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焰:“局部战争”的伊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美国在朝鲜战争的兵力数量 徐焰:“局部战争”的伊始

徐焰:“局部战争”的伊始

2024-07-15 00: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美军的迅速反应,改变了朝鲜战争的进程。从开战第二天起,美军飞机就从日本冲绳起飞攻击南下的朝鲜人民军,驻日本的美国陆军第8集团军也马上将4个作战师都调往南朝鲜。此前驻日美军官兵终日泡在日本的酒楼和烟花巷中,被戏称为“榻榻米部队”,战斗意志和训练水平较“二战”时大有下降。7月间最早投入南朝鲜战场的美军第24步兵师几乎被击溃,师长被俘,不过其余部队毕竟守住了釜山外围圈。接着美国利用动员起来的海空运输力量,两个月间从国内又运来3个师。

1950年9月15日,美军以2个师5万兵力在仁川登陆,切断了朝鲜人民军南下的主力部队的后路。接着,美军、南朝鲜军连同英国、土耳其等国部队大举向北推进,于10月19日攻占平壤,并直逼中朝边境。

有丰富战争经验的新中国领导人,在美军介入朝鲜后便预见到战局可能恶化,从7月起便调集战斗力最强的部队组建东北边防军。10月上旬至10月中旬,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经过反复讨论,在斯大林违约不肯出动空军掩护的情况下,仍认定“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中国军队9个军共45万人在10月和11月间迅速投入朝鲜战场,击败冒进的美军及其协从军,迫其败退500公里,美国舆论界称此役为“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败绩”。

中国人民志愿军连同休整后恢复了战斗力的朝鲜人民军向南推进时,于1951年1月初占领了汉城,却遇到了供应不济的严重困难,许多部队饥寒交迫。美军凭借强有力的运输能力,迅速补充了兵员和物资又转入反攻。2月间志愿军实施反击围攻砥平里不克,使美国军政首脑看清了中方供应和火力都不足的弱点,敢于进一步大胆反扑。中朝部队于3月中旬放弃汉城,且战且退至三八线一带。4月下旬至5月间,中朝军队以70万兵力发起规模最大的春季攻势(“第五次战役”),因火力居于劣势又供应困难,最终还是撤回三八线一带。

从1951年6月至1953年7月,朝鲜战场上交战双方形成阵地对峙交锋。因战线长度只有250公里,无法展开太多兵力,中国和美国这两个主要参战国都是轮换作战方式,投入大量部队到朝鲜战场,替换一线疲劳的部队并进行实战锻炼。在整个战争期间,中国以“志愿军”名义进入朝鲜的兵力达297万人,兵力最多时达130万人。美军先后入朝参战达172万人,兵力最多时有54万人。朝鲜北南双方在战时动员参战的兵力总计超过200万人。在一场为时3年、战场只限在一个狭小半岛的战争中,交战国竟然总计先后动员了700多万军人参战,显示了现代局部战争“小战场、大力量”的特点。这是因为交战国一方面限制战争升级扩大,一方面又要准备打大仗,最终因陷入僵局又都不愿扩大战事而停战。

朝鲜战争同中国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是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朝鲜战争本不该打,抗美援朝战争却不能不打。朝鲜战争从三八线始回到三八线终结,最终可谓是平局;中国的抗美援朝战争却是一个伟大的胜利,因为战争从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开始到停战时推到南边500公里的三八线。

装备劣势的军队靠扬长避短仍能力挫强敌

朝鲜战争是一场典型的不对称战争,战争初期交战双方形成了“立体对平面”的态势。美国在陆、海、空三维空间对中朝军队作战,中朝方面起初只有地面部队与之对抗。当时人称中国人民志愿军要以“一军对三军”(以陆军对敌陆海空军),同时又是“三军对一军”(除正面对敌外还要在朝鲜半岛东西海岸各放重兵防敌军登陆),越向南推进在东西两翼的海岸薄弱部位就越被拉长。彭德怀在出国半年后就总结说:“只要敌一登陆,我之咽喉即被扼住。我正面即打到釜山,亦终不能不被迫撤退。”这种战场态势,决定了志愿军不能向南深远推进,只能打到三八线附近适可而止转入防御。

