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的力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美国用什么枪制服印第安人 乌合之众的力量

乌合之众的力量

2023-06-05 07: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独立战争的年代绘制的北美军队,从枪械到服装都是千奇百怪

民兵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门。同一支部队中可能出现“棕贝丝(即英军制式燧石枪)”、猎枪、来复枪,乃至任何其他可以获取的武器。弹药补给因此困难重重,不过如果部队拥有子弹模具,能够自行制作子弹的话,只用给他们提供金属铅就行了。

这些民兵的训练也杂乱无章,通常情况下聊胜于无而已。总而言之,民兵根本无法同英军和德意志雇佣军这样的职业军队正面交锋。华盛顿甚至咒骂他们就是靠不住。民兵和州立部队通常能比大陆军获得更多军饷和赏金,宝贵的人力资源因此反而在真正需要的地方被削弱了。假如一场战役冗长且艰巨,民兵们就会逐渐离队,打道回家。民兵队列在长距离行军后会变得越来越短,因为意志薄弱的人会在中途不辞而别。还有更糟的!民兵同敌军遭遇后,往往一哄而散,为了跑得更快些,甚至还会丢弃武器和装备。任何人面对英军的刺刀冲锋都会心惊胆战,只有经过适当训练并领导得当的军队才能屹立于战场不致溃散。一般而言,民兵既没有接受过应对此种战争形式的训练,通常也没有胜任的军官指挥他们作战。

一些民兵部队有着悠久的历史,有些则完全是一时兴起匆忙筹建。不过所有民兵组织都未曾归属中央政府辖制;一些殖民地政府为所属民兵提供武器和装备,另一些就干脆让征召而来的民兵们自行打理。

一分钟人

“一分钟人”是成立于1774年的民兵快速反应部队,其特点是在接到战报一分钟内就能集合完毕,火速赶往任务地点。

▲现代军迷重演活动中的“一分钟人”

爱国者民兵

“一分钟人”的声望来自于他们永远枕戈待旦,准备着应对任何危机事态或响应召唤,只需要提前通知一分钟。他们就是神话和传奇。在历史书籍中,“一分钟人”往往展现为坚韧、英勇、睿智的美国农夫,勇敢地面对英国正规军,还能将其击败。可惜这并不是事实。

除了军官身着制服外,“一分钟人”一般而言没有配备任何形式的制服,就是穿着普通衣服上战场。幸运的是,他们之中还有一大批早期同法国人战斗过的老兵仍然能够上阵作战。“一分钟人”连队遍布各殖民地,都是靠他们自己提供装备。马萨诸塞的“一分钟人”因为参与了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战斗而名垂青史。

列克星敦和康科德

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战斗爆发于1775年4月19日,打响了独立战争的第一枪。值得注意的是,确实有很多“一分钟人”连队在听到第一声及随后的警报后赶来战场。这必然给英军带来一定震撼,因此北美人获得了一些战术优势。

▲列兵,列克星敦“一分钟人”,1775。1775年4月,一支英军突袭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正是这个民兵连在列克星敦公共草坪上布阵迎击英军。他们发射出历史性的“震惊世界的枪声”,拉开了北美殖民地和母国之间的战争序幕。由于英军战斗力远胜于民兵,这个连在对射开始后就自行散开了。民兵们穿着便服,使用他们自己的装备和火器作战,因此该部实际上没有统一制服。这是一支在独立战争第一阶段典型的美国民兵部队。

▲竖立在列克星敦的“一分钟人”雕像

北美人在战斗中并没有统一指挥官。确定无疑的是,很多民兵只是在战场上露了个面,发射了几发子弹,便匆匆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义务,调头回家了。当民兵们撤退时,“一分钟人”涌入战场,朝英军队列连续猛烈射击,使其遭到一定伤亡。一般不为人知的是,此时掩护英军队列侧翼的英国轻步兵授命将北美人驱赶到开阔地带。很多民兵对来自后方的攻击感到惊恐,随即端起刺刀反击;这是他们当时少有的能够掌控,或知晓如何合理使用这种武器的战例。这也许能印证这支部队名称的另外一个解释——在英军的火力下,“一分钟人”的战线在一分钟内就会崩溃。

