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中国先跑了数年的美国,反导系统搞得怎么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美国武器怎么样 比中国先跑了数年的美国,反导系统搞得怎么样

比中国先跑了数年的美国,反导系统搞得怎么样

2023-09-01 10: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目前美国陆基中段反导系统的主力——陆基拦截弹(GBI)拦截成功率仍然非常堪忧,至今也没有形成有效的战斗力。而目前美国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已更名为末段高空区域防御,即目前所熟知的萨德系统(THAAD)。这是美国陆军研发的一款采用动能击杀拦截短程和中程弹道导弹的末端防御系统。

据环球网报道称,6月19日晚,中国成功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这是继福建舰航母官宣下水后,又一个值得全国人民庆贺的喜讯。中国在陆基中段反导拦截中取得重要进展,体现出中国国防军事技术的日益提高。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反导体系发展比中国发展得更早,人们最为熟知的“星球大战计划”就是美国开始发展、组建反导体系的一个重要开端,那么美国的反导体系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历程呢?

1993年,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提出了“弹道导弹防御”计划。该计划包括两个部分:用于保护美国本土免受导弹袭击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和用于保护美国海外驻军及相关盟国免遭导弹威胁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

一般而言,弹道导弹的轨道可以分为三部分,即助推、中程和末端三个阶段。而因为助推阶段拦截的难度非常大,所以对导弹的拦截一般集中在中程和末端。

GBI是陆基中段防御系统的关键武器,但目前还在测试

一般而言,中段反导系统体系能将来袭的导弹能拒敌于国门外,是最理想的拦截方式,但由于面临着高度高,航程远,所以拦截的难度很大。而且GMD系统的技术也非常复杂,需要动用美军部署在全球的感应器来监控、追踪弹道导弹。对中段阶段的拦截,美国通常用标准—3和GBI这两种反导系统进行。其中标准—3是海基中段反导拦截的主力,GBI(陆基拦截弹)是陆基中段反导拦截的主力。

据资料显示,GBI导弹本身由轨道科学公司研发和生产,按照原计划,GBI导弹一共要部署64枚,主要在分布在阿拉斯加格里利堡、加州范登堡这2个基地,GBI体积很大,重量达到约22吨左右,跟洲际导弹的重量差不多大,射高达到惊人的2000公里,有效射程可达到6000公里,它是由三级固体燃料推进的,从地下井发射的,当火箭助推分离时,其飞行速度可达到8千米/秒。每枚GBI造价高达7500万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年9月12日,美军曾进行一次陆基反洲际弹道导弹的试射,测试发射了一个旨在提高拦截器性能、配备新型三级助推器的EKV(大气层外拦截器)模型,构成了陆基中程防御系统,初步迹象显示结果符合要求。当时美国导弹防御署(MDA)发表声明表示,这是EKV模型三级助推器的首次飞行试验,在两级模式下运行,意味着第三级助推器没有被点燃,允许提前释放杀伤拦截器,提供了更大的战斗空间。 EKV是美国陆基拦截器GBI的一部分,它和助推火箭分离后以高速碰撞的方式摧毁目标。美国国防部表示,导弹拦截就像在高速状态下子弹打子弹,拦截导弹先升入太空,之后释放EKV,利用EKV的动能摧毁目标。

目前美国陆基中段反导系统的主力——陆基拦截弹(GBI)拦截成功率仍然非常堪忧,至今也没有形成有效的战斗力。

美国的陆基末端拦截反导体系,萨德、爱国者3相互配合

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是世界上起步最早、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它与NMD、陆基中段防御系统不同,当时主要瞄准的是弹道导弹的上升阶段(助推阶段)。1993年提出一种前沿抵近部署于潜在敌国的上升段侦测与拦截系统,防卫目标为速度约3公里/秒的目标。

目前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已更名为末段高空区域防御,即目前所熟知的萨德系统(THAAD)。这是美国陆军研发的一款采用动能击杀拦截短程和中程弹道导弹的末端防御系统。

