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之父及其敌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美国洛克菲勒家族打击中医的原因 垄断之父及其敌人

垄断之父及其敌人

2024-07-15 14: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学毕业后的洛克菲勒没有继续学业,而是转入商界谋生,并拿定主意要找一个前程远大的职业。据他事后回忆:“我当时只去铁路公司、银行、批发商那里去找工作,小铺小店我是不去的,上帝不允许我去那些丢人现眼的地方……”

为了寻找工作,洛克菲勒在克利夫兰的街上跑了几个星期,直到一家经营谷物的商行接纳了他。尽管试用期的三个月内洛克菲勒只能得到50美元的补助,但他依旧干的很卖力。甚至于,上班的第一天,他在自己新买来的日记本上工整地写下一行字:“1855年9月26日,‘休依特—塔特尔’商行,我当上了记账员。”此外,他还把这一天作为自己的第二个生日来庆祝。

从母亲那里继承而来的一丝不苟在洛克菲勒的记账生涯中帮了他很大忙,让他在每日对货物的盘查过程中养成了对数字的好眼光。他说,正确的数字就是金钱,没有正确的数字指导生产就是盲人骑瞎马,是会摔到悬岩下面去的。同时,他从父亲那里学来的灵活头脑也让他备受商行老板的赏识。一次,商行高价买入了一批大理石,打开包装后才发现货物上竟然有瑕疵。就在商行老板无计可施的时候,洛克菲勒建议商行老板把责任推到负责运货的运输公司头上,向运输公司提出赔偿要求。结果一下子,商行便挽回了进货的损失,而洛克菲勒也得到了老板加薪的奖励。

如此,三年,洛克菲勒在商行的年薪提高到了600美元,成为家中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此时的洛克菲勒却认为自己对这家商行的贡献远不止600美元,而应该是800美元,并在加薪要求被拒绝后断然离开了在当时被很多人视为待遇优厚的商行美差。因为,在洛克菲勒的观念里,相信“应该属于自己的钱,一分也不可以让步”。于是,1858年,19岁的洛克菲勒在向父亲借了1000美元之后,与一位比他大12岁的英国移民合伙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公司——“克拉克—洛克菲勒商行”。

说到洛克菲勒向自己的父亲借款创业,就不得不再一次谈到其父亲“深沉的言传身教”。父亲在借给洛克菲勒1000美元的同时,与洛克菲勒签订了一份高息还款合同,要求洛克菲勒在1年半时间内付给自己10%的年利息,并且还总是在洛克菲勒需要用钱的时候催促洛克菲勒还钱。对于自己的这种行为,父亲的解释是:“我要试试儿子做生意的本事和应变能力,看看他有没有偿还能力。我要和自己的孩子做买卖,我得诈骗和打败他,让他知道,除了自己,谁都不要轻易相信。”

镀金年代

承蒙父亲关照,洛克菲勒的生意如鱼得水。创办公司的第一年就净赚4000美元,第二年更是财星高照,利润直冲万元。洛克菲勒本人的经商才能也在克利夫兰迅速得到承认,即便是在这个商贾云集的繁华地方,洛克菲勒同样算得上人中翘楚。而第三年,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洛克菲勒的财富更是像原子核变一样地膨胀起来。

南北战争前后是美国历史上的大发展时期,后人将这段时间称为“镀金年代”。在那段时间里,军需物资的订单像雪片一样源源不断地送到了商人们的面前。摩根、卡耐基、范德皮尔特、洛克菲勒……战争虽然将美国的南方化为了焦土,虽然让美国的人民受尽了困难,但对于这些商人们,战争却只意味着发大财——战争使他们成为了日后美国经济的主角,战争使洛克菲勒有了建立其石油帝国的财力基础。

185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一个名叫德雷克的上校成功地钻出了世界上的第一口油井。此事随即便被视为“镀金年代”时期的最重要发现。此前,大多数家庭只能使用蜡烛来维持短时照明,天黑不久便要上床睡觉。有钱人家虽然能买得起鲸鱼油或电石灯,但电石灯照明很不安全,有爆炸的危险。因此,作为高效能源,石油一下子便引起了所有的不安于在夜里无所事事的人们的注意。同时,作为高效能源,石油所转化出来的巨大工业能量更是引起了所有对世界野心勃勃的人们的注意。德雷克上校开采石油获得成功的消息不胫而走,成千上万的人像当初采金热潮一样地拥向宾夕法尼亚。克利夫兰的商人们对这一全新的行当然也怦然心动,他们推选洛克菲勒到宾夕法尼亚的原油产地去亲自调查,以便获得直接而可靠的信息。

