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沃克:艺术与园林的无声结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美国德州风景 彼得·沃克:艺术与园林的无声结合

彼得·沃克:艺术与园林的无声结合

2023-10-05 01: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极简主义风格的探索与成熟

Exploration and maturity of minimalist style

1957年沃克进入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继续攻读专业课程,并遇到了其设计生涯中极为重要的人物—— 佐佐木英夫(人物相关详情可点击了解更多精彩) ,Sasaki, Walker and Associates也就此诞生。

在接下来的20多年里,彼得·沃克一直是SWA的合伙人,与佐佐木英夫一起完成了众多经典的大型项目。

1957年,福特希尔学院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福特希尔学院作为佐佐木英夫与彼得·沃克共同设计的早期作品,可谓是建筑与景观和谐统一的典范。

建筑物与景观共同形成了一系列连续的校园绿地与庭院,低调建筑悬垂木屋檐,蜿蜒的小路以及连绵起伏的景观草坪,营造出一幅田园式的校园景观。

·美国福特希尔学院 ©swagroup.com

在沃克任职SWA时期,重新与哈佛大学建立了联系,在其担任景观设计系主任之时,专注于景观设计与当代艺术之间的关系。

尤其是安德烈·勒诺特尔设计的凡尔赛宫苑(Versailles Palace Park)壮丽的人工布局,其规则的构图与自然的渗透,都为沃克点燃了极简主义景观的明灯。

·凡尔赛宫苑及安德烈·勒诺特尔画像 ©来源于网络

可以说17世纪勒诺特尔规则式的园林,不仅仅是古典主义的真正精髓,也是现代主义的开端,而沃克的极简主义也是在这时期逐渐成熟。

1982年,伯内特公园

美国,德克萨斯州沃思堡

1982年,仍然任职于SWA集团的彼得·沃克受委托对伯内特公园进行改造,他直接拆除了现有的喷泉和草坪,取而代之的是现代主义的几何网格系统。

高出草坪上方的花岗岩路径,以及一系列形成矩形图形的水池,由灯光和水流激活。

·伯内特公园平面图 ©pwpla.com

·伯内特公园 ©pwpla.com、SWA集团

该项目在2010年由PWP进行了再次改造,在保留人行流通模式的同时,增添了游乐设施。

·伯内特公园 ©Glenn McLain

其实在设计伯内特公园期间,彼得·沃克已经与当时的妻子玛莎·施瓦茨成立了The Office of Peter Walker and Martha Schwartz(1983- 1989)。

他们随后的专业合作关系源于对景观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相互欣赏,这一时期的作品如坦纳喷泉、马丁·路德·金长廊、儿童公园和池塘等,他们试图通过现代艺术的视角来诠释传统景观建筑的概念。

·2012玛莎.舒瓦茨北大讲座暨新书发布会举办,彼得·沃克前来助阵 ©来源于网络

1984年,坦纳喷泉

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

该喷泉位于哈佛庭院、科学中心和纪念馆之间,极简主义的几何空间,由石头和水组成,159块花岗岩巨石随机设置在同心圆中。

32个喷嘴排放的水被捕获并通过喷泉重新循环,在一年中有三个季节,水以雾化的形态被喷出,冬季则替换成大学供暖厂的蒸汽。

坦纳喷泉深受欢迎,人们在此闲坐、阅读、攀爬、跳跃、交谈和冥想。

·坦纳喷泉平面图 ©pwpla.com

·坦纳喷泉 ©pwpla.com、Alan Ward

1987年,儿童公园和池塘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

儿童公园和池塘作为马丁·路德·金长廊的一部分,在1995年7月向大众开放。

200英尺宽的圆形倒影池与棕榈树、石板等元素组合起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休闲场地。

·儿童公园和池塘 ©tclf.org、Kelsey Kaline

在极简主义的探索中,彼得·沃克不断积累经验,从古典主义、传统日式园林等提取要素,同时从极简主义绘画与雕塑中汲取灵感,形成极具沃克风格的极简主义。

“假如一个雕塑或一幅画对一个景观设计师的工作有启发,那是艺术概念的转换,而不是完全的抄袭”

——Peter Walker

PWP

将极简主义发挥到极致

Bring minimalism to the extreme

沃克在1983年创办了Peter Walker and partners(在此简称PWP),此时的沃克将极简主义与景观项目的融合已经愈发纯熟。

“你想象在田园中有一棵大树,你围绕着它度过一生,它也伴随着你成长,春去秋来,周而复始。这就是极简主义,像一棵大树,你在广袤自然中只关注于它。”

