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锦华:《飞越疯人院》是一部具有颠覆性的社会寓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美国电影疯人院讲的什么 戴锦华:《飞越疯人院》是一部具有颠覆性的社会寓言

戴锦华:《飞越疯人院》是一部具有颠覆性的社会寓言

2024-06-24 11: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影评大师戴锦华老师在《52倍人生》里提到,这是一部具有颠覆性的社会寓言。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它有哪些值得回味之处。

1

“ 如果你还在坚持,说明你还不够绝望 ”

A question that sometimes drives me hazy–am I or the others crazy? 有时我会迷惑,是我疯了还是其他人疯了?

——Einstein

这部故事讲述了麦克墨菲(杰克·尼科尔森 Jack Nicholson 饰)为了逃避监狱里的强制劳动,装作精神异常,被送进了精神病院,他的到来,给死气沉沉的精神病院带来了剧烈的冲击。 生性自由的麦克再也无法忍受疯人院的生活,他联合病友,高大的印第安人“酋长”,开始自己的计划:飞越疯人院。

疯人院看似井井有条,却没有人真正关心病人,医生护士的职责只是把他们看住。

这部电影张弛有度,情趣盎然,非常娴熟地使用好莱坞的剧作法和好莱坞视觉语言的建造方法,最后通向一个悲剧式的结局。

这个悲剧式的结局以黎明时分印第安酋长打碎疯人院的铁窗,向着晨光奔去作为结尾,又形成了意味深长的、充满回声的一种表述。

《飞越疯人院》剧照

高登·图托西斯(Gordon Tootoosis)饰演印第安酋长

影评大师戴锦华认为,疯人院的寓言指向美国社会,指向美国文化,指向美国社会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 因而这部电影整体形成了对美国社会的一种正面的、直接的,但又是高度电影化的批评,或者说它对美国社会进行了某种负面评价。

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的电影院取代了19世纪以前的欧洲教堂, 它成为一个我们获得心理抚慰,疗愈心理创伤的空间。

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说,精神分析医师取代了上帝和牧师,成为一个权威的诊断者。

“ 一旦把故事的触角伸向精神病,伸向心理疾患,伸向精神病的治疗,尤其是伸向精神病院,那么它已经注定进入了一个寓言空间,它讲述的就不是一个形而下的特殊的病院的故事,它同时在讲述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时代,我们的文化。”

《飞越疯人院》剧照 “疯人”们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部电影当中,以医护人员为一方,所代表的体制的力量和以精神病人——与其说是精神病人,不如说是社会的不良分子所代表的另一方,在精神病院这个空间当中发生了多层次的接触,冲撞,从戏谑调侃的游戏,直到最后的生死,都是一种生死的权力角逐。

《飞越疯人院》剧照

路易丝·弗莱彻(Louise Fletcher)左 饰演的护士长

和布拉德·道里夫(Brad Dourif)饰演的结巴男孩比利 (右)

2

历届金像奖影片何其多,

为什么偏偏是它

被称为奥斯卡金像奖中的金像奖?

《飞越疯人院》工作照

《52倍人生》里,戴锦华告诉我们,奥斯卡其实只是美国的国别电影奖。作家阿城有一个非常精道的说法,他说 奥斯卡金像奖是美国电影的家宴,而最佳外语片则是待客的一个特殊席位。

但是《飞越疯人院》在奥斯卡金像奖的序列当中非常特殊,它经常被人称之为 金像奖中的金像奖。

《飞越疯人院》剧照

曾有一位美国学者研究了诸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获奖篇目,得出了一个很有趣的结论——奥斯卡的最佳影片始终是一个对美国社会、美国主流文化的全面肯定。而直到他进行这个研究的时间为止,大概是20世纪90年代,他认为《飞越疯人院》是其中唯一的例外。

我们从 镜头的运用,就会略知一二。

《飞越疯人院》剧照

在这个镜头中,护士长的一丝乱发闯入了与麦克墨菲的对切镜头中。

戴锦华认为, “在电影的表述当中,共享画面空间就意味着某种程度上共享意义空间,或者说共享情感空间,所以一旦使用对切镜头,它就会形成某种画面的共有或者说意义的共有。”

