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展示湿地保护中国方案深圳力量 社会各界对“国际红树林中心”建立充满信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美国红树林祛疤膏怎么样啊 向世界展示湿地保护中国方案深圳力量 社会各界对“国际红树林中心”建立充满信心

向世界展示湿地保护中国方案深圳力量 社会各界对“国际红树林中心”建立充满信心

2024-07-15 19: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并致辞指出,中国将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支持举办全球滨海论坛会议。

  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赋予深圳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新任务、新内涵,也让深圳社会各界人士倍感振奋,对凝心聚力建设美丽中国、增进生态惠民全球福祉充满信心和期待。

  广泛参与为全球湿地保护贡献深圳力量

  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发起人、荣誉理事长孙莉莉在瑞士日内瓦分会场收看了习近平主席的致辞直播。她在与本报记者连线时说:“我们很欣喜地看到,红树林在应对气候变化、维持和恢复生物多样性、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潜力正被更广泛地认知。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对建立国际红树林保护和修复协同机制形成了广泛共识。红树林基金会将秉持初心,整合社会力量,全力支持‘国际红树林中心’落地深圳,为全球红树林保护和生态治理作出更多示范和贡献。”

  同在日内瓦参会的红树林基金会理事长、湿地公约科技委员会主任、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教授雷光春接受了连线采访。他表示,“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对深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更是深圳国际化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它的建设需要社会广泛参与,尤其是全球各国参与。红树林基金会将协助该中心建立广泛参与、公开透明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合作机制。

  连日来,红树林基金会团队正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的湖北武汉主会场及瑞士日内瓦分会场奔忙,将在主管部门指导下主办、协办“面向2030/2050年的全球红树林”“CEPA湿地教育与保护论坛”等重要边会,通过展览、论坛、沙龙等方式,深度参与湿地保护全球合作,向世界展示湿地保护的中国方案、深圳力量。

  作为中国首家由民间发起的环保公募基金会,自2012年7月在深圳成立以来,红树林基金会就致力于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践行社会化参与的自然保育模式,在全球的湿地保护工作中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指导下,红树林基金会协同多个机构启动《中国红树林保护及恢复战略研究项目》并发布成果;成为全球红树林联盟首个中国大陆成员机构;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协定官方合作伙伴,保护以世界极危物种勺嘴鹬为代表的迁徙候鸟及其栖息地等。

  “公园城市”生态筑城打造国际都市新名片

  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杨琼博士说:“作为长期红树林生态研究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我和同事们心情激动。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为深圳利用红树林等独特自然资源,打造崭新的城市生态名片,都是极大鼓舞。我们将坚定扛起建好‘国际红树林中心’的使命任务,全力推进红树林保护管理、科研监测、科普宣传以及生态修复保育工作。”

  深圳湾畔,与保护区形成“山海连廊”的深圳红树林湿地博物馆,现已基本完成前期工作,即将移交深圳市建筑工务署进入施工建设。这座以“飞鸟·红树”为造型,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深圳市政府共同建设的国家级博物馆,是深圳“公园城市”启动项目之一,串联湿地原始生态景观与城市未来感景观,对突显深圳“市树”红树的精神文化象征,强化深圳城市公共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基础设施修复与再利用、城市公共空间营造等,具有重要价值。

  随着“公园城市”规划建设的实施,“生态筑城”计划保护维育湿地、海洋、森林等野生动植物栖息的自然生境,令深圳拥有了全球瞩目的绿色生态新名片。

  “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国际重要湿地,对深圳建设生态文明和参与国际事务具有重要意义。”九三学社社员、环保人士熊杨认为,“深圳湾环境容量很小,从生态保护地角度只能算是微缩区,但它可以起到示范作用。尤其是对加大深圳西部珠江河口和东部大鹏半岛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重视因城市建设而受破坏的稀疏红树林海岸带,守住湿地生态安全边界等,有望得到更大推动。”

  生态文明共建为子孙后代留下碧海蓝天

  镶嵌于城中心的“绿宝石”福田红树林湿地,与“春笋”“春茧”地标建筑相映成辉的深圳人才公园湿地,涵养众多树龄超500年古树的坝光银叶树湿地……秋日之境的深圳湿地,数以万计的候鸟在芦苇荡上舞出翩跹身影,景色美轮美奂,“城市绿肺”生机盎然。