——Peter Walker

将简洁、无装饰性的景观元素,通过元素之间有秩序的重构丰富景观空间。

·彼得·沃克(Peter Walker)©来源于网络

在PWP期间沃克遇到了各种合作者,建筑、规划、雕塑等等领域的大师们,承接越来越多复杂的项目,将艺术表达和场地规划完美融合。

1994年,希尔顿慕尼黑机场酒店

德国,慕尼黑

希尔顿慕尼黑机场酒店将古典主义与极简主义结合塑造景观,极简的几何元素在花园中反复出现,植物与构筑交错出一幅抽象有序的构图,如同再现了勒诺特尔园林的花坛景观,充满了韵律的美。

·希尔顿慕尼黑机场酒店平面图 ©pwpla.com

·希尔顿慕尼黑机场酒店 ©pwpla.com

2000年,索尼中心

德国,柏林

项目广场将圆形的倒影池作为中心点,铺装、灯光、格栅在整个景观空间中以构成的形式铺展开来。

人们透过倒影池的玻璃可以直面下层环境,让整个广场空间联系更加紧密。

“所有的设计首先要满足功能的需要。即使在最具有艺术气息的设计中还是要秉承功能第一的理念,然后才是实现它的形式。例如,柏林的索尼总部首先是一个公共广场,它的设计十分别致令人难忘,但是它的设计与形象是在相互依赖中共存的。”

——Peter Walker

·索尼中心平面及立面图 ©pwpla.com

·索尼中心 ©pwpla.com

2011年,911国家纪念馆

美国,纽约

纪念馆由两个巨大的瀑布与倒影池组成,设计传达出希望与更新的精神,该纪念广场是已建成的最环保的广场之一。

·911国家纪念馆平面图 ©pwpla.com

·911国家纪念馆 ©pwpla.com

彼得·沃克的极简主义园林景观是现代风景园林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对当今的景观设计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作品没有刻意的完美

只追求简练与优雅

Only pursue simplicity and elegance

彼得·沃克在其近50年的设计生涯中,为人们带来了众多经典的项目,通过大胆尝试成功地将极简主义艺术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开启了一场创作的盛宴。

“作为风景园林师,最大的好处就是时至今日,人们都不知道我们行业的局限,这使得我们能够大胆地进行各种尝试,做不同的事情。”

——Hideo Sasaki

同时彼得·沃克也获得了景观界的广泛认可,曾获得过美国景观建筑师协会ASLA奖章、国际景观建筑师联合会颁发的杰弗里·杰利科金奖、J.C.尼科尔斯城市发展远见者奖等等。

同时他的作品通过隐喻的手法传递丰富的内涵、营造空间与情感的共鸣,为推动风景园林景观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作用。

1991年,IBM日本幕张大厦

日本,幕张市

·IBM日本幕张大厦平面图 ©pwpla.com

·IBM日本幕张大厦 ©pwpla.com

1992年,丸龟站广场

日本,九龟市

·丸龟站广场平面图 ©pwpla.com

·丸龟站广场 ©pwpla.com

2000年,悉尼奥林匹克公园(千禧公园)

澳大利亚,悉尼

·悉尼奥林匹克公园(千禧公园)平面图 ©pwpla.com

·悉尼奥林匹克公园(千禧公园) ©pwpla.com

2000年,埼玉新都心站“天空森林”广场

日本,埼玉县

·埼玉新都心站“天空森林”广场平面图 ©pwpla.com

·埼玉新都心站“天空森林”广场 ©pwpla.com

2004年,美国联邦法院-西雅图

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

·美国联邦法院-西雅图平面图 ©pwpla.com

·美国联邦法院-西雅图 ©pwpla.com

2011年,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

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

·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平面图 ©pwpla.com

·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 ©pwpla.com

2018年,新加坡樟宜机场

新加坡

·新加坡樟宜机场平面及立面图 ©pwpla.com

·新加坡樟宜机场 ©pwpla.com

彼得·沃克曾说过:“我并没有刻意将作品做得完美,只是追求其优雅与简练。”这句话完美诠释了沃克对于设计与艺术的追求。

相信未来彼得·沃克也将为我们带来更多极具个人特色的经典项目,为现代园林设计师们提供创作的灵感。

参考资料:

1.PETER WALKER AND HIS MINIMALISM LANDSCAPE ACHITECTURE | Kevin Beard、赵忞

2.探索彼得·沃克极简主义园林的艺术渊源 | 王檬

3.tclf.org

4.pwpla.com

5.swagroup.com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图文系园景人(ID:xyzwin)原创整理,欢迎转载,转载请输入“转载”授权,请注明来源!

艺术与园林的无声结合

今天您「在看」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