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届总统辩论经典回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美国历届总统与副总统对比分析 美国历届总统辩论经典回顾

美国历届总统辩论经典回顾

2024-07-14 09: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60年,《洛杉矶时报》头版报道尼克松与肯尼迪的电视辩论

尼克松刚动过膝盖手术,脸色苍白,身体消瘦,还发着烧;肯尼迪则刚参加完加州竞选活动,肤色黝黑,活力四射。观众看到的是一脸憔悴的尼克松应战阳光活力的肯尼迪,如果光听声音,两人旗鼓相当不分高下,但两人个人形象对比是如此强烈,以至于,观看直播的6500万美国人几乎立刻就能决定要把选票投给谁。

虽然此后两人又进行了三场电视辩论,但已经无关紧要了。事后肯尼迪也表示,如果没有电视辩论,他很难入主白宫。肯尼迪也就此被广泛视为美国总统大选辩论正式举行以来的首个赢家。

回看那时的电视辩论画面,尼克松在镜头里的不修边幅以及紧张苍白的神色的确不会给观众太多好感。即便无法断言电视辩论对肯尼迪的当选发挥了最为关键的决定性作用,但这次电视“滑铁卢”却让尼克松畏首畏尾起来,在1968年再次竞选和1972年谋求连任时他都小心翼翼地与电视辩论绝缘。

1976年 福特(在任总统)PK卡特

关键词: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直到1976年,电视辩论才再次回到美国总统大选的常规日程表当中。较为普遍的解释是,民主党候选人吉米·卡特作为华府陌生人需要辩论提升知名度,而在任总统杰拉尔德·福特因从未经历过总统竞选(因尼克松水门事件被弹劾而当上总统)而急于接受民意再检验。

这次大选的电视辩论基本上奠定了总统候选人辩论多次、副总统候选人辩论一次以及总统辩论每次分别涉及内政外交等不同议题的大致模式。

在关于美国未来外交政策的第二次电视辩论中,福特居然犯下了一个重大失误,他很有自信地说:“根本不存在苏联控制东欧这种事。在福特政府领导下,这种情形绝对不会发生。”在此之后,福特的势头就停滞不前,卡特来了一个华丽的“咸鱼翻身”,以微弱的优势赢得了美国总统大选。

1980年 里根VS卡特(在任)

关键词:里根的“总统相”

1976年之后,总统竞选电视辩论终于成为通向白宫的必经之路,但在1980年却还是发生了因为双方无法协调一致,险些杯葛辩论的意外。当时在民主党在任总统卡特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纳德·里根之间原本计划进行三场电视辩论,但双方无法就第三方参选人约翰·安德森是否参与而爆发了严重分歧。

最终,两党参选人在当年10月28日才举行了唯一的一场电视辩论,这场距离大选日仅6天的驴象对决被认为直接提升了里根的形象,最终将其送入白宫。

里根一直在民意调查中落后卡特,但后来一辩论,就露出“总统相”。总统辩论唇枪舌剑,火星四溅,说到激动时难免心浮气躁。卡特总统与挑战者里根辩论时便是如此。相反,演员出身的里根却神态自若,说起话来仍然有条不紊。

演员出身、美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总统之一罗纳德·里根(右)与卡特

每每看到卡特言辞犀利、面容紧张时,他还会轻松地回应道:“There you go again!”(你又来这一套了!) 这戏谑的一句,立时展示了里根领导者的风度。“There you go again!”一夜间风行全美,卡特大势遂去。最后,里根问了选民一个问题:“你们的生活状况比四年前有所改善吗?”这个问题可能也是那次大选的核心。里根的出色表现平息了民众对他的担心,使他们甘愿投他一票。

1984年 里根PK蒙代尔

关键词:里根以幽默取胜

为了避免1980年电视辩论险些难产的窘况,一个由两党政党高层共同参与、负责协调组织总统辩论事宜的居间机构得以在1987年成立,即所谓的“总统选举辩论委员会”。在这个两党认同的组织取代此前的非政府团队发挥筹备作用之后,总统电视辩论逐步被机制化。

里根总统与蒙代尔电视辩论中的一番话,成为美国政治辩论史上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一幕

1984年,73岁的里根竞选连任,其对手是几乎比他小近20岁的民主党人蒙代尔。里根由于在第一场辩论中显得老态龙钟,反应迟缓,使对手蒙代尔表现略胜一筹。

但第二场辩论中,里根恢复了幽默感。主持人问里根:“总统先生,您已是历史上最年迈的总统了。您的一些幕僚们说,最近和蒙代尔先生的遭遇战之后,您感到疲倦。我回忆起肯尼迪总统,他在古巴导弹危机中,不得不连续干好几天,很少睡眠。您是否怀疑过,在这种处境中您能履行职责吗?