洛克菲勒眼中的宾夕法尼亚是令人沮丧的,随处是凌乱的井架和简陋的设备,随处是抱着发财梦的挖油人,“油往外面淌,美元叮当响”成为了产油地最流行的时髦词语。于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洛克菲勒提醒克利夫兰的商人们不要在原油生产上投资,因为产油地那里已有油井72座,日产原油1135桶,但由于运输不畅,开采出来的石油并无法迅速变现。

“打先锋的不赚钱”,这是洛克菲勒的生意理念。他欣赏马拉松冠军选手的策略,即让别人打头阵,然后瞅准时机后来居上。他相信,挖油的狂热与市场环境不成熟之间的矛盾、以及全民挖油的不经济必然会导致油价的下跌,那时才是进入原油市场的好时机。而现实也恰如洛克菲勒所料,到1869年,每桶原油的油价竟由当初的20美元暴跌到10美分。此时,洛克菲勒出手了。

1870年1月,洛克菲勒与一个名叫安德鲁斯的人合伙成立了标准石油公司,全面收购那些濒临倒闭的小采油矿。安德鲁斯是一位石油专家,1864年前后加入了洛克菲勒与克拉克的商行。那时,洛克菲勒虽然看出原油开采行业因受种种客观因素的限制而不宜进入,但他依旧认定石油生意将是一个前景远大的行业,而克利夫兰又是当时美国的重要商业枢纽,有着得天独厚的运输优势,因此,洛克菲勒先创办了一家石油冶炼企业。安德鲁斯作为石油方面的专业人士,便是在那时加入洛克菲勒与克拉克的商行的,并利用自己所发明的一套全新煤油提炼技术而帮助洛克菲勒的炼油厂取得了快速发展,让它在短短的几年内便成为了克利夫兰的最大炼油厂。

大托拉斯

1870年,已经成为克利夫兰最大炼油商人的洛克菲勒开始进入石油开采行业。

可以这样说,从母亲身上遗传而来的节俭本性和当年做记账员时所养成的数字敏感,是促使洛克菲勒进入石油开采行业的重要原因。因为,当时的石油开采行业鱼龙混杂、价格纷乱,为了得到合适的原油,洛克菲勒对每一次交易都要费尽脑筋。这,让洛克菲勒很不高兴。因此,他想到了公司间的联合。

洛克菲勒利用自身在冶炼、销售方面的优势,要求其下属的原油开采厂与其他的原油供应商必须按照他自己制定的标准供应原油,以此来削减成本、降低价格、提高成品油质量;他自制油桶,并买下一家化学公司,自制炼油用的硫酸;他甚至自购油船或自建输油管……按照洛克菲勒自传中的描述,对于自己的这样行为,洛克菲勒的解释是:“我们要扩张、再扩张,因扩张而节省下来的成本会转化成为我们的资本,而资金越多,我们发展的本钱也就越丰厚,我们要独霸世界!”

与此同时,洛克菲勒在一本刊物上看到了一篇文章,上面写道:“小商人时代结束,大企业时代来临”。这让洛克菲勒深感共鸣。于是,他马上聘请该文章作者的多德,一个年轻的律师,作为自己的法律顾问,帮自己在“建设大企业”方面寻找法律上的漏洞。而正是这个多德,在日后为洛克菲勒设计出了“托拉斯”制度。

所谓“托拉斯”,就是生产同类产品的多家企业,不再各自为政,而以高度联合的形式组成一个综合性企业集团。这种形式比起最初的“卡特尔”,即那种各自独立的企业为了控制市场而在生产和销售方面结成联盟的方式,其垄断性要强得多。因为,“卡特尔”只是一种松散的组织,组织内部企业只受到名义上的约束,而“托拉斯”则具有实体的直接的具有法律效力的集团领袖。于是,在“托拉斯”名义下,洛克菲勒于1882年1月20日召开了标准石油公司股东大会,组成了9人的“受托委员会”,全面掌管所有标准石油公司的股票和附属公司的股票。洛克菲勒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该委员会的委员长,如愿以偿地创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大企业集团——“托拉斯”,并借助“托拉斯”的结构兼并了40多家石油厂商,控制了全国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自美国有史以来,还从来没有一个企业能如此完全彻底地独霸过市场。

至此,洛克菲勒开创了人类商业史上的一个崭新的市场控制形式——垄断。

垄断及其敌人

垄断为洛克菲勒带来的好处是了巨大的。本来,他就是一个精打细算的人,认为只要能省下1分钱的事也值得去干。一次,洛克菲勒在一家煤油工厂发现工人每封装一个油罐就需要点40 滴电焊。于是,他对工人说,能不能只点38滴电焊?工人试了一下。结果,用38 滴电焊封装的油罐会有发生漏油,而用39滴电焊封装的油罐则完全没事。洛克菲勒当场便命令工人,以后封装油罐只能用39滴电焊,并把这一点列为一项公司的明文规定。用洛克菲勒的话来说:“财富的积累好比用针尖来担土,是一分一厘挣来的。这就是我的诀窍。”