英军在猛烈的攻击下开始溃散逃亡。在通往波士顿的漫长道路上,无数民兵向英军开火。假如没有救援部队从波士顿赶来,这支英军将可能全军覆没。

其他“一分钟人”

除新英格兰地区外,其他殖民地也参照“一分钟人”模式组建了快速反应部队。最好的例子就是弗吉尼亚的卡尔佩珀郡(Culpeper)在1775年甚至成立了“一分钟人”营。以“卡尔佩珀一分钟营”而著称的该部在约克和詹姆斯城成立,组织严密,装备齐全。全营统一身着狩猎衫和绑腿裤,配发来复枪,头戴插着雄鹿尾巴的圆边帽。日后著名的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约翰·马歇尔(JohnMarshall)当年就是该营的一名军官。他在威廉·托利弗(WilliamTaliaferro)上尉领导的连队中任中尉;他穿着紫色或淡蓝色狩猎装,系着同色的绑腿裤和上文描述的圆边帽。军官持有来复枪。

卡尔佩珀“一分钟营”显然还有自己的军旗,以及一名鼓手和两名横笛手。此外该营还购买物资制作“营地旗”,其功能大概是临时的标志旗。当部队安营扎寨后,可标识出营地的界限。

▲列兵,弗吉尼亚“卡尔佩珀一分钟营”,1775-1776。这支民兵部队算是弗吉尼亚的“正规军”,统一穿着狩猎衫和绑腿裤,其颜色大概如图所示。上衣胸前的箴言“不自由,毋宁死”出自杰出的煽动家帕特里克·亨里克在下议院的演说。他成功挑动起了北美殖民地的反抗高潮。这套军服兼具美观和实用,是北美殖民地特有的样式。

▲弗吉尼亚“卡尔佩珀一分钟营”的模型

民兵步兵

历史上,北美地方民兵团体自始至终都保留了自身的地域差异和制服特征。部队的制服形制、组织构架、行为模式,所有一切都需要考虑当地的条件、资源和民众心态。这导致各殖民地的民兵部队千差万别,既有纪律良好、训练有素,但装备不佳的队伍,也有不可信赖、指挥无方却装备精良的部队。

北方民兵

一部分在加拿大作战的民兵采用了当地人的装束和装备,以适应恶劣的气候和多林地形。

▲列兵,西斯·沃纳的格林山兄弟会,1775-1776。按大陆军编制,该部实际上为500人的营级单位。兄弟会在加拿大的战斗中损失惨重,余部重组为“沃纳军团”。1777年这支部队为抵御伯戈因将军从加拿大发动的入侵,参加了萨拉托加战役。

格林山兄弟会(TheGreen Mountain Boys)是战争初期非典型的民兵组织。该部队员招募至罕布什尔授权领地(今佛蒙特州的一部分),以善于独立作战而著称,其表现同1775年组建的其他部队大相径庭。

兄弟会允许自行选择他们的长官,伊桑·艾伦(EthanAllen)是兄弟会的创始人,却未能成为指挥官。指挥官西斯·沃纳(SethWarner)之所以能当选,大概源于他曾在法国和印第安人战争期间担任过罗杰斯游骑兵的军官。从那时起该兄弟会又被称为“沃纳军团”,该部后来正是携这个名称并入大陆军。

沃纳军团的制服为配有红色贴边的绿色上衣,浅黄色马裤和背心,长筒袜和军鞋。三角帽有黑色镶边。交叉肩带,腰带要么是棕色,要么是北美印第安样式。沃纳军团在加拿大和北部战区作战,1781年在独立战争结束前期被解散。