很显然这是质疑里根年迈是否适宜当总统。对此,里根幽默地说:“我希望你能知道,在这场竞选中我不愿把年龄当作一项资本。我不打算为了政治目的而利用我对手的年轻和缺乏经验。”这句看似轻松的答话实则有弦外之音:我有足够的阅历,有丰富的想象力,足可治国安民。这句话还指出了对手的弱点——年轻和阅历不深,显示了长者的宽容和仁厚——不打算利用对手的弱点,同时表达了他对竞选总统的胸有成竹和从容不迫。

蒙代尔后来表示,当时他已明白,他的当选希望到此为止。

1988年 老布什(副总统)VS杜卡基斯(马萨诸塞州州长)

关键词:死刑存废

1988年马萨诸塞州州长杜卡基斯竞选总统,在民调中一度领先老布什十几个百分点。但在辩论中,记者问他如果他的妻子被谋杀,他是否主张对凶手执行死刑。一向反对死刑的杜卡基斯坚持说不,这使他一下子被视为冷血动物。杜卡基斯的“一失足成千古恨”让他最终荣登“美国总统大选奇葩排行榜”的榜首。

布什与杜卡斯基在最后一场总统候选人辩论会结束后

当天晚上,杜卡基斯的支持率就从49%暴跌到42%,最终他也就理所当然地在大选里输给了老布什。有人说,如果杜卡基斯当时能给出类似于下面这种回答,历史也许会重写。“这问题真荒唐,像任何充满血性的美国男人一样,我会向任何伤害我至爱妻子的人寻求报复。但是作为美国总统,我不能将国家公共政策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之上。”

1992年 克林顿PK老布什(在任总统)

关键词:细节决定成败

在电视辩论中,候选人们一举一动都跑不过观众敏锐的眼睛,可谓“细节决定成败”。1992年的总统电视辩论中,谋求连任的老布什总统在身体语言上吃了亏。他看手表,提腰带。老布什无聊和不耐烦的表现无意间强化了他在公众心中“淡漠的执政官”形象,与善于打亲民牌的克林顿形成鲜明对比。人们说,要想一起去喝啤酒聊天?克林顿肯定是首选。

在第一次场辩论中,克林顿有攻有守,游刃有余,老布什显然处于下风,克林顿以他那咄咄逼人的气势、优秀的口才赢得了人心,使公众真正看到了变革的希望。最终,他胜了这场选举。

2000年 小布什PK戈尔

关键词:戈尔摆精英姿态,断送大好局面

20年后,时任副总统戈尔想效仿里根的从容风度,却做得过激了,适得其反。戈尔在与对手布什的辩论中,觉得对方在辩论中回避问题,于是面露不满,叹气连连,显得倨傲而缺乏耐心。

布什说:“好吧,区别是,我能做到。我能代表民众做一些积极的事情。这才是选举中的关键所在。不仅是你的理论和立场……”戈尔站起来,走近布什,仿佛要羞辱恐吓他。布什接着说:“而且,你是否能做到这些事?”(布什点头,全场笑声)“我相信我能”。

曾担任克林顿政府副总统的戈尔与小布什在辩论会上

戈尔在与布什进行的第一场辩论时,在对手说话时大声地叹气。戈尔的意思是感叹布什讲话狗屁不通(众所周知,小布什的智商不那么高)。但这一叹气,显示出他的优越感,被媒体反复播放,打造了他那个精英式的傲慢面孔。

民主党民调专家格林·伯格就曾指出:“你如果不了解辩论有多重要,就无法彻底了解2000年的那次选举。戈尔在辩论前领先5个百分点,辩论后却输了5个百分点。”分析家的结论是,形象往往比内容更重要。

2008年 奥巴马 PK 麦凯恩

关键词:年轻就是资本

2008年,美国发生的金融风暴令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先天不足”,而他本人的出招不慎更使其首战失分。

麦凯恩和奥巴马在第二场辩论之前,奥巴马的民意支持率为50%,麦凯恩为42%。奥巴马已连续十天领先麦凯恩,创下他在6月初成为民主党准总统候选人以来连续最长时间领先纪录

首场辩论较量,奥巴马和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都很谨慎,因而近四成选民认为两人在这场辩论中打成平手。奥巴马在后两场较量中保持冷静态度,顽强抵抗住了麦凯恩的攻势;而反观麦凯恩则在辩论中提出了一些有争议性的观点,令其失分。民调显示,大多数选民认为奥巴马赢得了后两场辩论。

总的来看,奥巴马与麦凯恩相比略占上风,基本可算是辩论的赢家。而学不会控制自己情绪的麦凯恩在千万观众面前,轻蔑地奚落奥巴马为“那个人”,支持率立刻跟着下跌。

2012年奥巴马VS罗姆尼

关键词:总统大选辩论是罗姆尼的败笔之一

2012年,人气大不如往昔的奥巴马,是如何在这次美国历史上竞争异常激烈、彼此支持率极为接近的总统选举中,击败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的呢?

总统大选辩论是罗姆尼的败笔之一。从三场辩论的结果看,罗姆尼只拿下了第一场,而奥巴马则连扳两局。

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只是不断强调:选民如果对经济不满意,“请给我一个机会”。奥巴马则将大选变成选择题,不断询问谁才是站在选民这边,包括税赋公平、为中产阶级奋斗、女权平等、美国人人平等、移民政策等。奥巴马在最后两辩积极应战,罗姆尼则始终不断选错边。

三场辩论后,民调显示奥巴马连任几乎已成定局

来源:中外管理杂志 (ID:zwgl1991)

推荐阅读《主宰演讲台》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及购买本书

点击文末右下角“写留言”发表你的观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