现在,洛克菲勒有了垄断,这让他在节约成本、打击竞争对手方面掌握了更有效的工具。那时,铁路已经成为了石油运输的主要渠道。高额的铁路运费一直让洛克菲勒头痛不已。有了垄断,洛克菲勒就可以迫使铁路的老总们坐下来和自己谈,谈如何降低运费,否则自己的全部业务便将会选择其他运输方式。更让洛克菲勒高兴的是,垄断不但可以帮助自己在铁路老总那里得到低于市场平均价格的运费,甚至可以要求铁路老总直接帮助自己打击竞争对手。比如,一旦哪家石油企业敢于向标准石油公司发出挑战,洛克菲勒便会径直要求铁路方面提高这家公司的石油运费。这种市场竞争方式,直到今天还在发生着效力,如在中国,没有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同意,民营石油企业便很难得到铁路运输机会。这一点,中石油和中石化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垄断也为洛克菲勒带来了很多的麻烦。同样还是铁路,由于洛克菲勒的影响是那样的大,以至于众多的中小企业都把自身无法降低成本的原因归罪到洛克菲勒的身上。它们难以在市场上与洛克菲勒抗衡,于是便诉诸法律,以妨害竞争的名义要求法律能够阻止洛克菲勒的垄断行为。同时,如上文所提到的,洛克菲勒成功的那几年被称为美国历史上的“镀金年代”。财富在那段时间里聚集的是如此之快,当洛克菲勒14岁时喊出要做“有10万美元的人”的时候,周围的人还因为“10万”这个数字是那样之大而把他的理想斥为天方夜谭,而到了洛克菲勒40岁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10亿美金,整整放大了一万倍,以至于私下里,洛克菲勒都对自己拥有如此之多的金钱而感到吃惊,而普通人在吃惊之余更是对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现状而感到愤怒,认为是这些人利用了巧取豪夺的手段而侵占了原本应该属于自己的机会与收入。

1905 年初,在美国波士顿的一次牧师集会上,当人们得知洛克菲勒曾向布道团理事会捐资10万美元的事。教友们非但没有为他祈祷,反而有人在会场上向接受洛克菲勒捐款的负责人发出愤怒的吼声:“我们不要这比垃圾还肮脏的钱!”其中,一位名叫格拉登的牧师更是大声责问道:“洛克菲勒的钱干净吗?我们明明知道是他的捐赠,我们收下了,这岂不是同流合污吗?要知道这种不义之财简直是一种欧洲中世纪的强盗贵族的掠夺,既冷酷无情又不仁不义,这是一种罪恶。在这种残忍的掠夺中,国家产业遭到破坏,证券变成了一张废纸,拥有微薄家业的人几乎被弄得家破人亡。我们大家不得不动魄惊心地看到,这一切都成全了这些百万富翁,任凭他们宰割上帝的儿女们,这是人世间最可怕的事,这些人变成了一头怪兽!”

平心而论,承担这些责难,对于洛克菲勒来讲是有些冤枉的。因为在洛克菲勒的生意理念中,他始终认为,“对客户要有菩萨心肠,对竞争对手要有屠夫手段”是商业的最高真谛。因此,如上文所说,在石油业还在良莠不齐的草创年代,洛克菲勒为了给客户提供高效、安全的产品便制定了严格的原油供应标准;洛克菲勒还是发展石油科技的积极推动者,是他在所有股东都反对、所有石油商人都不愿涉足的情况下坚持投资进行原油脱硫技术的研究,从而让原本无法提炼的“劣质酸油”变成了可用的标准原料,一下子扩大了原油的供应量,并间接导致了原油价格以及成品油价格的下降;洛克菲勒甚至还是一位积极的价格杀手,他常说,我们是为穷人炼油,穷人需要又好又便宜的油,我们是靠物美价廉赢得信誉的。这一点与后世维持垄断高价的中石油、中石化们可谓有天壤之别。

私生活方面,洛克菲勒同样可以算得上克勤克俭。即便在有了亿万家财之后,他每天中午也只是食用一份罗宋汤,三块面包,外加一小块黄油。妻子儿女的生日那天,他们会收到洛克菲勒的一份礼物——妻子会得到一束鲜艳的玫瑰,女儿会得到除鲜花以外的一个小型胡桃肉蛋糕,儿子则会得到一条15美元的领带。

