,特纳却认为西部边疆才是美国历史的发源地,提出要把边疆作为经济学和历史学的一个领域来重点研究。同时,他也是边疆学派的开山祖师,当他在威斯康星大学和哈佛大学任教期间,开设了《西部历史》课程,采用研讨班的授课形式,由此培养出众多弟子。这些人于美国各地做学问,全力传播特纳的“边疆”理论,于是形成了所谓“边疆学派”。在“边疆学派”的努力下,“边疆”理论摒弃了深受欧洲影响的美国传统史观,使得美国史学走上了独自发展的道路。特纳成名之前,美国史学大都信奉“生源论”或“欧来说”,[18]当时美国日趋成为一个完整强壮的国家,渴望更多的生存空间,史学方面也想摆脱欧洲的桎梏;而特纳的“边疆”理论横空出世,给美国人带来了福音——美国的历史是美国人自己创造的,批评学者过于挖掘欧洲日耳曼根源的问题,忽视本土历史的发源。“边疆”理论反对“生源论”,强调将研究历史的目光从欧洲转向美国的西部边疆、森林,就当时来说,这是很独到的;从此美国人从自己身上发掘历史,消除欧洲史学的影响,努力编纂自己的历史。同时,“边疆”理论展现出一种多角度、分层次研究历史的观点。它冲破了传统史学研究方法的权威,采用多角度、分层次的方法考察历史,综合考虑到经济、地理对历史的塑造作用,引进经济史、人口史,强调社会坏境、地域因素的影响。“边疆”理论折射出来的实用主义精神开阔了史学家的眼界。特纳之前的史学家只是“记载历史事实”,“历史实用主义色彩”并不浓厚。“边疆”理论强调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表明美国当时的现实情况是跟西进运动历史挂钩的,可能跟1812—1814年美英战争也有关系,目的就是为了说明美国人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理论,初看起来,有些功利主义的嫌疑,但结合着当时美国已经没有可以开垦的边疆的现实,就比较容易认可美国人自始至终都是北美的主人,这是时代的要求与呼吁。“边疆”理论是多种学科交叉的结晶。它不单单是从历史学单一角度出发,同时也综合了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艺术、宗教等的相关理论知识,为支撑该理论发挥了很大的论证作用。结合自然、人文学科的特征,多方引用铺垫,使得该理论具有极高的综合说服力。

描述向西拓荒场景的油画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话题,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文化概念的理解不一而足。文化有古今之分,因此难以用今天文化的含义去正确解释古代、近代美国的文化及其来源,以古非今是不可取的,厚古薄今也不可取。广大学者大多把“边疆”理论当做美国的地域文化来看待,不置可否,地理是文化的重要载体。美国的地理不像中国,后者有着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而美国大致上也只有东部与西部的地域之分,相对来说,比较整齐划一,没有太多的地理差异;这种单一的地域差异,反倒是容易让人们将美国文化切割成两部分,导致对美国文化的认识也相对地割裂开来。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历史渊源并不流长,因此美国的传统文化只能从它的西部及西进运动去找寻。而它的地理特征是本身存在的,不能成为地域主义的论据,更不能认为特纳因此陷入“地理决定论”的泥潭,还要考虑到,社会环境可能是比较复杂的。移民、印第安人、殖民制度,这些毕竟是美国自己的特色及表征,外来的欧洲文化并没有成为美国文化的根基,而是本土融合了外界,美国的地理成为美国人的根基;独立战争、南北内战两次国家级战争造就美国人自己的国家,西进运动塑造了美国人自己的文化,至少从大方面上来说是这样的。因此,“边疆”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美国的文化是美国人创造的。关于美国文明的产生的确值得商榷,但毫无疑问,有些观点是片面的,最好是综合起来思考这个问题,正如这般理解,美国文明建立在旧世界遗产的基础上,新世界的条件补充了发展的动力。欧洲文化的确对美国文化的形成产生了不断的影响,让美国的文明蕴含着英国的基础;新世界的条件是丰富多样的,迁移民族的融合、工业化、城市化的进度,也都是美国本土的社会发展驱动力,边疆化的发展也是亦步亦趋的。显然,绝对性的“欧来说”是站不住脚的,至少那些因边疆化而惨遭迫害的印第安人是不同意的,他们是美国文明中血与泪的见证人,或者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正是不断的种族、阶级斗争催生了高度的美国文明。

边疆理论的最大贡献是为探讨美国文明的来源指明了方向,而特纳无疑也给了答案。美国的历史文化来自边疆,以民主实践为例,边疆的民主精神是可圈可点的,这也是对“生源论”的有力反驳。美国人民在西进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着民主政治的试验,人口与土地发生着碰撞,每个人都要劳动,每个人也都在展示自己的能力,告诉别人自己可以作为新边地上的主人,或是州政府的官员。政府机构逐渐完善,也开始制定宪法,立法人员大都来自相对贫困的阶层,他们的民主思想很强烈,因为他们是边疆的开辟者、主人;有少数上层人物坐上领导的椅子,因为他们的确具备领导才能、公开承认民主;重要的是,他们厌恶欧洲的贵族政治,即东部的英国殖民者的劣迹,他们倾向民主,由他们组建的政府向往自由。由此可见,美国人在西进运动中不断地进行着民主实践。