萨德系统主要针对已经从大气层上方再次进入大气层阶段、末段航程弹道导弹进行侦测并防御,同时也具有一般防空的能力,可以射击敌方军事飞机。一定程度上已可以代替一般的地对空导弹。据称,萨德已达到了比海基标准—3导弹还大的拦截能力,强化了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功能,萨德系统采用推力偏向弹头以每秒2500m飞向目标予以击毁,并有红外线追热装置修正最后航向,以发射车一组10枚导弹的方式布署。

对末端阶段的拦截,美国通常用标准—6、萨德和爱国者3这三个反导系统来拦截。其中标准—6属于海基版本的末端拦截,而萨德、爱国者3属于陆基末端拦截。萨德反导系统的射高在40-150公里;爱国者3反导系统的射高在15-40公里。据此可以看出,萨德反导系统的拦截范围要比爱国者3大很多。按照此前美国陆军的作战条令,萨德反导系统和爱国者3反导系统是联合部署的,当导弹来袭时,先用萨德反导系统拦截,漏网之鱼可用爱国者3实施第二波次的拦截。

陆基中段防御系统的发展历程

1993年提出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取代了此前里根政府时期提出的“星球大战计划”,其定位于陆基中段拦截,当时主要针对已经飞出大气层外目标速度约7公里/秒的洲际导弹。

2001年小布什上台后,谋求建立一体化的导弹防御系统,将克林顿时期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合二为一,统称导弹防御系统。2002年,小布什政府将“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改名为陆基中段防御系统(GMD),以分辨它和其他导弹防御计划的不同处。

根据当时小布什政府公布的计划,波音公司主要为总的承包商,并负责监督和整合其他分包商。其中洛马公司负责研发陆基拦截器(GBI),雷神公司负责研发外大气层动能杀伤拦截器(EKV),诺斯洛普‧格鲁曼公司负责研发战场管理指挥管制通讯系统(BMC3),剩余的关键系统还包括陆基雷达、改良式早期预警雷达(UEWR)或铺路爪长程预警雷达(PAVEPAWS)以及前沿配置X波段雷达。

2004年7月22日,第一套陆基拦截系统部署于美国北部的阿拉斯加州,很明显,当时部署这套陆基中段反导系统的对象就是俄罗斯。

2004年12月15日,马绍尔群岛举行的拦截测试失败,因为阿拉斯加科迪亚克岛的拦截器发射后16分钟出现异常运动。

2005年1月18日,美国战略司令部指挥官督导设立“整体导弹防御联合机制指挥部”,一旦该机构启动,将推动发展科技和能力进行全球导弹防卫和支援。

2005年2月24日,美国国防部导弹防御处测试了神盾系统海基拦截效能,成功拦截靶弹。在2005年11月10日“伊利湖号”号导弹巡洋舰舰侦测追踪并拦截到一枚两节式靶弹,当时这枚弹靶弹才刚刚发射两分钟。

2020年11月17日,美国导弹防御局(MDA)和装备有“宙斯盾”弹道导弹防御系统(BMD)的美军驱逐舰约翰·芬恩号在夏威夷附近地区的FTM-44反导测试中发射的标准—3拦截导弹,首次成功拦截了一枚靶标洲际弹道导弹(ICBM),导弹被拦截导弹的动能弹头直接击中,并被摧毁。该试验证明标准—3导弹具有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目标的能力。

如果仔细观察美国在防空反导系统领域的发展历程的话,会发现它属于分段式拦截。用一个形象的比喻的话,美国的反导系统更像是高速公路交警各管一段,在弹道导弹飞行轨迹的三个阶段,助推段拦截任务需要由美空基拦截系统负责(比如使用F-35的空基导弹或激光武器,目前技术尚不成熟)、平飞阶段拦截任务由地基拦截弹GBI和大型战舰组成的海基拦截系统负责、下降阶段拦截任务由萨德系统和爱国者导弹系统负责。而俄罗斯的防空反导则与此不同,俄罗斯的S-300、S-400、S-500等反导系统总是尽可能使自己的探测与打击距离更远,拦截高度更高,拦截目标的种类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