  今年9月,聚焦深圳自然故事的纪录片《野性都市》连续三晚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黄金时段首播。湿地、红树林、野生动物……深圳市方向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团队历时5年努力,追踪记录下一帧帧珍贵画面,让更多公众认识了深圳自然野趣的美好。

  制片人郭倩告诉记者,“‘国际红树林中心’将在深圳建立的消息,让我们充满期待。作为自然教育和生态文化一线工作者,我们希望引领公众共同感受深圳生境之丰富、物种之多样,也期望深圳的生态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入更全面、具体、见行、见效的阶段。”

  海洋净滩、爱鸟护飞、科普湿地保护、建设自然教育径……孩子们走进自然、公众踊跃参与保护,深圳的自然教育发展水平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并将率先打造珠三角自然教育创新示范区。

  曾在深圳市蓝色海洋环境保护协会长期参与公益服务的环保人士马海鹏说:“全球湿地保护行动中关于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保护候鸟迁徙通道等‘中国方案’的提出,是对深圳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肯定与鼓舞。从最早在全国划定生态红线、城市腹地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滨海大道建设为红树林保护让路,再到一处处自然学校引领市民走进自然、主动保护自然,深圳在高速发展建设中坚持生态保护的成绩有目共睹。我们期望随着《湿地公约》得到更高标准履行,地球得到更严格的保护,更多组织和市民投身生态文明共建,为子孙后代留下碧海蓝天、大美深圳。”

新闻链接.gif

习近平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 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发表致辞

11月5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武汉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珍爱湿地 守护未来 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的致辞。 

  11月5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武汉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珍爱湿地 守护未来 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的致辞。

  习近平指出,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人类生产生活同湿地有着密切联系。我们要深化认识、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

  ——要凝聚珍爱湿地全球共识,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破坏,守住湿地生态安全边界,为子孙后代留下大美湿地。

  ——要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进程,加强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把更多重要湿地纳入自然保护地,健全合作机制平台,扩大国际重要湿地规模。

  ——要增进湿地惠民全球福祉,发挥湿地功能,推进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给各国人民带来更多实惠。

  习近平指出,中国湿地保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构建了保护制度体系,出台了《湿地保护法》。中国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制定了《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将陆续设立一批国家公园,把约1100万公顷湿地纳入国家公园体系,实施全国湿地保护规划和湿地保护重大工程。中国将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支持举办全球滨海论坛会议。让我们共同努力,谱写全球湿地保护新篇章。

《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部级高级别会议通过“武汉宣言”

  《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部级高级别会议6日在湖北武汉闭幕,会议正式通过“武汉宣言”,呼吁各方采取行动,遏制和扭转全球湿地退化引发的系统性风险。

  “武汉宣言”是此次大会的主要成果。宣言指出,自《湿地公约》缔结51年来,尽管已指定2466个国际重要湿地,认定了43个湿地城市,发起了19项区域倡议,各方为实现湿地持续保护做出了许多努力,但全球自然湿地面积仍减少了35%。

  宣言呼吁,推进湿地保护、修复、管理以及合理和可持续利用的立法和执法,并为评估和维护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做出努力;开展湿地及其生态系统服务的自然资产评估和核算;保护、修复和可持续地管理城市和郊区的湿地,酌情建立湿地公园或湿地教育中心;采取湿地保护和修复措施,以应对社会、经济和环境挑战;鼓励对泥炭地、珊瑚礁和海草床、红树林、高原湿地、地下水系等脆弱生态系统适当采取优先保护和管理;加强湿地水污染防治;加强全球湿地保护工作者之间的技术合作和知识共享等。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谭光明说,“武汉宣言”是一份凝聚各方共识、展示全球意愿的重要文件,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责任。

  “我们看到了中国在湿地保护方面的领导力。”《湿地公约》秘书长穆松达·蒙巴说,“武汉宣言”的通过,展现了各缔约方对湿地保护的高度重视和创新举措,期待未来各方携手共进,形成更高水平的全球合作。

拥有15个湿地公园 确立红树为“市树” 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 深圳得天独厚

经过多年综合治理,深圳湾岸线景观优美、水质洁净,每到冬季,来自全球数十万计的候鸟在深圳湾栖息暂歇, 给这片海域带来了勃勃生机。

  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武汉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珍爱湿地 守护未来 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的致辞,提出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支持举办全球滨海论坛会议。