▲现代军事重演中的格林山兄弟会

弗吉尼亚国民军1780-1781

另一支充分考虑了当地条件而设计制服样式的民兵部队是弗吉尼亚国民军,它在盖茨将军和格林将军麾下担当南部战区的重要角色。

▲列兵,弗吉尼亚国民军,1780-1781。

弗吉尼亚国民军在盖茨的指挥下参与了1780年8月的卡姆登之战,表现令人沮丧。刚同英军接触,整支部队就如“洪流”一样溃散,就算他们的指挥官斯蒂文森将军(Stevens)对胜负已习以为常,此时也羞愧难当,发誓绝不让这样的情况再次发生。次年年初,该部再次被征召参加了发生在吉尔福德县府的战斗,部队的风貌却焕然一新,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斯蒂文森的管理。1781年5月15日,弗吉尼亚国民军在吉尔福德县府战斗中的位置处于美军阵列的第二线。此时部队中已充实了很多前大陆军老兵,斯蒂文森还精挑细选出25人布置在所辖部队之后,并告知所有官兵,一旦有人逃亡,格杀勿论。弗吉尼亚国民军的位置正好在一片林地中,他们也充分利用地形为掩护。当处于第一线列的北卡罗来纳国民军后退时,弗吉尼亚民兵们让他们从身边穿过,同时保持阵线纹丝不动,静待英军出现。由于地形限制,战斗变成了大规模群殴;美英双方的军队撕裂成小队,在灌木丛和林间相互猎杀。直到美军第二线列的右翼放弃阵地后,斯蒂文森统帅的左翼才撤退至后方,他本人也在战斗中负伤。弗吉尼亚国民军在此役中的表现一雪卡姆登之战的前耻。

弗吉尼亚国民军的军服可能是便服和制式服装的混合体。他们当中很多人无疑穿着狩猎衫,在吉尔福德县府战斗中,其装束看上去可能比大多数部队更整齐划一。他们是一群坚强不屈,自力更生,服从指挥的好汉。

▲现代军事重演中的弗吉尼亚国民军

北卡罗来纳国民军1780-1781

作为南部军队的支援部队,北卡罗来纳国民军在1780和1781年间面临一些相当严重的运转问题,比如武器、弹药、服装供给困难。

1780年查尔斯顿陷落后,北卡罗来纳大陆军,连同弗吉尼亚、南卡罗来纳大陆军纷纷被英军俘获。必须组建新大陆军部队以替代损失,北卡罗来纳地方政府也必须承担起为南部军队提供后勤补给的责任。这个殖民地并不富裕,往往被看作弗吉尼亚的南方穷邻居,因此提供后勤支援成为北卡罗来纳难以承受的负担。

▲号兵,理查森团,南卡罗来纳国民军轻骑兵团,1781-1782。北美大陆南部地广人稀,因此骑兵部队在军事行动中的作用尤为重要。骑兵花费昂贵,一些州组建骑兵部队只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根据传统,国民军骑兵队的号手优先选择灰色或白色战马驾驭。号手的制服颜色必须同其他战友的制服颜色区分开来。

北卡罗来纳国民军原本是盖茨将军的援军,结果在1780年8月的卡姆登之战中刚听到枪响就一哄而散了(同前文描述的弗吉尼亚国民军的表现如出一辙)。大溃败中,迪克森上校(Dixon)指挥的团算是例外。该团官兵表现英勇,坚守战线不动摇,同压倒性数量的英军和保王党人战斗,与他们并肩作战的还有迪卡尔布指挥下顽强的马里兰和特拉华大陆军。

次年3月,北卡罗来纳国民军再次在吉尔福德县府奋战。纳撒尼尔·格林意识到他们是全军中最不可依托的队伍,于是将其安置在阵列第一线。他的命令是当英军进攻时,国民军必须射击两次,之后便可以撤退。他们得到了大陆军两门火炮的支援,其侧翼也有大陆军步兵保护。不过民兵队伍中没有如斯蒂文森将军那样能够在战斗中稳住部队阵脚的高水平军官。

当英军前进时,一些北卡罗来纳国民军履行了他们的责任,特别是那些最靠近大陆军侧翼部队的民兵。在此行动中幸存的部分英军回忆,有大量英国士兵被击中。可是这项战术并不完全成功,更多的北卡罗来纳民兵只射击了一次,有些压根一枪未放就一溜烟跑了,这些人可不愿在旷野上面对英国正规军。他们穿过弗吉尼亚人组成的第二线列,跑进身后的丛林中。还有些民兵干脆抛弃武器装备,跑得更远,一直逃回家才罢休。