美国的文明始终跟资本主义扩张有关联。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的列强正步入快速扩张的时期,此时的美国已进入世界强国之林,经济军事实力与日俱增。美国的发展使得其国内学术界有了新的动力,因此,以特纳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抛开“生源论”,着手寻找美国人自己的史学之根。边疆理论除了引起学界的争论外,还被一些政客利用和实践,这就不得不考察一下美国关于处理国际关系的对外政策。美西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分子极力鼓吹这种理论,为了美国同胞的生存之地,只能对不起西班牙了。曾经做过特纳老师的威尔逊是比较支持摩根的实利主义的,他赞成向海外扩张。罗斯福同样赞成民主的扩张,希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开辟新民主的世界。肯尼迪的“新边疆”显然也是基于所谓的扩张主义,[19]融入了民主思想,从而设计出了对国内提供安全、对国外提供自由的方案。正如这种说法,“特纳的边疆假说极力用环境决定论”掩盖了“美国社会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20]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于它自身的不懈扩张,对民主的追求,这些也是有 “边疆”理论的基础理论和思想指导的。特纳“边疆”理论的主题强调美国史是一部拓殖扩张的历史,这是经久不衰的核心要点。

余 论

边疆催生的拓荒经验和发明创造精神对美国人的气质有重大的塑造作用,也造就了美国人为了应得利益而坚忍不拔的开拓精神;边疆的拓殖史也是一部活生生的血泪史,充斥着开拓者的聪明、智慧和汗水,他们是历史的创造者。一些人表示反对特纳的不严谨的术语和不精确的定义,认为特纳在理论上自相矛盾,在判断上论据不足,在假定上无充分根据以及流露出对东部心怀不满、固执秉信边疆育民主的理念;同时认为特纳不承认现代历史编纂学中的多因果原则,不承认东部和欧洲对西部的影响,从而导致了地方主义和孤立主义。“边疆”理论中突出的开拓者的个人主义也是值得探讨的,因为它是与国家集体主义相对的,但两者并非完全矛盾;当西部人在开垦荒地需要帮助时,会毫不犹豫地请求政府支援,东部人也慷慨地给予支持;但当对自身利益造成危害时,西部人坚决反对东部联邦政府的管理。但无论怎么说,特纳使得美国历史学领域“摆脱依附欧洲史学的附庸地位”,有了自己的美国特色,“边疆”理论是非虽多,终究是美国本土生长的一个流派。因此,“边疆”理论的贡献是大于不足的。

综上所述,特纳“边疆”理论扎根于西进运动这层深厚土壤之中,冲破“生源论”学说,建立了独特的理论体系,是符合美国资本主义崛起之路的,也顺应了当时的国际环境。然而在1932年特纳谢世后,他的“边疆”理论遭到了猛烈批驳。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经济危机,这个理论不再那么光鲜。二战后,“边疆”理论试用于冷战时期的美国,使其能够妄图扩大世界利益范围,这充满扩张主义思想的“边疆”理论重新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但是毕竟任何学说都有不足,因此杨生茂先生也曾预言“边疆”理论的生命力不可能长久,不过也是“昙花一现”而已。

正文完

注释:

[1]Frederic Jackson Turner.The significance of the frontier in American history[R].Chicago:American Historical Society,1893.(这篇论文于1893年7月12日在芝加哥美国历史学会年会上由特纳宣读)

[2] 杨生茂:《美国历史学家特纳及其学派》,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5页。

[3] 何顺果:《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主题——从特纳的“边疆假说”谈起》,《美国研究》1993年第1期,第104页。

[4] 王邵励:《美利坚式的“边疆”:词义源流及历史学家特纳的再阐释》,《史学史研究》2012年第8期,第92页。

[5] 张琳栋:《特纳“边疆假说”探析》,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6] 何顺果:《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主题——从特纳的“边疆假说”谈起》,《美国研究》1993年第1期,第107页。

[7] 李宏伟:《欧文·拉铁摩尔的边疆学说研究》,长春: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

[8] 王邵励:《美利坚式的“边疆”:词义源流及历史学家特纳的再阐释》,《史学史研究》2012年第8期,第90页。

[9] 何顺果:《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主题——从特纳的“边疆假说”谈起》,《美国研究》1993年第1期,第96页。

[10] 何顺果:《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主题——从特纳的“边疆假说”谈起》,《美国研究》1993年第1期,第3页。

[11] 何顺果:《美国边疆史—西部开发模式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5页。

[12] 张琳栋:《特纳“边疆假说”探析》,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13] 韩世楠、李洋:《浅析特纳“边疆学说”》,《学理论》2012年第12期,第123页。

[14] 吴倩倩:《边疆学派创始人——特纳的史学思想研究》,《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第106页。

[15]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七版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612页。

[16] 张国安,杨俊广:《特纳的“边疆学说”浅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4期,第65页。

[17] 何顺果:《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主题——从特纳的“边疆假说”谈起》,《美国研究》1993年第1期,第页。

[18] 吴倩倩:《边疆学派创始人——特纳的史学思想研究》,《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第107页。

[19] 王邵励:《美利坚式的“边疆”:词义源流及历史学家特纳的再阐释》,《史学史研究》2012年第8期,第92页。

[20] 张琳栋:《特纳“边疆假说”探析》,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来认识一下作者吧

作者简介

张维康(1993-),男,河北邯郸人,赣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专门史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史学理论、思想史。

期待来稿

欢迎各位将自己的文章、个人简介及一张生活照发送至 [email protected]

读史,怎么能少了你( • ̀ω•́ )✧

本期编辑:徐欣蕊

书名:《美国历史学家特纳及其学派》

编者:杨生茂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1984年

本书收录了特纳原著7篇,外国历史学家论特纳及其学说文章6篇。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