美军统帅麦克阿瑟等人在中国出兵初期,曾轻蔑地认为对手只有简陋的步兵武器和少量落后的轻便火炮,以空中打击和地面的机械化部队攻击就能轻易取胜,结果却遇到了一个全新的对手和全新的打法。白天,志愿军只以小部队防守前沿阵地,主力在山林中分散隐蔽,美军的狂轰滥炸大都属于无效功。天黑后中国军队往往突然出现,又不从正面进攻而从侧后穿插迂回。尤其是1950年11月末志愿军以第38军迂回到美军第9军后方,并使美国第8集团军主力陷入被包围在清川江一线的危险。志愿军第20、第27军也将冒进的美国海军陆战1师和第7步兵师包围在长津湖一带,使其在冰天雪地中处境危殆。这次令全世界为之惊讶的战果证明,一种新鲜的战术,往往比新式武器能发挥更大的威力。

战争虽然是作战技艺的较量,物资力量毕竟是基础。美军处境危急时,绝对的空中优势和地面机械化部队还是能挽救其部队的。东西两线的美军以大量飞机在头顶轰炸压制,以坦克集群为前导开路,还是冲破了志愿军的拦截,撤到三八线以南。此后的交战又充分显示出后勤工作是志愿军最薄弱的环节,现代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是打后勤。1951年上半年,周恩来主持的中央军委将加强后勤工作当成抗美援朝的第一任务,提出“千条万条,运输第一条”,全军努力打破美军严密的空中封锁,建成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才保障了前线部队有最低限度的供应。

通过人们形容的“拉手风琴”式的拉锯战,朝鲜战场在1951年夏季后形成僵局。中国方面有着兵力数量和陆军战斗力的优势,美军却有着绝对的海空军和地面火力的优势,双方总体上形成均势。由于交战双方都感到难以用武力把对方赶出朝鲜半岛,又不愿扩大战事,于是从1951年7月以后进行了两年的停战谈判,战场上出现了“边打边谈”的阵地战局面。

在停战谈判之初,美国自恃有技术优势,又要中朝方面退出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作为“海空优势的补偿”,遭到拒绝后又发起了“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此时美军向固守三八线附近的中朝军队防线发起攻击时,先以强大的空、炮火力覆盖将地面工事摧毁,再以步兵实施“逐山占领”。志愿军以白天失守、晚间反攻夺回的方式与敌争夺阵地,同时通过“挖洞子”创造了坑道战这一新战法,可躲避敌军火力压制并能适时跃出打退敌攻上来的步兵。靠着全军动手,志愿军在一年多的时间在北朝鲜挖掘出1000余公里的坑道工事,以这种近乎原始洞穴的防御工事抗御了有绝对优势火力之敌,并依托坑道作为屯兵所向敌前沿不断发起小规模的反击,使“联合国军”方面付出重大伤亡而在战线上没有进展,甚至一些前沿阵地还被志愿军挤占。1953年7月停战前夕,志愿军发起了大规模阵地攻坚的金城反击战,将战线南推18公里,从而显示出已具备在局部地区集中优势火力并实施进攻战役的能力。

以交战双方在朝鲜半岛发射投掷的弹药量计算,美军为330万吨(若加“联合国军”其他部队则总计为400万吨),中国方面仅为25万吨(若再加朝鲜人民军共计30万吨)。在火力相差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中朝方面的战斗伤亡还少于对方(志愿军伤亡49万,朝鲜人民军伤亡26万;美军伤亡14万,南朝鲜军伤亡98万),这表现出相当高的作战技巧。

火力居绝对劣势的一方在正规战特别是阵地战中能挫败对方,最终形成对峙僵持,迫使对手最后以停战结束战争,这是世界现代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观。中国方面取得这一成果的主要方法,便是发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作战原则,以战斗意志的精神优势和战术灵活弥补装备技术的劣势,以夜战、近战避开敌人长处而攻敌之短,最后形成了战场上的力量平衡。当时联合国司令官克拉克上将就声称:“我是第一个在没有获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军司令官。”

中国进行抗美援朝战争,一扫过去在世界上总是受外人欺侮而挨打的屈辱,恢复了鸦片战争后丧失的民族自尊和自信,从此在国际上树立了军事强国的地位。不过由于美国在物质条件和军事技术上的优势过大,中国方面在局部战争中与敌达成势均力敌后也就适可而止,尽快实现和平以集中力量投入国家建设。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