北卡罗来纳民兵装备很差,穿着便服或狩猎衫和绑腿裤作战。他们没有高级武器,队伍中老兵比例也很低,与组成阵线第二列的弗吉尼亚民兵完全不可比。这也必然导致在北卡罗来纳民兵“撤退”后,绝无可能再将他们集合起来。

▲现代军事重演中的北卡罗来纳国民军

历史地位

同法国人的全面战争打响后,民兵就不再参与战役了。英属殖民地民兵制度也在改进,采用了志愿兵役制,如果人数不足,当局也会征召男性组建地方军队加入战争。这样的地方军队在法国和印第安人战争期间的表现实在不敢恭维。英军指挥官将这些北美人当作正规军士兵一样咒骂和责难,不过问题并非出自“原料”。当时英国正积极从殖民地居民中招募军队,因此驻扎在北美的英国正规军团中至少有一半士兵是北美当地人。地方军队的问题在于指挥和训练,最大的缺陷是没有经验丰富的士官训练和控制部队。

那些在1775年向英军开火的民兵其实就是这种民兵制度的后继者。政府又一次呼吁志愿者参军。有人会雇人代替自己去打仗,有时一些奴隶也会替代主人入伍,因为奴隶主允诺,只要他们得以生还就能获得自由。

▲萨拉托加战役中,民兵正跟在大陆军后面攻击一座黑森佣军把守的多面堡,这恰如其分地说明民兵的地位

一旦被州政府征召,民兵们通常仅服役3个月。大陆军给他们起了不少诨名表达自己的厌恶,如“不高兴”和“埃及蝗虫”。这确实是相当精准的描述:民兵们吃着来之不易的军粮,耗尽了服被和补给,一旦需要他们时就往往从军队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回家去了。

不过民兵有一项大陆军不及的优势,就是他们人数众多。只要由如摩根这样高明的指挥官率领,民兵便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他们也可以占据被英国人放弃的地区,在那里牢牢确立美国势力的存在。无论民兵进驻到哪里,该地就不再由英国人控制了。最后英军陆军只能龟缩在沿海区域,即便这样也还得感谢皇家海军的支援。

归根到底,在独立战争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大陆军。民兵体制不但有缺陷,也未必有效。然而,民兵队伍独特的魅力和传奇,使其几百年来一直为后世美国军迷所津津乐道。

▲现代战争重演中的北美民兵

▲美国核武库中至关重要的“民兵”战略核导弹,名字实际上就是本文中的“分钟人”

本文改编选自《美国独立战争军服:武器图解百科1775—1783》

点击原文或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作者简介

迪格比·史密斯 1951年加入英国陆军,1961年服役于皇家信号兵团,在德国驻扎10多年。1979年他从陆军离职,此后在德国、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从事后勤工作直至1995年,并一直从事军事和政治课题的研究工作。

凯文·F·基利 退役海军陆战队炮兵军官,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参加过第一次海湾战争。他对独立战争时期的大陆军有超过40年的兴趣研究,是一名狂热的制服学家。

《美国独立战争军服、武器图解百科1775—1783》着眼于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当时的美国各方势力十分复杂,国内分为反英叛军和亲英分子,正规军和地方民兵部队以及南北两派,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是一场内战。而国外参与战争的其他军队构成也同样复杂。德意志雇佣军代表英国作战,法国、西班牙、荷兰以及德意志官方部队支持美国,北美印第安人和许多非裔奴隶则同时为双方战斗。这是一场全方位的战争,其制服展现出那个时代的艰苦和多样性。这本书第一次生动地概述了交战各方应该穿着的样式、实际样貌、如何武装以及随身携带的物品。此外还有关于海战的章节,内容涉及英国、法国和美国海军的舰只、海员、海军陆战队以及指挥官。

本书有超过600张细节丰富的制服、器械和装备的彩绘,展现了重要战役的过程。栩栩如生地描绘了那个时代的氛围,令读者身临其境。知名军事历史学家迪格比·史密斯和凯文·F. 基利通力合作,介绍了在这个创造历史的年代里,战争各方的组织结构、战术特点和官兵体验。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