虽然在打击竞争对手方面,在后人看来,洛克菲勒显得有些冷酷无情。但这种冷酷无情,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在洛克菲勒成功的那段时间,正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占据社会思潮主流的时期。逃离欧洲,通过个人的努力在新大陆获得成功,或者是战胜愚昧落后的印第安人,拥有自己的领地,这些都是当时美国人崇尚的精神。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下,美国人相信:人,特别是男人,必须为了在未来能够生存而竞争,不能给予弱者任何援助,弱者或者自己养活自己,或者被社会淘汰;而在经济领域,美国人信奉“绝对的自由放任”,在竞争中或者生存,或者毁灭。

正是在这种思潮背景下,不单是洛克菲勒,还包括其他的财富所有者,甚至是那些在竞争中的失败者,他们在面对竞争对手时都会冷酷无情。可以这样说,洛克菲勒是凭借着多年坚忍的节俭、对客户需求的敏感、做事方面的果敢、对科技力量的重视,才获得了日后的成功。甚至,洛克菲勒身上还有那个时代的多数富翁所不具有的坦诚。他曾对他的下属说,“耐心听取各种意见并展开坦率的讨论也是公司克奇制胜的要领之一。”

然而,到了1900年以后,社会变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主导下的自由放任经济逐渐被要求平等进步的社会思潮所取代。原本那些自认为是上帝选民的美国人,那些以为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会获得成功的美国人,在经历了“镀金年代”的大浪淘沙之后,忽然发现,原来竞争并不只是淘汰他们眼中愚昧落后的土著人。被淘汰的,甚至包括他们自己。这,让他们感到愤怒。他们不愿承认自己的无能,反而如怀有深仇大恨一样地诅咒周围的社会。甚至是那些在竞争中败下阵来的人,也痛心疾首地控诉这个社会有多么的不公,完全忘记了自己在参与竞争时是同样的冷酷无情。媒体也开始无休止地对大型工业组织进行敲打,社会上出现了一大批讽刺垄断的黑幕小说,政客们更是迎合舆论的风向而积极地在反垄断方面执政立法。其中,俄亥俄州参议员约翰·谢尔曼的提议最终变成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一部后世成为反垄断基本宪法的法案。

崩溃

弗兰克·诺里斯出版于1901年的黑幕小说《章鱼》,讲述了发生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农民和铁路公司之间的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在小说的结尾,弗兰克·诺里斯用一首诗概括了垄断这种工业组织形式对普通人的沉重打击。诗中写道:“男人,就像阳光下的微尘,消失了,在他们生命的正午被击倒,心灵破碎”。

尽管,现代工业的理性已经证明,只要能够维持公平的价格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垄断并不是天生的混蛋。但是,标准石油公司每年的巨额盈利依旧时时地刺痛着美国人的神经。面对财富,尤其是面对贫富极大差别的财富,整个美国似乎都沉浸在这种“在生命的正午时分被击倒”的屈辱感之中。记者、律师、政客、法官,所有的人都参与到了其中,一场声势浩大的持续的反垄断行动迅速波及全美国。

1909年,虽然洛克菲勒精心准备了辩护词,但密苏里巡回法院依旧判决标准石油公司败诉,要求洛克菲勒必须解散“托拉斯”这种工业组织形式。标准石油公司造福于消费者的低价策略,被政府指控为“掠夺性减价”,即洛克菲勒刻意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产品,以便于将竞争对手挤出市场。洛克菲勒随后组织了向美国最高法院提出的上诉,但两年后,也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1911年5月15日,美国最高法院又以8:1的悬殊票数再度判定标准石油公司败诉。法官怀特代表多数陪审团成员指出,《谢尔曼法案》的根本目的之一是保护而不是破坏所有权。可是,标准石油公司的坏处比它的好处大的多,不能让它像以前那样存在下去。

至此,开创了“垄断”这一崭新市场控制方式的洛克菲勒,又以被强迫解散的结局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反垄断的基本原则。借古观今,当今天的中石油、中石化们比洛克菲勒更妨害市场竞争的时候(详细报道见本刊上期文章《“非公36条”岂能画饼充饥》),当今天的中石油、中石化们甚至连“维持公平的价格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这一垄断存在的基本要求尚且无法做到的时候,当今天的中国人对垄断的愤怒比之当年的美国反垄断风潮更加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时候,或许,我们应该重温一下“垄断之父及其敌人”的这段历史。洛克菲勒因为低价而被认定为垄断,面对这种判决,至今依旧维持着高额垄断价格的中石油、中石化们或许应该感到庆幸。而同时,我们似乎也能够在标准石油公司的最终结局中找寻到可以真正解决垄断问题的方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