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何突然“松手”?协议细节仍未公开!阿桑奇认罪留下悬念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美国宪法修正案前十条中英文 美国为何突然“松手”?协议细节仍未公开!阿桑奇认罪留下悬念

美国为何突然“松手”?协议细节仍未公开!阿桑奇认罪留下悬念

2024-06-29 22: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环球时报驻澳大利亚特约记者 达乔 陈康 柳玉鹏]“你能够以自由人的身份走出这间法庭了。”26日,在美属北马里亚纳群岛首府塞班岛的美国联邦法院,法官曼格洛纳的这句话终于让历经全球追捕、避难和数年监禁的“维基揭秘”网站创始人阿桑奇获得了自由。当天,阿桑奇在法庭上认罪,通过认罪协议换来自由。这一幕成为世界各大媒体网站的头条。英国《每日电讯报》称,这名饱受争议的“吹哨人”获释在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获得欢呼。这一事件也引发许多人担忧。美国密歇根州众议员拉什达特说:“阿桑奇公开了美国在伊拉克、阿富汗和关塔那摩犯下的战争罪。然而却是阿桑奇被起诉、监禁和被迫认罪,而不是那些犯下战争罪的掌权人。”

  认罪协议有条件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美国以泄露机密等罪名在全球追捕阿桑奇的大戏已上演了长达十多年,从华盛顿到伦敦,从斯德哥尔摩到厄瓜多尔的基多,阿桑奇的律师团队常年与世界各地的法庭和政府部门进行交涉。这一切都在26日戛然而止。阿桑奇在塞班的美国联邦法庭上以认罪换取自由。

  出于担忧,阿桑奇拒绝踏足美国本土,美司法部最终同意他在位于塞班岛的美国联邦法院出庭。塞班岛是距离澳大利亚大陆最近的岛屿之一。

  在法庭上,检方将“维基揭秘”网站的爆料行为定性为“蓄意公开敏感的军事和国防信息,威胁美国国家安全”。检方指控阿桑奇鼓励拥有获取高密级国家安全信息权限的个人向“维基揭秘”网站提供这些机密信息。阿桑奇在法庭上神态镇定,偶尔露出微笑,以简短语句回答法官提出的若干问题。英国《每日电讯报》称,阿桑奇在法庭上表现出一种蔑视的表情,他承认违反了美国《间谍法》,但他鼓励线人获取机密信息并将其报道出来,这属于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的言论自由范畴,“我认为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应该保护这种行为……第一修正案和《间谍法》是相互矛盾的”。

  据路透社报道,阿桑奇此前已与美国达成了一项认罪协议,同意对美国司法部指控他的一项违反美国间谍法的重罪认罪,罪名为“合谋获取并公开国防信息”。根据双方达成的认罪协议,美国司法部将寻求判处阿桑奇62个月监禁,这与阿桑奇在伦敦已完成的刑期相等。因此,在宣判后,阿桑奇获准离开法庭,并乘机返回澳大利亚。此外,作为认罪协议的条件,阿桑奇还必须销毁“维基揭秘”收到的所有美国机密文件。

    华盛顿计算了形势?

  阿桑奇现年52岁,2006年创办“维基揭秘”网站。2010年,“维基揭秘”曝光大量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的外交电报和美军机密文件,揭发美军战争罪行。阿桑奇随即身陷各种官司,2010年11月,先是瑞典法院告他强奸,他因此在英国被逮捕。美国也对他提出17项间谍罪名,如定罪可面临最高175年监禁。之后数年,在经历了保释出狱、躲进厄瓜多尔驻英使馆寻求庇护、失去庇护被逐出使馆、再次被捕等波折之后,他于2019年4月被关进英国安保最严格的贝尔马什监狱。

  美联社26日称,阿桑奇与美国政府达成的协议“结束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法律纷争”,但也引发了有关言论自由和国家安全的分歧。报道称,阿桑奇被美国鹰派指责其泄露机密的行为“可能会使一些人处于危险之中”。不过,他的行动得到了言论自由倡导者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在揭露美国战争罪行和丑闻方面发挥的作用。人们担心如果没有“维基揭秘”,美军的许多做法可能被掩盖。

  目前,阿桑奇与美方达成的认罪协议具体内容仍不清楚,人们还纷纷猜测美国为何突然对阿桑奇“松手”。有分析称,一方面,澳大利亚阿尔巴尼斯政府一直努力结束这起案件,美国也想借此拉扰澳大利亚;另一方面,在美国,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继续追诉阿桑奇会给美国的“言论自由”形象带来不利影响,不符合美国利益。

  俄罗斯《消息报》称,美国同意释放阿桑奇不是出于人道主义,也不是出于政客的良知,只是华盛顿计算了形势,意识到阿桑奇将是美国未来几年的形象负担。报道引述美军退役中校拉斯穆森的分析称,阿桑奇的获释发生在拜登与特朗普辩论的前一天,美国总统拜登企图借此提升左翼选民的支持率。

  “令人震惊的先例”

  福克斯新闻称,认罪协议使阿桑奇避免在美国坐牢,但人们担忧言论自由受到限制。报道引述一名支持“言论自由”的非营利组织负责人的话称:“美国终于结束了这场令人尴尬的事件,但是令人担忧的是拜登政府让阿桑奇对公开所谓政府机密的罪行认罪。虽然认罪协议不具有法院判决的先例效力,但仍然会在未来多年悬在所有人的头上。”阿桑奇的律师称,这起案件“应该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

  澳国会议员安德鲁·威尔基警告,美国让阿桑奇认罪开创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先例”,“让人感到不寒而栗。”另一位澳议员乔伊斯也称,尽管他个人并不喜欢阿桑奇,但这一事件暴露出美国的“治外法权”。

  英国月刊杂志《展望》编辑艾伦·拉斯布里杰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阿桑奇的遭遇对美国的‘吹哨人’来说是一个警告,让他们今后闭嘴。我估计它会起作用。”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26日引述俄科学院安全研究中心专家布洛欣的分析称,阿桑奇损害了美国和西方“民主自由”的形象。阿桑奇被释放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未来将不再受到迫害。

点击进入专题: 阿桑奇“重获自由”

责任编辑:张迪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