  深圳地处南海之滨、珠江三角洲,受气候和水文影响,湿地资源丰富,现有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人工湿地3大类型。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湿地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由过去的湿地单一要素保护、局部保护延伸到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明显,创新保护社会参与模式,赢得广泛赞誉。

  深圳将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实施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及湿地保护规划、湿地保护重大工程,积极推动和参与国际交流合作,保护好途经深圳的候鸟迁飞国际通道,全力推进“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到2035年建成“国际湿地城市”,成为全国科学绿化建设管理的标杆,打造好“美丽中国”典范。

  深圳湿地资源丰富 湿地保护成效初显

  深圳细化完善湿地分级分类保护体系,加强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管理,将“湿地保护率”纳入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福田红树林湿地、华侨城湿地分别于2020年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及2021年广东省重要湿地名录。截至目前,全市建成湿地公园15个,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市级湿地公园10个、区(县)级湿地公园4个。

  作为深圳“市树”的红树,是湿地重要物种之一,也是深圳精神的文化象征。全市现有红树林约213.62公顷,主要分布在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部分分布在宝安区沙井、福永、西乡,南山区沙河,大鹏新区坝光、葵涌、南澳等地。

  深圳积极推进红树林营造修复工作,“十三五”以来共开展湿地保护修复项目12个,修复红树林湿地面积43.33公顷。深圳湾滨海红树林修复工程成为“广东省首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之一。深圳红树林湿地博物馆(中国红树林博物馆)是国家林草局与深圳市政府共同建设的国家级博物馆,作为“公园深圳·山海连城”建设启动项目将建成为集红树林生态保护、陈列展览、收藏保护、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与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大型专题类自然博物馆。随着“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建立,深圳还将肩负更多国际交流合作责任,成为全球红树林保护和国际合作的重要基地。

  探索适宜深圳国际化大都市特征的湿地保护形式

  湿地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繁衍和栖息之地,是十分丰富的“物种基因库”。目前,深圳湿地涵养的植物达67科148属219种,约占全市维管植物总数的10%;为鸟类、鱼类、哺乳类、爬行类和两栖类81科253种野生动物,提供生生不息的家园。湿地科研监测项目,如对植物、鸟类、水质、土壤和底泥的监测,以及对鱼类、节肢、两栖、爬行和哺乳动物的调查,为大湾区联合开展“水鸟生态廊道”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由福田红树林湿地和隔湾相望的米埔内后海湾湿地所构成的区域,是东半球(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的重要中途停息地和越冬地。湿地内的主要生境类型如潮间带滩涂、红树林、基围、鱼塘和芦苇林等,每年为数十万计的水鸟提供越冬或过境驿站。这里也是黑脸琵鹭全球第三大栖息地。目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已批准福田红树林湿地申报国际重要湿地,将有利于深圳深度参与湿地公约事务,为全球湿地保护修复贡献更多方案。

  依托湿地及其生态系统,深圳自然教育活动在全国发挥了重大示范影响力。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是国内首家由民间发起的地方性环保公募基金会,托管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后,成为中国第一个管理城市生态公园的环保公益机构。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全国首创“政府主导、企业管理、公众参与”的自然保护地管理新模式。

  “十四五”期间,《深圳市湿地保护规划(2021-2035年)》将编制完成,探索适宜深圳国际化大都市特征的湿地保护形式,提高深圳湾、大亚湾、珠江口等重要滨海湿地区域保护的全面性和科学性;福田红树林湿地成功创建国际重要湿地后,将进一步密切深港协作,完善深圳湾-香港米埔湿地群保护的整体性;全面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营造及修复红树林面积至少51公顷,保护乡土红树林群落;推进湿地公园建设和湿地保护小区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湿地的游憩和科普教育价值需求;持续推进河湖(库)湿地水环境质量提升,恢复及改善主要淡水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如今,漫步湿地公园休闲游憩,观赏候鸟翩飞鱼翔浅底,已成为市民的生态福祉。预计到2035年,深圳将建成“国际湿地城市”,湿地面积总量保持稳定,湿地保护率达到50%,滨海湿地生态状况有效改善,建成区湿地生态空间品质得到优化,“为子孙后代留下大美湿地”。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