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国际油价暴跌影响及应对措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美国油价下跌对中国的影响 新一轮国际油价暴跌影响及应对措施

新一轮国际油价暴跌影响及应对措施

2024-06-22 04: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地缘政治与产油国之间的利益角逐,使得国际油价的走势更加复杂,增加了国际油价暴涨暴跌的风险。疫情影响之下,全球石油消费快速下降,但世界排名前三位的产油国沙特、俄罗斯和美国却没有真正的减产意愿。3月份沙特和俄罗斯由于利益不一致,甚至还相继增产,后迫于美国压力,沙特和俄罗斯不得不减产。

专家认为,此轮石油产量的争议,是沙特和俄罗斯欲利用本国原油的成本优势,将美国的页岩油气生产商挤出市场,因为相比沙特和俄罗斯的石油开采价格,美国页岩油气成本更高。根据能源咨询公司Rystad Energy的数据,在油价20美元/桶的环境下,533家美国石油勘探和生产公司将在2021年底前申请破产;如果跌至10美元/桶的价格,将有1100多家公司破产。

对中国影响:利大于弊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油价下跌对中国这样的制造业大国而言,实际上降低了经济运行成本,但对石油生产企业将产生较大的经营压力。但 从整体上看,对中国经济利大于弊。

2019年中国共进口原油约5亿吨,消耗1.65万亿人民币,扣除各项税费外,我国进口原油约合55美元/桶。如果未来油价跌至20美元左右,以5亿吨进口不变计算,进口石油的资金可节省超过9000亿人民币,与甘肃省2019年GDP产值相当。

但 低油价对不同行业也将产生不同的影响,但对资源型的中央企业影响较为负面。对石油石化企业而言,低油价和石油消耗量的下降,对石油石化企业产生较大的负面冲击。据统计,2020年第一季度,国内成品油需求下降了超过20%,勘探、生产和炼化收入成本倒挂,石油石化产业整体处于亏损状态。国内油田多为老油田,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以大庆油田为例,盈利平衡点约在50美元/桶,低油价若长期持续,国内油田的经营压力将会大幅上升。另一方面,低油价将带来石油投资的减少,围绕石油行业的上下游服务企业、设备企业也将受到严重冲击。 对煤炭产业而言,低油价将传导至整个燃料行业,煤炭行业面临的负面压力也不容乐观。受供需关系及国际油价暴跌的影响,国内煤炭库存高企,煤价出现恐慌性下跌。截至4月16日,动力煤现货交易指数CCI5500,已由2月21日的高点576元/吨跌至486元/吨,时隔四年再次击穿500元/吨大关,创下2016年8月以来新低。在此背景下,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紧急呼吁煤企限产保价、理性营销,中国十二家大型无烟煤生产企业、焦煤行业协会双双倡议减产10%。煤炭行业关系到600多万煤炭职工的就业和稳定,近年来煤炭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显著,但全球资源价格下跌,可能让煤炭价格重新走向下行通道。 对煤化工和煤制油(气)产业而言,低油价将会会使上述产业降低或失去竞争力。近年来,中央企业投资了大量的煤化工、煤制油和煤制天然气项目,这些项目投资数额大,回报周期长,且投资决策时期油价较高。据专家介绍,国际油价在50-60美元/桶时,包括煤制油、煤制气在内的中国煤化工产业才能达到盈利平衡点,如果国际油价长期低迷,煤化工和煤制油(气)产业的竞争力将会大幅降低。 对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低油价也会产生较大的冲击。目前,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成本较高,还依赖于国家补贴,油价下跌对上述产业而言相对成本进一步升高,产业的竞争优势进一步降低,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低油价的冲击首当其冲,因为随着油价的下跌,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意愿就会下降,中国汽车技术中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下滑,占全球市场比例也降低到48%,油价暴跌给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了更大的销售压力。 对航空和海洋运输行业而言,油价下跌产生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油价下跌,航空和海洋运输行业的运输成本会大幅下降,有利于公司业绩的提升。但另一方面,疫情导致人员流动减少,直接冲击航空运输行业。目前,由于物流业的需求增加,部分航空公司将客运航班改造成货运,以减少公司损失。上述行业绝大部分为重资产行业,经营者大多为中央企业。此轮油价暴跌起因于全球的疫情, 目前判断油价何时回升还为时尚早,主要决定因素为疫情何时出现拐点,进而全球的石油需求上升。但毫无疑问,国际油价不可能长期处于20美元以下的水平,因为随着油价的低位运行,一部分成本较高的油田必然会退出市场,进而出现供应减少,价格回升。

面对低油价的应对措施

毫无疑问,本轮超低油价创造了历史,使得长期以来隐藏在高油价下的诸多问题逐一浮现, 尤其是对资源型企业而言,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当然,低油价也带给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巨大的市场机会,在享受低油价红利的同时,可以推动战略石油储备等相关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第一,对石油石化、煤炭等资源型的中央企业而言,当前应当加强成本控制,压缩开支,修炼内功,强身健体, 做好长期低油价的准备。国际石油价格变化有一定的周期性,但此番价格下跌与疫情直接相关,由于全球疫情的控制还没有出现拐点,因此未来国际油价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石油石化企业应当此时修炼内功,压减成本,严格投资纪律。2010年BP在墨西哥湾出现重大漏油事故,导致最终187亿美元的巨额赔偿,事故造成BP公司一度濒临破产,但由于巨额赔偿逼迫该公司处理不良资产,严格控制成本,最终在国际各大石油公司中成为成本控制最好的企业之一,反而因祸得福,面对当前低油价相对从容。第二, 加快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当前我国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仅有9个,石油储备量仅可以使用两个星期,与美国、日本等3个月石油储备量差距巨大。若石油储备量足够大,中国在低油价时期就可以大量买入现货原油,目前储油库几近用尽,因此只能“望油兴叹”。

第三, 减少国内勘探开采,加大对“缓采为储”战略的可行性研究。近几年来,三大石油公司加大了对国内石油勘探开采的力度,但国内石油开采成本高昂,专家统计显示,国内平均原油开采成本在40美元以上,因此应当加强对“缓采为储”战略的可行性研究。所谓“缓采为储”战略,即在低油价时期,多进口国外原油,缓采国内高成本的油田,在能源安全与经济战略上找到平衡点。第四, 转变现有能源安全观念,树立石油等资源产品的买方市场思维。传统的能源安全观认为,石油是战略性物资,必须保证石油等产品一定的自给率,否则一旦出现断供,就会危到国家的能源安全。事实上,目前国际石油市场格局出现了巨大转变,尽管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较高,但国际市场上石油供应是充足的,甚至石油产业的产能是过剩的,市场格局已经由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并不存在国际市场上买不到石油的可能性。因此,应当适时转变对能源安全观念的理解,以贸易思维来还原石油的商品属性,既能够保障供应,又增加在石油市场上的话语权。第五,趁低油价机会, 加强对海外优质资源收购方面的研究。疫情带来的国际石油市场崩盘,是一场非理性的恐慌性下跌,是特殊时期的极端现象。因此,目前的超低油价不可能长期持续。专家预测,待供需重新平衡之后,国际油价在40-50美元/桶是较为合适的价位。因此,在目前低油价时期,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应当积极研究海外收购优质资产的可能性,尽可能在国际上占有一定的低价优质的资源。

混改 重组 国资监管 双百行动 两类公司 重磅策划 基业长青系列 对话观点 一带一路 1+N文件库 国企党建 小专题 抗疫专题 独家解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