人们经常用秩序与反叛这样的一组意义,来讨论这个故事的预言效果,或者说预言的深意所在。

《飞越疯人院》剧照 麦克墨菲

另外比较重要的一点是,拍摄故事片的第一原则,或者说制作故事片的一个基本前提是隐藏起摄影机的存在。

我们通过把摄影机所在的位置伪装成人物所在的位置,用人物的物理位置来掩盖摄影机的物理性存在来成功地隐藏起摄影机的存在。

一部电影成功的基本前提就是让我们陷入到幻觉世界当中,完全丧失分辨真实与虚构的愿望和动力。

《飞越疯人院》剧照

如果演员直视摄影机镜头,就意味着在电影当中直视剧场中的观众,一旦剧场中的观众与银幕上的人物有了想象性的视觉交流,银幕世界的幻觉的魔墙就将破碎。

《飞越疯人院》剧照 护士长

《飞越疯人院》当中,疯人院在春风和煦的表象之下所隐藏的铁血的、铁腕的控制、迫害和规训的力量,在影片中绝大多数场景,尤其是在疯人院里的场景中,几乎无一例外地被掌控在护士长的目光、或者称之为护士长的视点镜头之下。

《飞越疯人院》剧照

故事当中,那个自由的时刻是逃离了护士长的目光的时刻;而监禁的时刻则统一在护士长无所不在的身体形象和她的目光,也就是她的视点镜头的笼罩之下。

《飞越疯人院》剧照

护士长 (左) 和麦克墨菲 (右)

同样的主题也表现在影片的造型空间当中。在影片当中,疯人院的护士室是由玻璃幕墙所隔离的,那个一丝不苟的、温和的,极有修养的护士长永远置身在那样一个封闭的空间当中,而这个封闭空间也成功地把她和疯人们隔绝开来,并且成功地呈现出他们之间不同的等级和权利关系。

《飞越疯人院》剧照 狂欢夜

《飞越疯人院》剧照

护士长重新夺回了护士室

《飞越疯人院》中,经典的好莱坞式的高潮戏,也就是逃离疯人院前夜的那个Party和狂欢的时刻,疯子们占据了护士室。我们的主人公——麦克墨菲执掌着麦克。

那是一个造反的时刻,那是一个秩序真正被颠覆,护士长所掌控的疯人院当中的秩序和清洁被玷污了的时刻, 但是每个观众在观影的时候都会感到这也是一个人性的时刻,这是一个亲情和人的力量战胜了秩序和森严的时刻,而在影片结束的时候,护士长重新夺回了护士室。

护士长巧妙的镜头运用,正如戴锦华所言,对我们进行了充分的暗示:

谎言下的真实与真实下的谎言。

《飞越疯人院》剧照

在这部电影当中,形成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缠绕的关于阶级、性别和种族的表述。女性(性别)和黑人(种族)构成了邪恶的一端,由白种男人为主体,构成了被压迫者和反叛者的一端。

《飞越疯人院》剧照

与其说《飞越疯人院》当中的疯人院是象征着所谓现代社会的权威迫害和规训,不如说这个故事成功地把这种象征转换成了一种由女性和少数族裔(准确地说是黑人)所象征的邪恶,对由白种男人构成的社会的迫害。

书名:飞越疯人院

作者:[美]肯·克西 著 胡红 译

转载自公众号:百颐文创

戴锦华简介

戴锦华,北京人。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专著与论文,被译为英、法、德、意、西、日、韩文出版。代表作有《雾中风景》、《电影批评》等。

◆ 作为大师:她是中国电影研究、性别研究和文化研究三个领域的拓荒者与先行者

◆作为“戴爷”:在北大,她的课座无虚席,学生们愿意排队两小时但求一座。被学生尊称为“戴爷”

◆作为“大炮”:在电影圈里,她是敢说敢为、仗义执言的“大炮”。曾任华语电影金马奖评委的她,是如今中文世界最具权威的电影评论者。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